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告诉我,五味子苗栽培技术
中药名称 五味子
拼音名 Wuweizi
英文名 FRUCTUS SCHISANDRAE
来源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ll. 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henanthera Rehd. et Wils. 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性状 北五味子 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 5~ 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 1~ 2 ,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南五味子 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
鉴别 (1) 北五味子横切面:外果皮为 1列方形或长方形表皮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 10 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形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 列小方形薄壁细胞。种皮最外层为1 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及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 1列长方形油细胞,含棕黄色挥发油;再下为 3~5 列小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1 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 50 μm,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μm,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2)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0.5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脂-甲酸(15:5: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 五味子 除去杂质。
用时捣碎。
醋五味子 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附录Ⅱ D)蒸至黑色。
用时捣碎。
醋北五味子 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
果肉柔软,有粘性。
种子表面棕红色,有光泽;醋南五味子表面棕黑色,干瘪,果肉常紧贴种子上,无粘性。
种子表面棕色,无光泽。
检查 杂质 不得过1%(附录Ⅸ A)。
性味与归经 酸、甘,温。
归肺,心、肾经。
功能与主治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 1.5 ~6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㈡ 五味子种植亩产量多少
五味子亩产量是多少?
中草药专家介绍,五味子种苗根系发达(长约20~30厘米),株高矮化(8~15厘米),植株成实,无徒长枝,移栽成活率极高,栽植第二年开始挂果,三至十年为盛产期,亩产量达1500~3000斤鲜果,亩产干品300~400斤左右。
栽培技术
五味子当前没有栽培品种,同属植物中华五味子,商品称“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其果粒较小,肉较薄、品质差。
(一)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压条繁殖。
1、种子繁殖:五味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五味子的种子,种皮坚硬光滑而有油层,不易透水,种子必须处理,才能出苗。将选好的果实,于2月上旬放入温水中浸泡3—5天,搓去果肉,净选饱满的种子,与3倍湿沙掺混起来,埋到室外,坑深60—70厘米,坑径视种子多少而定。堆放进坑内之后,盖一层稻草,再覆土20厘米左右,要经常检查,防止霉烂。4月下旬—5月上旬,当种子裂开口露出胚根时,即可取出播种。
育苗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作床为好。采用条播,按行距15厘米,横向开深2—3厘米的沟,踩平沟底,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每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覆土厚约2厘米,稍加压实,然后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旱保温,若干旱时注意浇水。经砂藏处理的种子,约20—30天出苗,当出苗率达50—70%时,再撤除盖草,并搭简易荫棚,待苗高5—6厘米后拆除。幼苗期要适时松土除草,并结合除草进行蔬苗;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按株距5—7厘米定苗。定苗后注意施肥,以促进幼苗生长。
2、扦插繁殖:早春植株萌动前或7—8月花后的雨季,剪取上年或当年生嫩壮枝条,截成10—12厘米长,按行距12厘米,株距7—10厘米斜插于苗床,然后搭棚遮荫、经常浇水,以促使生根,次年移栽。
3、压条繁殖:早春将植株枝条部分埋入土中,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待枝条长出新根后,于晚秋或次年春季剪断与母株相连的枝条,进行移栽。
(二)栽培技术 五味子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均可栽植。用种子繁殖的幼苗,经过两年生长即可移栽。如管理措施得力,幼苗苗壮,当年秋季也可移栽。春季于萌芽前,秋季在落叶后,株行距根据支架方式而定。采用人工支架时,通常按大行距1米,小行距70厘米,株距45厘米的标准栽植,南北行向,以利通风透光。
五味子为喜肥植物,移栽时要施足基肥,按株行距挖深、宽各35厘米的穴,将肥料与土混合填入坑内,根系舒展后填土,踏实浇水。
(三)抚育管护:移栽后除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灌溉外,第二年以后应立支架,以供枝条攀援,使其通风透光促进生长。架材最好选长1.8米,直径2- 3厘米的杂木棍或竹杆,搭成花架,然后引蔓上架。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栽后4-5年大量结果,9-10月果实呈紫红色时采摘,或连同果枝一起剪下,最好选择晴天采摘,以便及时晒干。
2、加工:晴天干燥时,可经夜露,干后油性大,质量好;若遇阴雨天,用微火煤干,开始温度在60℃左右,当达半干时将温度降到40-50℃,以防挥发油散失或变成焦粒降低药材质量。干后去掉果柄,杂质,筛去灰屑。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
㈢ 五味子栽培技术
五味子的种植通常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①育苗:育苗地应选靠近水源、背风向阳的地块,要求土壤为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每667米施厩肥2000~3000千克,深翻20~25厘米,耙细整平作高畦,畦宽120厘米、高15厘米、长10~20米。于5月上中旬播种经处理已裂口的种子。在苗床上横向开沟条播,行距10~15厘米,覆土1.5~2厘米,盖草苫保温保湿,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0~60克。亦可以进行撒播,每平方米播种量80~100克。在畦上搭0.6~0.8米高的遮荫棚架,用草帘或遮阳网遮荫,透光度50%。播种后15~20天出苗,待小苗长出1对子叶时撤掉覆盖物,长出3~4片真叶时逐渐撤掉遮阳物。五味子的种子在果实成熟时并未完全成熟,种子需经过低温处理方能用于播种。秋季将新鲜果实用水搓去果肉,种子用清水浸泡3~5天,每天漂洗换水一次,捞出沉水种子与2~3倍的湿沙混匀,放入宽50厘米、深50厘米、长根据种子量而定的坑中,覆盖10~15厘米的细沙,再盖上草帘子,翌年4~5月种子裂口即可播种。②移栽:在翌年春季返青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移栽,以春季移栽为好,傍晚及阴天移栽成活率高。移栽密度一般为行距1.2~1.5米,株距50~60厘米,在立架两旁各移栽1株幼苗,每667米移栽幼苗1750~2210株。
㈣ 五味子几月份开始种植
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
