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记里鼓车的历史
记里鼓车又有“记里车”、“司里车”、“大章车”等别名。有关它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书·舆服志》:“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晋人崔豹所著的《古今注》中亦有类似的记述。因此,记里鼓车在晋或晋以前即已发明了。
1800年前的汉代,大科学家张衡发明了记里鼓车。据记载,记里鼓车分上下两层,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记里鼓车上有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十里,木人击鼓1次,当击鼓十次,就击钟一次。
史书中留下姓名的记里鼓车机械专家,是三国时代的马钧。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曹魏人,是当时闻名的机械大师。他不仅制造了指南车、记里鼓车,而且改进了绫机,提高织造速度;创制翻车(即龙骨水车);设计并制造了以水力驱动大型歌舞木偶乐队的机械等,可惜,他的生卒年并无详尽记载,只知道他当过小官吏,并因不擅辞令,一生并不得志。
到宋代,卢道隆于1027年制成记里鼓车,以及吴德仁于1107年同时制成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的详情,则被记载于《宋史·舆服志》中。417年,刘裕率军打败后秦军,将缴获的记里鼓车、指南车等运回建康(南京)。后宋太祖平定三秦时又将其缴获。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内侍卢道隆又造记里鼓车。后来吴德仁又重新设计制造了一种新的记里鼓车。吴德仁简化了前人的设计,所制记里鼓车,减少了一对用于击镯的齿轮,使记里鼓车向前走一里时,木人同时击鼓击钲。
《宋史·舆服志》对记里鼓车的外形构造也有较详细的记述:“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赤质,四面画花鸟,重台匀栏镂拱。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镯。一辕,凤首,驾四马。驾士旧十八人。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增为三十人。”由上述文字可知记里鼓车的外形十分精美,充分显示出当时手工技艺的高超水平。
记里鼓车的用途很狭窄,从《宋书·礼志》、《旧唐书·舆服志》、《唐书·车服志》和《金史·仪卫志》等文献材料来看,它只是皇帝出行时“大驾卤簿”中必不可少的仪仗之一,没有实际的用途。其次,是比较笨重。携带和使用不便,无益于世。故一经战乱,其器失传不存。至元代,此车已不见于卤簿,明清以降未闻有传其制者,此车遂绝迹于人间。
Ⅱ 指南车的发明者是
关于指南车的出现时间,有四种说法:一、西晋崔豹所著《古今注》及《志林》等
古籍说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蚩尤作大雾,黄帝造指南车为士兵领路。二、《古今注》及《鬼谷子》等古籍说周公(即周武王弟)作指南车,是因“越裳氏”来进贡,迷失了归路,周公造“五乘”指南车,为他们引路。三、刘仙洲在所著《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中说指南车的发明应以古籍《西京杂记》记载为据,定为西汉。四、王振铎在所著《科技考古论坛》中说“创造指南车者,当以三国时马钧为可信”,并引《魏略》所记来加以证明。如何看待以上四种说法呢?
