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傣族造傣家竹楼的原因
竹楼是傣家传统的建筑形式 傣家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 气温高 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因此 傣家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2.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的介绍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是“干栏”式建筑,早先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建房始祖是帕雅桑目底。
3. 傣族竹楼的介绍
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傣族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这种环境。
4. 傣家竹楼的简介。
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
http://ke..com/view/32923.htm
5. 傣家竹楼的介绍
傣家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
6. 傣家竹楼有什么故事
西双版纳的竹楼
西双版纳傣族村寨,大多坐落在平坝江边湖畔。掩映在翠竹丛林的竹楼,远望影影绰绰,似隐似现,近看整齐有序,小巧别致,精工细琢,别有特色。
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材料建造的房子。这种古代干栏式建筑,外形像一只跃跃开屏的金孔雀,它以“金鸡独立”的舞姿站立于翠竹绿林之中,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在蓝天绿地之间。
相传,竹楼的发明人和创建者,是古代青年帕雅桑目蒂。他勇敢、善良,想用本地盛产的竹子给傣家人建造竹楼,使人们不再栖息于丛林和大树干上。他终日苦思冥想,几度构思、试验,又几度失败。有一天,下起大雨,帕雅桑目蒂偶然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由上而流淌,而狗身上却不存水。他由此受到启发,先试造了一个坡形的狗头窝棚。后来,天王神帕雅英变成凤凰飞来,不停地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形;凤凰又向他摇头晃尾,示意屋子的两侧要用东西蒙好,才能为人们挡风遮雨。凤凰又以高脚站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要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帕雅桑目蒂便依照天王神的旨意为民造房,终于建造出如金孔雀站立般的傣家竹楼。
如今,当你走进傣家竹篱笆,登上多级木梯,来到楼上的室外走廊和阳台,阳台放着日用的竹筒、水罐等,这是傣家打水贮水用来做饭、洗手洗脚的必备家具,有的竹楼上还有冲凉洗澡的浴室。小小阳台虽然结构简易,却是人们用来乘凉或做手工、针线活的好地方。楼房分为堂屋(正房)和卧室,堂屋设在一进门处,比较宽敞,中间铺满大竹席,可在此招待客人吃饭、聊天、商谈各种事宜。堂屋里都设有火塘,并支有三角铁架,用来架锅、商谈各种事宜。堂屋里都设有火塘,并支有三角铁架,用来架锅、坐壶,做菜烧饭。经堂屋向里去,便是用粗竹篾或用木板隔开的寝室,一家几代人便在此处席而眠。外人均不可入内。傣家竹楼的整体,不仅样式美观,结构合理而坚固,布局得当。特别是夏季通风凉爽,最适宜于西双版纳多雨、炎热的天气。而且,楼分为两层,人住上层,可避免或减少受毒蛇、毒虫的侵袭,楼下便可用来饲养鸡鸭牛羊家禽畜,还可堆放杂物、存放常用的农具等。
西双版纳盛产品种繁多、质地良好的竹子、易于供用户就地取材。竹楼用的竹料很多,仅大柱子小柱子就要用几十根。有的还要用百根之多。竹楼,名副其实,它的梁、柱、墙板以及连接各部分用的篾钉、楔子及其它所有部件,全部用竹料制成,用以组合连接成完整的竹楼。傣家人精心设计建成的竹楼,既别致、美观、又很实用。
7. 傣族人建造竹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
8. 傣家竹楼是怎么来的它是怎么建造的 。
