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蒙古创造者

蒙古创造者

发布时间:2021-09-14 07:33:41

A. 殿试的创造者是谁

1、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皇帝亲临殿廷,发策会试中式的贡士,称殿试。也叫“廷试”、“廷对”。源于西汉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武则天天授二年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宋开宝八年,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后的进士分为五甲。元无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2、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为对士人的敬称。《宣和遗事》前仪式:“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宋代是我国科举考试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朝代。就进士考试而言,宋初大抵沿袭隋唐五代的做法,几乎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只是录取人数很少,且不举行殿试。自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宋准榜开始确立殿试及唱名制度,到淳化三年(992年)孙何榜时采用糊名考试的办法,科考制度遂逐步完善。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又确立了3年一次会试,并严格执行,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南宋灭亡。
科举考试是封建帝王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这一制度一开始就有失公允。宋初在没有殿试时,一般情况下一切程序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是将结果告知太祖赵匡胤。自有殿试以来,每科状元的确定,也并非公平竞争的结果,有的只是取决于皇帝的一人的意志或者说是迎合了当权者的政治需要,这在宋代科举制度产生、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都有所反映。

一、 殿试始于宋准榜
开宝六年(973年)三月初七,新录取的进士宋准等10人及其它诸科录取的28人一起到讲武殿谢恩。通过当面对话,赵匡胤觉得进士中的武济川、“三传”学究中的刘睿知识浅陋,回答问题时张皇失措,牛头不对马嘴,就下令将他们刷掉了。这科是翰林学士李昉担任权知贡举(即临时负责科举考试之事),而武济川是他的家乡人,因此赵匡胤很不高兴。

事后,未被录取的徐士廉等人又击登闻鼓(古代帝王为了表示听取臣下的冤情或谏议,悬鼓于朝堂之外,允许臣民击鼓直接向皇帝反映问题),状告李昉卖人情,取舍不公允。赵匡胤就这个问题征询翰林学士卢多逊的意见,卢说:“我也听到不少议论。”赵匡胤就命令贡院将考完了3场而落选的人造册上报,结果进士及诸科共报上来360人。

三月十九日,将这些人全部召见,选了195人,其中包括徐士廉。加上宋准等已经录取的38人都发给卷纸,另外再考一场诗赋,并另委考官主持其事。两天后,赵匡胤亲自到讲武殿批阅试卷,共录取进士26人,其他“五经”、“三礼”诸科共101人,都赐及第。宋准、徐士廉均在进士科录取之列,仍以宋准为榜首。并且,赐给宋准制钱20万以举办庆祝宴会。李昉则被贬为太常少卿,和他一起主持试事的其他官员也都受到了处罚。

从此,殿试就成了科举考试的一道必须经过的程序。

二、 黜快手孙何成“三元”
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太宗端拱二年 (989年),频频举行科举考试,且多以最先交卷者为状元。这种方式有意无意地沿用了30年,共产生了22位状元。杨砺、宋准、王嗣宗、胡旦、苏易简、王世则、梁灏、陈尧叟等都是北宋前期著名人物,他们皆因抢先交卷而成了状元。其中杨砺、王嗣宗、苏易简、陈尧叟后来还成了颇有政绩的掌权人物。

文思敏捷、下笔千言固然是人的才气的一种体现,但仅以此确定名次高下,终究有失偏颇。再说,一榜接一榜地都是先交卷者成了状元,而一当了状元,不仅名气大、入仕起点高,而且以后升官也比别人快得多。这样,继起的读书人准备考试就只在写作速度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文章的质量,更不肯认真在积累知识上下功夫。有的士人甚至相互吹捧,哄抬那些草率成篇者的身价,以制造知名度。已经有了应试资格的举子以此为荣,准备应试的学童也群起仿效,逐渐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影响十分恶劣。一些有见识的朝臣看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一再向太宗上奏章。太宗还算是个勇于纳谏的君主,很快就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便立即改变做法,决定不再以行文的迟速作为决定名次的标准。

