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对数生于指数,但是指数却先于对数被发明,这在哲学上怎么解释
先澄清几个问题:一数学不是人创造的,我们不可能像创造字画那版样创造数学,数学规律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全世界全宇宙的数学都是统一的,要是创造,那就像画画一样五花八门了。第二,1234是符号而已,可以不同,但其数学内在却是统一的,例如中文的“壹”与英文的“ONE”,符号不同但数学本质却一样,数学是客观存在的。第三:谁说对数生于指数是公理?这样说明只不过是它俩的一种联系方式而已,就像圆周率,你可以用周长与直径之比得出,也可用无穷级数得出。规律并无先后的次序,只是人们先发现哪个后发现哪个而已。就像你及老师,我先看到你的老师,通过老师再找到你,难道以此推断如果我没发现你老师,一定见不到你,你是由你老师产生的吗?我通过校长照样能找到你!
❷ 最先发明幂指数的人是谁
1673年,莱布尼兹首次使用函数一词表示“幂”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内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容1716年11月14日),德国犹太族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本人是一名律师,经常往返于各大城镇,他许多的公式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完成的,他也自称具有男爵的贵族身份。
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上,他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积分的数学符号被更广泛的使用,莱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莱布尼茨还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哲学上,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最为著名;他认为,“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他和笛卡尔、巴鲁赫·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哲学方面的工作在预见了现代逻辑学和分析哲学诞生的同时,也显然深受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多地应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验定义,而不是实验证据来推导以得到结论。
莱布尼茨在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
❸ 为什么对数的发明竟然比指数还早
指数比对数简单?不见得,两者都是初等基本函数,复杂度是一样的。
一开始对数函数只是为了简化乘除法,把乘除法转变为加减法,后来才去研究它与指数间的关系。那时候也不是没有指数,只是没有指数为分数的指数函数而已
❹ 指数函数发展历程
首先,为了简化繁重的
四则运算
,发明了对数,然后就发明了
对数函数
,然后取
反函数
发明了
指数函数
.
❺ 恒生指数是谁发明的
恒生指数,由香港恒生银和全资附属的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发明编制。
❻ 指数函数发展历程 指数函数由谁提出,一直到现在它的作用,等等,关于指数函数越具体越好.
首先,为了简化繁重的四则运算,发明了对数,然后就发明了对数函数,然后取反函数发明了指数函数.
❼ 指数的发展史是什么 对数的发展史是什么
在乘方a^n中,其中的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结果叫幂,读“mì”。
对数方法是苏格兰的 Merchiston 男爵约翰·纳皮尔1614年在书《Mirifici Logarithmorum Canonis Descriptio》中首次公开提出的,(Joost Bürgi独立的发现了对数;但直到 Napier 之后四年才发表)。这个方法对科学进步有所贡献,特别是对天文学,使某些繁难的计算成为可能。在计算器和计算机发明之前,它持久的用于测量、航海、和其他实用数学分支中。 约翰·纳皮尔/约翰·奈皮尔/约翰·内皮尔(John Napier,1550~1617),苏格兰数学家、神学家,对数的发明者。 Napier出身贵族,于1550年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小镇梅奇斯顿(Merchiston Castle,Edinburgh,Scotland)出生,是Merchiston城堡的第八代地主,未曾有过正式的职业。 年轻时正值欧洲掀起宗教革命,他行旅其间,颇有感触。苏格兰转向新教,他也成了写文章攻击旧教(天主教)的急先锋(主要文章于1593年写成)。其时传出天主教的西班牙要派无敌舰队来攻打,Napier就研究兵器(包括拏炮、装甲马车、潜水艇等)准备与其拚命。虽然Napier的兵器还没制成,英国已把无敌舰队击垮,他还是成了英雄人物。 他一生研究数学,以发明对数运算而著称。那时候天文学家Tycho Brahe(第谷,1546~1601)等人做了很多的观察,需要很多的计算,而且要算几个数的连乘,因此苦不堪言。