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创造”即“无中生有”的“能力”。
之所以说“创造”是“无中生有”(如上帝之创世),是相对于“制造”的“有中生有”(如夫妇之生儿育女)而言的。
相对于“制造”来说,“创造”更加艰难和伟大。
言外之意,有创造力的人,简直就是“上帝”。故,草木之人,充其量拥有“制造”能力。人欲像上帝那样拥有“创造”能力,就必须让自己从草木之人即芸芸众生中超拔出来,成为我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类似于先知圣人那样的人。
而所有的先知圣人(上帝)都告诉我们,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就必须觉醒、开悟。
觉醒 、开悟,即睁开灵魂之眼,都是先知圣人的真知灼见,遗憾的是,这些概念都已经被人们用滥了,都成了人们熟视无睹的常识了。一旦成为“常识”,再伟大的思想概念,都难逃变为“知障”的宿命。
于是,轴心时代以降,真正觉醒、开悟、睁开灵魂之眼的人,如凤毛麟角。也就是说,世人,都匮乏创造的能力。
当代人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如果人类再不觉醒,那么,其命运必然是万劫不复。在这种情况下,即时代条件——要求——下,必然需要伟大的科学的理论诞生,把人类从几千年来的“知障”中拖拉出来。
这种伟大的思想理论应时代的要求业已诞生,它就是科学的现代人生哲学及其“精神青春期”理论。
如所有的人只有在进入“青春期”之后才能够生儿育女一样,欲拥有“创造力”的人,就必须在精神的层面进入“青春期”即“精神青春期”。这个节点的到来与否,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标尺,它是一个“硬指标”。
因此,说当代中国人匮乏创造力,说一千道一万,无非是说,当代中国人中,几乎没有进入“精神青春期”的人罢了。很可笑,怪不得有人说,中国人,都是“巨婴”,都是“类人孩”呢!
㈡ 90后的优点,缺点
90后有明确的生活追求,重视实际,但过于自私,缺乏天下为公的理想。他们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精彩的人生,比如出人头地,比如将来有好的工作,比如将来娶到貌美如花的妻子或嫁个腰缠万贯的丈夫。他们读书学习的目的特实际,比如有个高二学生写给班主任的纸条:“我们现在读书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有个好工作是为了能娶个好老婆。那等将来再谈恋爱,还不如现在就谈。”这让老师父母很为难,现实固然如此,但人生信仰却不能只这么简单。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90后必然过早地面临更多的生活烦恼。他们的竞争环境极其激烈,这主要反映在学校的分数上,于是他们多了不少对同伴的防备,少了不少对同伴的帮助。90后对人少有信任,主要是因为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手心里的珍珠宝贝,父母从小教育他们生活中有很多坏人,事不关已就应该高高挂起,于是他们对周围的苦难比较冷漠。又因为90后一入学就沉浸在分数的比赛中,学校理想教育溃乏,他们的人生很少听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就连“学雷锋活动月”的宣传标语也看得不多。所以,他们误认为人生在世,就该利己,至于社会国家,离自己远着呢。
90后喜欢张扬个性,刻意标新立异,但常常过于自负,甚至盲目乐观。90后认为,只要敢“新”,自己也可以成“星”,所以他们并不会像一些80后当年那样傻冒,居然愿意倾家荡产当一个追星族。他们更热衷于把自己打扮成“星”,比如衣服总是东缺口,西挂袋,发型总是花样翻新。他们并不像80后当年那样狂热地穿名牌,但他们一定讲究与众不同。在生活上,他们没受过什么苦,从小得到长辈的过多关爱,属于在花房里养大的一族,因此他们总以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或者总以为自己将来能够天下第一,于是对长辈的教导总是打折扣地接受——你们说的不一定全对。他们在学习上常常不能保质保量,能偷功就偷功,能减料就减料。他们很不满意老师拖课,认为这是挤占了他们宝贵的玩乐时间。他们的自负有时没人敢相信:有个从没练过声的高一女生,看了几次超女比赛,竟然也不远千里地赶去,说也要报名参赛,结果连面试第一关都没过。
90后新鲜好奇,思维敏捷,更有创造力,但毅力不够,容易改弦易帜。90后的眼界是阔的,他们生活在科技最发达的年代,60后70后相同的年龄还不知道火车是可以拐弯的时候,他们却知道了信息高速公路,知道了在几万光年外的太空可以看到地球上那几万光年前的情形。他们的创造力是空前的,这得益于国家对科技的普及与重视。在各种与科技有关的比赛上,他们的想像虽然还不能称为绝妙,但已经触及到了成人世界的所有眼界。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缺点,就是缺乏毅力,容易气馁。不是那种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度。这缘于他们的功利,急于求成,凡事抱着非成不可的态度就容易失败。他们往往不是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而是换一个想法,换一个花样继续玩。
