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是哪几位科学家发明的电磁铁
82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拉戈和吕萨克发现,当电流通过其中有铁块的绕线时,它能使绕线中的铁块磁化。这实际上是电磁铁原理的最初发现。1823年,斯特金也做了一次类似的实验:他在一根并非是磁铁棒的U型铁棒上绕了18圈铜裸线,当铜线与伏打电池接通时,绕在U型铁棒上的铜线圈即产生了密集的磁场,这样就使U型铁棒变成了一块“电磁铁”。这种电磁铁上的磁能要比永磁能大放多倍,它能吸起比它重20倍的铁块,而当电源切断后,U型铁棒就什么铁块也吸不住,重新成为一根普通的铁棒。
斯特金的电磁铁发明,使人们看到了把电能转化为磁能的光明前景,这一发明很快在英国、美国以及西欧一些沿海国家传播开来。
1829年,美国电学家亨利对斯特金电磁铁装置进行了一些革新,绝缘导线代替裸铜导线,因此不必担心被铜导线过分靠近而短路。由于导线有了绝缘层,就可以将它们一圈圈地紧紧地绕在一起,由于线圈越密集,产生的磁场就越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把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能力。到了1831年,亨利试制出了一块更新的电磁铁,虽然它的体积并不大,但它能吸起1吨重的铁块。
这段转引我觉得不错,很符合你的问题,按照历史年代发生的次序来叙述电磁铁的发展史,兼有部分科学家在内,应该对你有用。
B. 磁铁是谁发明的
磁铁不是那个发明的,自然中就有天然的磁铁.磁铁不是人发明的,有天然的磁铁矿,最早发现及使用磁铁的应该是中国人。所以"指南针"是中国 人四大发明之一。至于成分那就是铁、钴、镍等.其原子结构特殊,原子本身具有磁矩. 一般的这些矿物分子排列混乱.磁区互相影响就显不出磁性.. 但是在外力(如磁场)导引下分子排列方向趋向一致.就显出磁性.也就是俗称的磁铁.铁 钴 镍 是最常用的磁性物质 基本上磁铁分永久磁铁与软铁 永久磁铁是加上强磁 使磁性物质的自旋与电子角动量成固定方向排列 软磁则是加上电流(也是一种加上磁力的方法) 等电流去掉 软铁会慢慢失去磁性 至于最早磁铁谁发现 最古老的记载是中国黄帝大战蚩尤的指南车 所以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了!中国在西元前一世纪即知道有磁铁极化的情形。战国时代,就曾 利用一根自然磁铁,放在有刻度 的铜盘上,用来占卜。北宋时利用两种方法制造出人工磁铁,一 种是将烧红的铁针,置于南北方向,急速冷却后,利用地球的磁 场将铁针磁化;另一种是用磁石磨擦铁针而成。《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磁偏角的存在,发现在磁偏角的影响下,磁针指向南方,比真正的南方略偏东。依据这些 知识,而发展出将磁铁做为指南针的科学应用。 磁铁只是一个通称,是泛指具有磁性的东西,实际的成分不一定包含铁。较纯的金属态的铁本身没有永久磁性,只有靠近永久磁铁才会感应产生磁性,南天磁铁专业生产,一般的永久磁铁里面加了其他杂质元素(例如碳)来使磁性稳定下来,但是这样会使电子的自由性降低而不易导电,所以电流通过的时候灯泡亮不起来。 铁是常见的带磁性元素,但是许多其他元素具有更强的磁性,像南天强力磁铁很多就是铷铁硼混合而成的.
