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董川发明

董川发明

发布时间:2021-09-16 03:46:13

㈠ 李华的发表论文

1. 发明专利:一种盐湖净化脱色的方法(CN1673124A),第二完成人
2. 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中除氟的改性壳聚糖交联树脂及其制备方法(ZL2007 1 018294.X),第一完成人
3. 李华 时伟宇 邵宏波 邵明安 The Remediation of the lead-polluted garden soil by natural zeolit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工程类2.337,169:1106-1111,2009-4,特一级
4. 时伟宇 邵宏波 李华 邵明安 杜圣 Progress in the remeidaiton of hazardous heavy metal polluted soils by natural zeolit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工程类2.337,2009,5(170):1-6特一级
5. 时伟宇 邵宏波 李华 邵明安 杜圣 Co-remediation of the lead-polluted garden soil by exogenous natur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337工程类,2009,169(136-140),特一级
6. 武瑞平 李华 曹鹏 风化煤施用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9):1855-1861,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
7. 李国军 李华 狄贞珍 刘蕾 不同钾水平对苗期玉米铬的吸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1):2246-2250,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
8. 陈绘丽 窦春娇 吴艳波 李华 席小莉 杨频
Structure-Specific Binding of [Co(phen)2(HPIP)]3 to a DNA Duplex Containing Sheared G: A Mismatch Base Pairs, Journal of Inorganic Biochemistry 3.663生物类,2009,103(5), 827~832 sci核心A区(特二级)
9. 李华 李永青 沈成斌 尹建平 贺振伟 风化煤施用对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5):1752-1756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
10. 李华 孔令冬 改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研究,中北大学学报,2008,29(4):352-355其他正式刊物(二B)
11. 李华 时伟宇 吴弢 外源沸石对铅污染菜园土修复作用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6(6):2067-2070,2007-11,二级学科主学报
12. 李华 毕如田 乔显亮 基于GIS技术的耕地土壤,土壤,39(4):646-651,2007-4,统计源(二A)
13. 毕如田 白中科 李华 郭青霞 大型露天煤矿区土地扰动的时空变化,应用生态学报,18(8):1908-1912,2007-8,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
14. 毕如田 白中科 叶宝莹 李华 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景观结构及其分形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3(4):339-344,2007-4,统计源(二A)
15. 毕如田 白中科 李华 叶宝莹.基于3S技术的大型露天矿区复垦地景观变化分析,煤炭学报,2007,32(11):1157-1161
16. 毕如田 白中科 李华 李卫祥.基于RS和GIS技术的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8,4(12): 201-204
17. 程芳琴 李华 刘畅 陆小华 董川 用活性炭吸附法除去盐湖卤水中杂质,无机盐工业,2007,1: 51-53.,2007-12,统计源(二A)
18. 曹鹏 李华 李永青 尹建平 两种测定风化煤与土壤腐殖酸含量方法的比较,中国农学通报,(23)1:277-279,2007-1,统计源(二A)
