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写学术论文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CB 7713-87号文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①学术性: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学术”,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例如夏商周断代问题,单靠历史学家就解决不了,于是调集古文字学家、天文学家、考古学家等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再写出科学论著。学术论文从选题上说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中苏条约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论宋太宗》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反,如《我所认识的启功先生》、《假期:少儿看电视悠着点儿》等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没有专业性。
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更是富有明显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是作者运用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或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有时候,单纯从题目上还难以判断是否学术论文,必须从内容上加以辨别。如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我国主要大报都发表社论,虽然它也谈历史问题,但主要着眼于现实,这就不是学术论文,而是议论文、政论文。如果某个历史学专家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辛亥革命的某个问题就是学术论文了,如《历史研究》2002年第一期发表的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源的文章《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分析立宪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张謇与汤寿潜在辛亥革命时期在各项革新事业中的贡献,这就是学术论文了。再如关于破除迷信的论题,可以写成政论文或思想评论,但如果由一位地理学家运用地理知识去论证“风水术”的古代科学与封建迷信并存一体的特点,这就不是一般议论文,而是学术论文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算命术”和“占卜术”,也很可能成为一篇心理学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所以从内容上看是否有明显的专业性是学术论文和一般议论文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从语言表达来看,学术论文是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主要是写给同行看的,所以不在乎其他人是否看得懂,而是要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规范,因此,专业术语用得很多。
② 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首先是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就必须从大量的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再找材料去论证。从事实验研究,就应对课题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实验,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为已经去世的人写传记之风很盛,尤其是当代人物,某位干部去世了,其子女或许搞到一笔钱,就物色某个人,请他为其亲属写传纪。有的人就为尊者讳,任意拔高,违背史实,歪曲史实,这就不是科学的态度,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传记,必然科学性不强。
态度的不端正主要表现为:有的人为了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故意歪曲事实,标新立异,甚至伪造事实,提出所谓新观点。如英国一位曾经名扬四海的研究者,“深信理论无误而编造数据”;前苏联的一位女科学家为了使自己声名显赫而虚构“细胞起源”的假实验。也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私人目的,窥测方向,看风写文章,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专门看权威者的意向,完全以某一权威的是非为是非,这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就不可能写出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来,例如毛泽东同志对李白与杜甫的态度不同,更喜爱李白而不太喜爱杜甫。郭老知道后,在他的著作《李白与杜甫》中,就扬李抑杜,从而使这本著作的科学性就打了折扣。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进行科学探讨。科学性在思唯方式上的重要表现就是逻辑性。王力先生说:“撰写论文,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引自《谈谈写论文》见《怎样写学术论文》PS.北大出版社1981年)
有些史学论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用简单化的方法,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都是缺乏科学性的,因为这不符合事实。历史人物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评价他,一定要实事求是。有几分功就肯定几分功,有几分过就指出几分过,这才是科学的。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是先用归纳法,再用演绎法,而不能反过来。要从大量的具体材料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以归纳为基础,再作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对结论还要多设疑问,反复思考论证,凡是先有结论,再找材料的研究,都是反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第三是内容的科学性。什么样的内容才符合科学性?这就是论点正确,概念明确,论据确凿充分,推理严密,语言准确。
论点(观点)即学术研究的成果结论,这个结论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揭示客观真理,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验证,经得起推敲和逻辑推理。
论文中概念的外延、内涵要有明确性、准确性和确定性,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随意更换概念。
论据要确凿充分,不能使用孤证就轻率得出结论,更不能歪曲材料,伪造材料。
推理严密就是论据和论点有机联系而无懈可击,假想推断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有些考证需要类比,也要注意类比的可比性与可靠性。
③ 创新性:
创新性被视为学术论文的特点之一,这是由科学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如果科学研究只作继承,没有创造,那么人类文明就不会前进。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发明也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就要衰亡。同样,一篇论文如果没有创新之处,它就毫无价值。
学术论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人类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发现活动和发明活动。发现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成就。把原来存在却未被人们认识的事物揭示出来,就是发现。如居里夫人发现镭,考古学家发现恐龙化石等。科学发现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财富,使科学得到发展。发明是改造世界的科技成就,运用知识发明出对人类有用的新成果,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如蒸汽机、电子计算机等等。新理论是一种自成系统的学说,它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李四光的“新华夏构造体系”、邓小平理论等。