90后公德意识渐成,重视个人形象,但过于开放,传统文化底蕴不够。 90后出生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成长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并举的转型时期,他们受到了相对较多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科学教育,他们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他们也懂得在社会上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乱扔垃圾,不能破坏公物,不破口骂人,也少有脏话。但他们没有什么传统文化,90后前期基本上从小不读课外书,他们读课外书会被父母老师视为不务正业,甚至他们连古典名著都不敢公然在教室里看,因此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着朴素美,什么叫着修身立己,什么叫着洁身自好。当然,这种情况90后后期可能会好很多,因为我们的教育现在已开始注意到了这个缺陷。90后喜欢随着自己的性子,对于青春期的欲望,他们虽然也知之不多,但却没有太多恐惧,处理起来比较随便。这可以从医生那里的少女流产数据得到证明。这种情况是因为西方良莠不齐的文化涌入开放后的中国造成的,而中国人自己又进行了宣扬放大,比如很多影视名星都敢“比西方人更公然地脱”,甚至完全依靠“脱”来出名。这给90后造成很不好的印象,使他们以为敢暴露,敢挑战传统,就能一夜成功。而90后后期的孩子,虽然青春期未到,但男女生开一起玩笑时,女生不高兴了,就故意尖叫——强奸了,救命啊!这样的玩笑让老师很头疼,不知如何说教。
另外,90后得到的家庭之爱可能相对多些,他们的包容心也可能更大些。但90后孩子的父母目前正处于七年之痒期,离异家庭的90后量挺大,他们性格比较特别,而社会又还没有发展到给这些孩子更多关爱的时候,这是成人世界对他们的不公。90后的身体可能比较高大,他们的营养不成问题,但他们成天被关在教室和书房里,学习负担太沉重,户外运动不多,身体素质实际上可能不太好,这是应该忧虑的。
㈢ 对于80、90后员工,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虽然你是领导但你不能高高在上,你要有与员工共同攻坚克难的精神,身先士卒,活车跑的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你也要不断学习和加强自身修为,人格魅力可以让你的管理事半功倍。
㈣ 请问90后是否会比70后、80后更有创造力,更优秀拜托了各位 谢谢
90后....说实话....真的是很不行....90后是长在强调创新的当今社会里的...但是他们却对于什么是创新、创造力...产生了巨大的误解...认为要强调个性....认为强调个性就是需要创新、需要创造力....但是当他们看见“我”都被打成“莪”的时候....创新又在那里??....创新应以创为先....不可以为了新而去创....这种创新是畸形的....强调个性是改革开发后...原来越热的一个话题....是西方强调个人价值的思想进入国内后产生的....强调个性不是坏事...但是应该以个人价值为前提....不可以只为突出自己而强调个性....这只是变相的虚弱罢了.... 总之,90后还小...人在思想不成熟的时候....的确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行为和现象....但是在思想成熟的过程中必须有人对其加以指点才能拥有正确、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这些人可能是父母、长辈、以及书本中前人的教诲.... 无论如何....时代是在进步的....时间会让70后把天下交给80后....让80后交给90后....
记得采纳啊
㈤ 谁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这些中国90后的发明,让西方哑口无言
“中国人没有创造力”,我相信这句话大多数国人都听过,老铁也不例外。
依稀记得十多年前,每当谈到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时,总有人会说:“哎呀,谁怪我们不会创新呢?只知道抄抄抄!”
听到这番话,就像有人当面煽了一巴掌似的,脸火辣辣的疼。
好在,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从当年“抄袭大国”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大国!
大到航天飞船,小到工业原件,这些曾经外国卖都不卖的宝贝最终都烙印上了中国的大名!
然而更值得兴奋的是,如今的中国不止那些深居简出的科学家在为国争光,还有不少年纪轻轻的90后也在为祖国喝彩。
今天,我们来讲讲他们的传奇故事...
湖南才子造滑梯,拯救千万生命
还记得前不久的伦敦大火吗?
还记得前两天的杭州纵火案吗?
英国大火,遇难人数已达80多人,数字仍在增加...
杭州纵火案,一家四口全部遇难(一个女主人三个小孩)...
在这两起事故中,都暴露出同样一个问题:一旦大楼遭遇大火,该如何展开救援?
在这里,如果不提人为因素,只从技术层面考虑的话,高楼救援一直都是世界各国的难题。
然而,就在最近,一位来自中国湖南的小伙子范石钟,用他极具创意的设计,成功解决了这项难题。
这,就是范石钟设计的救灾神器——生命滑梯!
范石钟介绍,这个设计吸取了滑梯、起重机械、救援云梯等设计理念,当消防员进行救援的时候,生命滑梯可以准确地把救援滑梯送到被救援的窗口,这样人就可以像玩滑梯一样,咻地一下子从高楼窗户中滑下来。
救援滑梯分为三段,每段连接处有一个缓冲区域,人可以站在上面引导和帮助其他人。
滑梯使用航天隔热涂料,可以耐受高温;滑梯顶部设有抽风装置,可以阻挡浓烟,此外还能打破窗户伸入房内。
看到这里,或许网友会认为这肯定又是吹牛的玩意。
No!
