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涂鸦上帝伟大的发明电子管

涂鸦上帝伟大的发明电子管

发布时间:2021-09-21 10:43:11

A. 第一代~电子管是那年出的

1884年,当 爱迪生 在研究白炽灯泡时,在白热的灯丝间插入了一个金属片。他发现电流从灯丝的正极流到金属片,而不是从负极流出。他对此并不理解,将它作为阴暗问题。无意识的,其实他已经制成了第一个二极管。 后来,英国的 弗莱明 ,爱迪生之前的助手,开始投身于为马可尼设计无线电广播发射机。1904年,弗莱明意识到二极管可以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并且将其运用到了他的无线电检波器中。弗莱明将这一装置称为热离子管,因为它是使用热量控制电流和水阀控制水流的原理一样。在美国这项发明成为人们熟知的真空管。 在德国,亚瑟威乃也研究热电子发射。1904年1月他申请了 电子管 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的专利。但他忽略了提及电子管可以应用在无线电波检波器装置中,所以未能将专利卖出,直至弗莱明申请了他的专利才启发了他。 1906年福利斯特(1873-1961)在弗莱明的电子管的基础上做了改良,增加了第三个元件,由此产生了三极管。这就成就了一个更好的无线电检波器,但和爱迪生一样,他并未意识到他的发明蕴含的巨大潜能;他的装置被称为“三极管”可以产生可被扩大很多的电流。 1912年,阿姆斯壮意识到费斯特的工作原理,他使用三极管发明了再生电路,不仅可以接收无线电信号并且可以将之放大到可传播至扬声器并且无需使用耳机即可收听。 二极管常被用于制作聚焦圆筒,将一个放置在另一个的一侧。阴极放出电子阳极收集电子。弗莱明的热离子管被升温至4,532°F,产生了大量的热。福利斯特在阳极和阴极间放置了一个栅极,电子就从三极管的栅极通过,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电流。 这些早期的真空管被称为柔性管。它们并不是最好的真空管甚至里边还存有空气,降低了它的使用寿命。1915年朗缪尔设计了一个更有效的真空管。有了改良的真空管,使用寿命延长了并且性能也更加稳定。改良过的真空管称为高 真空电子管 它们的总该工作温度下降到3,632°F。1922年由于引进了新的元件,温度再次下降,为1,832°F。间接加热改进了真空管的效率。 三极管将频率限制在低于一百万赫以内。1927年美国物理学家赫尔(1880-1966)发明了四级管来消除高频震荡,改进频率范围。一年以后发明了五级真空管,使用低电压改进性能,成为了使用最广的真空管。 在接下来的很多年中,很多的真空管都曾被使用过。低压/低功率的真空管应用于无线电接收机赫尔早期的数字电脑中。光电管应用于音响设备,对电影的录音和音频提取成为可能。阴极射线管可集中电子束,由此发明了示波器、电视和照相机。微波电子管应用于雷达,早期的宇宙通信和微波炉。存储管可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在电脑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有很多的优点,真空管也有很多的不足:它非常脆弱而且寿命很短,体积很大,并且要想操作这些发热元件必需很大的功率。继真空管以后,1948年沃尔特豪泽布喇顿、约翰布拉顿和威廉肖克莱又发明了晶体管。它不克服了上述的缺点。1960年以后微小的清量型低电压晶体管在商业上变得可能并且在应用上取代了大多数的真空管,但随着1990s显微镜真空管的出现,真空管才再次应用与电子设备。

B. 电子管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现代通信的始祖,电子管跟随每一次大事件足迹,从电视机显示器的发明到航天飞机升空,人类登月,无处不在,电视电台,到家用功放,就在我们身边。

C. 电子管是如何发明与发展的

众所周知,当电子沿着一条确定的电路流动时,便会产生电流。如何让电子听从人们的指挥而为人类服务,这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的梦想。

