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陶行知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有何现实意义
针对中国传统教育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现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关于“生活即教育”,他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三)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四)论学前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
(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六)论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 :“艺友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一个极其珍贵的思想就是他的创造教育观。陶行知把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主动精神放在突出的地位,作为他全部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他主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办教育,从少年儿童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他提出了6大解放的要求,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
B. 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由哪家出版社于何时出版
《创造的儿童教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六大解放”(解放眼睛、大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第753页
C. 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1、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
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3、四种精神是:
“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3)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扩展阅读: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2]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参考资料:网络-《陶行知教育名篇》
D. 陶行知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有何现实意义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三)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四)论学前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 (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六)论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 :“艺友制”
E. 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的“六解放”包含哪些内容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内儿童有创造力容,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提出了六个解放: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巾必须撕下来。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特别要有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F. 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在哪能买到
孔夫子也没找到.见意你到学校图书馆借吧.
G. 陶行知“六大解放”的背景,急!!!!!急!!!!!!!!!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他提出了“五大解放”,后来他又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中加以补充,提出“六大解放”。
创造的儿童教育*
......
(一)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二)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三)解放小孩子的嘴。...
(四)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五)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
见:《陶行知教育文选》306页
(*原载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
五、民主教育的方法
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而且要启发学生使能自觉,要客观,要科学,不限于一种,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并且在中国要会用穷办法,没钱买教科书,用尽种种办法来找代用品,招牌可以作课本、树枝可以作笔、桌面可以当纸张。八路军行军时,带着一套文化工具,即是一支木笔,行军停下来时,就在地面上画字认字。新民主主义既
是要农工领导,就必须用穷办法使老百姓受教育。单是草街子,如每人买一支铅笔,就要化去四十万元,因此只有不用铅笔另想穷办法,才能做到教育为公。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学生不能来上课的可以送去教,“来者不拒,不能来者送上门去”,看牛的送到牛背上去,拾柴的送到柴山上去。这样“教育为公”才有办法。最后,我们必须重提要着重创造,让学生自动的时候,不是让他们乱动,而是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不要戴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使头脑从迷信、成见、命定、法西斯细菌中解放出来;(四)解放嘴——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并且高兴甘心情愿和先生说。首先让先生知道儿童们的…切的痛苦;(五)解放空间——不要把学生关在笼中,在民主教育中的学校应当大得多,要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他们的世界;空间放大了,才能各学所需;扩大了空间,才能各教所知;扩大了空间,才能各尽所能;(六)解放时间——育才是以此标榜,然而并未完全做到;师生工友都应当有一点空闲的时间,可以从容消化所学,从容思考所学,并且干较有意义的工作。
见:《陶行知全集》卷四577页
(*本篇原载1945年5月《战时教育》第9卷第2期,系讲话记录。记录者微林、元直。)
民主的儿童节*
......
儿童节是全国儿童的儿童节,决不是少数儿童的儿童节。我们对于儿童幸福要做到全体儿童人人有份,才算是民主的儿童节。所谓儿童的幸福究竟是些什么?这可以拿老百姓所爱好的“福、禄、寿、喜’’四个字来说明。
(一)福有母爱,有书读,有东西玩,有六大解放②,有学当其才之培养,有小小创造的机会,有广大的爱护后代的同情。
(二)禄吃得饱,穿得暖。
(三)寿不受恐怖,不被剥削,不受伤,不害病,不夭折。
(四)喜过年过节,皆大欢喜。
要想实现这四大幸福,我觉得要使小孩们得到四种东西:
(一)玩具团体娱乐的玩具。
(二)学具进修学问之学具。
(三)用具 日常生活之用具。
(四)工具手脑双挥之工具。
儿童节是觉悟的大人为全体儿童争取幸福的节日。我们不但是要为儿童争取一日之快乐,而且要为儿童争取长期之幸福。至少从今年儿童节起,要为不幸的儿童争取一年之学习材料。假使每一个学校或团体为其附近之不幸儿童,发动这样一种运动,使他们在儿童节能过一天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并得到一年之长进资料,总是有益处的。但是,要知道民主的儿童节之先决条件,是政治经济的民主。倘使政治经济不民主,小孩子的幸福是必然限于很少数的少爷小姐。但是
如果政治经济一民主,那自由神必定是立刻飞到他所关心的最不幸的小孩子当中,而把他们抱在温暖的怀抱里。故真正爱护小孩的朋友,必须是民主的战士。让我们促成民主的政治经济,以实现民主的儿童节。
【注释】
①四月四日 这是解放前我国的儿童节。
②六大解放 即:(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
见:《陶行知全集》卷四571页
(*本篇原载1945年4月4日重庆《新华日报》儿童节特刊。)
H. 陶行知主张要解放儿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试述如何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版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权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提出了六个解放: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巾必须撕下来。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让孩子多动手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不戴上有色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特别要有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I. 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
21世纪教育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造就大批高创造力的人才。就目前我国专基础属教育而言,我国的儿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还很薄弱,不论家庭、学校、社会,压制摧残儿童创造力的现象都很严重。为了培养一代新人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我国的基础教育应该关注创造教育,大力开展创造教育。
在我国明确提出对儿童进行创造教育的是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在自己长期教育实践里非常重视儿童教育问题,曾对儿童教育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就是其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前瞻性。重新发掘,研究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对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育遗产,推进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创造教育的顺利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定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论述。
第一部分: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一)从学术背景来看,他科学地吸收了王阳明和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儿童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并把“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