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电磁是谁发明

电磁是谁发明

发布时间:2021-09-21 05:14:56

1. 电磁铁发明

182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拉戈和吕萨克发现,当电流通过其中有铁块的绕线时,它能使绕线中的铁块磁化。这实际上是电磁铁原理的最初发现。1823年,斯特金也做了一次类似的实验:他在一根并非是磁铁棒的U型铁棒上绕了18圈铜裸线,当铜线与伏打电池接通时,绕在U型铁棒上的铜线圈即产生了密集的磁场,这样就使U型铁棒变成了一块“电磁铁”。这种电磁铁上的磁能要比永磁能大放多倍,它能吸起比它重20倍的铁块,而当电源切断后,U型铁棒就什么铁块也吸不住,重新成为一根普通的铁棒。

2. 谁发明电磁学

静磁现象和静电现象很早就受到人类注意。公元前6、7世纪发现了磁石吸铁、磁石指南以及摩擦生电等现象。系统地对这些现象进行研究则始于16世纪。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WilliamGilbert,1544—1603)发表了《论磁、磁体和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磁体》(De magnete, magneticisque corporibus et de magnomag nete tellure)。他总结了前人对磁的研究,周密地讨论了地磁的性质,记载了大量实验,使磁学从经验转变为科学。书中他也记载了电学方面的研究。

静电现象的研究要困难得多,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来产生稳定的静电和对静电进行测量。只有等到发明了摩擦起电机,才有可能对电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时人类才开始对电有初步认识。

1750年米切尔(John Michell,1724[?]—1793)提出磁极之间的作用力服从平方反比定律,1785年库仑(Charles Augustin Coulomb,1736—1806)公布了用扭秤实验得到电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使电学和磁学进入了定量研究的阶段。

1780年,伽伐尼(Aloisio Galvani, 1737—1798)发现动物电,1800年伏打(Alessandro Volta,1745—1827)发明电堆,使稳恒电流的产生有了可能,电学由静电走向动电,导致1820年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于是,电学与磁学彼此隔绝的情况有了突破,开始了电磁学的新阶段。

在这以后,电磁学的发展势如破竹。19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了电磁学大发展的时期。

首先对电磁作用力进行研究的是法国科学家安培(AndréMarie mperè,1775—1836),他在得知奥斯特发现之后,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提出了右手定则,并用电流绕地球内部流动解释地磁的起因。接着他研究了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安培定律。与此同时,比奥 沙伐定律也得到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贡献尤为突出。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证实了电现象与磁现象的统一性。法拉第坚信电磁的近距作用,认为物质之间的电力和磁力都需要由媒介传递,媒介就是电场和磁场。

电流磁效应的发现,使电流的测量成为可能。1826年欧姆(Georg Simon Ohm,1784—1854)因而确定了电路的基本规律——欧姆定律。

及至1865年,麦克斯韦把法拉第的电磁近距作用思想和安培开创的电动力学规律结合在一起,用一套方程组概括电磁规律,建立了电磁场理论,预测了光的电磁性质,终于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二次大综合。

3. 电磁炉谁发明的

1957年德国人发明的。

电磁炉民用化的最早记载是从1957年德国公司开始的,而后在1972年美国也开始了电磁炉的研发,而到上世纪年代初,电磁炉已经在西方普及开来了。美国研究电磁炉历史悠久,100多年前已研制出电磁炉,由于该种电磁炉热效率不是很高,并且易产生工频噪声,所以没有大量推广。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研制出高频电磁炉(工作频率20一50KHz),紧接着日本也研制出高频电磁炉。

国内电磁炉市场最初的启动时间是上世纪年代末,在年代初期,由于技术不过关,难以适应国内电网质量不稳定以及中国人大火爆炒的饮食需求,曾经一度出现过空档期,直到世纪末才出现起色,并引起国内家电行业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家电品牌以及新品的诞生。

