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代汉语中有多少词汇来源于日本
现代汉抄语和古汉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异?甚至会撞车,现在的意思和古代的意思完全不同的都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古汉语传承问题,我们传承的是按照我们的历史进度传承的。日本按照他们的地域及历史传承的。到达清末东西方频繁交流的时候开始,日本相对比我们接触早,比我们快,(直接了当强大)。因此日本的汉语文化强盛,我们的先辈学习和引用较多。本来都属于古汉语文化传承,就说现在的台湾用的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有传承变化。(才多少年,对吧。)我们的简体字是为了更加通用和更加便于推广。
再就是一个我们一般不愿提及的历史(五胡乱华,崖山海战,满清入关。这中间文化断层相当厉害。)这是我们文化的断裂面。
我们应该用严谨的态度看待中日关系。毕竟现代的我们有过深仇大恨,也有过解放到现在的互相抱团取暖。
⑵ 十个具有日本特色的代表性名词
岛国,生鱼片,武士精神,方阵图,松下,富士山,樱花,情色,维新,相扑。
⑶ 汉字词语是从日本引进的
不是,是中华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
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人自行简化汉字并制定了日本新字体;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现今已废弃汉字。
(3)日本发明的名词扩展阅读: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在世界历史上,作为其它后发明的文字的母字,如越南、朝鲜和日本都曾经用汉字来记录着它们的语言。日本人至今还使用汉字和假名的混合文字,使用汉字,还有另一项重大发明,就是写中国字,读日本词。
⑷ 日本名词有哪些
名词太多了,人,部屋,电车……不都是名词嘛
⑸ 日本战国的历史名词是什么
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大约百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在这个时代,传统的贵族政治土崩瓦解,土豪平民甚至浪人成为多国大名乃至于“天下人”都成为可能。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佣浪人为职业军人。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逐渐转型成集权独裁的军国政体。于是大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统一的幕府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
大事年表
年号 西元纪年 发生大事(日本古历)
应仁元年 1467 ◎应仁之乱始(1.18) ◎大内氏参与西军(7.3)
文明五年 1473 ◎山名宗全殁(3.18) ◎细川胜元殁(5.11)
文明九年 1477 ◎应仁之乱终(11.11)
文明十年 1478 ◎享德之乱终
文明十三年 1481 ◎一休宗纯圆寂(11.21)
文明十六年 1484 ◎界港的商业工会结成(11.21)
文明十七年 1485 ◎山城国一揆爆发(12.11)
长享二年 1488 ◎一向宗控制加贺国(6.9) ◎长享之乱始(2.5)
延德元年 1489 ◎将军足利义尚殁(3.26)
延德二年 1490 ◎足利义植继任征夷大将军(7.5)
明应二年 1493 ◎明应之变(4.22) ◎山城国一揆被平定(9.11)
永正五年 1508 ◎足利义尹重任幕府大将军(8.15)
永正十六年 1519 ◎北条早云殁(8.15)
大永元年 1521 ◎足利义晴继任征夷大将军(12.25)
享禄元年 1528 ◎大内义兴殁(12.20)
天文十二年 1543 ◎火枪传入日本(8.25)
天文十五年 1546 ◎河越夜战(4.20) ◎扇谷上杉氏灭亡(4.20)
天文十八年 1549 ◎摄津江口合战(6.24) ◎细川氏灭亡
天文廿一年 1552 ◎第一次川中岛合战(8月)
天文廿三年 1554 ◎武田、北条、今川三家同盟
弘治元年 1555 ◎严岛合战 ◎第二次川中岛合战(7.19)
弘治三年 1557 ◎大内氏灭亡(4.3) ◎第三次川中岛合战(8月)
永禄三年 1560 ◎桶狭间之役(4.20) ◎今川义元战死(4.20)
永禄四年 1561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长尾景虎接任关东管领
永禄五年 1562 ◎织田、德川清州同盟(1.11)
永禄七年 1564 ◎第五次川中岛合战
永禄八年 1565 ◎将军足利义辉被松永三好联军围攻自杀
