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张衡发明的

张衡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0-12-10 00:16:34

『壹』 张衡的伟大发明是什么

浑天仪 地动仪

『贰』 张衡发明了什么

1、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2、瑞轮荚是张衡别出心裁创造的自动日历,它模仿神话中奇树蓂荚的特征,靠流水作用,从每月初一开始,一天出现一片叶子,到满月出齐15片,然后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为止,循环开合。这个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尧帝时天文历法的进步。张衡的机械装置就是在这个神话的启发下发明的。听谓“随月盈虚,依历开落”,其作用就相当于现今钟表中的日期显示。

3、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机械传动系统来指明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

其原理是,靠人力来带动两轮的指南车行走,依靠车内的机械传动系统来传递转向时两车轮的差动来带动车上的指向木人与车转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指南车出发时设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4、记里鼓车,又称记里车、大章车,中国古代用来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马车,构造与指南车相似,车有上下两层,每层各有木制机械人,手执木槌,下层木人打鼓,车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层机械人敲打铃铛,车每行十里,敲打铃铛一次。

5、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发明者是我国西汉的落下闳,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张衡进行改进。

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叁』 张衡发明的什么

在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创制天球仪,候风仪,地震仪的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于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阳,家境贫苦.但他自幼喜欢读书,成年后曾在南阳郡做了几年文官,后来辞职回乡,潜心天文研究.中国汉朝先后出现了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这就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罩子,大地像一个倒扣着的盘子.”“浑天说”主张天是浑圆的,日月星辰会转入地下,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平的,改进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的.“宣夜说”认为天没有一定形状,而是无边无际的充满气体的空间,日、月、星辰都飘浮在气体中.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实际.他还制作了一个能够精确演示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张衡的另一发明是制作了水运浑象,它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实际上是个天文钟,通过它的等速旋转,可以报告时刻.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也是这位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张衡还在《灵宪》等天文著作中,阐述了无限宇宙的思想,解释了月亮反射阳光和月食发生的原因.他对2500颗恒星的观测记录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的计算结果,和近代天文学非常接近.
公元117年,张衡根据浑天学说理论和对天象的实际观察,创造出了利用漏壶滴水推动的大型“漏水转浑天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演示恒星和太阳周日运行的仪器
公元132年发明了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科学仪器——地动仪
张衡制造的“指南车”,利用机械原理和齿轮的传动作用,由一辆双轮独辕车组成.车箱内用一种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车箱外壳上层置一木刻仙人,无论车子朝哪个方向转动,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张衡关于齿轮系统的应用和相对运动的原理,被西方学者赞为“是一切控制论机械的祖先”.
张衡创造的“计里鼓车”,是用以计算里程的机械.据《古今注》记载:“记里车,车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记里鼓车”和“指南车”的制造方法相同,所利用的差速齿轮原理,早于西方1800多年.
张衡制造的“瑞轮荚”(即活动日历),内装机关,在一个立轴上装15个拨板,依次分别作用于15个荚,按着应有的时刻升落,利用水力运动,从每月初一起,每天转出一片木叶,15日后每天再转入一片,到月落为止,循环旋转开合,使人们从而获得类似活动日历的效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张衡创造的“独飞木雕”是机械飞行器.它是模仿鸟类高空翱翔的又宽又长的滑翔翼型设计,靠腹内施机,加以控制,能飞数里.这一发明制造,比国外的机械飞行器早1500多年.
张衡制造的“候风仪”(即候风铜鸟),是气象学中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它与西方的候风鸡类似.但西方的候风鸡到12世纪才始见于记载,要比张衡的候风铜鸟晚了1000多年.

『肆』 张衡的地动仪 发明故事

张衡观天察地

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烫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文书去了。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

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始了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就叫做“浑天说”。

接着,张衡根据这种“浑天说”的理论,开始设计、制造仪器了。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诞生了。这个大铜球很像今天的地球仪,它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可以准确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二千五百颗,但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却只有一百二十颗。”

后来,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个地动仪也是钢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吐了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测试非常灵验,没有一次不准。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是由于他从小就爱科学,勤奋地学习钻研和不懈地观察实验,而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刻苦研究、创造才获得的。

『伍』 张衡发明过啥

张衡发明地动抄仪
张衡为中国天袭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陆』 中国的张衡发明什么

浑天仪,地动仪,侯风仪,独飞木雕,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张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地动仪”了。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氵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真的不愧是世界上公认的光彩夺目的科学家之一和文学的双子星!

『柒』 张衡的发明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氵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真的不愧是世界上公认的光彩夺目的科学家之一和文学的双子星!

刻苦求学无坚不钻

科圣张衡62年的人生历程中,在南阳度过了34个年头。他从小就好学深思,聪明谦虚,勤于钻研。据史书记载,他在青少年时代就达到了“通五经,贯六艺”的境地。为了求索更渊博的知识,他不仅读前人写成的书,还读一些“活书”,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因此,在公元94年,当他16岁的时候,前往西汉时的都城长安三辅地区游学。张衡踏平原,登高山,涉渭水;访民情,问物产,寻古迹。饱览了名山大川、辉煌建筑和市井民情。不仅加深了对前人书本知识的体会,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素材,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他又前往东汉的都城洛阳——全国的学术中心,拜师访友,虚心求教,结识了许多学问大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视野大开,求知欲更浓。当时,张衡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无论是在北风呼啸、滴水成冰的冬季,还是在蚊虫叮咬、汗流浃背的夏天,他都“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地沉浸在书山学海之中,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由于张衡勤奋好学,品德优秀,才华出众,官府竞相召他做官。但张衡思想开阔,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举“孝廉”不就,官府召不行,他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学业有成报效家乡

