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屐痕处处的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荫生、阿凤,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精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1913年随兄去日本,至1922年回国。他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东京成立了创造社,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地重要力量。1926年底到上海主持创造社出版事务。1934年主持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1938年赴新加坡,辗转香港、南洋群岛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沉沦》(短篇小说集)1921年,泰东
《血泪》(原载一九二二年八月八日至十三日《时事新报·学灯》)
《茑萝集》(小说、散文合集)1923年,泰东
《小说论》(理论)1926年,光华
《文艺论集》(理论)1929年,光华
《戏剧论》(理论)1926年,商务
《寒灰集》(《达夫全集》第1卷)1927年,创造社
《文学概说》(理论)1927年,商务
《日记九种》1927年,北新
《鸡肋集》(《达夫全集》第2卷)1927年,创造社
《过去集》(《达夫全集》第3卷)1927年,开明
《孤独者的愁哀》(戏剧集)1927年,创造社
《迷羊》(中篇小说)1928年,北新
《奇零集》(《达夫全集》第4卷)1928年,开明
《达夫代表作》(小说、散文合集)1928年,上海春野书店;1930年,现代《敝帚集》(达夫全集》第5卷)1928年,现代
《在寒风里》(小说、散文合集)1929年,厦门世界文艺书社
《薇蕨集》(《达夫全集》第6卷)1930年,北新
《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篇小说)1932年,湖风
《仟余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年,天马
《达夫自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天马
《断残集》(《达夫全集》第7卷)1933年,北新
《浙东景物纪略》(散文集)1933年,浙江铁路局
《屐痕处处》(散文集)1934年,现代
《达夫日记集》1935年,北新
《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1935年,北新
《达夫游记》(散文集)1939年,创造社
《达夫散文集》1936年,北新
《闲书》(散文集)1936,良友
《我的忏悔》(散文集)1936,良友
《藤十郎的恋》(剧本)1937,上海文化书局
《郁达夫文集》(小说、散文合集)1948,春明
《达夫诗词集》1948,广州宇宙风社
《郁达夫游记》(散文集)1948,上杂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51,开明;1954,人文
《郁达夫南游记》(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书局
《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政论合集) 1959,人文
《郁达夫诗词钞》 1962,香港上海书局
《达夫文艺论文集》(1—3卷)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
《郁达夫诗词抄》1981,浙江人民
《郁达夫文集》(1一12册)1982,花城
《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文集第三卷)1982,花城(今编入上海高二语文教材,天津市高一语文教材中)
《达夫书简》1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游记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
《郁达夫抗战诗文抄》1982,福建人民
《郁达夫致王映霞书简》 l982,天津人民
《郁达夫小说集(上下册)1983,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1984,陕西人民
《郁达夫散文选集》1985,上海文艺
《郁达夫散文集》 1985,浙江文艺《郁达夫文选集》1985,浙江文艺
《郁达夫日记集》1986,浙江文艺
《沉沦》(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
《郁达夫书信集》 1987,浙江文艺
《沉沦.迷羊》(短篇小说集)1988,人文
著名作品: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银灰色的死》
Ⅱ 郭沫若的作品有
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 《新华颂》《迎春曲》《 天上的街市》等等;
诗歌代表作品 天狗 笔立山头展望 凤凰涅盘 战声 罪恶的金字塔 天上的街市 骆驼 晨安 夜步十里松原 黄浦江口 血肉的长城 太阳礼赞 春莺曲 莺之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诗的宣言 炉中煤 霁月 郊原的青草
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 《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
回忆录 《洪波曲》
评论集 《雄鸡集》
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 《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翻译书目 《茵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年,群益