19. 李华 毕如田 程芳琴 吴俊兰 钾锌锰配合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中国土壤与肥料,204:46-50,2006-8,统计源(二A)
20. 孔令冬 何积秀 王爱英 李华 含氟水治理研究进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6(8):143-144,2006-8,其他正式刊物(二B)
21. 李达 杨凤玲 李华 程芳琴 浅谈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煤化工,2006(34):25-28,2006-5,统计源(二A)
22. 李华 骆永明 宋静 吴龙华 P.christ Degradation of benzopyren in an experimentally contaminated paddy soil by vetiver grass,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8(1-2):172-177,2006-2,sci核心B区(一A)
23. 李华 程芳琴 王爱英 杜红梅 三种水生植物对CD污染水体的修复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8(3):325-327,2005-8,统计源(二A)
24. 程芳琴 李华 罗安程 董川 聚合絮凝剂法盐湖卤水除浊研究,水处理技术,31(8):62-64,2005-8,统计源(二A)
25. 杨凤玲 程芳琴 李华 氯乙烯高沸液的精制技术及综合利用,聚氯乙烯,177(3):39-40,2005-3,其他正式刊物(二B)
26. 毕如田, 李华. 不同地形部位耕地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研究-以永济市为例. 土壤, 2005, 37(3), 290~294.
27. 李华 程芳琴 张秋华 重金属镉污染水体的吸附修复研究,无机盐工业,37(3):43-44,2005-3,二级学科主学报(一C)
28. 李华 杨凤玲 程芳琴 蒙脱土与沸石对焦化废水中酚的去除效果比较研究,煤化工,121(6):41-43,2005-12,统计源(二A)
29. 李华 程芳琴 郭吉刚 推进清洁生产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生产力研究,2004第9期110(9):141-143,2004-9,一C级
30. 程芳琴 李华 姚少华 化学法处理废水氨氮的研究,无机盐工业,193(6):52-54,2004-4,统计源(二A)
31. 吴龙华 李华 骆永明P.Christie. Nutrients can enhance phytoremediation of copper-polluted soil by Indian mustard.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04, 26: 331–335
32. 刘世亮 骆永明 丁克强 李华 曹志红 吴龙华 宋静 菌根真菌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修复研究,地球科学进展,19(2):197-203,2004-4,统计源(二A)
33. 程芳琴 李华 湿式筛板除尘器的设计与应用,化工环保,24(1):66-67,2004-2,统计源(二A)
34. 毕如田 王镔 段永红 李华 张耦珠 王晋民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土壤学报,41(6):962-968,2004-12,一级学科主学报(一B)
35. 王五一 李华 从水价调整浅析山西水资源状况,山西能源与节能,35(4):37,47,2004-12,其他正式刊物(二B)
36. 程芳琴 李华 田园春 盐湖卤水净化除杂的试验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7(4):392-397,2004-10,统计源(二A)
37. 吴龙华 李华,骆永明. 铜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养分调控研究,第八届全国青年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2002年11月4-6日,福州,p96-100
38. 李华 骆永明 宋静 不同铜处理水平下海州香薷的生理特性和铜积累研究.土壤,2002,34(4):225-228
39. 李华 杨肖娥 罗安程 不同氮钾条件下水稻基因型氮、钾积累利用差异.中国水稻科学,2002,16(1):86-88
40. 李华 杨肖娥 罗安程 不同氮源与钾水平对杂交组合及常规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3):278-284
41. 李华 杨肖娥 罗安程 水稻适应钾营养胁迫及其遗传特征.《迈向21世纪的土壤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p122-125

