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利首发明算盘

利首发明算盘

发布时间:2021-09-21 10:49:51

① 算盘的发明者是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明的

算盘是隶首发明的,隶首是黄帝时代的人。隶首为何发明算盘?事情还得从黄帝说起。

黄帝打败了炎帝,天下的产权都归黄帝所有。黄宫的财物越来越多,算帐成了大问题。那时候算帐方式是结绳记事、刻木为号。就是在绳子上打结或在木板上刻上记号。比如张三借给李四谷子十斤,张三就得在绳子上打十个结,或者在木板上用刀刻上十个记号。百姓之间的小帐用结绳刻木还能对付,黄宫财产收入若用结绳刻号来计算,估计每年算帐累死的人和现在的矿难有一拼。负责黄宫财务的官员们嫌结绳刻号太麻烦,集体偷懒发明了一句成语:“不计其数”。每年秋后向黄帝报帐时,都在帐本上写上“不计其数”。这些人的小聪明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心中有数,集圣明英明于一体的黄帝。

黄帝每天和素女研究、探索房中术之余,也研究“不计其数”是个什么数?虽说天下都归了黄帝,可黄帝的心眼还是很小的,对“不计其数”疑心大起。难怪黄帝起疑心,那些记帐的官员们打着“不计其数”的幌子,做贪污腐败的勾当。老百姓看在眼里,怒在心里,骂在嘴里。也只是骂骂而已,谁也想不出对付“不计其数”的办法来。黄帝下诏,普天之下征集能工巧匠制造算数工具。隶首的机会来了。

隶首不是人名,是个职称。炎帝败于黄帝,手下的人不是战死就是做了黄帝的俘虏。那时候对俘虏没有优待这一说,凡是俘虏都当作奴隶对待。隶首,奴隶之首也,说白了是奴隶的头头,说学术了是以奴制奴,与后世的“以夷制夷”异曲同工。

隶首的聪明,是公认的。别人在绳子上记事打结打的是死结,隶首却能打出蝴蝶结。后来,蝴蝶结的技术传到了西方,与西装搭配引导了服装新潮流。隶首是蝴蝶结之父。

当然,发明算盘可不像打蝴蝶结那么简单。蝴蝶结起码有蝴蝶作参照物。算盘没有,只能凭空想象。隶首绞尽脑汁,天天想、夜夜想、时时想、刻刻想;吃饭想、拉屎想,终于在上厕所的时候想出了算盘的载体(形状)。

那天,隶首胡乱吃了些发馊的饭菜。片刻之间,腹内疼痛,隶首直奔茅房。叉腿解带,脱裤蹲身,括约肌动;泼刺作响,便溲俱下;腹内轻松,通体舒泰。隶首无意中看见两膝之间的长方形茅坑,大喊一声,“TMD”!

隶首无师自通,首开“TMD”之先河,是国骂之父。



就像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见水壶盖振动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在浴缸泡澡泡出了浮力定律一样,隶首在茅房发现了算盘的载体。古代的民间茅坑大都是长方体,其形状一直延用至今。隶首是这样想的,长方形的茅坑能够载屎载尿,我设计的这个东西也应该像茅坑一样方便实用。

算盘的载体有了,往里面添加什么内容又成了隶首头疼的问题。隶首有个毛病,心里有事,睡不好觉、吃不下饭,食欲不振。这天隶首在屋里憋得头晕目眩,来到街上转悠。恰巧有个买糖葫芦的小贩吆喝着从隶首身边经过。隶首一下子有了胃口,买了一串糖葫芦。吃到第五个也就是最后一个糖葫芦的时候,隶首大喊了一声“TMD!”卖糖葫芦的小贩误解了,大声回敬隶首,“你TMD!”