淳化三年(992年)二月,又要举行会试了,太宗还采纳了莆田人陈靖的建议,制定了“糊名考校”的办法。这科应试者共1.3万人,这不但是宋代开国以来的空前盛况,也是隋唐五代300多年来所未曾有过的。太宗深感这是个扭转风气的好机会,就命令考官们仔细阅卷,认真治一治争先交卷、草率成文的浮华之徒。

会试考3场,第一场考官们就来了个下马威,出的题目冷僻。出题之后,许多考生都模不着头脑,纷纷要求考官们加以说明。这在以前历次都是允许的,可这次却得不到回答。不少一向自诩“才思敏捷”的考生,这次竟也迟迟不能下笔。

不过,人那么多,总还有快手。年仅17岁的江南考生钱易,不到中午已经做完答卷,第一个出了场。这次,他可撞在枪口上了。考官们心照不宣、矫枉过正地连卷子都不看,用红笔一抹,当作废卷子抛弃在一旁,并取消了他参加第二、三场考试的资格。

会试的结果是:一位已经颇有些名气但文思相对迟涩的河南举子孙何当了“省元”(“省”,乃唐宋时中央部门的名称;唐宋会试由尚书省主持,故又称省试,第一名称 “省元”)。快手钱易被黜落,而速度较慢的孙何反而受重视,一些向来以快为荣的考生都还只当是偶然现象,根本没有料到这是太宗有心要惩治单纯求快的人。因此,以李庶几为首的一批通过了会试的快手们对孙何夺取省元很不服气。他们特意聚集在京城一个著名的饼子店里进行写作比赛。扬言谁在厨师烙好一张大饼的时间内完成一韵诗,谁就是高手。吵吵嚷嚷,呼呼叫叫,旁若无人。

他们哪里知道,这件事很快就传到朝臣们耳朵里了。大臣们对这些人更加厌恶。待到殿试时,太宗亲自拟了一道更为冷僻的题目,从《庄子·寓言》中摘出“卮言日出”四个字作为赋题,决心再给快手们一点厉害瞧瞧。

殿试开场了。李庶几还没有完全弄明白题意,就急急忙忙胡乱凑了一篇,别人还在冥思苦想之时,他已抢先交了卷。他的同伙们一见,也就不敢细想,一个个随意乱扯,纷纷成篇出场。李庶几满以为这回状元是稳拿了。他的崇拜者也跟着一味地吹捧,更使他自我陶醉。还没等传胪(宣布殿试名次的仪式)、张榜,他就让仆人大肆张罗,为庆贺自己状元及第做准备。在确定名次时,朝臣们将他们在饼店搞比赛的事一五一十对太宗说了。太宗大怒,下令将他黜落,并且罚他两科之内不许参加殿试。最后的结果是:抢先交卷者纷纷落榜,“文思苦迟”而“文理可观”的孙何又中了状元,而且在宋代状元中首创了连中“三元”的奇迹。从此,以答卷的迟速决定名次的办法也就取消了,这一改革是合理的。

李庶几咸平元年、二年接连两科都未能参加殿试(此前有5年停止科举),直到咸平三年(1000年)陈尧咨榜才以省元及第。

钱易虽被黜落,却因此出了大名。他后来重新参加开封府的选拔考试,又想争第一而引起一场大争论,惊动了朝廷。经过反复讨论与复试,结果排名第三。这时苏易简在太宗面前极力称赞他的才华,太宗很惊喜,打算招他为 “白衣卿相”,但很快因繁杂的政务而淡忘了。咸平二年(999年),他终于进士及第,在真宗朝很受重视,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负责起草朝廷文告、命令等)。

殿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前三人赐进士及第,为一甲;余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为二、三甲。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其程序大体如下:试前须复试,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应试。复试毕,于四月二十一日应殿试,也在保和殿。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1761) ,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B. 玛雅文明的创造者是谁