㈡ 弄清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特征有什么意义,人们为什么对科学、技术有着不同的理解

正确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董川 张三香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公众不知道什么是科学,更不知道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如:一提到“科技”,除学术界外几乎所有公众都误认为是技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的科学与技术越来越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科学与技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知道,科学与技术同样以自然界为对象,但严格的说,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大至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小至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科学认识的对象。而技术侧重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去利用自然,向自自然索取,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标准的生活的需要。李醒民同志指出: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比科学的历史久远得多,某些技术即使在今天也完全可以脱离科学自主发展。但是时至今日,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说基于科学的发展,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自然科学与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是预见性方面的区别。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虽然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但是却有它的不可预见性,具体的发展途径,哪一项突破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实验室出现,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以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获奖者从本人的兴趣出发而进行工作的,有的甚至是工作中偶然的发现,是原先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而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安排而最终获得突破的反而只是极少数。好像还没有哪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通过有目的的预先组织,精心安排、刻意培养而产生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

其次是规划方面的区别。由于科学是难以预料的,所以科学也是难以进行规划的。如20世纪50年代的学科规划只不过是规划了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工作。现在我们可以做的也无非是和半个世纪以前一样,勾划出各个学科中的主攻方向而已。但是如前所说,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我们现在看见的主攻方向是根据当前的科学发展态势所认定的重要方向,若干年后整个科学发生变化,重要方向也会随之变化。如果我们硬性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必然失去机会。我们认定的主攻方向也必须随时修正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试想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还没有提上日程时,我们如果在当时制定规划,在生物学领域内我们能够预见到蛋白质组学,能够预见到生物信息学吗?技术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也完全是可以规划的。特别是国际上已经实现的技术,我们做一个具体的规划,安排一定的力量,经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是可以做到的。如建国初期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实际上应该说是“技术规划”,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如原子弹爆炸了,火箭上天了,半导体工业建立起来了)。80年代在四位院士倡议下制定的发展高技术规划,在总体上也同样顺利实现了。但是要实现国际上还从未实现过的技术,特别是那些包含科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的技术,就很难预见何时可以实现了。

其三是积累方面的区别 科学和原创性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期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常是波浪式前进的。在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之后,会出现一件重大突破性贡献而给有关领域带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突破性进展常常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大量工作积累的结果。我们都读过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故事,即使这些故事是真实的,现代科学也已经不是阿基米德和牛顿的时代了,不是靠灵机一动就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了。现代科学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长期工作的积累,有时是个人工作的积累,有时甚至是一个研究集体或几个研究集体几代人长期工作的积累。不用说佩鲁兹和肯特鲁关于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工作是经过长期努力才开花结果的,就是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突破,看似突然,实际上如果没有剑桥关于X-射线衍射研究几十年的积累和威尔金森等人长期关于DNA衍射数据的收集,这一突破也不可能从天而降。这就是诺贝尔奖为什么经常出现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些实验室的原因。技术不需要长期的积累。由于技术(原创性技术除外)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规划的。所以它一般都可以按规划的时间在短期内顺利实现。

如上所述,科学与技术虽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但二者毕竟有所不同,而且有本质的差异,所以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参考资料: 网络一下

㈢ 我爱发明化学魔术外景主持人叫什么

董川

㈣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于联系

研究与实干

㈤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分别是什么

正确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董川 张三香

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公众不知道什么是科学,更不知道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如:一提到“科技”,除学术界外几乎所有公众都误认为是技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的科学与技术越来越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科学与技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知道,科学与技术同样以自然界为对象,但严格的说,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大至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小至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科学认识的对象。而技术侧重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去利用自然,向自自然索取,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标准的生活的需要。李醒民同志指出: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比科学的历史久远得多,某些技术即使在今天也完全可以脱离科学自主发展。但是时至今日,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说基于科学的发展,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都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的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自然科学与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是预见性方面的区别。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虽然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但是却有它的不可预见性,具体的发展途径,哪一项突破在什么时间在哪个实验室出现,一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以百年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获奖者从本人的兴趣出发而进行工作的,有的甚至是工作中偶然的发现,是原先完全没有预料的事情。而按照预定的计划,组织安排而最终获得突破的反而只是极少数。好像还没有哪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通过有目的的预先组织,精心安排、刻意培养而产生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由于它有了科学的根据,就可以树立目标,因此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

其次是规划方面的区别。由于科学是难以预料的,所以科学也是难以进行规划的。如20世纪50年代的学科规划只不过是规划了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工作。现在我们可以做的也无非是和半个世纪以前一样,勾划出各个学科中的主攻方向而已。但是如前所说,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我们现在看见的主攻方向是根据当前的科学发展态势所认定的重要方向,若干年后整个科学发生变化,重要方向也会随之变化。如果我们硬性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必然失去机会。我们认定的主攻方向也必须随时修正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试想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还没有提上日程时,我们如果在当时制定规划,在生物学领域内我们能够预见到蛋白质组学,能够预见到生物信息学吗?技术上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也完全是可以规划的。特别是国际上已经实现的技术,我们做一个具体的规划,安排一定的力量,经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是可以做到的。如建国初期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实际上应该说是“技术规划”,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如原子弹爆炸了,火箭上天了,半导体工业建立起来了)。80年代在四位院士倡议下制定的发展高技术规划,在总体上也同样顺利实现了。但是要实现国际上还从未实现过的技术,特别是那些包含科学上尚未解决的问题的技术,就很难预见何时可以实现了。