隶首吃糖葫芦找到了算盘档和算盘珠,天下第一个算盘伴着“TMD”粗口诞生了。隶首一鼓作气,大喊N声“TMD”,发明了珠算加减法口诀。

几乎与隶首发明算盘的同时,黄帝和素女搞出了中国特色的性学名著《素女经》。黄帝号召天下的百姓学习。隶首买了一本《素女经》反复学习、揣摩N遍,写了读经感,然后带着算盘拜见黄帝。



黄帝见到隶首,问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隶首说是算盘。帝曰,何为算盘?隶曰,算乃数矣,盘则盘古,两者合一,夫算盘焉。帝报数试之,首念念有词,双手拨珠,噼啪作响,其算神速,令帝惊之。黄帝问隶首算盘是怎么搞出来的?隶首拿出笔记,侃侃而谈。我看见陛下冠冕上的长方形版(也叫延),发现了算盘的载体;看见冕延挂着一串串的玉珠,想出了算盘珠;读完《素女经》,找出了隐藏其中的加减法口诀。如“一上一”来自“令女正偃卧向上,男伏其上”。“九去一进一”,实为“九浅一深”。云云。黄帝听罢,龙颜大悦。加封隶首为宫廷会计师,每月享受黄家津贴。

明眼人一看便知,隶首是在扯淡。那么隶首为何在黄帝面前扯淡呐?他不怕掉脑袋吗?



黄帝一统天下,对奴隶从来没有放心过。这一点隶首心知肚明。虽说自己贵为隶首,在奴隶眼里像个人似的,在黄帝眼里其实还是个奴隶,人家只不过是利用你的聪明而已。隶首发明算盘,除了想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之外,更想在黄帝面前提高身份。前面说过,隶首的算盘与黄帝的《素女经》几乎同时问世。隶首想证明算盘实用好用,成为天下人的算数工具,必须得到黄帝的认可。中国古代很多发明没有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皇帝们的认可。不是失传就是流传到西方,让洋鬼子们占了便宜。隶首有先见之明,买了一本《素女经》活学活用,为算盘寻找黄家理论依据。假如隶首不在黄帝面前扯淡,实话实说。我这算盘是上茅房、吃糖葫芦发明的,黄帝会怎么想?朕冒着阳萎的风险,奋不顾身翻云覆雨地和素女搞房中术,好不容易搞出了《素女经》,你小子上趟茅房拉泡屎、吃个糖葫芦就发明了算盘,天下人知道了,岂不是说你小子比朕还聪明?一般来讲,凡是被人称作圣明或英明的人都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人。隶首要想得到黄帝认可,不扯淡是不行的。

扯淡,不能瞎扯。尤其在黄帝面前不能瞎扯,得一本正经地扯,推陈出新地扯、古为今用地扯、投其所好地扯。隶首天才地运用了四扯淡经,扯得黄帝心悦诚服。“盘则盘古也”,隶首就扯的深得帝心。黄帝说他的先祖是开天劈地的盘古,坐天下根红苗正天经地义。其实黄帝的说法更是扯淡,假如炎帝坐了天下也可以说自己是盘古之后,这句话的强权在于谁也不敢去证明其真伪。

隶首靠扯淡当上了黄宫会计师,总算出人头地。但他并不快乐。算盘并没有按照他原来的设想,成为天下人的算数工具。黄帝打算让天下的男人女人都来学习《素女经》,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推广,隶首正好派上了用场。黄帝爱听扯淡可并不傻,命隶首写算盘和《素女经》之辩证关系,以其人之扯淡,还治其人之扯淡。隶首不敢违抗黄帝的命令,埋头论证扯淡。



算盘和《素女经》到了百姓手里,反响却出乎黄帝和隶首的预料之外。百姓对算盘和《素女经》的热情并不高,觉得太麻烦。想学算盘的人对《素女经》不感冒,喜欢《素女经》的人觉得背口诀不如“九浅一深”来得痛快。要命的是算盘和《素女经》是黄帝指定的必修课,二者缺一不可。老百姓每天干活累得要死要活的,哪有闲心学这玩意。结绳记事用了多年,虽说麻烦可也习惯了。做爱不是数数,只要老婆能把孩子生出来,谁还在乎九浅一深?