著作书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绍
《黄浦江口》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1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Ⅲ 叶灵凤的其人其文
抗战第二年,一代才女萧红在香港孤独地病逝,后被草草地埋葬在浅水湾,五十年代迁葬广州时,叶灵凤亲送骨灰到深圳,这是颇为人称道的一件事。戴望舒有走六小时寂寞的路途去凭吊萧红墓的诗, 和他一起去萧红坟头放上一束红山茶的, 也是叶灵凤。老辈文人,风流云散,朋辈间真挚的友情,依然让人低?不已。最后,请允许我抄录聂绀弩怀念萧红的词作结,怀人的词能写得如此风致宛然,温籍多情,真是难得:
浅水湾头浪未平,秃柯树上鸟嘤鸣。海涯时有缕云生。 欲织繁花为锦绣,又伤冻雨过清明。琴台曲老不堪听。 1953年,他写了《香港方物志》,先在报纸副刊上连载,1956年编成书,1958年出版了单行本。我原存这个版本,记得是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如今遍寻无着,只得待查。1985年12月,北京三联书店重印了此书,扉页标明:“本书于1958年由香港上海书局初版”,实误。因为作者在1970年写的新序中说:“这次改由上海书局出版”,显然初版者并非上海书局。
《香港方物志》是写香港草木虫鱼和山川风土的书。文章很有特色,每篇千字左右,共收百余题,其中既有知识,也有抒情,更有书话,如《香港的香》《香港的蝴蝶》《三月的野花》《香港的野鸟》《香港的“一岁货声”》《香港唯一的一部植物志》等。一篇《香港的老虎》亦很有趣。按说香港本不产虎,但偶有来自江西或福建的过路虎。这是从新界大陆渡海而来的。据载香港最近一次发现老虎,是1942年的冬季,地点在赤柱警署附近,后来被一名印度差人用枪打死。此外,在1911年、1915年和1934年也有记录。总之,读了《香港方物志》,让人感到这里绝不单是水泥的高墙,而是个充满了绿色和勃勃生机的地方。香港是可爱的。 按鲁迅的说法叶是“流氓才子”。
在半殖民地都会的上海(以及殖民地都会的香港),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下,在咖啡馆和茶室里,是宜乎生存一些如鲁迅所说的“才子加流氓”的。 叶灵凤当然是“才子”了,他是小说家、散文家、编辑出版家,等等。那么,为什么还要加一个恶谥“流氓”呢?有一个鲁迅赠予的称号是早就刻骨铭心地被记取了——“齿白唇红”。你想想么,从“创造社”的“小伙计”开始,“年青貌美”的一拨文学青年,“小开”或“白相人”似的,几乎是嚣叫着闯入上海的文坛的。这拨人少年气盛,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潘汉年、周全平、叶灵凤、柯仲平、周毓英、邱韵铎、成绍宗(鲁迅“才子加流氓”桂冠的第一位受赠者成仿吾的侄子)等,仗着“齿白唇红”的资本,他们自己打着的大旗就是一面艳艳飘舞的不打自招的“新流氓主义”。
“流氓”这个社会在啼忏悔的称谓在那时是有歧义的。
在潘汉年他们看来,他们之所以标榜“新流氓主义”,其实正是与鲁迅揭橥“语丝派”等相同,即“现在凡是感到被束缚、被压迫、被愚弄、被欺侮的青年,假如要反搞一切,非信仰新流氓不行”,并且说这“新流氓主义没有口号,没有信条,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认为不满意的就奋力反抗”。
Ⅳ 叶灵凤原名叫什么
叶灵凤(1905—1975),原名叶蕴璞,原籍江苏南京。他于1929年曾在香港住过几个月,抗战爆发的第二年移居香港。在内地时,于1925年加入“创造社”,筹办“创造社”出版部,并任《洪水》编辑。当时以小说创作为主,早期的创作集中于性爱题材上,主要作品有《女娲氏之遗孽》、《浴》、《国仇》、《昙华庵的春风》、《明天》等,这些作品由于思想超前而引起不少的争议。1933年和1936年分别出版《时代姑娘》和《未完的忏悔录》两个爱情题材的长篇小说。后一部受小仲马《茶花女》的影响较深。
Ⅳ 香港创造社近况
关门了
Ⅵ 从1931年到1937年香港有哪些刊物问世
从1931年至1937年之间,又有《激流》、《春雷》、《今日诗歌》、《新命》、《晨光》、《时代风景》、《时代笔语》、《文艺漫话》、《南风》等刊物在香港问世。值得一提的是,《激流》并不像《伴侣》那样“以内容严整取胜,而是以态度之勇敢博得人的注意”,它的“香港文坛小话”一栏,“毅然地向所谓香港文坛算旧帐,向‘旧文坛’的盘踞者作正面的攻击”,这样的精神,“为前此的刊物所未见”,“也是那时候不得不有的精神”。1933年,由于受到国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香港文坛出现了以发展和巩固“普罗”文学为旗帜的《春雷》和《小齿轮》杂志,《小齿轮》由鲁衡主编,他把刊物列为工农革命文学的一部分。《小齿轮》刊登的主要是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内容也是严肃的,但也只办了一期便停刊了。
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期刊,维持的时间最久,且跨越了30年代中期,作者群亦跨越了30年代香港文坛主力“岛上社”成员的,就是1933年12月创刊的《红豆》月刊,它一直到1936年8月出版第4卷第6期后才停刊。该刊由梁国英药局主办,以纯文学为主,封面特地印上“诗与散文月刊之始”字样,是香港文学期刊中最具文学色彩和学术气氛的一份刊物。它的作者群包括侣伦、李育中、芦荻、路易士、林英强、陈江帆、侯汝华等人。1935年来到香港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的作家许地山教授,翌年在《红豆》发表了《老鸦嘴》,为新文学助阵。可是,这也是该刊的最后一期,因为不合香港政府的出版条例而枯萎了。《红豆》在当时很受读者的喜爱,停刊之后,对香港新文学的发展,以及对许多的读者和作者而言,都是个不小的损失。
从创作的实绩来看,从1927年香港新文学最初的这十年间,香港的文学青年从新文学的拓荒、萌芽到兴起,从脱出新旧文学并行交替的格局到走出浑沌,迈向新文学的第一步,其创作的水平显然是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30年代以后出现的作品,与20年代中后期相比较,题材日渐广阔,其中一些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香港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在艺术手法上,对于形象的塑造和白描手法也逐渐趋向自然和熟练。虽然,在吸取外国文学营养的过程中,还比较明显地出现模仿的痕迹,甚至于十足地欧化,但也有一些运用得比较自然的作品。