其三是积累方面的区别 科学和原创性技术的发展需要长期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常是波浪式前进的。在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之后,会出现一件重大突破性贡献而给有关领域带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突破性进展常常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大量工作积累的结果。我们都读过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和牛顿在苹果树下的故事,即使这些故事是真实的,现代科学也已经不是阿基米德和牛顿的时代了,不是靠灵机一动就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了。现代科学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长期工作的积累,有时是个人工作的积累,有时甚至是一个研究集体或几个研究集体几代人长期工作的积累。不用说佩鲁兹和肯特鲁关于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的工作是经过长期努力才开花结果的,就是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突破,看似突然,实际上如果没有剑桥关于X-射线衍射研究几十年的积累和威尔金森等人长期关于DNA衍射数据的收集,这一突破也不可能从天而降。这就是诺贝尔奖为什么经常出现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一些实验室的原因。技术不需要长期的积累。由于技术(原创性技术除外)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条件进行规划的。所以它一般都可以按规划的时间在短期内顺利实现。

如上所述,科学与技术虽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但二者毕竟有所不同,而且有本质的差异,所以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㈥ 05十大新闻人物

秦建业 山西卓里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山西省农民企业家、乡镇企业功勋、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20余年来,他带领卓里一班人,把一个固定资产仅3.9万元的社办企业,发展成一个拥有10个分公司的“全国乡镇企业集团”、一个固定资产近亿元的“大型二档乡镇企业”。(《科学导报》1月24日)

许正林 山西正林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位40岁以后才开始做化肥生意的农民,他一直坚持认为山西化肥科技超级大市场是“对民有利”的事。在十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他深切理解化肥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十多年来,他在化肥销售中让利给农民的账,粗略算下来,竟然有1200多万元。(《科学导报》4月4日)

王衡 山西省万荣县光体裁镇王胡村农民,他申报的“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农民。他的发明被认为是国内外防治水害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可以代替部分进口产品。他发明的产品和技术已在国内1180项工程中得到应用。专家估算,至少为国家节约资金11亿元。(《科学导报》4月4日)

董川 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由他主持完成的“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荣获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涉及化学、卫生学、环境科学等技术领域。(《科学导报》4月12日)

赵治明 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建设四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他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始终战斗在火力发电厂建设的第一线,专心从事火力发电厂建设管理工作,在专业技术成果方面建树颇丰。(《科学导报》4月18日)

麻宝真 山西省农药检定所所长、省劳模。不管是当年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时搞的农业除虫、农田灭鼠工作,还是现如今作为一名行政执法领导所做的农药打假维权和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专家所推行的科普宣传,26年来,他几乎走遍了全省100多个县的1000多个乡镇,用自己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造福着2400多万农民朋友。(《科学导报》6月27日)

谢正伏 山西省电力建设三公司党委委员、副总工程师,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先后参加山西省内外装机容量总计近700万千瓦的十余座电站工程建设。(《科学导报》8月22日)

周春梅 山西省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医护工作者,经常参加太原市科普大学的教学活动。她利用近一年时间为王家坟农民无偿授课,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科学导报》9月26日)

乔健天 我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位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多年来从事中枢疼痛感受和抗痛原理的研究,近年来还开展了学习记忆、老年性痴呆以及细胞凋亡机制等多个领域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多涉及国内外研究热点。(《科学导报》11月28日)

王一德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原总工程师。他一直在太钢的生产科技一线工作,主要从事电工钢、不锈钢和轧钢工程科技工作。 (《科学导报》12月26日

阅读全文

与董川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