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时间的特点是 写四个
“时间”这一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并不存在。
一般来说人们认识到的是三维空间,加上时间是谓四维时空。
那实质上“时间”是什么?
变化,空间的变化!变化依附于“存在”而存在,变化本身并不是“实际”的存在。
时间就像飞机飞过的轨迹一样,这个轨迹本身并不是实质存在的。
所以说“时间”是由空间的变化来体现的。希望你能满意
⑵ 创造的特点
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 1)变通性 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专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属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流畅性 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3)独特性 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 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
⑶ 什么是创造时间法
创造时间的第一项是要每天挑选出一项重点项,从而开启每一天。在有重点项的基础上,要保持聚焦,打败分心,为我们的这个重点项创造出时间。
与此同时,保证我们的聚焦,保证我们好好生活,需要我们有充足的体力和活力,用身体为大脑充电。最后我们也需要去反思,调整并改善我们的整个时间管理体系。
通过挑选这本书里提供的一些策略,检验这些策略的有效性,然后重复这些有效的策略,我们就可以创造出时间,与此同时,我们要保持平常心,不要太在意完美。
许多刚接触时间管理的小伙伴,包括我,一开始对时间管理的概念,就是我们先把自己要做的事情,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列成清单,然后照着清单去一件件把事情解决。
但是在有这样的一个清单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专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事情,优先去做那些比较简单的事情,然后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被清单追赶着跑。但是并没有做出什么样的成就,反而时间流逝的非常的快,那么我们如果不用清单,而是使用一个远大的目标来替换这样的概念的话,我们会发现目标可能比较远大,又不是非常的清晰,在追寻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也会有所动摇,也会导致我们时间管理上的失败。
无论是细碎微小的任务,或者是远大的目标,都会让我们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一事无成,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作者很创造性地提出了用中等大小的重点项目,给我们带来成就感以及愉悦。
通过控制注意力的走向来控制自己的时间,不再限于那些刷不完的APP,或者是那些要交电费,然后要买什么菜之类的,这些细碎的小事情,找到第三选择,抱有目的的去关注自己的时间规划。
刚看到这个重点上的概念的时候,真的是有被惊艳到。在群主的日行一记群里,不知道有没有其他的小伙伴看到。
我经常一件任务因为畏难情绪会在那里一天一天的往后推,直到不得不做为止,这也是因为我可能会优先选择把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做完而导致的一个恶果。
在明白了重点项目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就要去选择让什么样的事情成为每天的唯一一件重点项,在此之前要需要问自己,想让什么成为今天的亮点。
所以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什么事情是最紧急的,什么事情做完了之后,会让我们产生更大的成就感,或者这件事情会不会让我们快乐、
紧急程度可以对应一份即将要交的论文或者作业,成就感可能是你想做的一件作品,或者是烹饪一道菜,喜悦程度可以对应,比如说今天你最重要的事情安排时,跟朋友聚餐,或者出门,运动都可以,重点项的时间最好控制在60到90分钟之内,会让我们尽大可能投入进去。
⑷ 科技发明 发明人 发明时间 特点
史丰收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史丰收速算法发明人
史丰收(1956.2.23.-2009.9.29.),男,陕西省大荔县两宜镇人。
198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曾任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届委员、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国际速算发明家史丰收教授,从11岁开始钻研速算法,经过10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几千年来四则运算的传统计算法,创立了能够不用计算工具、不列运算程序、从高位算起、一口报出正确答案的快速计算法,因而轰动海内外,获得极高的评价。史丰收教授不但受到国际学术界瞩目,亦被列为中国大陆的数学奇才。史丰收速算法的计算速度甚至比计算器还快,1990年由国家正式命名,现已编入中国大陆九年制义务教育《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和马来西亚国家正规教材,史丰收教授的事迹已编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本和《思想品德》课本及中学《政治》课本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史丰收速算法”是教育科学史上的奇迹,对开发人脑智能具有重要意义,应向全世界推广。1991年5月,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在中国深圳成立,美籍华人、世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分别题词祝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亲自发函祝贺。“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也随后成立,成为研究“史丰收速算法”的重要学术重地。