C. 磁铁现在离发明多少年了
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发现磁铁(天然磁石)并制造了司南(指南针),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今天磁铁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功能材料。通过先进的粉末冶金工艺合成不同材料的合金,可以达到并超过与吸铁石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磁力。在18世纪就出现了人造的磁铁,但制造更高磁力材料的过程却十分缓慢,直到20世纪20年代制造出铝镍钴(AlNiCo)。随后,1948年制造出了铁氧体(Ferrite),70年代制造出稀土磁铁[Rare Earth magnet ]钐钴(SmCo),1986年钕铁硼(NdFeB)诞生,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的磁铁。
D. 世界上第一块磁铁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被谁发明的
5000年前人类发现天然磁铁(Fe3O4)
2300年前中国人将天然磁铁磨成勺型放在光滑的平面上,在地磁的作用下,勺柄指南,曰“司南”此即世界上第一个指南仪。
1000年前中国人用磁铁与铁针摩擦磁化,制成世界最早的指南针。
1100年左右中国将磁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成为磁铁式指南仪,用于航海。
1405-1432郑和凭指南仪开始人类历史上航海的伟大创举。
1488-1521哥伦布,伽马,麦哲伦凭借由中国传来的指南仪进行了闻名全球的航海发现。
1600英国人威廉.吉伯发表了关于磁的专著“磁铁”,重复和发展了前人有关磁的认识和实验。
1785法国物理学家C.库仑用扭枰建立了描述电荷与磁极间作用力的“库仑定律”。
1820丹麦物理学家H.C.奥斯特发现电流感生磁力。
1831英国物理学家M.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73英国物理学家J.C.麦克斯韦在其专著“论电和磁”中完成了统一的电磁理论。
1898-1899法国物理学家P.居里发现铁磁性物质在特定温度下(居里温度)变为顺磁性的现象。
1905法国物理学家P.I.郎之万基于统计力学理论解释了顺磁性随温度的变化。
1907法国物理学家P.E.外斯提出分子场理论,扩展了郎之万的理论。
1921奥地利物理学家W.泡利提出玻尔磁子作为原子磁矩的基本单位。美国物理学家A.康普顿提出电子也具有自旋相应的磁矩。
1928英国物理学家P.A.M.狄拉克用相对论量子力学完美地解释了电子的内禀自旋和磁矩。并与德国物理学家W.海森伯一起证明了静电起源的交换力的存在,奠定了现代磁学的基础。
1936苏联物理学家郎道完成了巨著“理论物理学教程”,其中包含全面而精彩地论述现代电磁学和铁磁学的篇章。
1936-1948法国物理学家L.奈耳提出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概念和理论,并在随后多年的研究中深化了对物质磁性的认识。
1967旅美奥地利物理学家K.J.斯奈特在量子磁学的指导下发现了磁能积空前高的稀土磁铁(SmCo5),从而揭开了永磁材料发展的新篇章。
1967年,美国Dayton大学的Strnat等,研制成钐钴磁铁,标志着稀土磁铁时代的到来。
1974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问世。
1982第三代稀土永磁-Nd2Fe14B问世。
1990原子间隙磁铁-Sm-Fe-N问世。
1991德国物理学家E.F.克内勒提出了双相复合磁铁交换作用的理论基础,指出了纳米晶磁铁的发展前景。
E. 用电池磁铁和铜线做的小发明
电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正是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磁感应发电机,成为人类电气时代的开拓者。 法拉第在一七七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出生于英国,父亲是一位制铁的工人,家境不好。法拉第没有机会进入学校进行正规教育,只能在一个书店做学徒,好学的法拉第在七年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电学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成为当时伦敦皇家学院院长戴维的助手,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一八二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奥斯特,偶然中发现一条通有电流的导线,当贴近磁针时,磁针就会偏转,不再指向北极了。电流和磁石这两种奇妙的现象,原来人们以为是毫无联系的,现在竟发现有这样的联系,引起了世界科学家们的注意。法拉第也立即被这一发现吸引住。 就在这一年戴维发现,凡是钢铁被通过电流的导线环绕时,便成为磁铁,即电磁铁。一八二一年英国化学家武拉斯吞当听到奥斯特的发现之后便想到,如果磁石的一端放进一根通电流的导线,电线就应该自行旋转起来。于是便到戴维的实验室里去作实验,结果失败了。这次失败使武拉斯吞很扫兴,便不想再继续作下去了。 但是法拉第却觉得这是有希望的。他决定自己去作这样的实验。一八二一年九月三日,他终于第一次看到了通电的导线在磁场中发生旋转的现象。他在实验室中高叫着:“它们转动了!”他象个孩子似地围着桌子狂跳起来,并把他刚刚结婚的妻子呼唤到他的实验室里去参观他的这个成功的实验。这是法拉第在二十九岁时发生的事。 法拉第常常问自己:电转化为磁是一种感应,为什么不能有一种反感应呢?既然由电可以产生磁,又为什么不能由磁而产生电呢?一八二二年法拉第在自己的日记中写着:“转磁为电”。这就是他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法拉第也认识到电是一种很有用的东西,伏特电池虽可以获得稳定的电流,但价钱太昂贵,能花很少的钱产生出电流来,这是当时的急需。 有一天,他得到一块圆柱形的长条磁石,长8.5英寸、厚3/4 英寸的圆柱形磁石, 又以203英尺长的铜线绕在一个空的圆筒内,铜线的两端串接一个电流计,铜线是不通电流的。他将磁石的一端挨近铜线,电流计的指针不动。忽然他把磁石完全插入铜线圈内,电流计的指针却突然动起来了。他急忙又把磁石抽了回来,指针又动了一下。