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悲咒能治抑郁症吗
看过国王的演讲吗?如果没看过建议你去看看!这位国王很有毅力
一切皆有可能!
多数人认为这是疯狂…和大部分那些人从不在生活中重新获得真正的幸福。 想想爱迪生、莱特兄弟的发明家令人惊奇的事情,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他们被认为是“疯了”我相信,因为他们相信,什么都是可能的,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去做它。
为你的生活和行为负责,选择改变。它需要你明确的有意识的选择,这样你的头脑是从事的过程。 这一步是问更好的问题的一部分(每天这样做一段时间我对乔达摩的报价)如“我的生活领域,想什么是阻碍我和产生问题? ”和“我可以采取什么步骤来让我的生活好一点吗?”。
❷ 我发现长寿法,念大悲咒。有谁卖大悲水,吃大悲食,穿大悲衣,嗅大悲香的吗
全是沉心静气的东西
❸ 各位大师,弟子每天念大悲咒,念完后会念回响文的
大悲咒怎么能招鬼呢,这是胡说的。
就算咱们不招鬼,鬼也是跟咱们生活在一起,不过没有因缘鬼与人之间都是看不到的。
念诵大悲咒的人,一切鬼神天魔外道都不能侵扰他,我推荐你看一部视频很短,就是讲述大悲咒的念诵方法跟来之不易 以及功德利益,画面及其精美动画,强烈推荐看过之后你就能更好的诵持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zNTg1ODU2.html
❹ 发现大悲咒和财神咒等很多咒都有多个发音,为什么
多音字,有好多,一般按照正规的拼音即可,不用梵文的
菩萨 度人 不要一分钱的 ,送 经文 带拼音,带技术支持,感恩 合十
❺ 《楞严咒》、《大悲咒》等佛教咒语是释迦牟尼佛创造、发明的吗
释迦摩尼佛也只是一个佛,佛拥有大圆镜智慧,得佛眼,出得五行六道。
但是,所谓的佛法,并不是佛创出来的。佛法是宇宙存在之前就一直存在的一种真理。佛只是向众生来阐述和引导佛法,并不能凭空生法,更不能篡改因果。
❻ 心经里的色不异空如何解释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是解释五蕴空的真理。舍利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是释迦佛讲心经时的当机众,故佛唤他一声。凡夫谓一切色在心之外,心外有色,把心与色分成两样,却不知色从心生,觅心不可得,色又何曾可得,所以色就是空,故色不异空。又凡夫以为空在心外,不知空是一法,此一法亦未离开这个心,空由心生,空因心而有,觅心了不可得,心空,心所生的空亦空,故空不异色。空与色不是两个,是一个,色即是空,色从空而生,当体就是空,所谓[色性自空],不是色灭了才空,例如水中月,水中月当体即空,不是水中月灭了才空,故色即是空;又水中无月,能现一个月出来,是名空即是色,空性出生一切色,一切色终归于空,如是一切法从空而生,终归于空。天堂空,地狱空,贫富苦乐空,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现在再详细的解释一下:何谓色?言语,文字,及一切眼所见有相的物都是色,色如何空呢?例如大悲咒,很多人都会背,大悲咒是色,一字一字的学会后放在心内,再看心内是否有大悲咒存在?空的,一字不可得,大悲咒空,大悲咒是色,故色即是空,又因为大悲咒是空,所以可以容纳另外的东西,若是有,便不能再学其他东西,不能把另外的经咒容入心内,因为是空,可以再学楞严咒,一字一字的放进去,再看,一字亦不可得,也是空。如是大悲咒读熟,归于空。楞严咒读熟,归于空。金刚经读熟,归于空,证明色即是空。何谓空即是色?心内的大悲咒是空,一字不可得,但还可以一字不漏的背诵出来,证明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现现成成,所以佛法现成,如来是发明者,故佛法称为发明心地,不说创造。谁发明真理,谁就是菩萨,谁不发明其真理,谁就是凡夫,所以佛法平等。一人发明,一人成佛,两人发明,两人成佛,先觉觉后觉,后觉学先觉。把大悲咒楞严咒念出来是色,这个色的性本来是空,非色灭空,不是色灭了才空,色性自空。当你观空的时候,[空性自色,非空灭色],不是空灭了才有色,空的性自然出生一切色,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圣一老法师《心经讲记》
❼ 发现大悲咒和财神咒等很多咒都有多个发音,为什么呢
从古梵文翻译到古中文,有所不同啊! 只要有信心,你念什么都可以啊!