种子可进行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当年鲜籽,即选择当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饱满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种。
㈤ 五味子树怎么大规模发展种植,怎么管理
五味子是一味中药材用途极广。
在我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巴山镇。满山遍野全都是,纯野生的那种。
在我们当地,五味子没成熟亮米之前,(亮米就是成熟中的一过程,就是快红了)摘回家蒸一小会趁有太阳就晒干,没有太阳就得烘干,如不及时晒干容易生霉变质。
这只是简单一些介绍,要想种植必须实地参考技术多方面问题。
五味子种植前景不错 ,这两年价格一直稳定,处于上升阶段。昨年20元一斤干货。今年26元一斤干货。成熟后当的水果卖,几到十来串一绑一坨,三到五元钱。相对来说比干货划算。
㈥ 五味子种植技术
(一)繁殖方法野生五味子除种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横走茎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进行了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的研究。其结果扦插压条虽然也能生根发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难,处理时要求条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子。
1.种子的选择五味子的种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生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2.种子处理
(1)室外处理于结冻前将选作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种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时可将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两天换一次水,在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捞出控干与2—3倍于种子的湿砂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处理场地要选择高燥地点,以免水浸烂种。
(2)室内处理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清除果肉,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行砂藏处理,其温度可保持在5℃—15℃之间,翌春即可裂口播种。
(二)播种育苗
1.育苗田的选择育苗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床作为好,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做床,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较少的地块可做成平床。不论哪种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层,床宽1.2米,长视地势而定。床土要耙细清除杂质,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千克,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2.播种时期和方法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当年鲜籽,即选择当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饱满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种。
3.苗田管理播种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帘或苇帘等遮荫,土壤干旱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荫帘。并要经常队长昌,保持清洁,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四)移栽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林缘地或熟地,以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每公顷施基肥20—30吨,整平耙细备用。
2.移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行株距120厘米×50厘米,为使行株距均匀,可以拉绳定穴,在穴的位置上做一标志,然后挖成深30—35厘米、直径30厘米的穴,每穴栽一株。栽时要使根系舒展,防止窝根与倒根,栽后踏实,灌足水,待水渗完后用土封穴。15天后进行查苗,没成活的需进行补苗。
(五)田间管理
1.灌水施肥五味子喜肥,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栽植成活后,要经常藻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冻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开花结果期,除需要足够水分外,还需要大量养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期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料5—10千克。追施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厘米周围开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开沟时勿伤根系。
2.剪枝五味子枝条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
(1)春剪一般在枝条萌芽前进行。剪掉过密果枝和枯枝,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
(2)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等。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或短截。夏剪进行得好,秋季可轻剪或不剪。
(3)秋剪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
不论何时剪枝,都应选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并引蔓上架。
3.搭架移植后第二年即应搭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或8号铁线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蔓处立一竹杆或木杆,竹杆高2.5—3米,直径1.5—5厘米,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开始时可用强绑,之后即自然缠绕上架。
4.松土、除草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5.培土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6.病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开始时叶片萎蔫,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病株死亡。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根际浇灌。
(2)叶枯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先由叶尖或边缘干枯,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干枯而脱落,随之果实萎缩,造成早期落果。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和3%井冈霉素50ppm液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确定。
(六)采收与加工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采收,随熟随采。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以保障商品质量。加工时可日晒或烘干。烘干时,开始时室温在60℃左右,当五味子达半干时将温度降到40℃—50℃,达到八成干时挪到室外日晒至全干,搓去果柄,挑出黑粒即可入库贮藏。
㈦ 五味子是四大发明之一吗
五味子不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