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古老的住房,它是一种干栏式建筑。傣家人称这种干栏式楼房为“很”,即“凤凰展翅”的意思。相传,竹楼的发明人和创建者,是古代青年帕雅桑目蒂。他勇敢、善良,想用本地盛产的竹子给傣家人建造竹楼,使人们不再栖息于丛林和大树干上。他终日苦思冥想,几度构思、试验,又几度失败。有一天,下起大雨,帕雅桑目蒂偶然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由上而流淌,而狗身上却不存水。他由此受到启发,先试造了一个坡形的狗头窝棚。后来,天王神帕雅英变成凤凰飞来,不停地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字形;凤凰又向他摇头晃尾,示意屋子的两侧要用东西蒙好,才能为人们挡风遮雨。凤凰又以高脚站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要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帕雅桑目蒂便依照天王神的旨意为民造房,终于建造出如金孔雀站立般的傣家竹楼。竹楼外形象一顶巨大的帐篷建架在立于地面的木柱之上,楼底木柱林立,四周无遮挡,专用于关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楼房四周或用木板装栅,或围以竹篱。楼室门外有一走廊,一侧搭着登楼的木梯,一侧搭架着露天阳台。阳台上摆有装水的坛罐器皿,设有栏杆,专供家人洗漱冲凉。竹楼因四脚悬空,八面来风均可从脚下吹过,这使住房干爽、透气。人在屋内,光脚踩在凉凉的竹皮编织的地板上,或席地而坐,喝上几口凉茶,浑身上下便惬意凉爽起来。在人字形的屋脊下,是四个屋面,上下重掾。门内楼室四周,或栅木板,或围竹板,中间设有一道隔墙,将楼室分为内外两间。外间称“那晃”(堂屋)。一侧设有火塘,是生火做饭、取暖和接待来客的地方,有如现代住房的客厅;内间称为“黄暖”是全家老小的卧室。卧室内仅铺厚垫,不用床架,床与床之间略有距离,以黑布帐子相隔,“黄暖”一般不允许外人擅自闯入。傣家竹楼均独立成院,并以整齐美观的竹栅栏为院墙,也有筑矮墙为院墙的。以此标出院落的范围。院内栽花种果,有芭蕉叶“摇扇”,有翠竹衬托,有果树遮阴,有繁花点缀,一幢竹楼如同一座园林。干栏式的竹楼,可以避免地下湿气侵入人体,又避免地表热气熏蒸,是热带、**带地区极为舒适的居室。傣族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寨子集居二三百家人,小的村落只有十多家人。房子都是单幢,四周有空地,各人家自成院落。腾龙沿边的住宅,多土墙平房,每一家屋内一间隔为三间,分卧室客堂,这显见是受汉人影响,已非傣族固有的形式;思普沿边则完全是竹楼木架,上以住人,下栖牲畜,式样皆近似一大帐篷,这与《淮南子》所记“南越巢居”的情形完全符合,也正是史书所记古代僚人“依树积木以居”的“干阑”住宅,这算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
9. 傣族竹楼的资料
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结构说明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生活用途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傣族多信佛教而且迷信禁忌也多,几乎村村都有佛寺。规定在佛寺的对面和侧向不许盖房子;民房的楼面高度不许超过佛寺中佛像坐台的台面。由于经济上的悬殊差别,村里百姓的住房本来在大小和质量上无法与头人相比,但还在建房上作了许多规定,如劳动百姓的住房不能建瓦房,不准做雕刻装饰,廊子不许作三间,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门,甚至楼梯也不许分作两段,楼上楼下的柱子不能用一根通长的木料,还不得用石头柱础等等。这种种限制的确也影响了民居建筑在技术上的发展,使大量民居不可能保持很长的寿命。
10. 傣家竹楼的发展
傣家竹楼的变化
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傣家的竹楼已发生很大变化,多数竹楼已改为木楼或竹木结构的楼房,茅草盖顶已改为木板盖顶或瓦顶;掌房周围也要装木栏干,可以凭栏眺望小园幽径,楼房开玻璃窗,悬挂美丽的窗帘给古老的竹楼抹上了现代的色彩,又别有一番情趣。
走在傣族寨子里,常常可以见到一排排长得很高的仙人掌围成的院墙。那仙人掌上长满了刺,或许可以更有效地起到护家的作用。可实际上,傣家人的大门是很少上锁的。所以,那满身是刺的仙人掌怕也只能是亚热带植物雕塑出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