目前,史丰收速算法已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传播,学生达上千万。史丰收速算法这项由中国人发明的智慧成果正在造福人类。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连续三届总干事亲切接见史丰收教授,并对史丰收教授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现在,他正在积极从事推广工作,希望这项中国人发明的智慧成果,能贡献给全人类。
1967年11岁的小丰收与母亲的合影。他母亲信奉基督教,具有勤劳俭朴、善良为人的品德,对子女教育要求非常严格,从小要求他们爱祖国,为人民做好事。这一年,11岁的小丰收正式提出速算法的课题。母亲的期望无时刻不激励着他树立为国争光、刻苦钻研、立志成才的理想。由于当时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被迫停课,于是他无法上学读书,便在家里埋头钻研速算法,有限的练习纸用完了,由于家庭贫困买不起纸和笔,他便在墙壁上练,用木棒在地上坚持练,甚至在被单上、自己身上、手背上都写满数字,被别人误认为“疯子”。 有最了解他的慈母才理解孩子在探索速算法。“天道酬勤”、“功不负人”,他终于在1970年成功发明了速算法。1992年正当史教授要把自己发明的速算法成果向全球推广之际,惊悉在家乡的母亲因心肌梗塞不幸与世长辞,这对工作在离家乡千里之外,深爱自己慈母的长子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为了报效祖国的培养,实现慈母要为人类做好事的嘱托,他化悲痛为力量,孜孜不倦的投入史丰收速算法的推广工作,立志为中华民族争光。
2009年9月29日,速算大师史丰收不幸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享年53岁。史丰收的骨灰,10月4日从北京护送至陕西省大荔县的故乡安葬。
英雄出少年
史丰收从小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上幼儿园时总喜欢把“小”字倒过来写,阿姨说他写错了,他却说“大”字的两条腿向外伸得大大的,“小”字的两条腿就应该向里并得小小的。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上算术课,他向老师提出了一个怪问题:“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算起、从高位向低位算起呢?”此刻老师没有批评他问得奇怪,而是鼓励他说:“古今中外,几千年都是从低位算起的,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你要是有本事,也可以发明创造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站好创新的制高点,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谁也没想到年仅11岁的史丰收真的搞起了发明创造,他开始了从高位算起的艰难探索。那时正逢文革时期,学校停课了,这却正好给史丰收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他每天就趴在家里的大炕上列算式,找规律。练习本写完了,就在废纸上写;废纸写完了,就在自己身上画;身上划不下了,就在地上、墙上画。那时史丰收家的墙上写满了算式,本来雪白的墙壁都成了“麻子脸”,他妈妈说那时家里整个就成了数字的海洋,随便那里都有史丰收写下的数字和算式。有次他妈妈给他两个大馍吃,见他正忙着计算顾不上吃,就把大馍放在他旁边让他等会吃,谁知老半天,他也没吃一口,却在大馍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学校停课七个月,史丰收在家算了七个月,终于摸索出了任何数乘以2至9,从左向右,从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规律,编出了“算前位,看后位,提前进位”的速算口诀。
“天天算”+“时时算”
史丰收迷上了他自己发明的速算法。文革时搞“天天读”,要求学生上课背毛主席语录,史丰收经常在桌面上立一本红皮书,像搭个小屏风似的,然后就躲在下面算他的算术。后来秘密被老师发现了,他解释说语录本他早在课外时间背熟了,现在可以腾出时间来算算术了,老师一考他语录,他真能背诵如流,因为他的聪明好学,老师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从此格外爱惜他,允许他在别人“天天读”的时候进行他的“天天算”了。
史丰收不仅“天天算”,而且“时时算”。他不放过生活当中的每一个验证他的算法的机会。给别人算帐他最热心,时间久了,人家知道他算帐又快又准也乐意让他帮忙。即使走在街上看见汽车奔驰而过,他也会将汽车后面的号码数字乘一遍,诸如此类的计算他乐此不疲。有一次他和一个小伙伴在街上走,他口里嘀嘀咕咕地默算着数字,手指也不停地掐着。正好一位妇女领着一个小女孩迎面而来,突然小女孩站住不动了,惊疑地看着史丰收对她妈说:“那个人怎么啦?好像是个神经病。”这些话史丰收一点没听到,还沉浸在他一个人的数字世界之中,过后同伴告诉他,他才禁不住大笑起来:“啊,我成了神经病!”史丰收就这样算了三年,终于在解决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多位数乘法和加、减、除法的速算规律。
梦圆科大
1972年,史丰收在西北大学附中学习其间,鉴于他的优异成绩,北京大学决定破格录取他入学,但由于当时正处在“上山下乡”的年代,北京大学的申请未获批准。史丰收高中毕业后,又值“四人帮”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他被认定为“修正主义的苗子”受到批判,不得不离开省城回到家乡,史丰收处于极度悲愤之中。1977年恢复高考,史丰收高兴地参加了高考,却因准备不充分未被录取,再一次受到挫折。
1978年1月,史丰收决定进京毛遂自荐,农历大年初四踏上了进京的列车。在北京,史丰收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教育局的热情接待,他的速算法也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经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批示,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史丰收为数学系学生。在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杨海波特意委派一位讲师与史丰收住在一起,给予重点培养。杨海波还经常亲自对史丰收谆谆教诲。在中国科技大学期间,史丰收学习了马克劳林级数,解决了对数和任意三角函数的速算问题。1979年3月,史丰收在学校的支持帮助下,撰写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快速计算法>>一书,先后发行2000多万册。同年9月,中央电视台特邀他举办<<快速计算法>>电视讲座,在全国引起轰动。史丰收立即闻名遐迩、成了全国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他的脑子比电脑快
