简介
高校学生在校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还可能参加许多其他的科技活动。如对个人感兴趣的某课题进行思索和研究!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立项,学校或者学生所在院系给予立项资助'进行科学研究等。归纳起来,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发明创造活动共有6种类型。
所学知识
不论该发明创造是否与所学专业有关,都应该属于非职务发明创造范围。这种独自作出的,应是在没有利用学校的物质条件,没有接受学校指派的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自设计完成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请教师指点。也有观点认为,学生在学校从事学习,利用学校的学习条件,同时还有可能获取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学生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发明创造应该属于职务发明范围。其实不然,奖学金是对学习成绩的奖励,是资助,而不是领取报酬。大学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图书资料,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提供的必要学习条件,而不是为学生进行发明创造所提供的条件。因此不能等同于职工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如资金、仪器设备和原材料等,况且公开出版的图书资料也不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之列。
实验过程
应区别对待。如:学生在进行泥浆配制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对配制的过程、配比、搅拌时间以及其他因素的改进,而配制出一种新型的泥浆。其发明创造应属于职务发明范围。因为这种类型的发明创造,是在学校安排的实验过程中,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符合职务发明的相应条件。但若是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实验装置的某些方面,如实验装置的结构、形状、大小等进行的改进,则应属于非职务发明之列。因
为这种改进虽然也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但只是借助于这种实验条件而间接产生的,且指导教师也没有就实验装置的改进进行指导。
论文研究
应属于职务发明。因为高等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且指派了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所以,按照职务发明的条件,高校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内容所作出的发明创造应属于职务发明的范围。
已申请立项的科研过程中的发明创造
在其项目研究过程中所作出的发明创造,应属于职务发明的范围。因为经学校立项且给予经费资助,实际上就等于列入学校的科研计划,属于学校交付科研经费资助的研究任务。
科研项目
在研究过程中所作出的发明创造,应属于职务发明的范围。因为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是经学校立项!科研经费由上级拨给,或是由对外合同签订。或是由学校资助的,都是属于学校的经费。并且参加指导教师的项目研究一般都要支付其一定的报酬或劳务费,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发明创造应属于职务发明的范围。
⑵ 什么是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⑶ 知识创造是什么研究领域中最重要
人由九大系统组成,系统由器官组成,器官由组织组成,组织由细胞版组成!OK主题来权了!接下来就是细胞的一系列进化、演变。从人体胚胎上来说,从受精卵形成到个体的出生,期间经历复杂的化学、物理变化。在受精卵形成到第八周,人胚发生着一系列的从演,有腮(鱼类的象征)的出现。就是说,我们可能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而鱼类是由更低级的生物进化而来,而组成生物最基本是:元素。因此,人可以说是由颗粒组成的!哈哈,,欢迎讨论!
⑷ 84.知识创新的类型有哪些
知识创新的类型包括
1、知识递进型
2、知识跃迁型
3、知识融合型
4、知识变换型
⑸ 知识创新的过程有哪些
知识创新的过程有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 准备阶段:
①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②要有主客观压力;
③要有强烈的好奇心;
④敢于推陈出新的心理勇气。
(2) 寻找阶段:
①意外的成功或失败;
②不一致性。
(3) 提出构思。
(4) 迅速付诸实践。
(5) 不断完善。
(6) 形成模式。
⑹ 知识创造的促进条件包括哪些
《创造知识的企业》学习记录
十万个idea
04月11日
副标题:日美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
本书讲了一个企业或团队,如何进行内部知识的创造、管理和升级。
什么是知识创造的本质?
知识创造的本质,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然后再从显性知识返回到隐性知识的过程。
什么是知识创造的条件?
企业最主要的工作是提供有利于知识创造的外部环境或场所。
知识创造如何落地?
高管负责“做梦”,中层管理者负责“解梦”,一线员工负责“圆梦”,要充分发挥中层管理者的重要作用。
《创造知识的企业》的基础原理
什么是知识?
1,“显性知识”,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图表、公式表达的,可用计算机处理的,或储存在数据库内的知识。
2,“隐性知识”,属于个人体验,难以用语言、图表、数据等明确表示,进行交流、教授时也较为困难。
知识创造的过程?