从现有资料判断,知指南车的内部结构有两种可能性:利用机械系统之定向性或磁铁的指极性。若以考古资料为据可知,中国齿轮出现的时间,在战国到西汉之间。《宋史》记载了宋代两种指南车的具体结构,可知宋代的指南车肯定是齿轮传动系统,依靠机械传动系统的定向性。则此种指南车出现时间不可能早在齿轮之前,上述所谓黄帝或周公造指南车之说都不能成立,尤其黄帝发明之说更早于车的发明时间。以刘仙洲所说西汉已有指南车较为妥当。至于王振铎主张三国有指南车说,则就更稳妥了,但将这说成指南车出现的时间就保守了些。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具有能自动离合齿轮系装置的车辆。关于指南车的发明有许多传说和记载。据史书记载,东汉张衡(公元78-139年)、三国时代魏国的马钧、南齐的祖冲之都曾制造过指南车。《宋史·舆服志》中对指南车的结构和各齿轮大小和齿数都有详细记载。
现今虽可知宋代两种指南车的内部结构确是机械系统,与指南针无关,但对其他朝代指南车的内部结构,未见任何古籍及参考资料,也就无法证明其他朝代指南车内部是利用了什么原理。但如指南车利用了磁铁的指极性,而指南车出现的时间不可能早过磁铁的发现,现今认为中国磁铁的发现时间为公元前三世纪,与黄帝与周公发明指南车矛盾
---来着《网络》
Ⅲ 记里鼓车和指南车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在车辆发展的过程当中,从机械结构方面来说,我国记里鼓车和指南车的出现尤其重要。从三国时期开始,历代史书差不多都有记里鼓车和指南车的记载,《宋史》详细地记载了它们的内部构造。
记里鼓车是配有减速齿轮系的古代车辆,因车上木人击鼓以示行进里数而得名,一般作为帝王出行仪仗车辆,至迟在汉代已问世。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车轮在地面的转动带动齿轮转动,变换为凸轮杠杆作用使木人抬手击鼓。足轮直径6尺,圆周18尺,转100周,车行180丈,恰合1里之数。车行1里,中平轮只转1周。在中平轮的轴上装上一个起凸轮作用的拨子,拨动木人的手臂,就可以使木人击鼓1次。也就是车行1里击鼓1次。如果再加上一个10齿的小平轮和一个100齿的上平轮,每当车行10里的时候,上平轮才能转1周,它上面的拨子拨动另一个木人的手臂,使木人击镯1次。记里鼓车的整个齿轮系是和车辆同行同止的,只要车轮一转动,整个齿轮系就随着转动,车轮一停下来,整个齿轮系也就随着停下来了。从记里鼓车的内部构造来说,所应用的减速齿轮系统已相当复杂,可以说是现代车辆上计程仪的先驱。
指南车是古代一种指示方向的车辆,也是古代帝王出门时,作为仪仗的车辆之一。它起源很早,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它的工作原理是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车箱当中有一个平放的一个大齿轮是中心大平轮,其轴向上伸出,轴上立一个木人伸臂南指。中心大平轮转多少度,轴上的木人同样也转多少度。左右小平轮是两个小齿轮,分装在中心大平轮的两边,起传动作用,当车一直向前行驶的时候,左右小平轮和中心太平轮是分离的,不相接触,因此,两边足轮的转动不影响中心大平轮。当车辆向左转弯时,辕的前端向左移动,辕的后端就向右移动,辕后端的绳向右经过滑车,把右边的小平轮放落,和中心大平轮相接触。结果中心大平轮受右边车轮的影响向右转动,恰好能抵消车辆向左转弯的影响,比如车向左转60度,中心大平轮就向回转,向右转60度,使木人手臂所指的方向不变,只要一开始行车的时候木人的手臂向南指,此后不管车向东或向西转弯,由于齿轮系的作用,使木人保持原来的方向,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记里鼓车本身具有一套减速齿轮系使运动变慢,最后一根轴在车行1里或10里的时候才转1周,而指南车的齿轮系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它是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中心大平轮和附足子轮或联或断的设计,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总之,这两种车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能力,显示了我国古代机械技术的卓越成就。
Ⅳ 张衡发明的记里鼓车是怎样完成测量路程的
张衡
张衡,字平子,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以及文学家。他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来杰出的贡献,由于他对人类的突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记里鼓车中有一套减速齿轮系,始终与车轮同时转动,其最末端一只齿轮轴在车行驶一里时正好回转一周,车子上层的木人受凸轮牵动,由绳索拉起木人右臂击鼓一次,以示里程。
原理
记里鼓车的击鼓记里与“十里击镯”的原理大同小异,采用的原理与现代汽车上的里程表的原理相同。记里鼓车的创造是近代里程表、减速器发明的先驱,同样也是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重要突破。
Ⅳ “记里鼓车”反映了什么
当时地图绘制都建立在测量基础上,汉代砖刻上的“记里鼓车”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远距离测量的工具与测量水平。这在世界的测量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Ⅵ 哪个文物或技术处于秦朝。a铜马车b指南车c记里鼓车d木牛流马
铜马车是秦朝的
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銮驾的一部分。铜车马的形制是模仿实实在在真车的形状。以前考古发现的车都是木质的,出土时已腐朽,铜车马的出土使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古代御用车驾的真实面貌。铜车马是按秦始皇御用车队中属车二分之一的比例缩小制成的,车盖以及车舆内外彩绘着精美的纹样;两乘铜车马上的金银饰品重达14公斤,显示了铜车马高贵的等级。
