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货币与信用的关系
信用与货币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发展,为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创造了条件;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来表现,使价值可以从观念上独立于使用价值之外。而这种价值观念的强化,就为信用交易提供了可能,所以,货币是信用得以产生的一种原始的推动力。
其次,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使商品让波同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这种分离意味着商品的卖者要先让渡商品,然后才能获得出卖的商品的价值,而商品的买者则可以先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作为未来所应支付货币的代表而赊购商品,形成了卖者作为债权人和买者作为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运动。对它的本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第一,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价值运动的形式有多种,而信用是通过一系列的借贷--偿还--付过程实现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同传统的对等转移形成鲜明对照。
第三,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贷出方为债权人,借入方为债务人,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的统一。
第四,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连的经济范畴。不同社会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在历史上,货币是信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换言之,信用在历史上以货币流通为其发展之基础。
② 什么是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存款储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可以把民众的存款储蓄到中央银行,从而获得利息,从而具有了创造货币的职能。
③ 你是怎样理解信用具有”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
好好看书吧,很初级的知识。
④ 信用货币都有哪些职能
现代信用货币在国际上可自由兑换,具备货币的各项职能。
货币的主要职能包括三方面:价值尺度、交易媒介、财富储藏。
现代信用货币较与金属货币,形态、用途与方式上有所变化与发展:
形态变化: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方式变化:个人窖藏→请人代管→存入银行
用途变化:单纯致富→积累资本,提高消费
⑤ 信用创造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这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最显著的特征。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在支票的流通和转账结算基础上,贷款可以转化为存款,在存款不提取的情况下,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整个银行体系可以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这就是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
商业银行进行货币创造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可以经营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在这两种业务的不断循环进行下才能够进行货币创造。不能从事存款业务,则货币创造无从产生;不能从事贷款业务,则无从向社会公众提供存款的资金渠道。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其它金融机构虽具有筹集资金和资金运用的业务,但均不能经营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不具备货币创造的条件,从而没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信用创造的含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创造了可以代替货币的信用流通工具如:银行券和支票。这种信用流通工具代替现实货币流通,因而相对扩大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扩大了社会信用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能够在支票广泛流通和实施转账结算的条件下,进行存款货币的创造,从而在货币供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机制或过程简言之,就是银行将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后,接受贷款的客户并不完全支取现金甚至完全不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账户,以转移存款的方式进行支付使用。这样,由原来那笔存款经贷款后又形成一笔新的存款,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会使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加倍形成。
⑥ 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拥有信用创造货币职能的是( )
c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那是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
⑦ 信用创造概念
在信用创造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
在货币金融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即以18世纪的约翰.劳为先驱、以19世纪的麦克鲁德、韩以及20世纪的熊彼特等人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在这一学派的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约翰•劳说:“信用是必要的,也是有用的,信用量增加与货币量的增加有同样的效果,即它们同样能产生财富、兴盛商业。,“通过银行所进行的信用创造,能在一年之内比从事十年贸易所增加的货币量多得多。所以,法国如欲富庶,实在有求助于信用的必要;不然,比之于利用信用的其他列强,法国即将陷入贫弱的状况。”“只要货币丰富,即能够创造一国之繁荣;只要有信用设施(他主要指银行等),即可以供应丰富之货币,给经济以最初的冲击;依靠这种冲击,就能够为法国产出大量的财富。”约翰•劳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货币就是财富——货币不必是金银,而以土地、公债、股票等为保证所发行的纸币为最好——纸币是银行的一种信用——银行通过供给这种信用,就可提供丰富的货币——给经济以最初的冲击——依靠这种冲击,就可以使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总之,信用即货币;货币即财富,即资本。
麦克鲁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论》中指出:“人们以生产物与劳务和人交换,而换得货币,此货币既不能用以果腹,也不能用以蔽体,然而人们却乐于用其生产物与劳务换取货币,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换得货币以后,可在需要之时,凭以换取所需之物的缘故。所以,货币的本质不过是向他人要求生产物与劳务的权利或符号,从而实为一种信用”,“因此,金银货币也可以正确地称之为金属信用。”麦克鲁德认为信用与货币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信用的创造就是货币的增加,两者可以统一于“通货”的概念之下,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1)信用只有单一的价值,但是货币却有多数的价值或者一般的价值,信用只是对某个人的要求权,但是货币却是对一般商品的要求权;(2)信用只有特殊的不确定的价值(因为债务人死亡或者破产,信用就变得没有价值了),而货币则有持久的价值。
韩被公认为信用创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于1920年发表了《银行信用之国民经济的理论》,影响很大。他是这样论述信用就是货币的: “为了支付的目的,从一人转让给他人的支票或者存款划条,就法律的观点来看,自然只是兑取货币的凭证,但从经济的观点来看,只要它需要兑换成本位货币而完成了货币的功能,则它就不只是兑取货币的凭证,而实是货币本身。”“向银行兑取货币的凭证,只要它确实可靠,为任何人所愿意接受,则它就被当作货币而流通了。”韩的理论重点在于阐明了信用能够形成资本。他认为信用愈扩,利率愈低,资本商品的生产就愈多,从而资本也就愈能形成;相反,信用愈缩,利率愈高,资本商品的生产即愈少,从而资本即不易形成。他的著名命题就是:“资本形成不是储蓄的结果,而是信用提供的结果。”“假如说需求对生产是第一性的,那么信用提供对资本形成也是第一性的。若是没有信用提供则任何资本商品都不能够生产,因而资本形成就不可能。信用供给之能引起资本形成,恰如需求之引起生产一样”。
⑧ 信用的产生与货币的什么职能直接相连
信用的产生与货币的什么职能其实就是交换职能,货币的使用职能,货币的价值嗯只有货币进行同等货币的交换,然后使用才能够使信用更加的嗯力变的重要
⑨ 信用产生于货币的什么职能
支付手段
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发展: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个领域:纯粹的货币借贷、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和其他劳务收支等。 →使货币收支在时间上、数量上不一致; →改变了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