1,把一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给另一个人。
转化的方式是:观察、模仿、“潜移默化”,关键是去体验、去领悟这个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是拥有和这个人一样的隐性知识。
2,把学到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
这是知识创造过程的精髓,关键是形成文字、语言、程序等方便交流、传播的信息。
转化的方式可以是数据、概念或模型。
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流程设计,来有意促使个人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3,从局部显性知识到全局显性知识。
把个人产生的显性知识,与团队、企业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和系统化,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结,形成新的团队、企业知识。
转化的方式:手册、说明书、报告、多种形式的分享,反正就是不停地讲、不停地沟通。
4,从企业的显性知识,回归个人的隐性知识。
关键是让企业员工消化、吸收新产生的显性知识,内化成他们自己的隐性知识,引发整个企业的知识创造的良性循环。
转化的方式:干中学、边干边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领悟。
知识创造的促进条件
知识创造有5个所谓促进条件:意图、自主管理、波动和创造性混沌、冗余、必要的多样性。
1,是知识创造的动力条件。
每个人要愿意把自己的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企业要明确知识发展意图,依照共同愿景选择开发知识,把对知识的培育纳入到管理体系。
2,是知识创造的能力条件。
搭建一个具有创造知识能力的团队。成员由不同职能部门背景的成员组成,具有高度的自主行动能力,利用“最少重要规定”来管理团队。
怎样搭建“自组织团队”?
要注意团队成员的知识冗余程度,并且保证人员的多样性,团队成员得有一定的共同知识基础,还要有一定的知识互补性。
提高知识的冗余程度,可以靠岗位轮换、集体会议、非正式的聚会等;提高知识的多样性,可以选择跨部门的成员组成自组织团队。
中层管理者怎么保证知识创造落地?
中层管理者要扮演好三个角色:现实的重塑者、知识转化的加速器、跨越层级的传送带和润滑剂。
怎样培养或选拔中层管理者?
主要关注他们的能力结结构。
要具备:懂协调、会管理、善谋划,把握项目节奏;能鬼扯,天马行空、方便创造新概念;有方法,精通各种知识创造的方法论。
比如:什么归纳、演绎、比喻、类比等;会挑事,能鼓动大家对话、甚至争辩;能服众,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其他同类书籍
《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
⑺ 知识是谁创造的
你好,是组成我们人类整体的个体创造的!这其中包括你,每个人都能创造知识!
⑻ 什么是知识创新
知识作为是人抄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袭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广义的知识创新泛指对知识的创造性、新颖性变革。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科学研究是知识创新的主要活动和手段。知识创新包括科学知识创新、技术知识特别是高技术创新和科技知识系统集成创新等。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统称为“”。在现代社会通常可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事物状态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关于自然过程的原理和运行规律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三是如何面对客观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方法、策略和路径,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四是谁具有某种知识的知识,回答“属于谁”的问题。
⑼ 知识创造的介绍
野中郁次郎(Nonaka)和Takeuchi指出,企业在“组织的知识创造”(即企业具有的创造新知识、在组织中扩散新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融入到产品、服务和系统中去的能力)中的技能是个关键的成功因素。因此,企业面临的挑战就是不断改进创造、传递和使用知识的过程。Holsappk和Joshl在对有关知识管理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知识管理分为以下几个过程:从组织的外部获取知识,从组织内部的资源中选择知识,产生新知识,在组织内部储存和扩散知识而实现知识的内部化,然后以显形知识或隐形知识的形式将新知识外部化。
⑽ 知识的类型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陈述,是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
(10)知识创造的类型扩展阅读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1)没有基础,何来进阶,知识体系环环相扣,没有夯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只会是漏洞百出,只懂表面,不懂原理,学习任何事物想要学好必须学好基础,懂其原理,万丈高楼拔地而起,还要靠地基打的好。
(2)任何事物基础都很重要(对于不同事物这个基础的表现形式也可能不同),更深奥的知识都是有最基础的知识,理论原理组合而成的,没有基础,就不可能去理解更深奥的知识理论,就不可能往更高的层次进阶,基础学好了扎实了才能再进阶更深奥的课程,再怎么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基础一定要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