就像当初一个公案:
在一个山区里,住著一位孤独的老婆婆,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去逝了,所以她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到处向人寻觅解脱的方法。终於,她得到了高人的指点,叫她念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就可以消除罪业,但是她回家后,把咒语记错了,念成「唵嘛呢叭咪牛」。
从此老婆婆就勤练咒语,同时准备了两个大碗,一个碗放黄豆,一个碗空著,她每念一句咒语,就把一粒黄豆丢到空碗里,她就这样念了三十几年。后来,她已经不必丢黄豆了,只要念起「唵嘛呢叭咪牛」,黄豆就自动会从这个碗里,跳到另一个碗里。
有一天,一位修行的僧人路过此山区,远远就看见一座小茅屋,四周放射著金色的光明。僧人心中大为震惊,心想:「我走过这麼多名寺古刹,从来没有看过这麼盛大的光明,这里一定住了一位修持很好的高僧大德。」
僧人想去参学请益,找到了小茅屋,到里边一看,原来住著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太婆,僧人不禁感慨的说:
「您一个人住在这麼荒僻的山里,不觉得孤独吗?」
老婆婆说:「不会啊!我在这里修行,过得很好呢。」
僧人问:「您修些什麼呢?」
老婆婆说:「我只会一句『唵嘛呢叭咪牛』。」
僧人一听,不禁叹息:「老婆婆,您念错了一个字,应该是『唵嘛呢叭咪吽』而不是『唵嘛呢叭咪牛』啊!」
老婆婆听了很伤心,认为自己三十几年的功夫都白费了,僧人也告辞了老婆婆,迳自上路去了。
老婆婆坐在桌前,照僧人教的「唵嘛呢叭咪吽」重新念起,碗里的黄豆也不再跳跃了。僧人走远了,回头一看,小屋里一片黑暗,已不见先前的赫赫光明了。他十分震惊,心想:「糟了,是我害了她!」於是赶紧走回小屋,对老婆婆说:「我刚才教你『唵嘛呢叭咪吽』是玩笑话,您还是照原来的念才对。」
老婆婆高兴的跪下来说:「谢天谢地,我三十年的功夫不是白做的了!」
僧人走了之后,老婆婆一念「唵嘛呢叭咪牛」,黄豆又跳了起来,僧人走到山顶上去,只见那茅屋比以前更光亮了。
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可见音声不能见本来面目,咒音虽然重要,可是信心与念力却比咒音更重要。人生不也如此吗?学识固然重要,可是信念与毅力才能决定一切。
❽ 发现大悲咒的读法有好多,谁能给个权威的,这么多争议本来就是一种着相!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Na Mo, He Le Da Na, Duo La Ye Ye).
南无、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卢羯帝、烁钵罗耶(Po Luo Jie Di, Shuo Bo La Ye).
菩提萨埵婆耶(Pu Ti Sa Duo Po Ye),
摩诃萨埵婆耶(Mo He Sa Duo Po Ye).
摩诃、迦卢尼迦耶(Mo He, Jia Lu Ni Jia Ye).