这个设计可不是小伙子一拍脑门子想出来的,而是人家历时整整两年设计出来的,其中还多次前往长沙消防中队,与一线官兵一起研究探讨。
他说,“我的所有设计都是从具体的实践、实际的体验中进行创作。”
正因如此,这款救援神器不仅得到消防中队的认可,还获得了不少国际大奖!
什么红点设计大奖、德国IF奖、亚洲设计大奖、意大利A设计奖、金点奖、光宝创新奖、市长杯等12项大奖,通通被小伙子收入囊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90后小伙子早在2015年就被《福布斯》评选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设计师之一”,而范石钟是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学生代表。
这位90后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们也要出苹果、微软公司那些风靡全球的设计。我们总是在谈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这里面就离不开设计复兴。”
90后工程师造机械臂,秒杀德国制造
还记得那款火爆网络的德国砌墙机吗?
要知道,早在两年前,咱们中国小伙子造出的下面这款神器,一点儿也不比它差!
它叫作DoBotd,中文名又称全自动化机械手臂。
这款产品有五名中国90后工程师共同打造,并且已经成功量产。
这款机械手臂的牛X之处在于,它比德国砌墙机更灵巧,更准确无误!
不信,我们马上来看看:
毛笔字,so easy!
英文书写,小意思!
画画也在行...
还会帮你切香肠...
端水杯...完全不会倒出来哦!
打字...
甚至可以用它来穿针引线
然而,更diao的事,这家伙还可以肢体控制甚至意念控制...
这回你们明白了么?为什么美国人民看到Dobot这么激动,这简直就是拯救了全世界的工厂主啊,如果Dobot批量生产的话,可以预见它就是机械臂界的下一个苹果。
而且它还是开源的,这个机械臂的控制是基于Arino,一个非常容易上手的开源硬件平台。也就是说创客们将Dobot买回家以后,可以自己编程,打造自己的Dobot,那么,Dobot将无所不能!
编后语: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90后,用实际行动诠释:勇气、担当、有创意,一次次证明着自己是“玩得酷、靠得住”的一代。
为90后点赞!
为中国设计点赞!
为中国制造点赞!
㈥ 年龄越大越没创造力
一般来说人到了26岁 的时候最有创造力,上了年纪后就不行了
就象Einstein到了老年的时候,想要进行划时代的研究就不如年轻的时候了
他在工作方面就没什么进展了(划时代的进展)
画家画的是对生活,生命的感悟,与创造力没有太多的要求,所以毕加索到了90岁还能作画
㈦ 90后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他们读书学习的目的特实际,比如有个高二学生写给班主任的纸条:“我们现在读书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有个好工作是为了能娶个好老婆。那等将来再谈恋爱,还不如现在就谈。”这让老师父母很为难,现实固然如此,但人生信仰却不能只这么简单。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90后必然过早地面临更多的生活烦恼。他们的竞争环境极其激烈,这主要反映在学校的分数上,于是他们多了不少对同伴的防备,少了不少对同伴的帮助。
90后对人少有信任,主要是因为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手心里的珍珠宝贝,父母从小教育他们生活中有很多坏人,事不关已就应该高高挂起,于是他们对周围的苦难比较冷漠。又因为90后一入学就沉浸在分数的比赛中,学校理想教育溃乏,他们的人生很少听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就连“学雷锋活动月”的宣传标语也看得不多。所以,他们误认为人生在世,就该利己,至于社会国家,离自己远着呢。
90后喜欢张扬个性,刻意标新立异,但常常过于自负,甚至盲目乐观。90后认为,只要敢“新”,自己也可以成“星”,所以他们并不会像一些80后当年那样傻冒,居然愿意倾家荡产当一个追星族。
90后新鲜好奇,思维敏捷,更有创造力,但毅力不够,容易改弦易帜。90后的眼界是阔的,他们生活在科技最发达的年代,60后70后相同的年龄还不知道火车是可以拐弯的时候,他们却知道了信息高速公路,知道了在几万光年外的太空可以看到地球上那几万光年前的情形。
㈧ 为何年轻人更有创造力
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接受各方面的新鲜事物,接触的东西多了,内眼见就比较开阔,所以更容有创造力;
每个人都像一块充满棱角的小石头,时间会慢慢的把我们打磨平,年轻人接触的世俗观点比较少,思维没有被禁锢住,会更加活跃,所以更有创造力;
年轻人学习的知识比较新颖,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知识比较丰富,所以为他们的创造发明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创造力自然比较丰富。
㈨ 一个人没有创造力会怎么样
记住,世界那么大,天生我材必有用。
㈩ 90后该如何发挥创造力
前提是你有创造力吗?发挥创造力所需要完成的事情是否有意义呢?没意义的事不要做。如果自己要坚定信念,然后才能聚集创造力,从而发挥创造力。
只是个人的一点见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