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
⑵ 古今中外有创造精神的名人及事例
1、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约971-1051)湖北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北宋布衣。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
宋初为杭州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升墓碑。
2、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3、贝尔,发明了电话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AT&T公司的前身)。关于电话的发明者尚存争议,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判定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为电话的发明者。
加拿大国会则于2002年6月21日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伊莱沙·格雷是电话的发明者。
4、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影、电报、电话、留声机、复印机等。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5、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
⑶ 历史上,中国人民曾经创造了很多精神财富,你知道有哪些
延安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内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容历史性飞跃的时期。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突破包围圈,顺利会师,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
西柏坡精神——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
⑷ 如何区分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中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说起中华民族精神,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爱国主义。从屈原、岳飞到抗日战争的英雄等都是广义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无疑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甚至极端化为一种白人中心主义。
人们之所以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而需要以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解放。
除了爱国主义外,人们还认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各种具体的表现。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显现了这些美德。但也必须承认,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民族也拥有这些美德。这就是说,它们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本性,而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
⑸ 什么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
真理智慧作引导,因果阴德善行,自利利人,造福自己、他人,及众生一切世界。
⑹ 具有创造精神的其他的名人故事
比尔·盖茨
小时来候的比尔·自盖茨十分好动,常常不能静下来。他最喜欢就是坐在木马上摇摇摆摆地晃着,有趣的是,即使现在他已长大成人,有时仍会不由自主地摇着呢!这成了他独特的小动作。<br> 牛顿三岁时,已显露出其不平凡之处。当一般的小朋友喜欢跟朋友四处奔跑和嬉戏时,他却宁可独个儿躲在屋子里,拿着锤子和铁钉,叮叮铛铛地打在木板上,制作喜欢的小工艺。
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⑺ 如何理解伟大创造精神
要先想想大家都不创造的危害,还要想象创造的人所承担的风险,经历的艰难。而那些人是在知道并承受这一切的情况下去做去创造的。并且在成功之前他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
⑻ 如何塑造中国国民精神
塑造健全的国民精神的途径有许多。主要介绍以下四方面: 第一,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转型份致社会关系多样化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化,带来 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多元性。道德品质是国民精神结构的核心,要塑造健全的国民精 神,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党的十七人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关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成为 我们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的指份原则和方针。价值取向是某一价值个体所作出的行为抉择和 日标指向,而一定社会为了维护和建立某种社会秩序,必须进行社会调控,一定社会为了实 现自己的调控目标标,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原则的要求,形成一种总的指份思想,提 出社会生活的总的指向,这就是价值导向。价值导向和价值取向是一元和多元的关系。任何 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导向,力图建立起一元的价值份向体系。个体的价值取向具有分散性、 枝竹性、功利性,易受偶然因素所左.右,无法反映整个社会的全貌。而社会的价值导向往 往能够克服这此缺陷,只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其引领和整合作用,和谐社会才能发育和成 熟,健全的国民精神也才能培养和塑造。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并非否认和排除个体的价值 多元取向,只是强调在此基础上构建统一的道德份向体系,这要求通过家庭、机关、企事业 单位和社会各个方面,对一个体价值取向进行引导,并使之内化为国民内在的自觉的信念和 意向。