史丰收速算法不仅获得了国人的认可和青睐,也受到国际人士的关注。1987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访华,特意会见了史丰收教授,并看了他的速算表演,惊叹不已。他当即邀请史丰收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大会。10月23日中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史丰收为参加大会的158个会员国的代表进行了速算表演。出第一道题的是斯里兰卡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的夫人,当这位夫人把891876乘9写在黑板上,手中的粉笔还没有放下的时候,史丰收已经把答案写了出来:8026884。随后,裁判手中的计算器也显示出了相同的答案。接着一位非洲国家的代表出了一道用17个个位数字相加的题目,史丰收不假思索地就得出了答案,而裁判此时还在一个数一个数地在计算器上相加呢!黑板上又出了一道多位数相乘的题目:43879乘以7089。史丰收略一思索,得出了答案:311058231。而这时裁判手中只有8位数字的计算器却无论如何也显示不出9位数的答案,引起了在座观众的一阵大笑。在半个多小时的表演中,史丰收进行了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开方等数学运算,并向观众介绍了速算的原理和推广情况,获得了一阵阵掌声。担任裁判的印尼大使握着这位年轻速算专家的手风趣地说:“我的结论是,你的脑子比计算机的电脑快!”
目录
• 史丰收速算法的4个特点
• 速算大师史丰收逝世 享年53岁
• “史丰收速算法”发明人悄然离世
• 参考文献
史丰收速算法的4个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1、具有创造性。史丰收速算法打破了几千年来四则运算从低位算起的计算顺序,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从高位算起的速算体系,使读、写、算数的顺序一致。计算时从高位算起(从左到右),基本计算可以不列竖式,一口报出或一下写出计算结果。传统的算法是读写数从高位起,计算却从低位起,使读、写数与计算的顺序不一致,使计算速度缓慢。计算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进位"与"相加"问题。史丰收教授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获得了成功,从而提高了计算速度,使他的速算法成为独具特色的史丰收速算法。
2、具有规律性。史丰收速算法有一套别具一格的计算法则,计算口诀,也就是计算规律。在加法方面,发明了一位数加法的指算加法:直加、反手加。减内凑反手加、加外凑反手加,进1减补加;提出了多位数加法的新法则:数位对齐,高位加起,写十记个,升个为十,串加下位,逐位右移,在乘法方面,总结出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8条进位规律共36句口诀和8条个位规律共13句口诀,以及一条求乘积的每位数的公式:本位积=(本个十后进)取和的个位数。有了这三个规律,再加上指算的配合,就可以丢掉乘法九九表进行乘法的快速计算。在减法里,提出了"复合数"概念,用"复合数"作铺垫,把减法转化为用加法来计算,又提出用乘法的"一口清"来定商,加快了求商速度。同时,两位数乃至多位数的乘除法都有心算方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加、减、乘、除运算的计算速度。
3、具有系统性。史丰收速算法有自己的计算体系,系统性强,在加法里,先是一位数的直加、反手加、减内凑反手加,加外凑反手加,进1减补加和多个一位数连加,然后是两位数和多位数加法,在乘法里,先是乘数是2、3、4、5、6、7、8、9的一位数乘法,再是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和心算乘法,然后是乘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和心算乘法。在减法里,只有基本概念没有计算方法,通过以"复合数"为计算桥梁,把减法转化为用加法来计算。在除法里,先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再是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和心算除法,然后是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和心算除法,为了保证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利进行,还建立了一套基本概念,例如1至9的指型、内凑、外凑、补数、复合数、偶同数、自倍数、循环数、假小数、本位、本个、后进、本位积等。由此看出,史丰收速算法的内涵体系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具有实用性。少年儿童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史丰收速算法是个崭新的快速算法,所以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史丰收速算法道理不深,方法不繁,规律不多,动感性强,所以,少年儿童都爱学。这种速算法,小学生连续学上两三个月就可以基本掌握。成年人来学,时间还可以缩短。所以,儿童、少年、成年人都可以学会。速算大师史丰收逝世 享年53岁编辑本段回目录
资料图片:史丰收速算法命名仪式举行
核心提示
9月29日,陕西籍速算大师史丰收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享年53岁。史丰收长年致力于推广以他名字命名的速算法,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多位著名学者专家指出,学习掌握史丰收速算法,提高演算速度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人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昨日,记者专访了史丰收之弟史丰有。
