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华佗发明了什么 华佗哪个朝代的
华佗是三国朝代的。
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内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容)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谢了《青囊书》,但是好像没有流传下来。以及麻沸散
“五禽戏”倒是流传了下来。
Ⅱ 董奉有什么称号
董奉(220~280),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区”。如当时交州刺史吴士燮病危,延董奉诊治,以三丸药纳之口中,以水灌之,并使人捧、摇其头,经抢救而愈。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重奉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
中文名: 董奉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福建
出生日期: 公元220年
逝世日期:
Ⅲ 我知道,董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杏林春满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术,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士燮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士燮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了,“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
他虽然医术高明,但是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他的宅旁种植杏树。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患者成千上万,植下的杏树就有十几万株,郁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便被称为“董林杏林”。每逢杏熟时节,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将用杏换来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姓。行医济世的董奉品德高尚,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因此闻名遐迩,颂声载道。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董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Ⅳ 一代名医华佗发明了什么 华佗是哪里人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就是现代的麻药,开刀做手术减轻疼痛
华佗简介: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Ⅳ 董奉有什么贡献
董奉(220~280),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区”。如当时交州刺史吴士燮病危,延董奉诊治,以三丸药纳之口中,以水灌之,并使人捧、摇其头,经抢救而愈。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重奉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
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为“杏林”。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董奉死后,人们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在长乐有一座山被称为董奉山;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为纪念董奉。《真仙通鉴》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可见董奉有一套养生之道。
Ⅵ 董奉是谁
福州董奉与庐山遗迹
与华佗齐名于世的董奉,是三国时代福州长乐人。他一生行医济世,救死扶伤,不收钱财,仅要求重病治愈者,在山上种五株杏树;轻病治愈者,种一株杏树。于是,几年后杏林满山,故人们便以“杏林春暖”来赞誉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名医。至今,在长乐有一座山就被称为董奉山,而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则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为纪念董奉。
董奉年青时离开福建前往江西庐山学道,继续民为除害。当时由于江西江河溪涧里多出现巨蟒,常危害人畜,董奉设法杀之。据《庐山志》卷七记载:“浔阳城东门通大桥,常有蛟,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见一蛟死浮出。”《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还记载:“董奉居庐山大中祥符观”。张景诗云:“桃花漫说武陵源,误杀刘郎不得仙。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说的是董奉是在庐山逝世后成仙的故事。
同时,《庐山志》还记载董奉在江西行医期间,有一县官女儿得了怪病,医疗无效,请董奉医治即愈,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为妻。因董奉常年累月要外出为人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为她侍候。
董奉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真仙通鉴》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可见董奉有一套养生之道。
Ⅶ 董奉在庐山逝世后成仙的故事是什么
同时,《庐山志》还记载董奉在江西行医期间,有一县官女儿得了怪病,医疗无效,请董奉医治即愈,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为妻。因董奉长年累月要外出为人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为她侍候。
早些年,有一个年轻人任侯官县的长吏,见董奉当时有40来岁。后来这位长吏罢官走了,50多年后又担任了另外的职务,经过侯官县,见当年的同事都老了,而董奉的容貌似和50年前一样。
他就问董奉:“你是不是得了道呢?我当年看见你是这样,现在我已白发苍苍,可你却比当年还年轻,这是怎么回事?”
董奉含糊地应了一句:“这是偶然的事罢了。”
交州刺史吴士燮得了暴病死去,已经停尸3天,正好董奉在交州,听说后就前去看望,把3个药丸放在死者嘴里,又给灌了些水,让人把死者的头捧起来摇动着让药丸溶化.