永禄十一年 1568 ◎足利义荣继任征夷大将军(2.8) ◎织田信长上洛(9.7) ◎足利义昭继任征夷大将军(10.18)
永禄十二年 1569 ◎今川氏灭亡(5.23)
元龟元年 1570 ◎姊川合战
元龟二年 1571 ◎毛利元就殁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延历寺(9.12)
元龟三年 1572 ◎三方原合战
天正元年 1573 ◎武田信玄殁(4.12) ◎室町幕府灭亡(7.18) ◎朝仓氏灭亡(8.20) ◎浅井氏灭亡(8.28)
天正三年 1575 ◎长筱合战
天正六年 1578 ◎耳川合战 ◎上杉谦信殁◎尼子氏灭亡(11.21)
天正十年 1582 ◎武田氏灭亡 ◎本能寺之变 ◎山崎合战 ◎明智光秀被杀
天正十一年 1583 ◎贱岳合战 ◎柴田胜家自杀
天正十二年 1584 ◎小牧长久手合战 ◎冲田畷战
天正十三年 1585 ◎羽柴秀吉就任关白一职
天正十六年 1588 ◎丰臣秀吉下达刀狩令
天正十七年 1589 ◎折上原合战 ◎芦名氏灭亡(6.5)
天正十八年 1590 ◎北条氏灭亡 ◎丰臣秀吉统一天下(8.9)
文禄元年 1592 ◎文禄之役
庆长元年 1596 ◎庆长之役 ◎伏见大地震(闰7.13)
庆长三年 1598 ◎丰臣秀吉殁(8.18)
庆长四年 1599 ◎前田利家殁(润3.3)
庆长五年 1600 ◎关原合战(9.15) ◎石田三成被斩(10.1)
庆长八年 1603 ◎江户幕府建立(2.12)
庆长十年 1605 ◎德川秀忠接任征夷大将军(4.16)
庆长十九年 1614 ◎大阪城冬之阵
元和元年 1615 ◎大阪城夏之阵 ◎丰臣氏灭亡
⑹ 日本的一些名词
声优(せいゆう):配音演员
女优(じょゆう)、俳优(はいゆう):女,男演员。
。。。
嗯
还有啥还一时想不起来了。
望采纳
⑺ の是哪国的文字这个字是日本发明的嘛
日文来
读“NO”和“脑”差不多!自日语是一种音节文字,其书写是依靠“平假”,“片假“以及汉字来共同书写的!而汉字一般由“平假”来标注读音,所以单独一个の字很难判定其意思如何,如在“喝”这个词中,它是不可分割的,读"NO mu",“建筑物”一词则读“ta dě mo NO” !“の”的具体意思还要看它所处的环境来判断,单独推测其意思是不严禁的!同时在日语中他还可以表示一种承接关系等等!
⑻ 从日本引进的名词都有哪些例如萝莉,御姐
经济
正太
耽美 基友 百合 蕾丝
御宅族
orz
剩下的不怎么记得了。。。
希望能帮到你~~
⑼ 关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名词
你理解的差不多,失去权力的天皇就在京都。谁去了获得天皇的支持就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日本统治者了。
这个和曹操胁天子已令诸侯还是有区别的-----曹操实际上谁也命令不了,因为那时的汉献帝没有威信。 而天皇则不一样,虽然他没了权力,但是在日本国教神道教中,他还是至高无上的代表,在百姓和诸侯中都有极大的号召力与威信。
后来的秀吉和德川基本是上洛成功,也就成了日本统治者了。
⑽ 现代汉语中有多少双音节词是日本人发明的
咖啡是地道的外国货,中国在进口咖啡这种饮料之时,也引进了“咖啡”这个词。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只要进口一种本国没有的东西,都不知不觉地进口了它的名称。进口名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音译,一种是意译。意译的词已经完全混入本国的语言,音译的词则还明显地带着外国味儿。这些“带外国味儿”的词叫做“借词”,“咖啡”就是其中的一个。
中国最早输入借词是在西汉时代 。这时进口的词有“ 蒲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是从中亚地区传进来的。东汉以后进口的词大多是古印度的佛教名词,常见的有“佛”、“菩萨”、“罗汉” 、“刹那”等。明清以后,汉语里又出现了大量的英语借词,如“鸦片”、“咖啡”、“沙发”、“摩登”、“幽默” ,个别的还有法语借词 ,如“香槟”、“蒙太奇”、“芭蕾(舞)”。
对一般人来说,带“外国味儿”的词应该是越少越好。所以,中国在进口外国词语的时候,常用意译法,例如railroad译成“铁路”,football译成“足球”。还有一批词,最初进口之时是音译,后来也改用意译了。如“德律风”改成“电话”、“康拜因”改成“联合收割机”等等。
在汉语意译的外来词中,还有一大批是从日文照抄来的,也就是说,这批词本来是日本从欧洲进口的,后来却又出口给了中国。比方像“历史”、“哲学”、“意识”、“抽象”、“解放”这些词,现在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们还是“进口”的。
汉语用的是表意文字,所以应该尽可能地把外来词的语意译过来,实在不能意译的再用音译。有的人一味追求洋味儿,如明明有意译的“公共汽车”,却用音译的“巴士”;明明有意译的“出租汽车”,却用音译的“的士”,这就不利于汉语的规范化。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