尽管,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受着中国新文学的启迪,学习并且摹仿了郁达夫以及创造社、太阳社等作家的风格,学习并且摹仿了沈从文的小说手法和新月派诗歌艺术,但他们大部分是借他山之石,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切身感受。
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一些作品集,基本上以诗歌为主。其中有陈江帆的《南国风》,路易士的《行过的生命》和《上海飘流曲》,林英强的《蝙蝠星》、侯汝华的《海上谣》、伦冠的《夜航》等。可见,新诗在当时的文学青年中,还是比较喜欢接受和学习的。
Ⅶ 基佬40的导演是舒琪还是舒淇 是女影星舒淇么 如果不是 谁有导演舒琪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啊 帮帮忙 谢谢啊
http://..com/question/12540411.html
你看看这里,这个问题我以前也疑惑过,虽然很肯定不是舒淇,但也很八卦,想知道那个导演的来历.照片找不到的.
Ⅷ 艾晓明的个人作品
译著名 原著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古典主义 塞克里坦 昆仑出版社 1989年 表现主义 R.S.弗内斯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罗斯玛丽· 帕特南·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
(唐红梅、柯倩婷合译) 玛丽・塔尔博特2004年激情的疏离: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导论(与宋素凤,冯芃芃合译) 休.索海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女权主义理论读本佩吉·麦克拉肯主编;
艾晓明,柯倩婷副主编 论文名期刊名发表时间论五四时期巴金的思想与活动《社会科学研究》 1981年02期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延与内涵的思考《中州学刊》1985年05期《激流》三部曲创作过程初探《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二十年代苏俄文艺论战与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上)《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03期二十年代苏俄文艺论战与中国“革命文学”论争(下)1987年04期三十年代巴金的写作生活与对艺术问题的思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寻找与确立: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概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7年02期人的重新发现:读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一书1987年03期胡风与卢卡契《文学评论》1988年05期后期创造社与日本福本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年03期没有人会笑 《当代外国文学》1990年04期贬值了的塞万提斯的遗产 《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1期三十年代苏联“拉普”的演变与中国“左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1期手记:嗜书的缘份与寂寞较劲 《中国青年研究》1993年06期都市人心的观察者:读林荫的短篇小说《文学自由谈》1993年02期香港,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读刘以鬯新作《岛与半岛》 1993年04期照彻冬日的阳光1994年01期血性女人:读王璞的散文集《呢喃细语》1996年01期后殖民处境与香港身分辨析:香港文化研究书刊述评之一 《当代港澳》1996年01期后殖民处境与香港身分辨析——香港文化研究书刊述评之二1996年02期需要广阔的资讯视野:读香港评论家郑树森新著《艺文缀语》《出版广角》1996年03期惊喜与遗憾:读第一本《香港文学书目》1996年04期不为人知的杰作1996年05期性别:中国:性别叙事《书屋》 1996年04期阅读游戏1997年02期不虚此生:纪念王小波1997年05期失踪与幸存《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04期关于《一个人的战争》及其争论1996年05期寻找独角兽:想象的误区说明什么?1996年06期反传奇:重读张爱玲《倾城之恋》《学术研究》1996年09期混杂之美:读张爱玲的香港传奇《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妇女的故事:有多少种可能?