张衡通过在外六年的艰苦求学,已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青年学者。当他学业有成之时,产生了想回家乡干点事业、报效家乡养育之恩的愿望。当时的南阳郡太守鲍德,是一个勤政为民、德高望重的官员。他非常仰慕张衡的才华,诚恳地邀请张衡出任南阳郡主簿,帮助自己办理郡政。公元100年,张衡接受了鲍德的邀请,出任南阳郡主簿。在任的九年间,他辅佐鲍德治理南阳,推广铁制农具,兴修水利,兴学办教,扩大教育,提高科技水平等,为南阳当时经济的繁荣和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张衡担任南阳郡主簿期间,在帮助鲍德处理好郡政的同时,还利用工闲时间,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二京赋》和《南都赋》。《南都赋》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南阳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淯水、便利的交通、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珍贵的矿藏、华丽的宫殿、壮观的楼阁、名人的轶事、经济的繁荣和历史的渊源等,抒发了一个家乡赤子热爱南阳的拳拳之心。

鲍德在张衡的辅佐下功绩卓著,于公元108年被调入京城任大司农。张衡便辞去南阳郡主簿职务,回到西鄂家中,专心钻研学问,由对文学的爱好,开始转向天文、历法、数学等学科的研究,为他以后的诸多发明创造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天文科学贡献卓著

公元111年,张衡应召入京,先拜郎中,后曾两度担任掌管天文工作的太史令,前后计14年。在此期间和以后的仕宦生涯中,他的科研成果达到了一生的巅峰。

在古今中外的一切学科中,天文学是最为奥秘的一个门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类的智者就一直不断地对它进行探索,力求了解并掌握它的规律。张衡通过艰苦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建立了当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先进意义的最系统、最完备的浑天学说理论体系。他在浑天学说的形成、发展和宣传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公元117年,张衡根据浑天学说理论和对天象的实际观察,创造出了利用漏壶滴水推动的大型“漏水转浑天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演示恒星和太阳周日运行的仪器,为铜质空心球体,轴贯球心,轴和球体相接的两点为北极和南极。球外套有地平圈和子午圈,立有黄道圈和赤道圈,二者成24度夹角,分列有24节气等。仪器全靠漏壶流出水的力量推动齿轮,齿轮带动浑象,一昼夜转动一周。仪器上星宿出没与天象完全吻合,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了日、月、星、辰的周日运行。浑天仪制造的成功和精确演示,轰动了整个京城,观看者络绎不绝,无不惊奇。

『捌』 张衡是怎么发明地动仪的

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画画,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东边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做饭的勺子,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很兴奋又问题:“那么,它是怎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线上,到天快亮的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来看北斗。夜深人静,当他看到那闪烁而明亮的北斗星时,果然倒挂着,他感到多么高兴啊!他想:这北斗为什么会这样转来转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赶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

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始了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是球形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就叫做“浑天说”。

接着,张衡根据这种“浑天说”的理论,开始设计、制造仪器了。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诞生了。这个大铜球很像今天的地球仪,它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可以准确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二千五百颗,但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却只有一百二十颗。”

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响到好几十个郡,城墙、房屋发生倒坍,还死伤了许多人畜。

当时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做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还趁机宣传迷信、欺骗人民。

但是,张衡却不信神,不信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外形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8条龙,龙头向8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忽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阳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听说四周有哪儿发生了地震。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

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1000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信服。

可是在那个时候,朝廷掌权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张衡这样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击排挤。张衡做侍中的时候,因为与皇帝接近,宦官怕张衡在皇帝面前揭他们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讲张衡很多坏话。他被调出了京城,到河间去当国相。

张衡在他61岁那年病死。但他在我国科学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知识点

浑天仪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天仪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西方的浑天仪最早由埃拉托色尼于公元前255年发明。葡萄牙国旗上画有浑仪。自马努埃一世起浑天仪成为该国之象征。

『玖』 张衡都发明了什么

地动仪。阳嘉元年(公元132年),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它的正式名称叫候风地动仪,它不是一个能够预测地震的神器,只是一个马后炮,负责地震的监测工作。

据《后汉书》记载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张衡的地动仪监测出有地震发生,但是位于洛阳的人们毫无感觉,纷纷指责地动仪不灵验。但万万没有想到几天后,距离洛阳一千多公里的陇西有人来报告,说陇西当地发生了大地震,这时候人们才将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奉为神物,发明者张衡也一炮走红。

(9)张衡发明的扩展阅读

地动仪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一些科技史著作声称,张衡在公元132年制造的“候风地动仪”能够准确记录地震,比西方第一台地震仪(由意大利人路吉·帕米里制造于1856年)早了1700多年。也有些材料说,候风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震”。

地动仪全称候风地动仪,呈鼓状,上面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面铸有一条惟妙惟肖的龙,龙头朝下,口含铜珠。龙头相对应的下面有八个蟾蜍,张着大嘴,昂头向上。地动仪内有一根铜质柱子,柱子上有机关与龙相连。某个地方发生地震,震动地动仪内铜柱,铜珠带动机关,龙口就会吐下铜珠。在张衡发明了什么中地动仪也是最为著名的。

『拾』 张衡发明什么

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氵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真的不愧是世界上公认的光彩夺目的科学家之一和文学的双子星!

阅读全文

与张衡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