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善意的发明

善意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9-14 04:47:32

❶ 民法里的善意是什么意思请举具体例子!谢谢!

民法中的善意 为在受到蒙骗不知情的状况下进行正常符合常理的交易 《物权法》第106条对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作了明确的界定,善意取得,是指财产无权处分占有人将其占有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如果受人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且支付了合理的价格,则受让人将依法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或者他物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

❷ 世界是善意的吗

有一句很火的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世界是善意的吗?世界又不认识你,他是无意的。


我认为,世界没有好坏,而是世界里的人。我不知道如何说世界是不是善意的,但我想可以把世界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体会一下。

请心存善意

我不知道世界是否善意,对我们能确信的是是否自己心怀善意。

世界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因为我们自己的感受不同。不同的规则,有些人很好,有些人只是责怪规则。有些人感到了世界的善意,而另一些人却只感到怨恨。而不是被动的期待着世界的真诚,积极的,无论是在旧的规则,规则还是超然,懂得善的恶,善的恶,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感觉良好和积极的善,享受美好。

❸ 善意的谎言这句话最早发明于谁

善意的谎言,汉语词汇,拼音是shàn yì de huǎng yán,是指出于某种善意的原因说出的谎言,并不带有恶意,而且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即一般是出于好意而说出的谎言,是为了他人着想而说出的谎言,可给予人灵性。

善意的谎言

“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这种谎言不是居心叵测,是出于善意的。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适度地撒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甚至是给对方一个巨变!它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没有任何的恶意。但是善意的谎言本质依旧是谎言,与事实相违背,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善意的谎言是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原动力。它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也让人确信世界上有爱、有信任、有感动。

善意的谎言能让人找到用笑脸去面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类灵性,体现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著,不由自主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

❹ 为什么善意取得是原始取得它的原理是什么

原始取得的特征之一就是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不是原所有者的意愿。善意取得就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取得的,并不是以原权力者意愿而得,所以属于原始取得。善意取得四点特征,处分人是无权处分,第三人是善意且有偿取得。转让的财产必须完成交付或者登记。所占有的物决不能是脱离物。

❺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事例

1.看过一篇电视报道,说的是一个老妈妈得了肾病,如果不换肾的话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这时大儿子站了出来要求给妈妈捐肾,这可疼坏了老妈妈,老妈妈强烈反对,说要是这样自己还不如死了算了.没办法只能等待各种条件都比较匹配的肾源,可是要等到这样的肾源真是很不容易,儿子怕耽误了母亲的病情,于是和家人商量后,骗过了母亲.把自己的一个年轻的肾脏捐给了母亲,手术成功后家人还是瞒着这位老妈妈的,最让人感动的是母亲和儿子住在隔壁病房,妈妈是不知道的,当妈妈想见大儿子时,家人只是骗她说儿子去出差了,看完这个报道我被感动的哭了,朋友们,难道这样的谎言有碍于诚信么?
2.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小女孩,在她生命的后期,当医生问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她说想去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对一个生命垂危的女孩的最后心愿,医生和家长哪有不满足的理由呢?但是因为她的家住在遥远的新疆,如果满足她的要求,医生怕女孩经受不住旅途的劳累,于是一个由2000多名志愿者和医生还有女孩的家人组织的集体编造谎言的活动开始了,从上火车到改乘旅游公车,一路上,从报站到服务员端茶倒水,甚至到旅客的交谈,都是大家有意安排的,最后来到了一个学校,在军乐队伴奏的国歌声中,双目失明的女孩以为真的来到了渴望已久的天安门广场,当看到她无力的举起她的小手向国旗的方向敬礼时,在场的人们全都流下了热泪,这次由2000多人组织的集体说谎行动,你能说他们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么?
3.很久以前,有一个姑娘一生下来就瞎了眼。
黑暗是她唯一的主题,世间的美丽和丑陋她无法得知。
但她一直很快乐,因为母亲说她是村里最美丽的女子。而事实恰恰相反,她是村里最丑陋的女子。但她并不知道,她只相信母亲的话,所以,她快乐而骄傲地活着。
转眼间,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龄了,由于是瞎子,长得又丑,所以村里没有一个人愿意娶她。经过母亲的寻找和游说,外村的一个断了一只手的小伙子同意娶她。
姑娘的母亲说,她只有一个要求,不准小伙子说姑娘长得丑,要夸奖姑娘是村里最漂亮的女子。小伙子一口答应下来。
母亲对姑娘说:“孩子,我给你找了一个村里面最英俊的小伙子。”
洞房花烛夜,姑娘问小伙子:“娘说,你是村里面最英俊的人,是吗?”
小伙子说:“ 是的。”
姑娘又问:“ 娘说,我是村里面最漂亮的女子,是吗?”
小伙子响亮地说:“是的。你是村里面最漂亮的女子。我爱你。”
姑娘听了小伙子的回答,脸上泛起了羞涩的红晕。从此以后,姑娘活得更加自信了,自己是村里面最漂亮的女子,又嫁给了村里面最英俊的小伙子,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幸福的事情呢。 字串6
又过了一段时间,姑娘的母亲去世了,而姑娘给小伙子生下了一个小男孩。
善良的小伙子从小男孩懂事起就告诉他,不能说自己的母亲长得丑,要说她是这个村里最漂亮的女子。
姑娘继续活在美丽的谎言之中,母亲的谎言、丈夫的谎言、儿子的谎言让姑娘的一生都充满了幸福和甜蜜。
终于有一天,姑娘老了,安详地闭上了眼睛,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在别人眼中,姑娘是一只丑小鸭,而姑娘自己却活得像一个骄傲的公主。这就是善意的谎言的力量。我们为亲情的伟大而感动,为善意的谎言而感动。
4.一架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而迫降,但飞机已经严重损毁,无法恢复起飞,通讯设备也损坏,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9名乘客和1名驾驶员陷于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动起干戈。
紧急关头,一个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了出来说:“大家不要惊慌,我是飞机设计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就可以修好飞机。”这好比一针强心剂,稳定了大家的情绪,他们自觉节省水和干粮;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团结起来和风沙困难作斗争。
十几天过去了,飞机并没有修好;但有一队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驼队经过这里,搭救了他们。几天后,人们才发现,那个临时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飞机设计师,他是一个对飞机一无所知的小学教师。有人知道真相后就骂他是个骗子,愤怒地责问他:“大家命都快保不住了,你居然还忍心欺骗我们?”小学教师说:“假如我当时不撒谎,大家能活到现在么?”