国内电磁炉市场比西方发达国家至少晚了5-10年的时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元器件质量的提高,国产电磁炉己走向成熟。



(3)电磁是谁发明扩展阅读:

第一代产品有环保牌(包括雅达)电磁炉等,其特点为采用独立振荡单元,多个功率管并联、驱动放大电路采用分立元件,电路可靠性较好,工作稳定,缺点是电路复杂,维修不太方便。

第二代产品有上海德兴和富士宝电磁炉、控制电路用3片LM339、采用大回环振荡工作原理,保温功能用硬件电路实现(用74Lsl45),功率管用IGBT,可靠性尚可,缺点是电路较复杂,返修率略高。

第三代产品有美的PSD系列产品和浙江永康公司电磁炉产品等。美的PSD系列产品采用大回环振荡原理,其保护电路做得非常完善,重点解决了工作过程突然拔电烧机等长期困扰国内其他厂家的难题,是国内第一款较成熟的采用IGBT的电磁炉产品。其缺点是电路偏复杂,维修不太方便。

佳玲电磁炉由深圳拓邦公司开发生产控制板部分,采用独立振荡单元,其可靠性很好。缺点是电路较复杂,生产测试不方便,第四代产品有美的PD系列产品和广东南海威利宝电磁炉等。

4. 电磁感应是谁发现的

法拉第定律最初是一条基于观察的实验定律。后来被正式化,其偏导数的限制版本,跟其他的电磁学定律一块被列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赫维赛德版本。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基于法拉第于1831年所作的实验。这个效应被约瑟·亨利于大约同时发现,但法拉第的发表时间较早。[3]
见麦克斯韦讨论电动势的原著。
于1834年由波罗的海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希·楞次发现的楞次定律,提供了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及生成感应电动势的电流方向。

提出问题
1820年H.C.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后,有许多物理学家便试图寻找它的逆效应,提出了磁能否产生电,磁能否对电作用的问题。

研究
1822年D.F.J.阿喇戈和A.von洪堡在测量地磁强度时,偶然发现金属对附近磁针的振荡有阻尼作用。
1824年,阿喇戈根据这个现象做了铜盘实验,发现转动的铜盘会带动上方自由悬挂的磁针旋转,但磁针的旋转与铜盘不同步。稍滞后,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是最早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但由于没有直接表现为感应电流,当时未能予以说明。

定律提出
1831年8月,法拉第在软铁环两侧分别绕两个线圈,其一为闭合回路,在导线下端附近平行放置一磁针,另一与电池组相连,接开关,形成有电源的闭合回路。实验发现,合上开关,磁针偏转;切断开关,磁针反向偏转,这表明在无电池组的线圈中出现了感应电流。法拉第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种非恒定的暂态效应。紧接着他做了几十个实验,把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形概括为5 类:变化的电流 ,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并把这些现象正式定名为电磁感应。进而,法拉第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导体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与导体的导电能力成正比,他由此认识到,感应电流是由与导体性质无关的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即使没有回路没有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依然存在。
电磁感应定律
后来,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以及描述电磁感应定量规律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其公式并非法拉第亲自给出)并按产生原因的不同,把感应电动势分为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两种,前者起源于洛伦兹力,后者起源于变化磁场产生的有旋电场。[4]

5. 电磁感应是谁发明的

那是发现不是发明,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历史上,电与磁是分别发现和研究的。后来,电与磁之间的联系发现了,如奥斯特(H.C.Oersted)发现的电流磁效应和安培发现的电流与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再后来, 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这样电与磁就连成一体了。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提出了统一的电磁场理论,实现了物理学的第二次大综合。电磁 定律与力学规律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根据牛顿的设想,力学考虑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万有引力相互作用,是超距的相互作用,没有力的传递问题(当然,用现代观点看,引力也应该有传递问题),而电磁相互作用是场的相互作用。从粒子的超距作用到电磁场的“场的相互作用”,这在观念上有很大变化。场的效应被突出出来了。电场与磁场不断相互作用造成电磁波的传播,这一点由赫兹在实验室中证实了。

