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成就有哪些
天文历法方面:鲁国的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当时我国历法已经形内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容,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物理学方面:《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其中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医学方面:著名的医生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被称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断法,两千多年来一直被沿用。 突出的主要就这些,还有那时候的炼铁炼钢技术,只不过对现在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只不过那时候比较强罢了,还有那时候鲁班传下的技术
② 春秋战国的技术成就有什么呢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第一个大动乱、大分裂时期,周天子衰微,诸侯并起,或蚕食鲸吞、或征战兼并;同时春秋战国又是个学术兴起,科技昌盛的时代,由战争孕育出来的诸子百家,有为帝王霸业服务的法家、纵横家、兵家,也有一心为民的儒家、农家、墨家等等。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科学技术如同“开了挂”一般向前发展,有的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科技的“启蒙”,那么就请各位读者与笔者一起,看看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又有哪些科学技术孕育而生呢?
二、天行有常,顺天承运
自古以来,人类对天空的探索就没停过,明代万户,便是我国发起宇航升空、向宇宙发出挑战的第一人,直到现在,我国依然有大量科研人员为我国航天事业做着贡献。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就已经兴起,虽然没有技术支持,但日历算法的出现、对日食的记录、阴阳家对五行的解释,都显得天与自然已经不是那么的可怕了,头顶上那层“华盖”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终于,我国古代先民不是匍匐在地上,颤抖着向天祈祷,而是积极利用自然,与自然为友了。
③ 春秋战国不乏黑科技,墨子鲁班都发明过什么
墨子的黑科技是小孔成像,流传至今,而鲁班的则是木鹊,并没有流传下来。春秋战国时期可能是整个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可遇而不可求,而在这众多的流派之中,有一个流派十分的特殊,相比较其他众多学派搞理论,这个学派直接上手,而且还真的给他们造出来了不少的东西,甚至于很多是走在时代前端的“高科技”技术,这个学派便是墨家。
在古人还在做梦如何上天的时候,鲁班就制作出了能够飞天的木鹊,让无生命的物体成功飞天!但是这个并没有流传下来。
④ 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伟大发明
司南
⑤ 战国时期著名发明家鲁班究竟发明了哪些东西
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的工艺都在发明着,而在当时的环境中对技艺是很开放的,所以鲁班也有着很好的机会。要说起鲁班发明了什么的话,那就有着很多了。像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比如伞、锯子、曲尺、墨斗,还有一些农业和雕刻方面有关的发明,可见鲁班是一位很爱发明创造的人。做为一名热爱创造的工匠,设计这些东西的初始都是为了让人便利,伞的发明就是因为鲁班见自己的老婆在烈日下工作,就参见亭子的遮阴方式而发明了一个可以活动的移动亭子,这才有了伞的最初形态。
不仅是这种小型的发明,他也有着兵器类的制造,云梯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云梯是古代专门用来攻打城池的兵器,利用它可以站的很高看见整个城池,对打仗的地形掌控很有用。除了兵器还有农业器具,虽然现代人都崇尚高科技,但有一些器具还是有人使用的,比如石墨。以前的人都是用捣的方式来工作,石墨的发明让垂直运动变成了旋转运动,这也很节省力气。无论鲁班发明了什么,他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造福百姓。
⑥ 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方面有什么发明
中国传统农业在春秋时期才开始形成。春秋时期的人们发明了以前没有的铁犁铧、铁锄、连枷、石磨等新农具。
⑦ 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针和什么
在战国时期时,人们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是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在北宋,制成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世业。 此外还有不少发明(包括“司南”在内)。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200年又发明了定音鼓。而在西方,直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才制成了圆鼓,定音鼓则要到15世纪才被骑兵使用。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其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位制。今天我们使用的电脑,其运行原理即二进位制。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制造麻绳的技术。到公元纪元开始时,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才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远远早于西方。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用以观察星空,占卜吉凶。
7.酒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至迟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就发明了发酵酿酒的技术。
8.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9.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1040年,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地推进了印刷术的发展。
10.漆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公元前120年的《淮南子》一书提到螃蟹壳能使漆保持液态的特殊功能。
11.铜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而到1932年,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才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1500年左右。
12.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而直到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不过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的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3.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公元前4世纪,鲁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才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
14.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发明了弩弓。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比我国晚了1800年。
15.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的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会捉鱼的机器人……应有尽有。
16.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比中国晚了2400年左右。
17.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2300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18.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1600年左右。
19.长明灯
大约在公元前589年,中国人发明了长明灯,灯蕊为石棉,灯油为海豹油或鲸油。
20.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
21.地毯
公元前500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和伊朗。1606年,法国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织机编织的地毯。
22.双动式活塞风箱
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比中国晚了2100年左右。
23.水涌钵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水涌钵。在水涌钵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双手摩擦钵的耳朵,水由于震动而产生一股水柱。
24.空位表零法 中国人在公元前4世纪就开始用空位表示零。按照西方的传统说法,用符号“O”来表示零,是印度人在公元9世纪发明的,出现在公元870年瓜摩尔的碑文中。
25.化学武器
利用毒气进行化学战的历史,在中国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早期。在墨家早期著作中,就有关于利用风箱把在炉子内燃烧的芥末释放出来的气体,打入围城敌军隧道的记载。这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利用堑壕芥子气早2300年。