不一会儿,吴士燮的手脚就像能动,脸上有了活人的颜色,半日就能坐起来,4天后就能说话了。
后来董奉回到豫章庐山下住,有一个人得了热病,快死了,用车拉着来见董奉,叩头哀求董奉救命。董奉让病人坐在一间屋子里,用五层布单子蒙上他,让他别动。
病人说起初觉得一个什么动物舔他身子的每一个地方,使他疼痛难忍。这个东西的舌头好像有一尺多长,喘气像牛一样粗,不知是个什么玩意儿。
过了很久那东西走了。董奉就把病人身上的布单揭下来给他洗澡,然后就让他回家。董奉告诉病人不久就会好,注意不要受风。
十几天后,病人身上的皮全脱掉了,全身通红,十分疼痛,只有洗澡才能止痛。20天后,病人身上长出新皮,病也好了,皮肤十分光滑,像凝结后的油脂。
董奉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真仙通鉴》载:“奉在人间百年,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可见董奉有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
Ⅷ 董奉是怎样钻研医术的
董奉,字君异,汉末福建长乐古槐镇董厝村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仲景、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
董奉从小钻研很多古代有关医药方面的知识,采集各种树木花草加以研究实验,根据药物的颜色、气味和产生的季节、地方等,分别种类、性质,再参考古书记载和经验,通过对家禽、牲畜的试验中获得丰富的医药知识,也发明了很多古代所没有的病源、医理。
Ⅸ 历史上有华佗这个人吗 华佗发明麻沸散是真的
华佗是否确有其人
根据文献记载,华佗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又名旉,字元华。华佗生于公元145年,逝世于公元208年年,享年63岁。华佗与同处东汉时期的董奉、张仲景并称三大名医。他的行医足迹遍布山东、河南等中原地区,留下了诸多美名。
但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陈寅恪早在
1930
年就作论文《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陈寅恪经过考证后认为华佗这个人其实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华佗其人其事只是源自于印度的神话传说故事,陈寅恪大师的观点之一就是:华佗这个奇怪的名字其实就是以印度药神阿伽佗的名字为原型转化而来,‘华’和‘伽’的古时发音相同。
陈寅恪大师的观点是不是就是历史上的真相呢?仅凭这一点就说华佗是虚构人物可能太牵强了一点。《后汉书》、《本草蒙筌》、《本草经》、《三国志》等历史书籍都对华佗的事迹有所记载。《本草蒙筌》、《本草经》讲的是华佗的医术知识,《后汉书》和《三国志》更是著有华佗传。
《后汉书》记载说:“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
《三国志》评曰:“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管辂之术筮,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昔史迁著扁鹊、仓公、日者之传,所以广异闻而表奇事也。故存录云尔。”这都是评价华佗医术高超,药到病除。
从这些文献记载看历史上应该是有华佗这个人的。并且“华”姓在汉代也并不罕见,如三国名士华歆,而“佗”这个字也有先例,如秦朝时的南越武帝赵佗。所以单凭古时字的发音相同并不足以为凭。古代确有华佗这个人那么华佗的医术真的有这么出神入化,并且发明出麻沸散吗?
华佗发明麻沸散是真的吗
《后汉书·华佗传》所云:“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结于内,针灸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这是说华佗给人动手术前,先让病人服用他配制的“麻沸散”,病人就毫无知觉,做完手术后,伤口几天便愈合并且病人一个月内就能康复。小编不禁惊呼,太神奇了,华佗真的是千年前的古人吗。
百家讲坛王立群教授认为这些记载应该是真实的,与历史真相并无出入,华佗的医术和麻沸散并不是虚构的。王立群教授的依据也是《三国志》、《后汉书》等历史文献的记载并没有其它的考证研究。
国学大师陈寅恪则说华佗的神奇医术其实是后人抄袭其它的故事,与后汉安世高翻译的《来女耆域因缘经》所载神医耆域的神奇医术雷同。即使没有国学大师的考证研究来驳斥神奇的医术和麻沸散,我们凭现代的医学知识也能知道古代不可能有做内科手术的技术条件和无菌环境。所以华佗的麻沸散做手术应是后人的夸张写法,穿凿附会。
历史上华佗这个人应该是确是存在的,并且华佗也具有高明的医术,他在山东等地留下的行医事迹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不过华佗用麻沸散给病人做外科手术就不足为信了,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对待中国的文化遗产,不夸大,不菲薄。
Ⅹ 董奉者,字君异.是什么文言文
.《董奉传》。
原文:董奉者,字君异,侯官人。吴先主时,有少年为奉本县长,见奉年四十余。罢官去后,后五十余年,复为他职,行经侯官。诸故吏人皆老,而奉颜貌一如往日。问:
‘君得道耶?吾昔见君如此。吾今皓首,而君转少,何也?’奉曰:‘偶然耳’。又杜燮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时在彼,乃往与药三丸,纳在口中,以
水灌之,使人捧其头,摇而消之。须臾,手足似动,颜色渐还,半日乃能起坐,凡四日,乃能语。……后还豫章庐山下居。奉山居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
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五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杏子盛,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
即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大吼逐之,大怖,即挈杏走。路旁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奉每年货杏得谷,以赈救贫乏,供
给行旅不逮,岁二万余斛。
翻译:董奉字君异,候官县人。吴先主时,有一个年轻人任候官县的长吏,见董奉当时有四十来岁,他不知道董奉有道术。后来这位长吏罢官走了,五十多年后又担任了另外的职
务,经过候官县,见当年的同事都老了,而董奉的容貌似和五十年前一样。他就问董奉
:“你是不是得了道呢?我当年看见你是这样,现在我已白发苍苍,可你却比当年还年
轻,这是怎么回事?”董奉含糊地应了一句:“这是偶然的事罢了。”交 刺 范袍频了暴病死去,已经停尸三天,正好董奉在交州,听说后就前去看望,把三个药丸放在死者嘴里,又给灌了些水,让人把死者的头捧起来摇动着让药丸溶化,不一会儿,杜燮的手脚就像能动,脸上有了活人的颜色,半日就能坐起来,四天后就能说话了。杜燮说:“我刚死的时候就像在梦中,看见来了十几个穿黑衣的人把我抓上车去,进了一个大红门把我塞进了监狱。监狱里都是小单间,一间里只能住一个人。他们把我塞进一个小单间里,用土把门封上,就看不见一点光亮了。我忽然听见门外有人说太乙真人派人来召我,又听见有人挖开门上封的泥土,半天才把我弄出来。这时我看见有一辆支着红伞盖的马车,车上坐着三个人,有一个人拿着符节,招呼我上车。车把我送到家门口我醒了,就复活了。”杜燮向董奉跪拜说:“承蒙您救死复生的大恩,我该怎样报效呢?”于是他就给董奉在院里盖了一座楼侍奉他。董奉不吃别的东西,只吃干肉和枣,还能喝一点酒,杜燮就一天三次供奉肉、枣和酒。董奉每次进食都像鸟一样腾空来到座位,吃完了就飞走,别人常常无所察觉。这样过了一年多,董奉辞别离去。杜燮哭着挽留也留不住,就问董奉要去什么地方,要不要租买一条大船。董奉说:“我不要船,只要一具棺木就行了。”杜燮就准备了一具棺木。第二天中午董奉就死了,杜燮把他装殓后埋葬了。七天后,有个从容昌来的人捎话给杜燮,说董奉感谢他,望他多多珍重。杜燮知道董奉未死,就到墓地打开棺材,见里面只有一块绸子。绸子的一面画着个人形,另一面用朱砂画了道符。后来董奉回到豫章庐山下住,有一个人得了热病,快死了,用车拉着来见董奉,叩头哀求董奉救命。董奉让病人坐在一间屋子里,用五层布单子蒙上他,让他别动。病人说起初觉得一个什么动物舔他身子的每一个地方,使他疼痛难忍。这个东西的舌头好像有一尺多长,喘气像牛一样粗,不知是个什么玩艺儿。过了很久那东西走了。董奉就把病人身上的布单揭下来给他洗澡,然后就让他回家。董奉告诉病人不久就会好,注意不要受风。十几天后,病人身上的皮全脱掉了,全身通红十分疼痛,只有洗澡才能止痛。二十天后,病人身上长出新皮,病也好了,皮肤十分光滑,像凝结后的油脂。后来当地忽然大旱,县令丁士彦和官员们议论说:“听说董奉有道术,也许能降雨。”就亲自带了礼物拜见董奉,说了旱情。董奉说:“下雨还不容易吗?”说着抬头看看自己的屋子后说:“贫道的屋子都露天了,我担心真来了雨我可怎么办。”县令立刻明白了,就说:“先生只要能行雨,我保证马上给你盖新房子。”第二天,县令自己带着官员民工一百多人,运来了竹子木材,屋架很快立起来了。但和泥没有水,打算到几里外去运水。董奉说:“不必了,今晚将有大雨。”他们就没去运水。到了晚上果然下起了大雨,水把高处低处的田地都灌平了,老百姓都高兴坏了。董奉住在山里不种田,天天给人治病也不取分文。得重病经他治好的,就让患者栽五棵杏树,病轻的治好后栽一棵,这样过了几年就栽了十万多 晷 树,成了一大片杏林。他就让山中的鸟兽都在杏林中嬉戏,树下不生杂草,像是专门把草锄尽了一样。杏子熟后,他就在杏林里用草盖了一间仓房,并告诉人们,想要买杏的不用告诉他,只要拿一 粮食倒进仓房,就可以装一罐杏子走。曾经有个人拿了很少的粮食,却装了很多的杏,这时杏林里的一群老虎突然吼叫着追了出来,那人听得捧着装杏的罐子急忙往回跑,由于惊惶逃命,一路上罐里的杏子掉出去不少。到家一看,剩下的杏正好和送去的粮食一样多。有时有人来偷杏,老虎就一直追到偷杏人的家中把他咬死,死者家的人知道是因为偷了杏,就赶快把杏拿来还给董奉,并磕头认罪,董奉就让死者复活。董奉每年把卖杏得来的粮食全部救济了贫困的人和在外赶路缺少路费的人,一年能散发出去两万斛粮食。县令有个女儿被鬼缠住,医治无效,就投奔董奉求治,并说如果治好了就把女儿许给董奉为妻。董奉答应了
,就施起法术,召来了一条几丈长的白鳄鱼,鳄鱼自己在地上一直爬到县令家门口,董
奉就让随从的人把鳄鱼杀死,县令女儿的病就好了。董奉就娶了县令的女儿,但很久没
有儿女。董奉经常外出,妻子一人在家很孤单,就收养了一个女孩。女孩长到十几岁后
,有一天董奉腾空升入云中成仙而去了。他的妻子和养女仍然住在家里,靠卖杏维持生
活,有敢欺骗她们母女的,老虎仍然追咬。董奉在人间三百多年才仙去,容貌仍像三十
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