B.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创新。创新离不开科学继承。有不少研究成果,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如日本彩电,继承了三分欧洲技术、七分美国技术,在综合国际300多项高新技术基础上,创造了更先进的日本技术。电子计算机也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创新,不断发展,至今仍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换代。邓小平理论也是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
C. 在众说纷纭中提出独立见解。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学术争鸣是不能避免的,参加学术争鸣切忌人云亦云,应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和根据给以认真的思辨,并积极参与争鸣,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立论根据。对活跃思维,产生科学创见做出一点贡献,也是一种创造性。
D. 推翻前人定论。由于人们在探究物质世界客观规律过程中,总是不能一下子穷尽其本质,任何学派的理论、学说,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正确。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研究者本人的知识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研究而得出来的结论,即使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但随着历史发展,科学进步,研究手段的更新等,很可能会发现这些定论存在着问题。所以,对待前人的定论,我们提倡继承,但不迷信,若发现其错误,就需要用科学的勇气去批判它、推翻它。科学史上这类例子太多了,这也是一种创新。
E. 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之所以这也是一种创新,就在于作者在综合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人们去解决问题。
当今世界,信息丰富,文字浩瀚,能对资料作分门别类的索引,已经备受欢迎,为科学研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整理性论文,不仅提供了比索引更详细的资料,更可贵的是整理者在阅读大量的同类信息过程中,以他特有的专业眼光和专业思维,做出筛选归纳,其信息高度浓缩。整理者把散置在各篇文章中的学术精华较为系统地综合成既清晰又条理的问题,明人眼目,这就是创造性综合。这种综合,与文摘有明显区别。这种综合需要专业特长,需要学术鉴赏水平,需用综合归纳能力,更需要发现具有学术价值问题的敏锐力。
我们应积极追求学术论文的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自觉抵制“人云亦云”或毫无新意的论文,也应自觉抵制为晋升职称而“急功近利”、“鹦鹉学舌”地去写那些重复别人说过的,改头换面的文章。将论文写作当作晋升职称的“敲门砖”,这是学术的悲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是有限的。惊人发现、伟大发明、填补空白,这些创造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每篇学术论文都有这种创造性,但只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新的东西,提供一点人所不知的资料,丰富了别人的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术做出了贡献,就可看做是一种创造。
④ 理论性
学术论文与科普读物、实践报告、科技情报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理论性的特征。所谓理论性就是指论文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
A. 思维的理论性。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思考,不是停留在零散的感性上,而是运用概念、判断、分析、归纳、推理等思辨的方法,深刻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经过高度概括和升华,使之成为理论。
进行理论思维,把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这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有的人因时间紧迫,或因畏惧艰难,在理论思维上怯步,以致把学术论文写成罗列现象,就事论事,从而使学术论文失去理论色彩,其价值也就大为逊色了。
B. 结论的理论性。学术论文的结论,不是心血来潮的激动之词,也不是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也不是零散琐碎的感性偶得。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建筑在充分的事实归纳上,通过理性思维,高度概括其本质和规律,使之升华为理论,理性思维水平越高,结论的理论价值就越高。
C. 表达的论证性。学术论文除了思维的理论性和结论的理论性外,它还必须对结论展开逻辑的、精密的论证,以达到无懈可击、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在弄清什么是学术论文之后,我们对史学论文就好理解了。
『贰』 怎么说明该调研报告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一、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二、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三、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叁』 如何理解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
如何理解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
一、引言
创新是人类最伟大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更成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重要的标准。学术研究当然也不例外。文科研究生作为人文学科研究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撰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然而当今文科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原创性的东西,导致东拼西抄,低水平重复,论文毫无新意。基于这样的现实,本文从创新的最基本的概念、特征、本质谈起,论述了创新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在学术创新应具备的条件以及论文写作中创新的途径,旨在加深文科研究生对创新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更多的运用到论文写作过程,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二、创新与学术论文写作
(一)创新
创新一词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一般还是公认来自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在1912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从经济学角度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并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其中任何要素的变化都会导致生产函数的变化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熊彼特的创新是纯经济学的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创新的认识也大大的扩张和深入。创新也不再仅仅指经济现象,而扩展到科技、政治、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创新概念,如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教育创新、管理创新、学术创新等等。很显然,创新是人类社会普遍现象。
