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抗酸化溶液是谁发明的

抗酸化溶液是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9-18 00:59:07

❶ 德国抗氧化之父是谁

德国抗氧化之父
斯特. 派克(Lester Packer)

Dr. Packer的,他于1956年获得微生物学和生化学的博士学位,研究抗氧化物将近50年,被尊崇为当代研究抗氧化物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领导着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派克实验室的工作,同时也是颇具声望的罗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他是自由基生物学的风云人物及推手.他透过举办数以百计的国际性科学会议(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负责数量庞大的学科交换.不同学科之间科学家彼此间的教学相长、资讯分享及密切合作已成为抗氧化研究领域的传统。Dr. Packer领导的派克实验室在生物学领域里有许多突破,他称之为“抗氧化物的奇迹”。他用非科学专业人士的角度,通俗地在他的书中让您认识抗氧化物和自由基(free radical)在预防及治疗许多慢性退化性疾病上的惊奇新发现,这其中包括了心脏病、癌症、关节炎及白内障。

❷ 酸碱指示剂是谁发明

17世纪的一天,一位花匠在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的实验室里,摆了一篮美丽的深紫色的紫罗兰。波义耳就拿了一束放到了实验室的桌子上。

青年助手威廉把盐酸倒进一个烧杯里,一不小心把盐酸溅到紫罗兰花上,花上微微冒出了白雾,他赶紧把花放进水里冲洗。过了一会儿,紫罗兰竟变成了红色。

“这是为什么呀?”波义耳找来几个杯子倒进盐酸,接着在每个杯子中都放进一朵花,结果,紫色的花逐渐变成了红色。用其他酸进行实验也是这样。“哈哈!要判断一种液体是不是酸,只要把紫罗兰放进去就行了。”

“说不定碱也能使紫罗兰变色呢?”威廉说。

“对,你这个思路很好!”波义耳说着继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碱确实也能使紫罗兰变色。他还实验了蔷薇、丁香、苔藓、五倍子等多种植物的根,发现一种地衣植物——石蕊中提取的紫色溶液对酸碱最敏感:遇到酸会变成红色;遇到碱会变成蓝色。就这样,他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❸ 最早发明酸碱指示剂的是谁

罗伯特·波义耳
[罗伯特·波义耳最早发明酸碱指示剂] 英国著名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浓盐酸溅到一束紫罗兰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罗兰变成了红色。他请助手把紫罗兰花瓣分成小片投到其他的酸溶液中,结果花瓣都变成了红色。波义耳从一些植物中提取汁液,并用它们制成了试纸。波义耳用试纸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进行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酸碱指示剂。
[用花瓣的汁液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绣球花是一种天然指示剂。绣球花生长在灌木丛的酸性土壤中,它是一种天然指示剂,能显示亮粉红至蓝的一系列颜色。一般花瓣内通常含有两种色素,这些色素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酸碱性环境下,呈现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花,花瓣中两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由于花瓣内的酸碱性不同,因此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同一种花,在开放的不同时期,花瓣中两种色素的含量不同,花瓣内的酸碱性不同,花也呈现不同的颜色。这就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美丽景观的描绘。用花瓣的汁液也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收集紫色的花瓣或紫萝卜皮、紫葡萄皮,各取适量,研碎,加入适量水和酒精(两者体积比为1:1)浸泡、过滤,就能得到檀物色素提取液。
[变色花的制作方法] 准备两张边长约为10厘米的正方形过滤纸。将两张纸摞在一起,正折一下,反折一下,直到折完,每次折l厘米左右。折好后将两端剪成弧形,中间用铁丝缠结实,顺着带棱的一面往上折,将两层打开成花形。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朵同样的花,将缠在花中间多出的那截铁丝缠绕在一根方便筷上。用过滤纸剪出8个花叶,两个两个粘在一起,中间夹一根细铁丝,将细铁丝在花叶末端长出的一截,绑在两朵花下面。临上课前,用白醋将花瓣润湿,用碱水将花叶润湿。上课时用喷壶往花和叶上喷紫包心菜汁,花就会变红,叶就会变绿。
最早发明酸碱指示剂,首先为酸碱下了明确的定义;创立了许多定性检测盐类的方法;测定不少固体和液体的比重;第一位真正的临床分析化学家,最早发现血液中存在氯化钠和铁;对磷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和荧光现象进行广泛的研究,是17世纪发光现象研究领域里最出色的实验家之一;提出检出极限的概念.总之,波义耳作为"分析化学之父",显然是当之无愧的.……

^_^可不可以给我点分?花10多分钟打完的^_^

❹ 德国抗氧化之父是谁

1、德国抗氧化之父是斯特. 派克(Lester Packer)
2、Dr. Packer,他于1956年获得微生物学和生化学的博士学位,研究抗氧化物将近50年,被尊崇为当代研究抗氧化物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领导着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派克实验室的工作,同时也是颇具声望的罗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他是自由基生物学的风云人物及推手,他透过举办数以百计的国际性科学会议(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负责数量庞大的学科交换。不同学科之间科学家彼此间的教学相长、资讯分享及密切合作已成为抗氧化研究领域的传统。Dr. Packer领导的派克实验室在生物学领域里有许多突破,他称之为“抗氧化物的奇迹”。他用非科学专业人士的角度,通俗地在他的书中让您认识抗氧化物和自由基(free radical)在预防及治疗许多慢性退化性疾病上的惊奇新发现,这其中包括了心脏病、癌症、关节炎及白内障。