6. 电磁现象是谁发现的

19世纪20年代,奥斯特的发现及其他有关电磁方面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成果传播到欧洲各国。英国著名杂志《哲学年鉴》1821年邀请化学家戴维撰写综述奥斯特发现一年来电磁学实验与理论的进展情况。戴维把此事交给了他的助手法拉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激起了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极大热情。他相信不仅电流有磁效应,磁也应有电效应,从此开始了寻找磁生电的漫长十年。

厚厚的工作日记是他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的见证,在十年的日记中,法拉第记下了大量的实验失败的记录。失败、再实验、再失败、再实验,法拉第终于在1831年8月29日有了第一次成功的记录。法拉第以往的失败都在于只研究稳定状态效应,还没有暂态的概念。这次他在一只软铁环上绕以两组线圈A、B,线圈B与一只电流计连接,当线圈A与电池组相连的瞬间,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了一下,然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当线圈A与电池组断开时,指针再次偏转一下回到原来位置。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后来法拉第又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了几十次实验,使效应更加明显,最终认识了感生电流的暂态性质。

1831年11月他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实验结果。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他把电与磁长期分立的两种现象联结起来,揭露出电与磁的本质联系,找到了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方法。在实践上,预示着人类电气时代的到来;在理论上,为建立电磁场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生活于电气时代的人们,永远难以忘怀这位电学大师的丰功伟绩。

7. 电磁炉是谁发明的

1957年德国人发明来的,具体是谁源就不知道了!
电磁炉产生的“磁”绝大部分分布在锅底,形成闭合磁场。 当锅具放在电磁炉上“工作”时,电磁炉所产生的闭合磁场强度在电磁炉边缘的最高强度为160毫高斯,而使用手机时所产生的信号磁场接近1600毫高斯,是电磁炉炉面边缘磁场的10倍,由此可见,电磁炉所产生的磁场对人体影响远不如手机。当锅具垂直离开电磁炉面板3-5cm时,锅具超出了闭合磁场范围不会再生热,同时电磁炉自动停止工作;闭合磁场范围之外的水平磁场非常微弱,大约占整个磁场能量的百分之零点零几,甚至基本接近于地球的磁场。当锅具的最小直径小于8cm时,电磁炉也不能工作。所以,根本不用担心电磁炉的“磁”对人体的影响

8. 谁发明了电

1、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电。在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

2、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

3、富兰克林让别人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设计1752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

4、科学家用金属丝把一个很大的风筝放到云层里去。金属丝的下端接了一段绳子,另在金属丝上还挂了一串钥匙。当时富兰克林一手拉住绳子,用另一手轻轻触及钥匙。于是科学家立即感到一阵猛烈的冲击(电击),同时还看到手指和钥匙之间产生了小火花。而且科学家的手被弹开了,这个实验表明:被雨水湿透了的风筝的金属线变成了导体,把空中闪电的电荷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一年后富兰克林总结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

(8)电磁是谁发明扩展阅读:

1、物质中的电效应是电学与其他物理学科(甚至非物理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物质中的电效应种类繁多,有许多已成为或正逐渐发展为专门的研究领域。

2、我们用的电池和伏特当初所制造的电池组,是运用相同的原理。电池的外壳都是由锌制成;锌的外面再会覆盖一层塑料或洋铁皮,以防止电池发生渗漏的情形。在电池里没有银片或铜片,而是在正中央有一根碳棒。

3、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电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革命,由它产生的动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释放,人对电的需求夸张的说其作用不亚于人类世界的氧气,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

9. 电磁是谁发明的

是自然现象而不是某人发明的,它是本身存在的。

10. 电磁是谁发明的

法拉第啊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么~

阅读全文

与电磁是谁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