美洲文明的摇篮古代玛雅人居住在中美洲地区,即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境内。在诸多的印第安部落中,尤以玛雅人的社会发展水平最高, 堪称世界古老文明部落之一,它是美洲文明的摇篮。
据地下资料表明,公元前2000 年左右,尤卡坦半岛已经有了人类居住的遗迹。他们以渔猎和采集作为谋生手段,来创造和发展自己的历史。公元前 1000 年左右,他们开始定居,这时,以种植玉蜀黍为主要作物品种的农业生产发展起来了。然而这种文化是否为玛雅人所创造,至今仍无定论。公元初, 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南部建立了城市,此后的七八百年间,总共建立了100 多个城市。在城市的广场上他们进行日用品和食品的交换。这时,玛雅人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
公元10 世纪以后,一支托尔提克人从墨西哥入侵玛雅地区,在尤卡坦半岛上建立起一些新的城邦。自此,玛雅文化便出现了第2 次的繁荣兴盛。
玛雅人在美洲创造了高度的文化,其全盛时期当在4~10 世纪。此后玛雅文化遭到了明显的践踏和摧残,只有尤卡坦半岛北部还得以保存和持续发展,直到15 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这一地区,玛雅文化的独立发展才被打断。
神奇的玛雅文化遗址 玛雅文化的重要遗址有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的特奥提华城、尤卡坦半岛南端乌苏乌辛塔河流域的科班城和尤卡坦半岛北部的乌斯马尔城。它们分别属于古典时期、早期和晚期的奴隶制城邦遗址。
通过考古探测,我们知道这些城市的规模宏大,有的城市长宽均达数公里。城内耸立着许多金碧辉煌的神庙和宫殿。在建筑物的墙壁、柱子、梯阶和石碑上有精美的雕刻,有的地方还发现了栩栩动人的壁画,描绘了庆祝游行、呈献贡赋、押送战俘、争夺格斗等场面,表现了玛雅人高度的艺术成就。
除此以外,多层次的金字塔台庙建筑,光怪神奇,令人赞叹。如乌斯马尔城的几座多层次金字塔,反映了玛雅人对地球的原始观念。他们将地球上部分成若干层,每层有13 个世界;地球下部也是如此,每层有9 个世界。各层分别由“界神”掌管。
玛雅人信仰太阳神、月神、蛇神、风神、雨神、地神和农神,尤以崇拜玉米神为最。他们用占卜勾通人与神的联系。玛雅人祭神的规模很大,祭品除牲畜、飞禽、瓜果外还一度盛行人祭。
公元前后,玛雅人便有了象形文字,包括许多象形符号和音标、音节符号,它们一般用小毛笔书写在无花果树皮上。科班城建筑群中著名的“象形文字梯道”,是玛雅人特有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然而,遗留到今天的玛雅文字,多是镌刻在石碑、陶器、骨器上的铭文,而且迄今无法辨认。
是谁创造了玛雅文化 玛雅人创造的太阳历法,规定每年为365.2420 天,而现在天文学家的准确计算是365.2422 天,一年的误差不过是0.0002 天,这种精确度恐怕很难用巧合来解释。
此外,令人更加迷惑不解的是,在洪都拉斯一座神庙的壁画中,人们发现画面中有玛雅人乘坐一种类似今天火箭的飞行工具邀游太空的形象。人们相信,艺术的夸张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据此断定,玛雅人已早于我们几千年提前进入了太空时代呢?如前所述, 玛雅人具有超时代的天文科学知识,他们创造的太阳历比格列高利历更准确,更贴近回归年长度。从现有的文字手稿中,人们还知道有玛雅人预测数十万年间日食、月食的表格和标明流星陨石坠落的时间表。这些事实表明, 玛雅人的智慧,已超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特定历史时代。
据此,有的学者提出,是外星人创造了玛雅文化,玛雅人的祖先原本就是进入地的外星人。另一些学者则从玛雅文化与亚洲古代文化的历史渊源,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人类学家发现,印第安人的肤色和体形与亚洲蒙古利亚人种相似,因而一般认为他们属蒙古人种。
有人考证,古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曾有过“地球另一隅的人” 的记载,这些人可能就是进入美洲的亚洲人。这些人进入美洲后,在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洪都拉斯经过长期的发展,虽然逐渐形成了与印度各自不同的文化体系,但是,他们却有着大致相同的神祇和信仰,如对日神、月神、蛇神、风神、雨神、海神、地神的信仰等即是有力的佐证。印度古代的大佛塔“窣睹坡”与墨西哥等地的大型金字塔台庙形象十分相似,这也是很难用巧合来加以解释的。
基于上述理由,有人便提出亚洲人是玛雅文化的创造者之一。
由于美洲没有发现远古人类生活的遗迹,美洲人种究竞来自何方的问题,多少年来,学者们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一般认为,印第安人是从亚洲东北部移居美洲的,属于蒙古人种的一支。也有人认为,有一部分印第安人属澳人利亚一美拉尼亚人种,是与蒙古人种的一支同日寸或更早移入美洲的澳洲人。
据测定,他们移居美洲的时间约在四五万年以前。其迁移动机或者由于追踪野兽、或者因为气候突变。为了生存,他们从亚洲出发。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进,越过白令地峡(最近一次冰河时期,当时的白令海峡比今天约低100 米)抵达美洲大陆。后来海面升高,地峡变成海峡,迁移的人便踏着海峡的坚冰,或是沿海边航行进入美洲。不过,这种移民,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渐进过程,决不是一次两次的挺进行动所能完成的。
上述种种观点,孰是孰非,还有待于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轻率的结论只能是科学探索领域的最大误区。