但是,到底创新的含义是什么呢?关于创新的概念,理论界、学术界正在讨论还没有形成大家公认的定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年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对创新给出了一个语义学的解释: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这样的解释虽然没有错,不过过于笼统不能概括创新丰富深刻的内涵。创新虽然没有公认的定义,不过有其公认的特征:1)创新的主体性:创新是人们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过程。2)创新的新颖性:创新必须能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3)创新的价值性:创新必须能够适应人们一定的需要。学术界认为:创新活动需要一个过程,此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手记资料和有关信息,为创新活动作事前准备。2)酝酿阶段:这是创新活动的运作阶段。经过长期系统的准备之后,在某一方面的知识经验已有了相当的积累,并进入了深思熟虑和探索试验阶段。3)领悟阶段:这是创新过程的收获阶段。经过长期的酝酿之后,随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次次的探索和逼近,终于使创新过程临近了成功的大门。4)评估反馈:这是创新活动的最后一步。在获得成果之后,我们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站在他人的角度对获得的成果横挑鼻子竖挑眼,认真评判它的功能实现情况、新颖程度和推广实用价值。
(二)学术创新和学术论文写作
学术创新属于理论创新。在谈学术创新之前肯定要谈一谈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指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而赋予理论以新的形态或新的内涵。理论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使理论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途径。理论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先导。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关于学术创新,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中国海洋大学杨自俭曾追根溯源的对其进行了解释。他汉语的学术原义为学问,道术,后来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英语中表示学术含义常用Learning,Learned有时也用Science,Academics。从中英学术的含义来看,它主要指系统而专门的理论性的学问,一般不包含技术与应用问题。他认为学术创新主要指各类学术领域推翻、改造、修正旧的或者创建新的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某一现象的科学规律的理论文章,它以科学性、理论性和独创性的特点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实际上就是表述科学研究成果和阐述学术观点的文章,也就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记录下来。而这样的研究必须具备科学性、理论性和独创性。文科研究生的主要科研活动就是学术论文写作,所以对于文科研究生来说,学术论文就是记录学术创新活动的文章,学术论文写作的本质就是学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由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领悟阶段和评估反馈组成的学术创新过程。下一部分本文将对学术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出详细介绍。
三、论文写作各个阶段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
(一)准备阶段
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的任务是收集资料和有关信息,为论文写作做事前准备。虽然只是准备阶段,却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阶段。一个人在从事创新活动之前,都需要对前人所积累的同类问题的知识和经验有所了解,然后才能从就问题中发现新问题,从旧关系中发现新关系,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启示,在积累的过程中选择创新的课题,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如果想要使写出来的论文有学术创新,就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丰富而系统的知识。2)详尽占有所需资料。所谓丰富而系统的知识就要求知识面广而且深,并且成体系。作为文科研究生不仅有人文社科领域的系统知识,还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了解它们的历史,总之就是要文理兼修,博古通今。所谓详尽占有所需资料就是要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各种理论、观点、看法都详细了解,同时要有充分的能够论证自己观点的证据。比如要对汉英火的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不但要占有国内外对火的隐喻的对比研究的著作和论文,汉英各自对火的隐喻研究的资料,而且还要占有汉英词汇中关于火的语料以及需要的各种理论来源。
然而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要求文科研究生制定严格的读书计划,博览群书,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及时的阅读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的著作和论文,紧跟学术潮流。只有这样才能从前人的研究中获得启示,写出有创新性的论文。
关于读书很多学者都给文科研究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本文总结他们的观点,本文认为读书一要有计划,研究生读书已经不能像本科时期那样仅凭自己的兴趣读书,而要从为科研做准备的角度制定详实的读书计划,这一计划要包括基础知识读书计划、研究方向读书计划以及专业读书计划。二要广泛阅读基础理论著作,培养深厚的理论修养和逻辑修养。不管研究哪个学科、哪个方向,都应该通读中外哲学和史和逻辑史。三要史、著、论相结合。所谓史不仅指每个专业、研究方向甚至选题的学说史。所谓著就是指古今中外关于这个专业、这个研究方向、这个选题的经典著作和文献。所谓论就是学术论文。按照史、著、论相结合去读书、做学问,才能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又掌握学术的动向。除此之外,读书要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要与笔记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总之,对于文科研究生来说,读书是学术创新的基础。四川大学教授王寅在多次讲座中都说:做学问就是吃饱了撑的,只有先吃饱了,才能撑出文章来。他说的吃饱了就是指要读足够的书。
(二)酝酿阶段和领悟阶段
论文写作的酝酿阶段和领悟阶段是创新活动的运作阶段。也就是我们的论文从粗略的想法到完成初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往往精神高度兴奋,心情不定。因为这一阶段是我们创新的攻坚阶段。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的想法新颖、独特、有研究的价值,有时候又会陷入自我怀疑,觉得好像研究没什么意义,或者研究起来太难,想要放弃。这个时候,如何冷静下来,客观、理性、科学的分析我们遇到的问题、克服困难,把研究活动进行下去就是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创新思维。2)科学精神。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有创新品格的思维。在这种思维过程中,人们往往是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想象力、联想力,提出新思想,总结新理论,得到科研成果。创新思维是学术创新的基本条件。科学精神是怀疑精神、求真精神、献身精神、自由精神、宽容精神更包含了创新精神。科学精神是学术创新的支柱。
要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就要求文科研究生在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人格修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孜孜以求的精神,同时要遵守一定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只有这样才能从知识、经验中发现问题,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达到学术创新的彼岸。