唵,萨皤罗罚曳(An,Sa Bo La Fa Yi),
❾ 梵唱大悲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缘起
1.1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济世度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含着正等正觉的真实功夫,没有一丝毫的虚假。《大悲咒》是《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主要部份,全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其得名的由来是:有一次佛陀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是神咒,有种种名:
一名《广大圆满》、
一名《无碍大悲》、
一名《救苦陀罗尼》、
一名《延寿陀罗尼》、
一名《灭恶趣陀罗尼》、
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
一名《满愿陀罗尼》、
一名《随身自在陀罗尼》、
一名《速超上地陀罗尼》。」
1.2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故称观音古佛,现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候补位法身大士。但以大悲愿力,为了要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不离寂光,倒驾慈航,现作菩萨,回入娑婆世界,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手,渡二乘六道众生,共生极乐。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随机化现,遍十方微尘国土,以施无畏,而垂济渡,尤其是与娑婆世界的众生,因缘甚深,昼夜六时,常以大悲眼,观照世间一切众生,救苦救难,或赐福利;凡称其名号者,即获护佑,拔苦予乐,故名观世音,又名观自在。
1.3 至於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也被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呢?原来在无量亿劫以前,有佛出世,名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如来怜愍观世音菩萨及一切众生故,而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更以金色手,摩观世音菩萨顶,咐嘱观世音菩萨受持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是时观世音菩萨始住初地,一闻此咒,即超第八地。於是他发出誓愿说:「设我当来之世能利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发愿后,应时身生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十方千佛都放出无量光明照触其身及遍照十方无边世界。从是以后,观世音菩萨更在无量佛国及法会中,重更得闻,亲承受持此陀罗尼,复生欢喜,踊跃无量,便得超越无数亿劫微细生死。从是以来,观世音菩萨常诵持此咒,未曾废忘。由持此《大悲咒》的缘故,生生世世,恒在佛前莲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1.4 观世音菩萨,从无量劫以来,已成就大慈大悲,而且修习了很多陀罗尼法门。菩萨说大悲心陀罗尼咒,是为了令众生:
得安乐;
除一切病;
得寿命;
得富饶;
灭除一切恶业重罪;
离障难;
增长一切白法(善法)诸功德;
成就一切诸善根;
远离一切诸怖畏;
速能满足一切希求。
2.殊胜/功德
2.1 所谓「大悲」,即是拔苦,无论有什么困苦艰难,若能诚心恳切的念《大悲咒》,都能得到平安,逢凶化吉。观世音菩萨对佛说:「如果众生诵持《大悲咒》,不能满愿,誓不成正觉,除非是不善或不至诚者。」诵持《大悲咒》,不但能得到自在,而且所求都能满愿,离苦得乐,化险为夷。
2.2 如果能在每一夜诵满五遍,就能清除本身所造的业障及百千万亿劫的生死重罪。
2.3 临命终时,十方诸佛都会来垂手接引,你想要往生到哪个国土,都可随愿往生到哪里去。观世音菩萨曾发誓愿说:「假使有众生,受持读诵《大悲咒》,如果不能往生诸佛清净国土,我即发誓不成无上正等正觉。」
2.4 持诵《大悲咒》者,决定
不会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里。
可以随愿生到诸佛国净土。
得到无量三昧辩才。