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为人们指明了这条道路。1883年,他制成了一个特殊的电灯泡:他在灯泡内的灯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然后给金属片加正电压,使得电子在灯丝和金属片之间的空间内流动,产生了微弱的蓝色光芒。其实,金属片与灯丝并没有直接发生接触,在正电压的作用下却有电流通过;而给金属片加负电压时,则无电流通过。这种奇异的现象被称为“爱迪生效应”。

1904年,曾与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合作进行无线电发报实验的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参照爱迪生,制作了一个改进的灯泡。他加制了一个特种管子,并且开始在实验中仔细研究电流在灯丝和金属片之间的流动情况。研究的结果使他认识到,“爱迪生效应”是由于灯丝发热引起的,这种热效应使得电子像开水一样“沸腾”起来,并从金属片散入空间。他还发现自己所设计的这个特种管子还是一个优良的整流器,当金属片带正电时,它只允许电流朝一个方向流动。于是,弗莱明把它称为电子管,并用它作为检测无线电报信号的检波器——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支电子管。

实验中,弗莱明又在真空管里放置了正极板和负极板两块金属板,当加热负极板时,就发现有电子流入正极;在正极加上无线电信号后,通过的电流也随之起伏。这也就是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性能很好的新型检波装置,同时又为三极管这个划时代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二极管的发明使美国物理学家雷金纳德·费森登能够在1906年12月24日首次进行了声音广播——从马萨诸塞州海岸播发音乐。他发射的不是如莫尔斯码那种断续信号,而是连续的信号,信号的振幅随声波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种信号的广播,后来就被称为调幅广播。

由于二极管检波器的输出信号很微弱,检波效率较低,所以人们想尽办法对这种电子管进行改进。1907年,美国一位从事无线电信号检波工作的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加上了一个金属丝制的栅极,带负电荷的栅极使得电子也带有了负电,从而趋向于被驱离栅极,使只有少数电子到达金属片。这样,人们用增加或减少栅极负电荷的方法就可以调节流向金属片的电子数量,也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对电子的流动进行精确的控制——这就是今天三极管的标准形式,由金属片、灯丝和栅极三种元件构成。随后,三极管很快就被用来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此后,德福雷斯特为美国海军设计了第一座大功率无线电台,首次实现了使用无线电发布新闻广播。

后来,电子管的发展又经历了四极管、五极管,除不断改进它的放大性能外,还尽可能向提高工作效率、加宽频带的方向发展。总之,20世纪的大多数电子装置都是电子管的巧妙应用。

今天,世界上已经有几百种各式各样的电子管,有的像顶针那么小,有的却像人那么大。除了检测和放大无线电信号外,它们还可以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并且可以用来接通或关掉各个独立的电路,在电子领域里为人类做着越来越多的贡献。

D. 电子管是谁发明的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回为此获得了这项答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网络:http://ke..com/view/50088.htm