1594年,他为了寻求一种球面三角计算的简便方法,运用了独特的方法构造出对数方法。这让他在数学史上被重重地记上一笔,然而完成此对数却整整花了他20年的工夫。1614年6月在爱丁堡出版的第一本对数专著《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Mirifici logarithmorum canonis descriptio")中阐明了对数原理,后人称为纳皮尔对数:Nap logX。1616年Briggs(亨利·布里格斯,1561 - 1630)去拜访纳皮尔,建议将对数改良一下以十为基底的对数表最为方便,这也就是后来常用的对数了。可惜纳皮尔隔年于1617年春天去世,后来就由Briggs以毕生精力继承纳皮尔的未竟事业,以10为底列出一个很详细的对数表。并且于1619年发表了《奇妙对数规则的结构》,于书中详细阐述了对数计算和造对表的方法。 纳皮尔对数字计算特别有研究,他的兴趣在于球面三角学的运算,而球面三角学乃因应天文学的活动而兴起的。他重新建立了用于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10个公式的巧妙记法——圆的部分法则("纳皮尔圆部法则")和解球面非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公式——"纳皮尔比拟式",以及做乘除法用的"纳皮尔算筹"。此外,他还发明了纳皮尔尺,这种尺子可以机械地进行数的乘除运算和求数的平方根。
❽ 对数的发明为什么比指数要早
延长天文学家寿命的发现——纳皮尔发现对数 自古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所从事的许多领域,都离不开数值计算,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计算的速度和精确程度的需要愈来愈高,这就促进了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度阿拉伯记数法、十进小数和对数是文艺复兴时期计算技术的三大发明,它们是近代数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中对数的发现,曾被18世纪法国大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评价为“用缩短计算时间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 对数思想的萌芽 对数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早在公元前500年,阿基米德就研究过几个10的连乘积与1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用现在的表达形式来说,就是研究了这样两个数列:1,10,102,103,104,105,……;0,1,2,3,4,5,…… 他发现了它们之间有某种对应关系。利用这种对应可以用第二个数列的加减关系来代替第一个数列的乘除关系。阿基米德虽然发现了这一规律,但他却没有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失去了对数破土而出的机会。 2000年后,一位德国数学家对对数的产生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他就是史蒂非。1514年,史蒂非重新研究了阿基米德的发现,他写出两个数列: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2048…… 他发现,上一排数之间的加、减运算结果与下一排数之间的乘、除运算结果有一种对应关系,例如,上一排中的两个数2、5之和为7,下一排对应的两个数4、32之积128正好就是2的7次方。实际上,用后来的话说,下一列数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上一列数,并且史蒂非还知道,下一列数的乘法、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上一列数的加法、减法运算。例如,23×25=23+5,等等。 就在史蒂非悉心研究这一发现的时候,他遇到了困难。由于当时指数概念尚未完善,分数指数还没有认识,面对像17×63,1025÷33等情况就感到束手无策了。在这种情况下,史蒂非无法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只好停止了这一工作。但他的发现为对数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纳皮尔的功绩 15、16世纪,天文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了计算星球的轨道和研究星球之间的位置关系,需要对很多的数据进行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由于数字太大,为了得到一个结果,常常需要运算几个月的时间。繁难的计算苦恼着科学家,能否找到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数学家们在探索、在思考。如果能用简单的加减运算来代替复杂的乘除运算那就太好了!这一梦想终于被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实现了。 纳皮尔于1550年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他家是苏格兰的贵族,他13岁入圣安德卢斯大学学习,后来留学欧洲,1571年回到家乡。