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它是根据物理学上磁学原理研制而成。它最早发明于何时,是谁人发明的,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传统的说法,也是权威性的说法是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市)的轩辕黄帝发明的。西晋崔豹《古今注》说:“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宋代刘恕的《通鉴外记》记载:“蚩尤作大雾,军士昏迷。轩辕作指南车以示四方。”南朝梁沈约的《宋书·舆服志》有更为详细地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士皆惑。黄帝令风后作指南车,以别四方。指南车,一名司南车。上有仙人,车虽转而手常南指。”许多史书上说黄帝造的指南车是在车上站着一个木制的人,他一只手举起来,指着南方,任凭车子怎样转换方向,那只举起的手总是指向南方。当然这些还只是根据古代传说记载的,还不是当时人记当时事。而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还是河南新郑人韩非的《韩非子·有度篇》:“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韩非这段话作为国君怎样才不受臣子的迷惑而能明辨方向:就像人走路一样,由于地形地貌的变换,行人不知不觉地就迷失了方向,因此,要做一个司南以定其方向。它的作用和近代的指南针略同。《韩非子》说“先王立司南以端夕”,“先王”很可能是韩王,也可能是泛指。“端朝夕”是正方向的意思,就是明确方向。这个记述是在公元前3世纪,实际上“司南”还要更早。与此同时的《鬼谷子·谋篇》一书作了这样的记载:春秋时,郑国人到远处深山密林中采玉,怕迷失方向,便把司南装在车子上,用它来指示方向,
㈡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具体到人
其实指南针的发明者是谁至今依然没有定论。根据权威史料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因此指南针传统上被认定为是黄帝发明的。到了战国时已经被改进为更方便携带的司南,就是教科书封面上见到盘子上放一个勺子的那种;宋时的沈括改进了指南针(当时应该叫罗盘)并在南宋初年经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然后经他们改进后在明末由日本传回我国,形状就是我们现在所常看到的样子。这是一个逐步发明改良的过程,并且中国虽是最早发明使用指南针的,但科学解释“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
(2)古代指南针是谁发明的200字扩展阅读:
另外民间关于指南针发明的磁场效应在古书上有两起记载。
其一为:《书.与降传》记马隆率兵西进甘陕一带,在敌人必经的狭窄道路旁,堆放磁石。穿着铁甲的敌兵路过,被磁石吸住,不能动弹。马隆的士兵穿犀牛甲,磁石对们没有么作用,可自如行动。敌人以为神兵,不战而退。
另一为:东汉的《异物志》记或了在南海诸岛周围有一些喑谯浅滩含有磁石,磁石经常把“以铁叶锢之”的船吸住,使其难以脱身,还有传说是秦始旦修建走阿房宫时,有一宫门是用磁铁制造的。如果刺客带剑而过,立刻会被吸住,被卫乓当场抓获。
㈢ 古代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㈣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哪个人发明的
指南针是谁发明已经没有记录,最早的指南针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思南,宋代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新航路的开辟,指南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㈤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朝代
据《古矿录》记载,它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慈山地区。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思南。
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慈山(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是指南针的诞生地,指南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据《古矿录》记载,明代地理志记载“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矿。”
又《明一统治》称:“磁州武安县西南部有磁山,产磁铁矿”。古矿志中也记载,明朝第一个朝代称慈山,位于县城西南30里,是一种原生矿石。国名取此。慈山是指南针的故乡。
拓展资料
思南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指南针,是早期指南针的形状。指南针与造纸、火药、印刷术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科学技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锡南是由一个磁性勺子和一个铜的网站。勺子是由天然磁铁制成的,它的手柄与磁铁的南极相对应。地域形态体现了青铜器“天圆地圆”的思想。在中间圆形区域的外侧,有四维、八个主干和十二个分支,用来表示24个方向。
第四个维度是黔(西北)、根(东北)、荀(东南)、坤(西南);第八个维度是除吴、姬外的十大天干中的八个(吴、姬因生长土壤而未被选中,所以代表中心土壤);第十二个维度是十二个地上分支,其中“子”代表北方。
外面有二十八个星座,即东苍龙七星座为角、康、地、方、心、尾、跳;北玄武七星座为斗、牛、怒、徐、卫、石、璧;西白虎七星座为魁、楼、卫、昴宿星、璧、禧、神。
南方红雀的第七宫是井、鬼、柳、星、张、易、福。似乎是指另外24个方向(方、徐、昴宿星和星对应着东、南、西和北,所以少了4个方向)。
铜板中间的圆形区域像镜子一样光滑。使用时,将勺子放在铜板的中心区域并使其旋转。当旋转停止时,汤匙柄的方向正好是南方,汤匙口的方向正好是北方——理论上。
㈥ 中国古代谁发明了指南针
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出了“司南”。用司南确定准确的时间。这些说明司南在当时已在多方面得到应用。北宋初期,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出了指南针。以后,人们学会了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出了罗盘针。当时的罗盘还是水罗盘,即将磁针横贯着灯芯浮在水面上。水罗盘在南宋时已得到遍使用。至于旱罗盘,我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时才出现。
指南针的发明
指南针的发明并无确切的时间及发明者出现,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中曾提及在行军时用「指南鱼」来帮助辨别方向,至於「指南鱼」则是一片薄如鱼状的钢片,五分宽,两寸长,肚皮处有下凹,形状有如小船般,在经过磁化的步骤后,浮在水面就能辨别南北。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更记载往后对於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及世上最早发现磁偏角、人工磁化制作指南针这三件关於指南针的相关记载,除了记录下当时发展,沈括更把制作方法加以比较出优劣,成为了解当时指南针发明的最佳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