C. 有人说元朝完成的再次大统一是由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创造 这种说法对吗

不完全对,成吉思汗只是元朝统一的奠基者之一,他是蒙古汗国的创造者,而元朝是以蒙古族为最高统治阶级的多民族国家,元朝建立统一帝国是在忽必烈手里最终完成的。

D. 蒙古族文字的发明者是谁

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乃蛮人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

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母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蒙古族开始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

(4)蒙古创造者扩展阅读

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1368年,元朝覆灭后,八思巴字也一并退出通用体系 。

20世纪40年代,蒙古国在苏联影响下,成立了以达木丁苏伦等作家参加的“文字改革委员会”,不久后正式废弃回鹘体蒙古文,开始使用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制的西里尔蒙古文。

80年代后,蒙古国曾有部分初中和高中开设回鹘体蒙古文课程,但推广效果并不理想。蒙古国仍然只有部分学校开设回鹘体蒙古文课程,但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不重视这一课程的学习。

1979年中国正式确定了蒙古语基础方言和标准音。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转发了“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关于确立蒙古语基础方言、标准音和试行蒙古语音标的请示报告》,决定以察哈尔土语为标准音。

1977年八省区第二次蒙古语文专业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蒙古语文标点符号的规定”。1991年自治区民语委下发了“关于试行蒙古语文缩写和略写法的通知”。

1996年规范了“蒙古文字母顺序”。1997年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正字法委员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将3000多条不规范的基本词条规范为1500余条,并统一了其派生词的书写形式。

2010年,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下达关于恢复扩大回鹘体蒙古文使用的命令。命令规定,蒙古国总统、国家大呼拉尔(议会)主席、总理以及政府官员等在与外国同级别官员进行交流时。

公文和信函必须使用回鹘体蒙古文;蒙古国公民的出生及结婚证明、各级教育机构颁发的相关证件、毕业证书等必须同时使用回鹘体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