E. 电子管的发展历史

1883年,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正在为寻找电灯泡最佳灯丝材料,曾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他在真空电灯泡内部碳丝附近安装了一小截铜丝,希望铜丝能阻止碳丝蒸发。但是他失败了,他无意中发现,没有连接在电路里的铜丝,却因接收到碳丝发射的热电子产生了微弱的电流。当时爱迪生正潜心研究城市电力系统,没重视这个现象。但他为这一发现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爱迪生效应”。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这使爱迪生效应具有了实用价值。弗莱明也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1906年,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
1947年,美国物理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三人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一种三个支点的半导体固体元件.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用1.8万只电子管,占地170m*2,重30t,耗电150kW。
说起电子管的发明,我们首先得从“爱迪生效应”谈起。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后来,有人证明电流的产生是因为炽热的金属能向周围发射电子造成的。但最先预见到这一效应具有实用价值的,则是英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弗莱明。
弗莱明的二极管是一项崭新的发明.它在实验室中工作得非常好.可是,不知为什么,它在实际用于检波器上却很不成功,还不如同时发明的矿石检波器可靠.因此,对当时无线电的发展没有产生什么冲击.
此后不久,贫困潦倒的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真空三极管.这一小小的改动,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它不仅反应更为灵敏、能够发出音乐或声音的振动,而且,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因此,许多人都将三极管的发明看作电子工业真正的诞生起点.德福雷斯特自己也非常惊喜,认为“我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电子管的问世,推动了无线电电子学的蓬勃发展.到1960年前后,西方国家的无线电工业年产10亿只无线电电子管.电子管除应用于电话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讯外,也广泛渗透到家庭娱乐领域,将新闻、教育节目、文艺和音乐播送到千家万户.就连飞机、雷达、火箭的发明和进一步发展,也有电子管的一臂之力.
三条腿的魔术师电子管在电子学研究中曾是得心应手的工具.电子管器件历时40余年一直在电子技术领域里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电子管十分笨重,能耗大、寿命短、噪声大,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因此,电子管问世不久,人们就在努力寻找新的电子器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管的缺点更加暴露无遗.在雷达工作频段上使用的普通的电子管,效果极不稳定.移动式的军用器械和设备上使用的电子管更加笨拙,易出故障.因此,电子管本身固有的弱点和迫切的战时需要,都促使许多科研单位和广大科学家,集中精力,迅速研制成功能取代电子管的固体元器件.
电子管的替代产品叫晶体管。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的机械在体积上向体积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子管的体积大,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容易损坏,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其的弊端,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和开发电子管的可替代产品.随着后来的晶体管的出现,已越来越多的机械不再使用电子管.晶体管的出现是人类在电子方面一个大的飞跃.
早在30年代,人们已经尝试着制造固体电子元件.但是,当时人们多数是直接用模仿制造真空三极管的方法来制造固体三极管.因此这些尝试毫无例外都失败了.

F. 第一只电子管是哪一年研制成功的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G. 电子管发明人是谁


FJHUFHAGFTYRFGEYRGYKGR RYERT4

H. 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是谁发明的

弗莱明。

1883年,发明大王托马斯·爱迪生正在为寻找电灯泡最佳灯丝材料,曾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他在真空电灯泡内部碳丝附近安装了一小截铜丝,希望铜丝能阻止碳丝蒸发。但是他失败了,他无意中发现,没有连接在电路里的铜丝,却因接收到碳丝发射的热电子产生了微弱的电流。当时爱迪生正潜心研究城市电力系统,没重视这个现象。但他为这一发现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爱迪生效应”。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这使爱迪生效应具有了实用价值。弗莱明也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8)涂鸦上帝伟大的发明电子管扩展阅读:

电子管的分类:

1、按外形分类

电子管按其外形及外壳材料可分为瓶形玻璃管(ST管)、“橡实”管、筒形玻璃管(GT管)、大型玻璃管(G式管)、金属瓷管、小型管(也称花生管或指形管、MT管)、塔形管(灯塔管)、超小型管(铅笔形管)等多种。

2、按内部结构分类

电子管按其内部结构可分为单二极管、二极管、双二极三极管、双二极管极管、单三极管、功率五极管、束射四极管、束射五极管、双一极管、二极——五极复合管、又束射四极管、三极-五极复合管、三极-六极复合管、三极-七极复合管、束射功率各处室等多种类型。

3、按阴极的加热方式分类

电子管按阴极的加热方式可分为直热式阴极电子管(电流直接通过阴极使其达到热电子发射状态)和旁热式阴极电子管(通过阴极旁的灯丝加热阴极)。

I. 哪一年美国人什么发明了电子管

1906年 美国抄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发明袭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

1906年,美国发明家福雷斯特对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三极管,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是人类在打开电子时代大门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福雷斯特因而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J. 电子管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

1904年
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
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说起电子管的发明,我们首先得从“爱迪生效应”谈起。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后来,有人证明电流的产生是因为炽热的金属能向周围发射电子造成的。但最先预见到这一效应具有实用价值的,则是英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弗莱明。

阅读全文

与涂鸦上帝伟大的发明电子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