指南车的发明,最早的记录还得从5000年前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说起。据说黄帝和蚩尤作战三年,进行了72次交锋,都未能取得胜利。在一次大战中,蚩尤在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请来风伯雨师,呼风唤雨,给黄帝军队的进攻造成困难。黄帝也急忙请来天上一位名叫旱魃的女神,施展法术,制止了风雨,才使得军队得以继续前进。这时诡计多端的蚩尤又放出大雾,霎时四野弥漫,使黄帝的军队迷失前进的方向。黄帝十分着急,只好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原地不动。并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讨对策。应龙、常先、大鸿、力牧等大臣都到齐了,唯独不见风后。有人怀疑风后是不是被蚩尤杀害了。黄帝立即派人四下寻找,可是找了很长时间,仍不见风后的踪影,黄帝只好亲自去找。当黄帝来到战场上时,只见风后独自一人在战车上睡觉。黄帝生气地说:“什么时候,你怎么在这里睡觉?”风后慢腾腾地坐起来说:“我哪里是在睡觉,我是正在想办法。”接着,他用手向天上一指,对黄帝说:“你看,为什么天上的北斗星,斗转而柄不转呢?臣听人说过,伯高在采石炼铜的过程中,发现过一种磁石,能将铁吸住。我们能不能根据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一种会指方向的东西,有了这种东西就不怕迷失方向了。”黄帝把风后的这个想法告诉众臣,大家议论了一番,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就由风后设计,大家动手制作。经过几天几夜奋战,终于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风后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指着南方。然后告诉所有的军队,打仗时一旦被大雾迷住,只要一看指南车上的假人指着什么方向,马上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
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由“记道车”发展而来。有关记道车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阳……记道车,驾四,中道。”可见至迟在西汉时期,即已有了这种可以计算道路里程的车。到后来,因为加了行一里路打一下鼓的装置,故名“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这是一种会自动记载行程的车辆,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科学家、发明家研制出的自动机械物体,被机器人专家称为是一种中国古代机器人。
Ⅶ 指南车是谁发明的呢
指南车是三国时的马钧发明的。
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指南车的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指南车的发明较早。据传说西周时就已发明,但最早的确切记载是在三国时期。有历史典籍显示三国时马钧是第一个成功地制造指南车的人。从三国时开始,历代史书几乎都有指南车的记载,但是都比较简略。直至宋代才有完整的资料,《宋史》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它的内部结构。
(7)记忆里鼓车的发明者是谁扩展阅读
马钧的主要发明:
马钧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钧在魏朝担任给事中,同时研制机械。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
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
Ⅷ 谁发明了指南车
对于指南抄车的发明者,袭有很多中说法,据史书记载,东汉张衡(公元78-139年)、三国时代魏国的马钧、南齐的祖冲之都曾制造过指南车。
不过其后又有历史典籍显示三国时马钧是第一个成功地制造指南车的人。《宋史·舆服志》则详细地记载了燕肃和吴德仁所造指南车的结构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史上最宝贵的工程学文献。
(8)记忆里鼓车的发明者是谁扩展阅读:
指南车工作原理
指南车其工作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从而带动车内的木制齿轮转动,来传递转向时两个车轮的差动,再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
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Ⅸ 早在1800年前的汉代,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用来测量车辆行驶里程的“记里鼓车”,又名“记里车”、“司里车
6尺
Ⅹ 汉朝时发明的“记里鼓车”是什么车 记里鼓车又有“记里车”、“司里车”、“大章车”等别名。有关它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书·舆服志》:“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晋人崔豹所著的《古今注》中亦有类似的记述 与记忆里鼓车的发明者是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