昨日,史丰收速算法发明人史丰收去世的消息获得证实。
史丰收的弟弟史丰有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史丰有在陕西省委办公厅工作。他告诉记者,哥哥史丰收是9月29日因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在北京复兴医院去世。
史丰有说,哥哥史丰收的追悼会10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40多人参加。当时,北京正在举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家属坚持一切从简,不邀请记者参加,故媒体鲜有报道。
10月4日,按照哥哥史丰收的生前嘱托,史丰收的骨灰从北京护送回大荔县的家乡,在父母坟边安葬。县乡村1000多名乡亲闻讯赶来送葬。弟弟说,9月初,史丰收最后一次回陕西,对西安城市建设的大变化感到颇为高兴和惊叹。
通过史丰有的口述,国际速算大师史丰收教授的传奇人生轨迹展现在记者面前。
10岁娃颠覆千年计算方法
1956年2月23日,史丰收出生在渭南大荔县两宜镇一户普通的农户家里。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上算术课,史丰收向老师提出了一个怪问题:“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算起、从高位向低位算起呢?”此刻老师没有批评他问得奇怪,而是鼓励他说:“古今中外,几千年都是从低位算起的,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你要是有本事,也可以发明创造嘛!”由此,年仅10岁的史丰收真的搞起了发明创造,他开始了从高位算起的艰难探索。从此,他每天就趴在家里的大炕上列算式、找规律。练习本写完了,就在废纸上写;废纸写完了,就在自己身上画;身上画不下了,就在地上、墙上画。
弟弟史丰有回忆说,那时,家里的墙上到处是哥哥写满的算式,本来雪白的墙壁都成了“麻子脸”,那时家里整个就成了数字的海洋。有次妈妈给哥哥两个大馍吃,没有想到哥哥却在大馍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就这样,哥哥算了七个月,终于摸索出了任何数乘以2至9,从左向右,从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规律,编出了“算前位,看后位,提前进位”的速算口诀。
为什么要推广速算法?
1980年,史丰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一直倾心致力于速算法推广工作,“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已在深圳正式成立,并逐步在全世界设立培训中心分部。
在电子计算机盛行的时代,学习和推广史丰收速算法有什么意义?史丰收的弟弟史丰有回答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曾说,长期依赖电脑计算,其副作用是导致人类思维能力逐渐退化,这对全人类来说是灾难性的后果。史丰收的速算方法,正是能够避免过分依赖先进科技工具带来的负效应。著名学者托夫勒、杨振宁、陈省身等都指出,学习掌握史丰收速算法,提高演算速度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人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如果将史丰收速算法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改造它的硬件,那么,电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是一个待发掘的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史丰收速算法,用左手五指的伸屈,结合大脑进行快速计算,被国际心理学和脑科学专家肯定为锻炼人类右脑的最佳途径,并被列入当代智能工程。
“速算神童”邂逅大教授华罗庚
史丰收“发明”出任何数乘以2至9,从左向右,从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规律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更加痴迷速算法的研究。有一次他和一个小伙伴在街上走,他口里嘀嘀咕咕地默算着数字,手指也不停地掐着。正好一位妇女领着一个小女孩迎面而来,突然小女孩站住不动了,惊疑地看着史丰收对她妈说:“那个人怎么啦?好像是个神经病。”这些话史丰收一点没听到,还沉浸在他一个人的数字世界之中,过后同伴告诉他,他才禁不住大笑起来:“啊,我成了神经病!”史丰收就这样算了三年,终于在解决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多位数乘法和加、减、除法的速算规律。
1972年,经西北大学刘致和教授推荐,北京师范大学赵慈庚教授带着这位“神童”在北京进行速算表演,引起了轰动。最引人注目的是史丰收和中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竞技”。华老拿算盘,小史用速算,结果,小史战胜了华老!华罗庚高兴地说:“你现在比别人快了一个圈,希望你将来把你的速算法用到电子计算机上,再提高一个圈。”
史丰收速算法扬名世界
史丰收速算法引起世界的关注。1987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访华,特意会见了史丰收教授,并看了他的速算表演,惊叹不已。他当即邀请史丰收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大会。
1987年10月23日中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史丰收为参加大会的158个会员国的代表进行了速算表演。出第一道题的是斯里兰卡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的夫人,当这位夫人把891876乘9写在黑板上,手中的粉笔还没有放下的时候,史丰收已经把答案写了出来:8026884。随后,裁判手中的计算器也显示出了相同的答案。
在半个多小时的表演中,史丰收进行了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开方等数学运算,并向观众介绍了速算的原理和推广情况,获得了一阵阵掌声。担任裁判的印尼大使握着这位年轻速算专家的手风趣地说:“我的结论是,你的脑子比计算机电脑快!”
