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汤若望和中国农历发明了农历吗

汤若望和中国农历发明了农历吗

发布时间:2021-09-18 23:09:10

㈠ 农历谁发明

农历是汤若望发明的。

中国现行农历沿用自明末《时宪历》脱胎的清朝《西洋新法历书》,内是四百多年前的由容汤若望主导的欧洲耶稣会教士和中国第一批天主教徒合力编撰的。

现代农历的基础是来自明朝末年的《时宪历》,之前明代通行的历法为《大统历》,实际上是将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改个名字沿用,此历法到明末,已经与实际气象、天文有误差,尤其对日月食推算的误差更明显。

(1)汤若望和中国农历发明了农历吗扩展阅读

农历的优点:

1,农历属于阴阳合历,是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农历是定历,它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

如它的节气严格对应太阳高度,历日较严格地对应月相,闰月的不发生频率和发生频率对应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没,晨昏蒙影,五星方位,日月食,潮汐等,就连历月也大致对应太阳高度;

2,农历历月的天数只有29日和30日两种,且由定朔日规定,人为因素较小,不易随意改动;

3,岁首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具有阴月阳年的天文学意义;

4,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纪年循环使用;由于它包含节气十分利于四季划分,由于它包含月相,所以也十分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对气候的影响。

㈡ 中国的阴历历法是谁发明的

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夏历是中国古六历之一,传说是夏代创立的历法,原历法规则已轶失,现只从一些古籍上了解一些内容:采用冬至之月为子月作历算一岁开始,历法年则采用以建寅月开始,即寅正(后来叫做夏正),其大致是采用整数366天为一岁,用减差法和正闰余,来调整时差。
现在被称为夏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是辛亥革命使用西历后,一些人以为中国传统历法行的是夏正,所以就叫夏历。其实现在使用的这部传统历法,其基本规则是沿用汉代制定的汉历(太初历),所以应该叫汉历。目前也称为农历、阴历、古历、旧历等。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汉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夏历与殷历、周历,秦历不同,主要在于以哪个月为正(作为一年之始)。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注意:不是戍)、亥月。中气冬至所在的月(仲冬之月)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季冬之月)为丑月,雨水所在的月(孟春之月)为寅月余类推。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与今汉历(所谓农历)正月相同)、殷历以丑月(相当于今汉历(所谓农历)12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相当于今汉历(所谓农历)11月)为正月。秦历以亥月为正月(相当于今汉历(所谓农历)10月)。比如说,夏历的三月就是殷历的四月、周历的五月。从汉武帝开始至今,都采用夏正。这样后人误以为现在历法是夏历,其实只是用了夏正而已。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㈢ 中国农历的发明人是谁

中国最早的纪年法采用阴历,到夏朝祖乙王统治时一个叫万年的人在阴历基础上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发明阴阳合历的万年历。历朝都采用这种纪年法,并不断完善。

在西汉时编撰太初历时阴阳合历基本完善并加入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农历。后世只是对其出现的误差进行调整。

在采用公历后是否废止农历的讨论中,都以夏历代代指农历说明其对中国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其也成为农历继续使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认为夏朝的万年是农历的发明人,并且将农历又被称为万年历。但实际使用的农历是在汉太初历编撰出来后才初具雏形。

世界上纪年方式分两类,阳历与阴历;

任何历法中,为方便计数,年和月的长度均为日长的整数倍,分别称为"历年"和"历月",并非严格天文意义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且所有历法中,均采用置闰(设置闰月或闰年)的方式来消除整数历年、历月与天文时间的误差;

现代公历所用的"日",每天长度相等,称为“平太阳日”,即假定地球公转轨道为一正圆形、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相垂直时,地球相对太阳自转一周所经历的时间;

而一个完整的四季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周期称为回归年,其长度等于365.2422平太阳日;月亮一个完整圆缺变化的周期称为朔望月,长度等于29.5306平太阳日;

㈣ 中国农历是谁创造

农历又称夏历,相传起源我国夏代。

其科学性、实用性都很强,因此流传至今。农历按照全年的自然日划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年节。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包括: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蛮、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此外,全年中的月份按照月相变化周期而设置。即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每月的十五称为“望”。在“朔”日,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暗影对着地球,而与太阳同时出没,于是人们看不到月亮。在“望”日,地球运行到了太阳与月球中间,太阳从西方落下,月亮从东方升起,因而能看到满月。

由于农历一年约为355日,与地球年相差约11日左右,所以每3年要置一闰月,每19年要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也叫闰年,具体闰哪个月,则要视节气情况灵活而定。

农历既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指定,而且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为参照,实用性强,因而成为四季分明,便于记忆的历法。在我国,农历历法尤其适用于中原的广大地区。

㈤ 中国的农历是谁发明的

不是汤若望
中国目前仍在与格里历(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专“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属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因此把夏历称为农历是不恰当的。

㈥ 农历是汤若望创造的他是哪里人

你在开玩笑吧?农历的历史可能只有古埃及的历法能够比拟,怎么会在明清时期一个外国人制定?说实话,真的有点悲哀,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整个中国人,我们是在是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的。今天的我们只知道洋而没有中,是不是在久久之后,有黑头发黄皮肤而没有中国了!

㈦ 很多历史的书上说中国的农历是德国基督传教士 汤若望编写的!这是真的吗因该是谁写的

假的,农历是农民根据劳作而创造的,其符合月相的变化

㈧ 汤若望发明了农历吗

不是,是改进了,1634年,汤若望协助徐光启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祯历书》,共计46种137卷。《崇祯历书》的编撰完成,标志着中国天文学从此汇入世界天文学发展的潮流。1645年,他将《崇祯历书》压缩成《西洋新法历书》103卷,进呈摄政王多尔衮。

清廷定名为《时宪历》,册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颁行天下,从此成为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推步的依据,直至现在也是中国编制农历的基础。汤若望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洋监正,开创了清廷任用耶稣会传教士掌管钦天监的将近二百年之久的传统。

(8)汤若望和中国农历发明了农历吗扩展阅读

明代,历法年久失修、故经常出现舛谬,修历迫在眉睫。1629年(崇祯二年)11月6日,历局成立,历局是个临时的研究改历的机构,其任务就是编纂一部《崇祯历书》,实际就是编纂一部西方的数理天文学知识集成。历局的成立意味着西方古典天文学系统传入中国,中西天文学交流沟通的开始。

历局在徐光启主持下,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终于1634年12月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祯历书》,共计46种一百三十七卷。内容分“五目”、“六次”。

㈨ 中国农历记年方式,是谁发明的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中国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中国典籍多有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纪年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皇极历、唐大衍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隋朝的皇极历法等。

汉朝以前的古代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位置和如何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是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

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时,继续使用西历,以公元纪年;但中华民国历仍以1912年为元年,目前尚在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实际控制区使用。

阅读全文

与汤若望和中国农历发明了农历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