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贝尔、弗莱明发明了什么
贝尔- 电话
、弗莱明-盘尼西林 (第一种抗生素)
2. 弗莱明是怎样发明出青霉素的
弗莱明(1881—1955),英国生理学家。因发明了青霉素,获得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弗莱明出生在英国的亚尔郡,父亲是个农民,家中有8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境困难,他不能继续上学,16岁便去一家船务公司工作。20岁那年,姑母的一笔遗产才使他得以继续学习。伦敦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他当过老师,参过军。他的出生以及经历,使他带着特殊的情感和责任,专心致志地长期从事医学研究工作。
弗莱明曾在战场上见到过许多伤员侥幸没有死于枪弹,最终却被无药可治的葡萄球菌感染夺去了生命。他决心找到能够杀死葡萄球菌的药物。弗莱明1l平方米的实验室建在地下,潮湿的环境很容易滋生霉菌,因此培养物被杂菌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次,弗莱明发现又有一个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被绿色的霉菌污染了。按照操作的习惯,需要把污染的培养物倒掉,重新进行培养。可是细心的弗莱明没有轻易放过异常现象,他发现绿色霉菌群的周围没有了葡萄球菌。难道令人讨厌的霉菌能够产生杀死细菌的物质?他抓住了以前被忽视的问题。
弗莱明小心翼翼地将这种绿色霉菌培养起来。他开始不厌其烦地收集各种霉菌,自己或朋友家中发霉的乳酪、果酱、旧衣服、长统靴、鞋子、旧书或古董等等,统统成为他收集的目标。甚至连家里的所能找到的每样东西的灰尘,也都被他带回去进行培养。经过一系列实验,他终于弄清楚了这种绿色霉菌属青霉菌属,它不仅能杀灭葡萄球菌,还能杀灭白喉菌和炭疽杆菌。他给青霉菌产生的物质起名青霉素(亦称盘尼西林)。
青霉素对动物无毒性,对人体白血球也无毒性。他用青霉素给患者做试验,尽管其含量很低,效果却非常明显。1929年弗莱明把这一重大发现写成论文发表。但遗憾的是,医学界当时正兴奋地关注于刚刚问世的磺胺制剂,没有更多的人注意青霉素的诞生。弗莱明的这一重大发现竟被冷落在一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葡萄球菌又开始肆虐战场,青霉素被发掘出来,并且立即投入军队中使用,挽救了许多病人和伤员的生命。青霉素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充分肯定,被人们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发明之一。
3. 亚历山大·弗莱明的发明成就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莱明坚持工作,在一培养基中发现溶菌现象,细究之下原来是鼻涕所致,由此发现了溶菌酶。
1928年7月下旬,弗莱明将众多培养基未经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试验台阳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9月1号,在工作22年后,他因溶菌酶的发现等多项成就,获得教授职位。9月3号,度假归来的弗莱明,刚进实验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来串门,寒暄中问弗莱明这段时间在做什么,于是弗莱明顺手拿起顶层第一个培养基,准备给他解释时,发现培养基边缘有一块因溶菌而显示的惨白色,因此发现青霉素,并于次年6月发表,最终使其获诺贝尔奖的论文。 因此,弗莱明的发现,至少需有下述三方面的条件作保障。
1、来源不明的青霉菌孢子落入葡萄球菌培养基中。
2、弗莱明未将培养基放在37摄氏度的温箱中,也未清洗,而是放置在室温下。
3、天气的配合。当年的气温记录显示,恰好在7月28至8月10,伦敦有一段十分难得的凉爽天气,极其适合青霉菌先行生长成熟,并产生了青霉素。而8月10号以后,气温则明显升高有利于葡萄球菌快速生长,以至于发生了溶菌现象。
4、或许还要加上,在弗莱明刚进实验室,尚未着手清洗培养皿时,其前任助手恰好到来叙旧。
4. 弗莱明发现了什么
是青霉素哦
5. 弗莱明 科学家
不是一个人,青霉素(也叫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英国著名细菌学家)于1881年出生在苏格兰的洛克菲尔德。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细毛的) 。弗莱明于1955年3月11日与世长辞。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6. 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什么
亚历山大·弗莱明,英国生理学家。1922年,发现了能消灭某些细菌的“溶菌酶”;1928年,又发现了能灭杀葡萄球菌或防止其生长的青霉素;194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881年,弗莱明出身于苏格兰埃尔郡达尔维尔的一个农场主家庭,哥哥是一名医生。上完小学以后,他跟随哥哥来到了伦敦,一边在运输事务所当杂工,一边跟随哥哥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后来,一个偶然机会,仅仅小学毕业的弗莱明竟然坐在了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的教室里学习,并于1906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14~1918年,他在英国皇家医疗队服务,退役后有幸成为了免疫学家赖特的助手。此后,他进行了各种细菌实验。
弗莱明的细菌实验室非常简单,靠墙排列着灰暗的壁橱,一扇通风性比较好的窗户,窗边是一张实验用桌,桌上最显眼的仪器是一架显微镜。工作室里还有几张桌子,上面胡乱地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培养细菌的器皿。然而,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弗莱明做出了20世纪生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
1927年,弗莱明的研究课题是葡萄球菌。他经常培育出一些细菌来进行观察试验。虽说培育细菌并不困难,但要培育出单一的菌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培育过程中总会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不希望出现的菌种,这对试验常常起到破坏作用。弗莱明同其他细菌学家们一样,也非常讨厌这些不速之客。
1928年初夏的一天,弗莱明像以前一样,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对培养的菌种进行常规检查。在显微镜下,弗莱明突然发现一只器皿中出现了很多绿色霉菌,而原来在它四周正常生长的葡萄球菌竟然全都不见了。
“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他决定重新再做一次试验。弗莱明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清澄的绿色滤液。然后他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
“啊,我成功了!”弗莱明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极为兴奋。接着他又将绿色的滤液稀释到1倍、2倍、10倍、100倍、200倍、500倍,然后再逐一滴到长满葡萄球菌的培养器皿中。他发现这些稀释后的绿色滤液仍然具有杀菌的作用,甚至在稀释到800倍以后,绿色滤液的杀菌能力还没有最后消失,只是消灭葡萄球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
“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想马上着手试验。试验的结果非常令人振奋:曾经夺去许多人生命的肺炎菌,只需要1/80的绿色滤液就可以完全杀死;当时最凶恶的链球菌,也只要1/100的稀释液就可以令其即刻消亡。
事实证明,这种绿色滤液具有很强的杀灭细菌的功能。但对人体或动物会有毒性吗?如果有毒性,这项发现就意义不大。弗莱明决定做一次活体动物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
他用注射管将一筒滤液注射到兔子的血管里,然后观察兔子的反应。几天之后,兔子不但没有死去,甚至任何反应都没有。这充分表明了这种滤液无任何毒副作用。
弗莱明对试验的结果极为满意,认为这将对医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用它可以治疗许多以前无法治疗的病症。弗莱明立即把这一极具应用价值的发现写成科学论文,发表在了1929年《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并在文章中将这种滤液称为盘尼西林,即我们今天所称的青霉素。
弗莱明成名之后,人们询问他发现青霉素的过程,弗莱明出语惊人:“我不是在研究中发现青霉素的,而是在游戏之中偶然的机会碰见它的。”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朴实的品质。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偶然中体现了必然。正是他的细心观察和思考,才使他做出了别人难以做出的成就。
原子弹、雷达和青霉素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发现,然而只有青霉素才真正促进了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发展。
1945年,弗莱明和弗洛里、钱恩三人一起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这是对他一生成就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7. 亚历山大弗莱明对什么产生了好奇发明了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