马来西亚第三电视台称史丰收速算法是继万有引力之后世界的又一大发明。
200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该组织总部会见了史丰收,感谢他“对人类教育事业的积极支持”,鼓励在全球推广史丰收速算法。
首例命名:“史丰收速算法”
史丰收速算法引起陕西省教育厅的重视,他被省教育厅保送到西北大学附中学习。高中毕业后,鉴于他的优异成绩,省教育厅推荐他上北京大学,但由于他没有“上山下乡”,这一申请未获批准。1977年恢复高考,史丰收高兴地参加了,却因准备不充分落榜,再一次受到挫折。
1978年1月,史丰收决定进京毛遂自荐,农历大年初四踏上了进京的列车。他的速算法也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经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批示,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史丰收为数学系学生。
1979年3月,史丰收在学校的支持帮助下,撰写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快速计算法》一书,先后发行2000多万册。同年9月,中央电视台特邀他举办《快速计算法》电视讲座,在全国引起轰动。史丰收立即闻名遐迩,成了全国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1989年2月21日,10位知名的数学家程民德、丁石孙、江泽涵、段学复、庄圻泰、赵慈庚、孙树本、孙永生、严士健、刘绍学联名给李鹏总理写了一封信,请国家对史丰收速算法予以“法律保护”。李鹏总理接到此信后,曾批示“对史丰收的成就国家要给予保护”。宋健同志专门接见史丰收,并由国家科委发文保护史丰收的发明成果。后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史丰收速算法”正式命名,成为国家对自然科学发明的首例正式命名。
史丰收速算法纪事
1968年,用外移法解决多位数相乘难题。
1969年,相继攻克加减法与乘除法速算堡垒。
1970年,西北大学马家禄讲师等三名教师帮助史丰收总结整理,打印史丰收速算法油印材料40份,标志着史丰收速算法问世。
1971年9月,省教育厅保送史丰收进西北大学附中学习。
1972年受北京师范大学赵慈庚教授邀请赴京,先后在北京师大、中科院数学所、北京大学进行速算表演,得到吴有训、华罗庚等科学家热情支持。
1975年史丰收高中毕业,省教育厅推荐他上北京大学,因没有“上山下乡”经历,被退回。
1976年,史丰收回乡务农,后当民办教师。
1978年2月,经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批示,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史丰收进数学系深造。
1979年3月,史丰收《快速计算法》一书正式出版。同年9月,中央电视台举办史丰收速算法电视讲座,连播20多天,速算法传遍全国。
1984年9月,史丰收出任中国速算法研究所所长。
1990年10月16日,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史丰收速算法”命名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是中国首例被命名的自然科学成果。
1991年4月、5月,“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在深圳成立。同年,国家教委将史丰收速算法正式纳入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技术教科书。
1992年10月1日,为表彰史丰收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决定从1992年10月起发给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
1997年12月,史丰收速算法被编入《现代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六、七、八册。
新闻链接
史丰收速算法‘ 史丰收速算法是直接凭大脑进行运算的方法,又称为快速心算、快速脑算。它打破人类几千年从低位算起的传统方法,运用进位规律,总结26句口诀,由高位算起,再配合指算,加快计算速度,能瞬间运算出正确结果,协助人类开发脑力,加强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代应用数学的一大创举。史丰收速算法的主要特点如下:从高位算起,由左至右;不用计算工具;不列计算程序;看见算式直接报出正确答案。
这一套计算法,1990年由国家正式命名为“史丰收速算法”,现已编入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现代小学数学》课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之为教育科学史上的奇迹,应向全世界推广。
⑸ 谁创造了时间
创造时间的是太阳。在人类没有发明照明时,要利用白天干活。太阳就给人类规专定了时间。所属以今天该干的活必须干完,明天还有明天的工作。天黑就不能干活。现在说的昼夜还不是离不开太阳。人类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或造出手表,钟表,电子表等。无法创造出时间。
⑹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时间上有什么特点时间
不均匀分布,大多数都在宋朝
⑺ 时间的特征是什么
时间的特征参考:
1.时间的相对性:
假设宇宙中除了一个质点以外不存在其它任何物质。质点是一个具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理想物体。那么,对这个质点来讲,由于没有其它物质作为参考,它不能判断自己的位置,也不能判断自己的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它没有办法判断时间,对它来讲时间是不存在的。如果宇宙中有了两个质点以后是不是就有时间了,还是不一定,当两个质点保持相对静止时,还是没有时间。只有当两个质点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时候才有时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根据质点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判断出时间的存在;而当两个质点保持静止不动时就没有时间,因为只要它们不发生变化,就没有这一时刻和那一时刻的概念,时间就是停止的。时间随物质相对运动的产生而产生,随物质相对运动的中止而停止。
同样的道理,即使宇宙中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物质,只要物质之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就不会有时间存在,只有当物质之间产生了相对运动的时候宇宙中才有了时间。时间不是物质,它只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它是由物质的空间运动产生的,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时间不随物质的存在而存在,只随物质运动的产生而产生,随物质运动的停止而终止,时间只能相对于物质的运动而存在,它不是绝对的。这就是时间的相对性。
2、时间的绝对性:
这是因为物质运动的绝对性。运动是绝对的,绝对不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周围的所有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着、变化着,这种变化带来感觉就是时间的流逝,所以人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时间在不断地流逝,无穷无尽。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决定了时间的绝对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时间是绝对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时间是由运动产生的,是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时间和物质也是不可分割的。有物质必然有运动,有物质必然有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时间也是绝对的。 现代科学中,宇宙中没有任何两个物质个体有着完全相同的运动,每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时间,不同的个体时间绝不相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时间也是绝对的。
3、时间的一维性:
时间只是物质空间运动的表现形式,它是由物质的空间位置发生远近次序变化时产生的,是由物质在空间中的相对运动决定的。时光倒流的前提必须是运动倒流,也就是物质必须能够按照原来的运动方式原路返回到起始位置。
宇宙空间中的所有物质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这些运动绝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空间位置,也不可能重复原来的运动轨迹,它们永远不会做同一空间上的重复运动,宇宙中的物质运动是不可逆的,所以时间就永远不会停止,也永远不能重复,这就是时间的一维性。时间的一维性是由物质空间运动的不可逆性决定的。它只能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的一个方向,一去不复返。
4、不同的参考系中存在同时性:
因为不同的物质个体都拥有自己的时间,所以不同的参考系也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时间,这是由参考系的运动所决定的,不同的参考系具有各不相同的运动。宇宙中存在同时性,所以不同的参考系中必然也会存在同时性。不同的参考系存在同时性的前提是要把不同的参考系当作一个系统来研究,必须要确定一个时间作为基准,而且作为基准的这个时间只能采用一个物质个体来计时,只有在不考虑误差的时候才可以使用多个个体作为基准。同时性只与相互比较的物质的相对空间位置有关系,与观察者的位置及运动状态没有关系,与参考系的选择没有关系。不管选用什么样的参考系,同时性都是唯一的,因为在同一时刻物质的相对空间位置是唯一的。
5、时间的均匀:
由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每一事物时时刻刻都受到周围其它事物的作用,它的运动也就时时刻刻在发生着变化,绝对均匀的运动在宇宙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日常所说的时间只是人们规定的一种计时标准,只是用来统一人们的活动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可以认为时间是均匀流逝的。
⑻ 象形文字的创造时间、使用地区、创造民族、特点和影响
象形文字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它用图形或绘画表示事物。象形文字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⑼ 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时间和特点是什么作业帮
收蚂蚁 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