创新思维看似很玄,其实很简单。要培养创新思维我们就要一、简单的思考。简单的思考指的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不能受到太多约束。构思必须单纯,坦率,自由,简单。日本著名的机器人专家金出武雄特别提倡简单的思考,他认为很多重大成就在其最初阶段的想法实际上都是有点幼稚、天真、甚至是牵强的但是这种自由简单的思考往往是产生学术创新的源泉。二、勤于思考。新颖的构想不是灵光闪现,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终得出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一天和灵感的缪斯相遇。三、集中精力思考。金出武雄教授造了一个词智慧体力指的是长时间连续思考同一个问题或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而不觉得厌烦的能力。作为研究人员都要培养自己的智慧体力,因为没有那种可以打败对未知的不安,为得出研究结果而持之以恒的智慧体力,是很难研究出什么成果的。
四、在和别人的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思考。交流是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可以使自己的想法升华为他人接受;在和别人的交流中也可以发现自己想不到的地方,从而完善自己的构思。
科学精神的培养要求我们端正学习、研究的动机,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拥有正确的学术创新动力。
(三)评估阶段
论文写作的评估阶段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从论文初稿形成到修改润色最后定稿的过程,也是创新活动的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必须具备的条件是1)敢于自我否定的勇气;2)重复修改的耐心。
论文的初稿完成对很多研究生来说,就觉得工作已经完成了90%。其实不然,论文的自我评估阶段才刚刚开始。在这一阶段,我们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站在他人的角度对自己的论文成品横挑鼻子竖挑眼,认真评判它的功能实现情况、新颖程度和推广实用价值;还可以请有经验的教授,老师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论文的创新水平。这个时候敢于自我否定的勇气是必要的,因为我们在论文创作时可能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这个阶段就要勇于承认不足,积极改进。重复修改是自我评估论文的必要环节,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四、结语
创新是学术论文写作的本质。文科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一定要坚持创新。本文按阶段给出了论文写作各个阶段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希望广大文科研究生可以对照自己,找出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学术论文的创新水平。
『肆』 什么是学术性论文
学术性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
(4)如何理解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扩展阅读:
学术论文的主要特点:
1、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
3、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学术论文
『伍』 举例说明为什么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或著作价值最根本标准之一
答:论文的创造性是反映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研究的独到理解和观点,其有着新理论、新设想、新方法、新定理,甚至能够调补某个领域的空白。创造性是科学论文的灵魂,核心和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评价科学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文献性是指一些学术论文可以长期保存,供检索和查阅,作为后人进行更深入研究、探讨时的借鉴。这种论文往往具有长期使用、参考的价值。
『陆』 学术论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2、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作者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3、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4、其分类如下:
(1)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2)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3)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柒』 什么叫做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定义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3年第9期《学术论文的选题与选材》)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二、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三、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捌』 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四个:
第一,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内容的客观性:论文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要求科学内容真实、成熟、可行,而且可重复性。表达的全面性:论文的科学内容,须用语言、文字或图片等方式表达,并且力求文字简洁、明确及全面性。结构的逻辑性:文章结构所显现的科学内容必须符合逻辑推理、论证反驳等思维规律,其逻辑性强。格式的标准化:论文写作格式已逐渐趋标准化,必须严格遵守其法则。
第二,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创造性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创造性大,论文价值高;反之,论文价值就低。这里所谓的创造性是指论文中阐述世人尚未谈过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或创造性的模仿。一篇没有创见的文章,可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但它对科学技术发展不起作用,也无法提供科技领域新的内容。有些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但国外已有,严格言之应无创造性。
第三,理论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性或称为理论性。学术论文可以取材于某一具体产品,或某一抽象的理论,
第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玖』 学术论文的特点有哪些
1丶学术性
学术论文的学术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版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权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2丶科学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丶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4丶理论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拾』 .学术论文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学术论文抄是指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袭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也就是在新的课题研究成果、创新、见解的一种记录)
其显著性的特点包括: 科学性 创造性 理论性 平易性
科学性主要是指:作者必须在理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创造性主要是指: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理论性主要是指: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
平易性主要是指: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学术论文的格式:
标准格式:标题(20字以内) ->作者->工作单位(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电话);(详情见例文)
详情登录 华腾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