26.马胸带换具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马胸带换具。这项发明后来通过中亚传到了欧洲,欧洲考古学家在公元7至10世纪的古墓中发现了胸带换具遗物。
27.石油照明法
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8.铸铁术
中国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已经运用鼓风炉来铸铁,而欧洲在公元1380年前还没有这种类似的技术。
29.马肩套挽具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肩套换具,这比在欧洲出现的肩套换具要早1000年。这种形式的肩套换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采用。
30.硝石鉴别方法
鉴别硝石是根据颜色反应,硝石燃烧发出紫色火焰可证实钾的存在。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就会用此法鉴别硝石的存在,比西方早了2000年。
⑧ 战国时期发明了什么
夏代的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
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
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⑨ 战国时期有哪些科技发明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专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属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⑩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是发明了什么
扁鹊
中文名称: 扁鹊
又名: 秦越人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
姓名:扁鹊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学科:医学家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
生平简介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齐国,齐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齐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齐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齐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齐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齐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5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齐桓公,就赶快避开了,齐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5天后,齐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齐桓公就这样死了。
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的成语也出于此。相传扁鹊名声过大,因为受到秦国太医李谧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成书于汉代。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将该书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
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郡■(今河北任丘,一说今山东省内)人。约生活于公
元前5世纪。中医学。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
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
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
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
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由于
其医术高明,又常为君主看病,受到当时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嫉妒,后被李派的刺
客刺杀身亡。
扁鹊具有高明的医术。他的行医事迹及医学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医
药水平和医药特点。先秦不少著作载有扁鹊的事迹,本文主要取材于《史记·扁
鹊列传》。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
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
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
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齐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
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
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
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
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
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
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
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
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
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
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
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
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
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
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
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
诊理论。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从治疗虢太子一例,
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针刺法,还有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综合疗法为扁鹊
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
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
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
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
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齐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说
明他是内科方面的能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
当他游历到秦国时(今陕西咸阳一带),就专治小儿疾病;当他云游到邯郸(当时
为赵国都城)时,又主要诊视妇科病证;而当他到雒阳(当时是周国的首都,今为
河南洛阳)时,便主要从事老年人病证的治疗,多医治耳、眼等五官病证。据记
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
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
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
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
本领。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
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
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
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
先秦时期,巫术有一定市场,并且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绊脚石。扁鹊对
巫术深恶痛绝,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他的这些医疗道德思想,在《史记》
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
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
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
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
有所成就的人。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
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近
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