黄帝倒是“九浅一深”了,素女生出的儿子一个比一个白痴。有一次,黄帝对老儿子说,你去把门关上。结果连城门都关上了。大儿子跟苍颉学字,学到“三”就不学了。黄帝问他为何不学。大儿子说,一是一横,二是二横,三是三横,后面的不用学了,我都知道了,当老师太简单了。黄帝半信半疑,找个小孩当大儿子的学生。那时候学生识字,先从名字开始。大儿子提笔在手,问小孩叫什么名字。小孩说我叫万百千。大儿子开始一横一横地写万字,从宫内横到宫外。黄帝问你这是干啥?大儿子说,我在写万字,才画了一千横。差点把黄帝气死。儿子们不中用,黄帝只好把天下交给了学习《素女经》的积极分子,尧。

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添枝加叶把《素女经》改编成色情读物,老百姓称之为“黄书”,一时间畅销天下。黄帝知道了非常生气,命隶首清除精神污染。隶首带人搜查,烧了一批“黄书”,杀了一些人。老百姓害怕,纷纷拿起扫帚将“黄书”扫地出门,史称“扫黄”。隶首郁闷终生,算盘也没有成为天下人的算数工具。直到后世的孔子和董仲舒出现,算盘才起了变化。



春秋之际,诸子百家争鸣。孔子是圣人,一眼看出,所谓的百家争鸣争的只是王权这一家。孔子不甘心当子路等人的老师,要当帝王之大师。孔子看见算盘,悟出“以圣为王”之道。小小的算盘好比天下,臣民如同算珠。只要帝王们掌握了运算口诀,治理天下如拨算珠。即便那个帝王用错了口诀,拨乱了算珠。后来者只需摇晃一下算盘,拨乱反正,一切如初,天下久也。孔子为自己的新发现激动不已,周游列国推销圣王之道。遗憾的是,那些打打杀杀的霸主们目光短浅,谁也不在乎什么圣王之道。孔子怀才不遇,逝者如斯夫,嗟叹长已矣。

孔子失败的原因是不识人间烟火。霸主们奉行的是刀把子里面出政权,孔子偏偏强调“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你说周王文武哥俩好,等于说现在的王不好。既然看不起现在的王,人家也没必要接受你的理论当你的学生。

又过了N年,西汉的董仲舒领悟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向汉武帝讲解圣王之道的种种好处。汉武帝觉得此道有利可图,罢黜了百家,全盘儒化。汉武之后的皇帝们纷纷效仿。算盘傍着圣王之道,打遍天下无敌手。直到遇见洋鬼子的PC。

洋鬼子们先用大炮打开了算盘的天下,后用PC抢占了天下的算盘。久经历史考验的算盘成了鸡肋。



天下人的思维逃脱不了算盘的桎梏。什么东西一旦成了天下思维的产物,也就成了思维天下的牺牲品。儒术如此,算盘亦如此。 “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孔子这盏明灯照亮千年,油枯耗尽。遇见火力强大的电灯岂有不暗之理?算盘打了数千年,依旧是九去一进一,一下五去四,怎能与日奔月腾的PC相比?

算老珠黄,隶首在天之灵,叹息之余,吟诗一首。

算盘里面有扯淡

扯淡里面有算盘
算盘里面的扯谈是算盘

扯淡里面的算盘是扯淡

扯淡里面有多少算盘

算盘里面有多少扯淡

算盘里面的扯淡不是扯淡

扯淡里面的算盘不是算盘

扯淡成算盘

算盘成扯淡
其实算盘就是算盘

扯淡就是扯淡

② 中国的算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算盘的发明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其依据是,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毫无两样。三,刘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盘》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是法盛行于宋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算法统宗”条)。四,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此外,宋代的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较多的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科技文化的发展较为滞缓,算盘诞生于此时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文化都较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使用了两千年的筹算在此时演变为珠算,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是极有可能的。

③ 最早发明算盘的国家是

中国

算盘的历史渊源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学者也对此投人不少精力。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其依据是,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毫无两样。三,刘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盘》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是法盛行于宋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算法统宗"条)。四,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

中国算盘是从算筹发展而来的。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数学计算日益复杂,拨珠的速度远比摆算筹方便快捷多了,于是人们发明了珠算。汉末三国时期徐岳撰的《数术记遗》中有述:“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是对珠算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明朝人吴敬《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记载了有关珠算的算法。 1573年徐心鲁所校订的《盘珠算法》一书中就已有类似现在使用的算盘的图形样式,在当时,珠算已广泛地运用了。珠算不是一个人创造,应该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珠算盘应该说是中国首创的,并流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后来又经一此商旅传到了西方。