《广角》1997年01期香港“女性主义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01期当代中国女作家的创作关怀和自我想象:以“红罂粟丛书”中若干小说作品为例1997年02期香港作家西西的童话小说 《文学评论》1997年3月一季新书《出版广角》1997年03期“我梦想一个好奇的新世纪”1997年04期网上书与掌上书:香港新书漫笔1997年05期女性的洞察:论萧红的《马伯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04期纪念早逝的自由作家王小波《黄河》1997年05期女性主义文学角色的解构与重建 《国际学术动态》1997年07期你好,略萨:《叙事人》及其它《博览群书》1997年08期雨季轶事《北京文学》1997年09期“新虫类”记事《时代风采》1998年11期地久天长:关于王小波中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新东方》1998年01期关于《黑铁时代》及其它小说遗稿 《黄河》1998年01期翻书报告《出版广角》1998年01期新书过年1998年02期隐匿和重现:记有关前苏俄文学新书1998年04期书越来越多1998年05期求真意志:李银河和她的性社会学研究1998年06期飞出墓穴的大师 1998年06期落日时分《滇池》1998年09期“有女人无害”论《文学自由谈》1998年01期北望大陆:五十年代香港小说里的大陆记忆《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02期科学与怪人:重读一部女性小说经典《弗兰肯斯坦》《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寻梦者的疆土:《哈扎尔辞典》1998年04期记忆的春天《长江文艺》1998年07期挚爱《博览群书》1998年02期雌雄同体:性与类之想象:关于董启章的《双身》及其它小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孤寂的戏剧:聚斯金德的文学世界1999年05期叙事的奇观: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仲夏夜之梦 《作家》1999年06期复活 《北京文学》1999年05期欲望的故事《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9年02期学习阅读《博览群书》1999年02期画家和作家的约会1999年07期勇者生存:一个知识女性的人生故事1999年08期香港戏迷《广东艺术》1999年03期今日萨德《出版广角》1999年03期中国人为什么好吃?《上海文学》2000年11期V日风潮:美国校园的性别文化观察《作家》 2000年第10期《中国青年研究》 2001年第1、2、3期连载宁静与芬芳 《黄河》2000年6期戏弄古今:谈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三部小说《青蛇》、《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和《霸王别姬》收入《活泼纷繁的香港文学——一九九年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中国现代文学》(The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Vol. 20)第20号,2001年6月混杂之美:读张爱玲的香港传奇见子通、亦清主编:《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交叉阅读的小径《作家》2001年第11期你的凝视击伤了我的脸 关于《作家》“美女”文章的争鸣2001年第8期那一盆泡了两千年的洗澡水:“苏珊娜与长老”或裸女沐浴的原型及演变《香港作家》2002年9月《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1期叙事的奇观:图说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作家》2002年01期消失的杰夫 《广东第二课堂》2002年z4期广告故事与性别:中外广告中的妇女形象 《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第3期戏剧性讽刺:论萧红小说文体的独特素质 《香港文学》2001年第12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3期“真实的女人”:重新定义“女性美” 《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2期跨越性别:生死攸关的历程(讨论主持)《作家》2002年第9期美国故事之三 强尼的笑《广东第二课堂》 2002年08期一条大河《散文百家》2003年02期卫生巾絮语语言、性别与批判性的话语分析——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介绍《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6期用一生来学习阅读《教师博览》2004年10期每个人都可以战斗在汶川《中国企业家》2008年11期30年代苏联“拉普”的演变与中国“左联”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2009年永远的父亲《社区》2005年24期美丽阅兵中的表演元素 《南风窗》2009年26期中国人为什么好吃? 《百花洲》2010年01期
Ⅸ 成仿吾的主要著作
《守岁》(小说)1929,创造社
《使命》(评论)1927,创造社
《流浪》(小说、诗合集)1927,创造社
《仿吾文存》(论文)1928,创造杜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论文集)与郭沫若合集,1928,创造社
《文艺沦评》(论文集)与郁达夫合集,1928,创造社
《新兴文艺论集》(论文、游记合集),1930,创造社
《长征回忆录》(回忆录)1977,人民
《战火中的大学》(回忆录)1982,人民教育出版社
《成仿吾文集》1985,山东大学
《记叛徒张国焘》1985北京出版社
《成仿吾教育文选》1984教育科学出版社
《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1982
《我们是怎样走上人生之路的》1982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 《德国诗选》 德国歌德、海涅等合著,与郭沫若合译,1927,创造社
《共产党宣言》(理论)德国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与徐冰合译,1938,香港中国出版社 《哥达纲领批判》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通信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