第二,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人是社会化的动物,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 系的总和。现代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智力上,很难以个人的形式来满足需要,只能以群体的 形式来增强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需要的能力和可能,群体和组织作为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卞要 载体,也是价值份向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适,它对个人的影响最直接,每个人都会加入到各种 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和群体中,来满足心理和社会的需求,并受其规范的影响。塑造健全的 国民人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全而自由发展,也只有个体的全而自由发展,才能塑 造健全的国民人格。然而,单纯依靠一个个个别国民自身的修养和自觉来塑造健全的国民 人格是不现实的,它必须依靠社会组织来进行。当今世界,拥有社会组织的多寡已成为一个 国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社会缺乏西方巾民社会自发形成的历史过程,结果形成了 高高在上的权威主义的政治、行政、法律制度,与之相制衡的各种社会力量极不成熟,因此 形成了强大的国家和弱小的社会的格局。社会组织发展的迟缓,严重地影响了国民在日常行 为中习得先进的行为方式与合理的公共适德要求的机会,并且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操练健 全国民人格表现出来的行为的场所,使健全国民精神的意识难以现实化。因此,要在立法和 行政上加大力度,使大多数国民可以被组织或自愿加入到各种民间社团、协会之中。这样, 一方面,个体的利益要求就整合成为集团或社群式利益,它们之间的竞争会形成动态的平衡, 社会冲突就会以各利,方式在各个层而上分解和弱化,从而利于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另一方而,能在组织内部营造发挥价值份向的内部环境和小气候,从而促成健全的国民人格 的塑造。
第三,注重国民心理调适。认知、情感、意志品质是人格的构成要素,所以,国民心理 调适是塑造健全的国民人格的必要途径。而对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收入差距的拉大和社会 地位的变动,公众会产生诸如焦虑心理、受挫情绪、相对剥夺感等心理失衡问题,这此问题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份致危及社会安定的群体不良行为,也与塑造健全的国民人格的 方向相背离。这就需要注重国民心理调适。调适国民心理首先要做好引导国民自我调适上作。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国民在理性地认知个人与社会的基础上,依靠调整、控制自 己的心理,来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二是指导国民自觉加强个性 修养。个性修养高的人,能适应变革的环境、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要求,能够了解、悦纳、超 越、发展、完善自我。因此,自觉加强个性修养是提高人们心理调适能力的有效途径。其次 要加强社会总体心理调适。社会总体环境营造是国民心理调适的外部环境和大气候。它能创 造良好的外部大环境来影响、调竹公众的心理。社会总体调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形成, 其中作为拥有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代表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殊社会组织,它 既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及公共政策来影响和调节公众的心理和行为,又可以通过控 制意识形态和公共传播媒体来引导、营造社会的思想、文化和舆论,还可以通过社会动员、 社会协调、社会强制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各种社会力量达成社会目标,因此政府作为社会总体 调适的行为主体,应发挥其对国民心理调适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方而就是加强 文化建设,铸造精神支柱。我国巾场经济与现代文化的迅猛发展使国民的传统的价值观、适 德意识、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受到很大冲击,各方面的冲击已超过传统文化的承载力而引 起了主流文化的断层,这也是现实人格失范的卞要原因。
目前,迫切需要一种符合我国国情 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整合型文化体系,这种整合型文化体系应注重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 神支柱,倡导社会公平、社会互助和社会和谐,为建立协作型的人际关系提供思想动力和文 化支持,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建设这种整合型文化体系,要求我们在加强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 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检索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大力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 的优秀国民品格和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增加主流文化而向实际的开放性及宽容性,大胆吸 收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清理和规范多元文化的无序状态,重新占领恶性文化所侵占的领域。
第四,激发民族危机感有利于塑造当代国民精神 激发民族危机感有利于形成既能实际操作,又能激发理想的规范的国民精神 体系。当代国际之间的竞争尤其激烈,面对国际大市场咄咄逼人的危机与中国并不理想的现 实,如果没有在新的国民精神的统率下所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其后果难以设想。 激发民族危机感有利于克服过分夸大经济作用对国民精神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过分夸大 经济的作用,以为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这种意识直接作用于国民精神就 形成了对物质利益的过分注重而物化的人性,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常冷漠无情。激发民族危机 感,它同样要求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同时更注重社会的整体平衡发展,尤其是人们精神 修养的提高,奉献意识的加强。 激发民族危机感有利于国民精神的自我超越。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的日益发 展,国民精神的革新势在必行。用比较实在沁“国家、民族”为主旨的国民精神来统率人民的 思想领域,它在理想的未来人生与物质的现实人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国民精神的超越 分阶段地完成,而不脱节以显得徘徊不前,必将有力的克服今天国民精神所表现出的“复 杂化、多元化、无序化”,并激发起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中国所特有的方式实现了 国民精神的自我超越。 激发民族危机感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国民精神。
当前社会的发展,过分注重了眼前 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整个社会民远的生存利益。这种发展的盲目性给整个国家,乃至全球带 来下大危胁,而激发民族危机感所形成的国民精神,则要求人们致力于国家兴盛的同时,更 要注重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与人类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来作出平衡而民远的发展计划,推动 整个社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健康发展。 塑造健全的国民精神还有其他许多途径,如将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统筹 社会的发展以为塑造健全的国民精神创造物质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