纳皮尔是一位地主,他曾在自己的田地里进行肥料施肥试验,研究过饲料的配合,还设计制造过抽水机。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一方面热衷于政治和宗教斗争,一方面投身于数学研究。他在球面三角学的研究中有一系列突出的成果。 纳皮尔研究对数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简化天文问题的球面三角的计算,他也是受了等比数列的项和等差数列的项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启发。纳皮尔在两组数中建立了这样一种对应关系:当第一组数按等差数列增加时,第二组数按等比数列减少。于是,后一组数中每两个数之间的乘积关系与前一组数中对应的两个数的和,建立起了一种简单的关系,从而可以将乘法归结为加法运算。在此基础上,纳皮尔借助运动概念与连续的几何量的结合继续研究。 纳皮尔画了两条线段,设AB是一条定线段,CD是给定的射线,令点P从A出发,沿AB变速运动,速度跟它与B的距离成比例地递减。同时,令点Q从C出发,沿CD作匀速运动,速度等于P出发时的值,纳皮尔发现此时P、Q运动距离有种对应关系,他就把可变动的距离CQ称为距离PB的对数。 纳皮尔 纳皮尔的棋盘计算器 纳皮尔骨算筹 当时,还没有完善的指数概念,也没有指数符号,因而实际上也没有“底”的概念,他把对数称为人造的数。对数这个词是纳皮尔创造的,原意为“比的数”。 他研究对数用了20多年时间,1614年,他出版了名为《奇妙的对数定理说明书》的著作,发表了他关于对数的讨论,并包含了一个正弦对数表。 有趣的是同一时刻瑞士的一个钟表匠比尔吉也独立发现了对数,他用了8年时间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对数表,但他长期不发表它。直到1620年,在开普勒的恳求下才发表出来,这时纳皮尔的对数已闻名全欧洲了。 对数的完善 纳皮尔的对数著作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伦敦的一位数学家布里格斯于1616年专程到爱丁堡看望纳皮尔,建议把对数作一些改进,使1的对数为0,10的对数为1等等,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也将更为有用。次年纳皮尔去世,布里格斯独立完成了这一改进,就产生了使用至今的常用对数。1617年,布里格斯发表了第一张常用对数表。1620年,哥莱斯哈姆学院教授甘特试作了对数尺。 当时,人们并没有把对数定义为幂指数,直到17世纪末才有人认识到对数可以这样来定义。1742年,威廉斯把对数定义为指数并进行系统叙述。现在人们定义对数时,都借助于指数,并由指数的运算法则推导出对数运算法则。可在数学发展史上,对数的发现却早于指数,这是数学史上的珍闻。 解析几何与微积分出现以后,人们在研究曲线下的面积时,发现了面积与对数的联系。比如,圣文森特的格雷果里在研究双曲线xy=1下的面积时,发现面积函数很像一个对数,后来他的学生沙拉萨第一个把面积解释为对数。但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对数和双曲线下面积之间的确切关系,更没有认识到自然对数就是以e为底的对数。 后来,牛顿也研究过此类问题。欧拉在1748年引入了以a为底的x的对数logax这一表示形式,以作为满足ay=x的指数y。并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作了深入研究。而复变函数的建立,使人们对对数有了更彻底的了解。 天文学家的欣喜 对数的出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到一个世纪,几乎传遍世界,成为不可缺少的计算工具。其简便算法,对当时的世界贸易和天文学中大量繁难计算的简化,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天文学家几乎是以狂喜的心情来接受这一发现的。1648年,波兰传教士穆尼阁把对数传到中国。 在计算机出现以前,对数是十分重要的简便计算技术,曾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数计算尺几乎成了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离不了的计算工具。直到20世纪发明了计算机后,对数的作用才为之所替代。但是,经过几代数学家的耕耘,对数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一种计算技术,而且找到了它与许多数学领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数作为数学的一个基础内容,表现出极其广泛的应用。 1971年,尼加拉瓜发行了一套邮票,尊崇世界上“十个最重要的数学公式”。每张邮票以显著位置标出一个公式并配以例证,其反面还用西班牙文对公式的重要性作简短说明。有一张邮票是显示纳皮尔发现的对数。 对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被公认是17世纪数学的三大重要成就,恩格斯赞誉它们是“最重要的数学方法”。伽利略甚至说:“给我空间、时间及对数,我即可创造一个宇宙。” 你现在明白了吗?
❾ 为什么对数发明早于指数
因为人们一开始没有有效的符号记录指数,只有1000000000表示10的9次方,只能使用一张表格,即对数表表示大数,故对数发明早于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