於这一生中,一切所求,都能实现。
厌女身者,可以转男身,否则,观世音菩萨发誓决不成佛。
2.5 如果有众生,侵损常住(寺院、佛堂)的饮食、财物,就算千佛出世,也不通忏悔,要是他能诵持《大悲咒》,罪业便即刻得以灭除。
2.6 若有众生造了杀、盗、淫、贪、瞠、痴、绮语、妄言、恶口、两舌等十恶及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重罪;或毁谤别人、佛法僧三宝;或破坏佛塔寺庙;或偷了出家人的东西;或令修清净行的人不清净等如以上所说的种种恶业重罪;如果犯者能正心诚敬的诵念《大悲咒》,不再重犯,这些罪业,都可以灭尽。
2.7 诵持《大悲咒》的人或天人等,可以得到十五种善生,不会受到十五种恶死。即是:
不会因饥饿、困难、苦恼而死;
不会被枷锁、禁闭、杖楚打死;
不会被冤家仇对而死;
不会在两军作战时被杀死;
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
不为毒蛇、 蛇及蝎子所毒死;
不会被火烧死及水溺死;
不会中毒药而死;
不为蛊毒(降头)害死;
不为狂乱失念死;
不会被树、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及墙壁砸死;
不为恶人的恶咒、厌魅、邪咒、咒诅而死;
不会被邪神恶鬼有机会害死;
不为恶病缠身而死;
不为非分自害死 (即不会自杀而死)。
2.8 持诵《大悲咒》能够得到十五种善生。即是:
所生的地方,常常遇到善良的国王;
常生善国;
常值好时;
常常遇到善友;
身根常得具足;
道心纯熟(修道的心,成熟坚固);
不犯禁戒;
所有眷属,恩义和顺;
资具财食,常得丰足;
常常得到他人恭敬扶接;
所有财宝,不会被他人劫夺;
意欲所求,都能称心如意;
龙天善神,恒常拥卫;
所生到的地方,都能够见佛闻法;
所闻正法,都能够悟入甚深义趣。
3.效验
3.1 诵持者除了必须跟着观世音菩萨发十大愿以外,还要依以下所说的方式来诵持此咒:
发广大菩提心(发广大觉悟的心);
誓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
身持斋戒;
对一切众生,都生平等心;
常诵此咒,莫令断绝;
住於净室(清净的房子),澡浴清净,穿上洁净的衣服;
悬 点灯,用香、花、种种的饮食供养三宝;
制心一处,不起杂念,不打妄想,不攀缘其他的事情;
如法诵持《大悲咒》。
3.2 观世音菩萨还说道:「假如能如法诵持,对于诸众生起慈悲心的,我将派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密迹,经常跟随护卫,不离其侧,就像保护眼睛,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而这些善神部众,各有五百眷属,大力夜叉,会时常跟随拥护持诵《大悲咒》的人。」
3.3 至於《大悲咒》的其他效验,有如:
不为恶罗刹、恶兽、魍魉、夜叉、鱼鳖所害;
不遭王难苦;
能够平安的渡过囚禁枷锁;
不为咒诅诸毒药所陷害;
於军阵贼匪围绕中,能逢凶化吉;
女人不会面临生产之难;
多於淫欲、瞠恚、愚痴者,便得离欲、离瞠、离痴等的效验与《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所载的念观音圣号的功德相等。
3.4 诵持《大悲咒》,其福德果报,不可思议。凡诵持者口中所出言音,一切天魔外道,龙天鬼神等听起来,都是清净法音,他们对这位持《大悲咒》的人都会起恭敬心,就像尊重佛陀一样。
4.形貌状相
4.1 大梵天王向观世音菩萨请益有关《大悲咒》的形貌状相。观世音菩萨说明了此陀罗尼的相貌,就是以下的十种心:
大慈悲心
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平等心
即无所分别,无高下浅深之差别,对於众生等同视之,无高低、亲怨的区别。
无为心
即无造作之意,一切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无染着心
就是清净心,没有杂念、妄想、邪念、欲念,心中没有受到贪爱等烦恼所污染与执着。
空观心
指观想一切诸法皆空之观法。一切诸法,尽为因缘所生,因缘所生之法,本无自性而空寂无相;观此空寂无相之理即为空观。
恭敬心
即是自谦而尊重礼敬于众生;恭敬通于身、口、意三业。
卑下心
即是谦卑低下的心,对任何人都谦恭,没有贡高我慢的心。
无杂乱心
没有杂乱的心,远离狂心野性。
无见取心
见取,就是一旦见着,便产生了迷惑(即见惑),就有所取。
无上菩提心
即是发无上正等正觉的道心。
4.2 观世音菩萨咐嘱持诵者应当依这十种心,来诵持《大悲咒》,永不忘失,才能契入《大悲咒》的威神妙用。大悲心的内在精神就是这十种心;修持《大悲咒》的人,无论行住坐卧,随时都应该保住这十种心;若二六时中,修持者都能够契合这十种心,即是修持《大悲咒》有成就者。
5.诵持者十二藏
5.1 发心诵持《大悲咒》的人,即是以下所说的十二藏;他的功德,赞不可尽。所谓十二藏,即是:
佛身藏
由於《大悲咒》的加持力量,而一定现佛身,因为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都发过誓愿,拥护诵持《大悲咒》的人,就像拥护十方诸佛一样。
光明藏
诵持者现出种种光明,因为十方如来都放光照耀他。
慈悲藏
诵持者具备大慈大悲,因为他常常应用陀罗尼来救护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灾消病除,罪灭福生。
妙法藏
诵持者即是妙法所聚会,因为《大悲咒》能够普摄一切诸陀罗尼门,把一切妙法都摄持在一起。
禅定藏
诵持者即是禅定藏,百千三昧门,都能现前。
虚空藏
诵持者就是虚空藏;因为他常以般若空慧,来观察众生的因缘。
无畏藏
诵持者就是无畏藏,因为天龙八部、所有的善神,常常拥护他。
妙语藏
诵持者是妙语藏,因为口中陀罗尼音没断绝故。
常住藏
诵持者即是常住藏,因为水、火、风等三灾以及刀、兵、瘟疫等恶劫都不能破坏他。
解脱藏
诵持者即是解脱藏,因为他自由自在,不受天魔外道的扰乱、稽留及统管。
药王藏
诵持者即是药王藏,一切病痛都离开他,因为他常以陀罗尼治疗众生的病痛。
神通藏
诵持者即是神通藏,在禅定之间,坐卧之中,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到其他诸佛国净土。
5.2 由此可见,诵持《大悲咒》的人,功德无量,赞不可尽。此外,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佛陀还列举了四十种手印,修行者要求得什么,就要修那一种对应的手印。四十手印可分为五部,即:
如来部(息灾法)
莲华部(敬爱法)
金刚部(调伏法)
摩尼部(增益法)
羯磨部(钩召法)
每部各有八法,分别用于五种不同的用途。像这种可求之法,有一千项,以上所说的四十种,只是略说而已。
6.增益
难能可贵的是,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咒》的人,说大神咒以拥护诵持者。诵此日光菩萨大神咒能灭一切罪、辟魔、除天灾。另外,月光菩萨也为诸行人说陀罗尼咒而拥护之。诵此月光菩萨神咒能消一切障难、除一切恶病痛、成就一切善法以及远离一切怖畏。因此诵持《大悲咒》的人,若也能诵持日光菩萨陀罗尼和月光菩萨陀罗尼,功力就会增强。
7.备注
7.1 观世音菩萨再次叮咛一切人天应该常常诵持《大悲咒》,不要懈怠,否则就得不到《大悲咒》的殊胜利益及护佑。
7.2 诵持《大悲咒》,能灭一切罪障、恶业、重罪。不过,对《大悲咒》产生怀疑,就连小罪轻业,也不能灭除,何况重罪呢!虽然重罪不能即刻消灭,但是还可以远做菩提之因,成为将来证悟佛果的资粮。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所求的是不善或不至诚,必定不能满愿,切记!切记!所谓「不善」,就包括种种 邪僻的行为,譬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等不正当的行为。至于「不至诚」指的是对於《大悲咒》,总是马马虎虎的念诵,或是带着试探的心理来念诵,那么一切所求的就不会灵验了。
7.3 《大悲咒》威神之力是不可思议,赞叹不尽的。如果不是在过去久远劫广积善根,甚至连此《大悲咒》的名字也不可能听到,更何况能遇到及受持呢!
7.4 假如有人毁谤《大悲咒》,就是毁谤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假如有人对此咒生疑而不相信,此人将永失大利,百千万劫,常轮恶趣,无有出期,不能遇到佛、法、僧三宝。
以下是歌词: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Na Mo, He Le Da Na, Duo La Ye Ye).
南无、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卢羯帝、烁钵罗耶(Po Luo Jie Di, Shuo Bo La Ye).
菩提萨埵婆耶(Pu Ti Sa Duo Po Ye), 摩诃萨埵婆耶(Mo He Sa Duo Po Ye).
摩诃、迦卢尼迦耶(Mo He, Jia Lu Ni Jia Ye). 唵,萨皤罗罚曳(An,Sa Bo La Fa Yi),
数怛那怛写(Su Da Na Da Xia). 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Na Mo, Xi Ji LieDuo, Yi Mong Ou Li Ye).
婆卢吉帝、室佛罗愣驮婆(Po Lu Jie Di, Shi Fu La Leng Tuo Po).
南无、那罗谨墀(Na Mo, No La Jin Chi).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Shi Li Mo He, Ba Duo Suo Mi).