E. 蒙古为何还要分内外,成吉思汗是内蒙人还是外蒙人呢

因为地理因素,在内外蒙古的边界处,有一条荒漠带将两个地方隔离出来,就像中国和朝鲜一样,都是有着一条鸭绿江分隔出来,内外蒙就是这样区分出来的。

成吉思汗是外蒙古地区人,成吉思汗出生于斡难河畔,蒙古族游牧民族。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大蒙古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宋宝庆三年(金正大四年,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5)蒙古创造者扩展阅读:

公元1180年左右,铁木真称汗,扎木河率领扎达兰、太赤武等十三个部门进攻,铁木真兵十三翼作战,因兵力无人能敌而撤退。历史上,十三翼之战被称为十三翼之战。1196年,铁木真和克里比·托利汗军格兰特在乌雷扎河(今蒙古东部乌雷吉河)击败鞑靼人。

金授铁木真以察兀忽鲁(部长)官职,封脱里汗为王(脱里从此称王汗,语讹为汪罕)。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王汗见敌势盛,不告而退,把铁木真留在乃蛮兵锋之下。

铁木真发现后,迅速撤军,回到自己的草场萨利川(蒙古克伦河上游以西),将王可汗暴露在敌人面前。王可汗被打败了。因为王可汗的地方有很多蒙古族部落,铁木怕他们被吞并,对自己有害。他派出了号称四大名师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王汗,击退乃蛮。

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实力猛增。

1203年王汗对铁木真发起突然袭击,铁木真败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铁木真乘王汗不备,奇袭王汗牙帐,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归附铁木真。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F. 蒙古文字是谁创造的

蒙古部原来没有文字,成吉思汗在战胜乃蛮部后,命乃蛮部的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专写蒙古语,创造属蒙古文字。这对推行国家法令和发展蒙古族的文化大有好处。成吉思汗本人始终信仰萨满教宣扬的“长生天”——永恒的天神,因此他还任命了专门掌管萨满教事务的别乞(教长),利用宗教的力量来帮助自己统治和安定人心。

G. 蒙古字是那个维族创造的~!~

最早的蒙古字是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下令文员所创的,也是现在蒙古字的锥形。
你说的那个也是蒙古字,只不过是那时蒙古字横着写像维族字,所以才另称为维式蒙古字,根本不是维族人所创。

H. 成吉思汗生在外蒙古,长在外蒙古,他为什么是中国人

是外蒙古人,成吉思汗建立的广大蒙古国起源于外蒙古,在建立起地跨亚欧的大帝国的时候,蒙古还没有改国号为元,其他像俄罗斯公国等等欧洲和西亚各国都比当时的宋朝被统治时间长,俄罗斯公国比中国人更有资格称成吉思汗为“我们的汗”。在忽必烈后,元朝只是包括当时中国现在疆域和外蒙古等等在内的疆域,而整个国家分为钦查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等等很多的汗国,他们之间的地位几乎是平等的,只是名义上遵从元朝的皇帝。
所以外蒙古暨蒙古人民共和国,他们的历史上的大英雄是成吉思汗,而他非是我们的汗。内蒙古的称法只是在区别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外蒙古)时才有的,不然会有外交上的问题。
所以我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成吉思汗不是我们的汗,他可以说是蒙古的英雄,也可以说是蒙古族的英雄,但是只是因为那么一段历史才载入中国史册。

I. 创立蒙古文的首创人是

成吉思汗时期创造的文字叫回鹘式蒙古文。
据中外史乘记述,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人以版后,蒙古族开始权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现在称作回鹘式蒙古文。
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维吾尔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
早期的蒙古文字与回鹘文非常相像,正字法中的部分原则也直接来自回鹘文,故现在学术界也常称之为“回鹘式蒙文”。16-17世纪这种文字经过改革,形成近代蒙古文,即今天通行的传统蒙文(胡都木蒙文)前身。

J. 蒙古国吉立尔文的创造者是谁

西里尔是俄文字母,而蒙古语是注音自,任何一种字母都可以记录蒙古语。所以没有创造

阅读全文

与蒙古创造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