❺ 抗氧化剂的历史

为了适应从海洋生物演变为陆地生物,陆生植物开始产生海洋生物所不具有的抗氧化剂比如维生素C、多酚和生育酚。五千万年到两亿万年前被子植物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许多抗氧化的天然色素--特别是在侏罗纪时代--作为一种化学手段抵御光合作用的副产物活性氧类物质。本来抗氧化剂一词特指那类可以防止氧气消耗的化学物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广泛研究集中在重要的工业生产过程对抗氧化剂的使用上,比如防止金属腐蚀、橡胶的硫化、由燃料聚合导致的内燃机积垢等。
生物学对抗氧剂的研究早期集中在是如何使用抗氧化剂来避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引起的酸败。可以通过将一块脂肪置于一个充氧的密封容器后对其氧化速率进行测定的简单方法度量抗氧化活性。然而随着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A、C、E的发现和确认,人们意识到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起到生化作用的重要性。当认识到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可能本身就容易被氧化的事实后,对抗氧化剂可能作用机理的探索首先开始。通过研究微生素E如何防止脂质过氧化,明确了抗氧化剂作为还原剂通过与活性氧物质反应来避免活性氧物质对细胞的破坏,达到抗氧化的效果。

❻ 玻尿酸是谁发明的

1934年,眼科教授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玻尿酸并分析其结构。由于是从Hyaloid(玻璃体)萃取的uronic acid(糖醛酸)所以命名Hyaluronic acid(玻尿酸)。
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迈耶首次在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得到了透明质酸。在此后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它是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葡萄糖两种单糖彼此聚合而成的直链大分子多糖。在水溶液中,透明质酸的糖链彼此纵横交联形成网络,使之如同一块海绵,能吸收和保持大量水分。注射型透明质酸在2003年被美国食药局(FDA)批准用于皮肤除皱。

❼ 抗酸染色体是谁谁发明的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ing
method
1882年由埃利希(F.Ehrlich)首创并经F.齐尔(Ziehl)改进而创造出的细菌染色法,主要用于寻找结核分枝杆菌。

❽ 抗生素是谁发明的

提起抗生素,今天可能没有人不知道。得了肺炎,用青霉素或者其他抗生素可以很快治疗好;伤口发炎,常常也要用抗生素。的确,人类战胜疾病,特别是与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抗生素起到并且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人估计,由于抗生素的发明,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0岁。抗生素是怎样发现和变成造福人类的药品的呢?让我们慢慢道来。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另外两位科学家经过艰苦难努力,终于把青霉素提取出来制成了制服细菌感染的特效药品。因为在战争期间,防止战伤感染的药品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鞋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不过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毒性太大,适合作为治疗人类或牲畜传染病的药品还不到百种。后来人们发现,抗生素并不是都能抑制生物生长,有些是能够抑制寄生虫的,有的能够除,有的可以用来治疗心血管病,还有的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可以用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把抗生素的范围扩大了,给了一个新的名称,叫做生物药物素。 半个多世纪,抗生素的确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但是,因为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严重问题。例如不少孩子的牙齿又黄又发育不好,就称为“四环素牙”;有的患者因为长期使用链霉而丧失了听力,变成了聋子;还有的病人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把人体中有益的细菌也消灭了,于是病人对疾病的抵抗力越来越弱。更为严重的是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抵抗力也随着抗生素的频繁使用越来越强,使得许多抗生素对微生物感染已经无能为力了。所以,现在的医生在开处方时,对是否要使用抗生素是越来越谨慎了。

❾ 阴阳染色体法是谁发明的抗酸染色体是什么谁发明的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ing method 1882年由埃利希(F.Ehrlich)首创并经F.齐尔(Ziehl)改进而创造出的细菌染色法,主要用于寻找结核分枝杆菌。

染色体是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间期细胞染色质结构紧密包装的结果,是染色质的高级结构,仅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

人类大约在100年前从植物的花粉细胞中发现了一些丝状和粒状的东西,但当时并没意识到这就是染色体。直到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F1eming·w 1843一1905)把细胞核中的丝状和粒状的东西,用染料染红并观察它,发现这些东西平时散漫地分布在细胞核中;

当细胞分裂时,散漫的染色物体便浓缩,形成一定数目和一定形状的条状物,到分裂完成时,条状物又疏松为散漫状,后来科学家就把这种染色的条状物称为染色体。

(9)抗酸化溶液是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抗酸性染色法是指检查抗酸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分支杆菌等)的一种特殊染色法。

常用的是先以浓石炭酸复红加温初染,随即以盐酸酒精或硫酸水脱色,最后用美蓝液复染。如属于抗酸细菌,呈红色,因菌体有抗御酸类脱色的特性,故能保持初染的红色。如属于一般细菌,则呈蓝色,因菌体无抗酸能力,初染的红色被酸类所脱去,故被复染成蓝色。

分支杆菌的细胞壁有特殊的脂类物质——分枝菌酸,分支菌酸厚且呈蜡质,可以抵御酸性酒精的脱色作用。

❿ 阴阳染色体是谁发明的抗酸染色体是谁谁发明的

染色体(chromosome) 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细胞核内,DNA紧密卷绕在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周围并被包装成一个线状结构。
当细胞不分裂时,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是不可见的 - 在显微镜下也是如此。然而,构成染色体的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得更紧密,在显微镜下可见。
每条染色体都有一个叫做着丝粒(点)的收缩点,它将染色体分成两个部分,即“臂”。短臂为“p臂”;长臂为“q臂”。 着丝粒(点)在每条染色体上的位置为染色体提供了特有的形状,可用于帮助描述特定基因的位置。
染色体有种属特异性,随生物种类、细胞类型及发育阶段不同,其数量、大小和形态存在差异。

阅读全文

与抗酸化溶液是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