算盘一类的计算工具很多文明古国都出现过,例如古罗马算盘没有位值概念,被淘汰,俄罗斯算每柱十个算珠,计算麻烦。现在很多国家流行的是中国式的算盘。

参考资料:http://cathay.ce.cn/history/200702/12/t20070212_10396914_1.shtml

④ 算盘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算盘是中国发明的。

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重要的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全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4)利首发明算盘扩展阅读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筹算”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15世纪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由于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

《算法统宗》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主的算书。全书共17卷,有595个应用题,多数问题摘自其他算书,但所有计算都改用珠算。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算。其中开平方和开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来的。

书末附录“算经源流”记载了宋元以来的51种数学书名,其中大部分已失传,这个附录便成了宝贵的数学史料。

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用又简单方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 ,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⑤ 算盘谁发明的

徐岳(?~220)字公河。东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盘”内记录者。东莱容(今莱州市)人。东汉灵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刘洪“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后又把该历法传授给吴国中书令阚泽,使历法得以在吴国实行。历法的钻研为徐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搜集先秦以来的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数学著作。《数术记遗》详细地记录了他与刘洪算术问答的精华,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并第一次定名为“珠算”。汉献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⑥ 算盘什么时候发明的

算盘什么时候发明的
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匿名 0 2span class="tm">5-22 19:02/span>
/p>
div class="b bt2">div class="bt bg1 ft">img alt="其他答案" height="16" src="/static/img/ico2.gif" width="16"/>其他答案/div>/div>
p class="ft p1">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于近日不同 。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 算盘
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

匿名  <span class="tm">6-11 02:21</span>
</p>
<div class="b bt2"><div class="bt bg1 ft"><img alt="其他答案" height="16" src="/static/img/ico2.gif" width="16"/>其他答案</div></div>
<p class="ft p1">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由于算盘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又简便,所以在中国被普遍使用,并且陆续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数学家《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可见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于近日不同 。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即赠传授珠算之法,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筹算”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15世纪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由于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算法统宗》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主的算书。全书共17卷,有595个应用题,多数问题摘自其他算书,但所有计算都改用珠算。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算。其中开平方和开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来的。书末附录“算经源流”记载了宋元以来的51种数学书名,其中大部分已失传,这个附录便成了宝贵的数学史料。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用又简单方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 ,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当普及,并且出版了不少有关珠算的书籍,其中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
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9.开机喜事到,向您问个好,办事处处顺,生活步步高,彩票期期中,好运天天交,打牌场场胜,口味顿顿2好,越活越年轻。

⑦ 算盘是谁发明的

徐岳(?~220)字公河。东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世界第一位“珠算”提出者和“算盘”记录者。东莱(今莱州市)人。东汉灵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刘洪 “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岳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后又把该历法传授给吴国中书令阚泽,使历法得以在吴国实行。历法的钻研为徐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搜集先秦以来的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数学著作。《数术记遗》详细地记录了他与刘洪算术问答的精华,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并第一次定名为“珠算”。汉献帝延康元年(220)病逝。

⑧ 算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珠算盘也是汉族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

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末年,数学家徐岳《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于近日不同 。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 算盘
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有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一计算工具了。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筹算”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15世纪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由于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算法统宗》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主的算书。全书共17卷,有595个应用题,多数问题摘自其他算书,但所有计算都改用珠算。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算。其中开平方和开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来的。书末附录“算经源流”记载了宋元以来的51种数学书名,其中大部分已失传,这个附录便成了宝贵的数学史料。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用又简单方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 ,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 算盘
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当普及,并且出版了不少有关珠算的书籍,其中流传至今,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 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

⑨ 算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

算盘最早是由东汉末数学家徐岳发明的。

“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版记遗》,权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

(9)利首发明算盘扩展阅读: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筹算”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15世纪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由于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

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⑩ 算盘什么时候发明的

算盘,又作祘盘,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北宋串档算珠。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就画有一架算盘。由于珠算盘运算方便、快速,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珠算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重要的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全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据公开资料显示,“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所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3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后称之为“档”。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珠每珠当一。而今天的解释是:算盘为长方形,木框中嵌有细杆,杆上串有算盘珠,算盘珠可沿细杆上下拨动,通过用手拨动算盘珠来完成算术运算。
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进行加减乘的运算,还能计算土地面积和各种形状东西的大小。

阅读全文

与利首发明算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