难道真的有电流产生出来了吗?法拉第惊喜起来。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果然感应电流产生出来了。这是法拉第一生中最大的发现。 法拉第又坚持研究很久才得出结论:金属线与磁石之间的相对运动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进一步他又引入了磁力线的概念,总结出被后人称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定理。为了使磁电为人类所用,他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磁感应发电机。当然,这一部发电机是很简陋的,却是日后复杂发电机的始祖。他把一块铜制平面板的边,放于一块有永久性磁力的磁石两端之间,又把一片狭长的铜和一片狭长的铅放,放在平面板的边上,作为收电之用,然后又装上一个电流计,当平面板旋转时,电流计上的指针也随着移动,这样,一种有变化的电流,就在铜制平面板的边中产生了。 法拉第把这项发明公诸于世,为人类开发了一个永不枯竭的金矿,但是他放弃了任何金钱的报酬,再度回到了实验室工作。 两百多年过去了,尽管现在发电机的种类繁多,如同步发电机、异步发电机等;容量从几微瓦到上亿瓦;发电方式各不相同,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能发电、核能发电等。但是他们的原理却是与法拉第造的第一台发电机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当然不可否认,科技的发展也产生新的发电原理,如磁流体发电,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但是它们还只是停留实验室中,未被大量使用。展望未来,各种发电方法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方便、洁净的电能。
追问:
偶买噶的
F. 电磁铁发明者
182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拉戈和吕萨克发现,当电流通过其中有铁块的绕线时,它能使绕线中的铁块磁化。这实际上是电磁铁原理的最初发现。1823年,斯特金也做了一次类似的实验:他在一根并非是磁铁棒的U型铁棒上绕了18圈铜裸线,当铜线与伏打电池接通时,绕在U型铁棒上的铜线圈即产生了密集的磁场,这样就使U型铁棒变成了一块“电磁铁”。这种电磁铁上的磁能要比永磁能大放多倍,它能吸起比它重20倍的铁块,而当电源切断后,U型铁棒就什么铁块也吸不住,重新成为一根普通的铁棒。
G. 与磁铁有关的小发明小制作
一根缝衣针,用磁铁把它磁化,然后用棉线拴在针的中间部位,挂在一个支架上,就成为一个指南针了。再做一个浮式指南针:
拿一根磁化了的钢针,横向穿过一块小软木塞,放在一个盛水的陶瓷碗内,就是一个浮式指南针。
我们还可以做一个更讲究的匣式指南针:
找一个小圆纸盒或者塑料盒(不能用铁盒)。用硬纸剪一个和小盒一样大小的圆片,上面贴一张白纸,标出S、N等字样,把一个塑料图钉从背面摁在圆纸片上,把圆纸片放入盒内,盒中心就有一个直立向上的针柱了。再找一个废刮胡子刀片,剪成狭长的菱形,用钉子在中心位置打一个小坑,放在针尖上试一试,如果不能平衡,就用剪刀修理,直到能平衡为止。把它放在强磁铁上磁化,然后架到盒内的针柱上。在盒口蒙上一层透明玻璃纸(用玻璃更好),把原来的盒盖开一个大孔再盖上去,就是一个盒式指南针了。
一个能自由旋转的磁体,在静止的时候,总是指向南北方向。人们了解到磁体的这种特性以后,就利用它来制造指示方向的工具——指南针。
磁针静止以后,为什么总是指向南北呢?因为地球是个大磁体,它的两个磁极接近于地球的两极,在地磁力的作用下,磁针就被吸到南北方向上了。我们知道,异名磁极是相吸的,地磁的S极在北端,N极在南端,因此,磁针的N极总是指向北方,S极总是指向南方。磁针的磁极和地球的磁极并没有接触,它们却能互相吸引,这表明磁体的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的东西,人们把它叫做“磁场”。地球磁场的存在是磁针能够指示南北的原因。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要算我国战国时期制造的“司南”了。它是把天然磁铁琢磨成勺子的形状,勺柄是S极,使重心落在圆而光滑的勺头正中,然后把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盘子上。使用的时候,把勺头放平,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它转动。等司南停下来,它的长柄就指向南方。那时候,有的人到山里去采玉,怕迷失方向,就带上司南来辨别方向。
发明司南以后,人们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指南的工具。到了北宋初年,又制造出了指南鱼。它是用一块薄薄的钢片做成的,形状很象一条鱼。鱼的肚皮部凹下去一些,象小船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把它磁化以后,放到盛水的瓷碗里,就能指示方向了。因为水的摩擦力比固体小,指南鱼转起来比较灵活,所以它比司南更灵活更准确了。
当时还有用木头做的指南鱼,就是用一块木头刻成鱼的样子,象手指那么大。从鱼嘴往里挖一个洞,里面放上条形磁铁,使它的S极朝鱼头,用蜡封住口。另外用一根针插到鱼嘴里,指南鱼就做好了。把它放到水面上,鱼嘴里的小针就指着南方。
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而且是最早把指南针用在航海事业上的国家。据记载,南宋的时候,航海的人已经用“罗盘”来指示航向了。这是把指南针和罗盘结合起来的指南工具。罗盘的盘有用木头做的,也有用铜做的,盘的周围刻上东南西北等方位,盘中央放一个指南针。只要把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和盘上的正南方位对准,就可以很方便地辨别航行方向了。
在军事上也用到指南针,行军作战的时侯,如果遇到阴天黑夜,就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H. 大约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磁铁发明了什么
大约两千多年前,中国用磁铁发明了指南针。并把指南针应用到战争和航海上。并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