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Sa Po Ou Ta, Dou Shu Peng, Ou Shi Yun).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Sa Po Sa Duo, Na Mo Po Sa Duo),
那摩婆伽,摩罚特豆(Na Mo Po Qie, Mo Fa Te Dou).
怛侄他(Da Zhi Ta), 唵,阿婆卢醯.卢迦帝(An, Ou Po Lu Xi, Lu Jia Di),
迦罗帝.夷醯唎(Jia Lu Di, Yi Xi Li). 摩诃菩提萨埵(Mo He Pu Ti Sa Duo).
萨婆萨婆(Sa Po Sa Po), 摩罗摩罗(Mo La Mo La),
摩醯摩醯、唎驮孕(Mo Xi Mo Xi, Lie Tuo Yun). 俱卢俱卢、羯蒙(Ju Lu Ju Lu, Jie Mong).
度卢度卢、罚阇耶帝(Du Lu Du Lu, Fa She Ye Di). 摩诃、罚阇耶帝(Mo He, Fa She Ye Di).
陀罗陀罗(Tuo La Tuo La), 地唎尼(Di Li Ni), 室佛罗耶(Shi Fu La Ye).
遮罗遮罗(Zhe La Zhe La), 摩么罚摩罗(Mo Mo Fa Mo La), 穆帝隶(Mo Die Lie).
伊醯伊醯(Yi Xi Yi Xi), 室那室那(Shi Na Shi Na), 阿罗参、佛罗舍利(Ou La Sen, Fu La She Li).
罚沙罚参(Fa Suo Fa Seng). 佛罗舍耶(Fu La She Ye). 呼嚧呼嚧摩罗(Hu Lu Hu Lu Mo La),
呼嚧呼嚧醯利(Hu Lu Hu Lu Xi Li). 娑罗娑罗(Suo La Suo La), 悉唎悉唎(Xi Li Xi Li),
苏嚧苏嚧(Su Lu Su Lu). 菩提夜、菩提夜(Pu Ti Ye, Pu Ti Ye).
菩驮夜、菩驮夜(Pu Tuo Ye, Pu Tuo Ye). 弥帝唎夜(Mi Di Li Ye),
那罗谨墀(Nuo La Jin Chi). 地利瑟尼那(Di Li Se Ni Na), 波夜摩那(Po Ye Mo Na), 娑婆诃(Suo Po He).
悉陀夜(Xi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摩诃悉陀夜(Mo He Xi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悉陀喻艺(Xi Tuo Yu Yi), 室皤罗耶(Shi Bo La Ya), 娑婆诃(Suo Po He).
那罗谨墀(Nuo La Jin Chi), 娑婆诃(Suo Po He). 摩罗那罗(Mo Na Nuo La), 娑婆诃(Suo Po He).
悉罗僧、阿穆佉耶(Xi La Sen, Ou Mu Qie Ye), 娑婆诃(Suo Po He).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Suo Po Mo He, Ou Xi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者吉罗、阿悉陀夜(Zhe Ji La, Ou Xi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波陀摩、羯悉陀夜(Bo Tuo Mo, Ji Xi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那罗谨墀、皤伽罗耶(Nuo La Jin Chi, Bu Qie La Ye), 娑婆诃(Suo Po He).
摩婆利、胜羯罗夜(Mo Po Lie, Sen Ji La Ye), 娑婆诃(Suo Po He).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Na Mo He La Da Na, Duo La Ye Ye).
南无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嚧吉帝(Po Lu Jie Di), 烁皤罗夜(Suo Bo La Ye), 娑婆诃(Suo Po He).
唵,悉殿都(An, Xi Dian Du), 漫多罗(Man Duo La), 跋陀耶(Ba Tuo Ye), 娑婆诃(Suo Po He).
❿ 我发现我对异性不感兴趣,不想谈恋爱。。。
我也不想谈,之前遇到过不止一个渣男,心里留下阴影了。男人太烦,跟下棋一样,恋爱结婚还要彼此算计,爱情婚姻又不是名利场。现在想开觉得还不如一个人乐得逍遥自在,赛似活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