❻ 科技小发明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对方二辩请注意,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本身必然会有碍于诚信。所以,在此我要大声疾呼,让我们拒绝善意的谎言,共同打造诚信社会。

请对方辩手注意,您们的辩词存在很大的疏漏.我们认为区分事物首先应先从定义入手进行阐述,综合康熙词典的释义,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规范中,"诚信" 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诚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请对方一辩注意,既是谎言?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
谎言虽然为善意,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与民族精神来一次暮然回首,原来那诚信竟在灯火阑珊处。隔着几千年的长河,依旧可以清晰地听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宛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然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对堕落与死亡!
守信了诚信就守信了一方净土,守信了诚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

所谓善意的谎言也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并举出实例:某人身患绝症,为了让他平静地度过余生,亲朋好友一致把他瞒过,这其中绝无恶意,也绝无私利,但往往未能尽如人意,欺骗无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疗的理性和处理个人事务的时机。女哲学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说,这种谎言会置人于人格大滑坡的边缘。她在《说谎,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选择》一书中写道: “ 心理上的障碍荡然无存,辨别真伪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认为谎话不会被识破的概念可能趋向偏执.”一些对说谎现象颇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建议, 任何人如果想对朋友、亲人、同事说些“ 善意的谎话”之前,最好能好好考虑一个涉及心理反应的问题,即对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后会感谢你的好意,还是会觉得对你的长期信任被你伤害了。

“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 !
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来保护自己或别人。帮助我们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
盖斯梅尔说过:“认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人想出来的借口有时出乎意料。为什么人要自欺欺人?美国幽默作家赖得乐指出:“大多数人不是生活在现实当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对自己的幻想。”话又说回来,了解自己与朋友的真象有时非常残酷,最好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然而大多数借口都有破坏性。不自觉地使用借口,即使不会愚弄别人,也会愚弄自己。所以我请对方认识到,多点诚信,少点借口!同时我想问对方,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观点,如何打造诚信社会,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在诚信上有更大发展?

我认为即使谎言是善意的,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比皆是.何须举例.这种负面影响对诚信的破坏往往是比较隐蔽,是一种慢性中毒.无视这种毒害,无疑是掩耳盗铃.我想请问对方辩手,您们口口声声说善意的谎言与诚信是两个范畴,请您们就善意的谎言准确下一个定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能始终以一颗公正的心来对待和评价客观事物,那么一定会营造出一种诚实明净的氛围,而不是尔虞我诈的恶性循环。
朱?F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以诚立身,以信交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经济正常运行、推进体制创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举。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一些领域和个人的信用匮乏,已日益成为令人切齿的社会公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正如对方一辩所述,谎言何来善意,既是谎言就有碍诚信,请问对方辩友,诚信是什么?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的是什么?

我方认为反方在一些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上存在根本性的错误,诚信是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以待的基础之上,任何的欺骗即使是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可以说是与"诚信"完全悲道而弛的.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概念我想在此就不需要再论证了,已经分析的很明白了.

❼ 什么是善意,使你生命更精彩

善意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带人进入崇高的境界,所以,不如“秀”出你的善良来!

善良是一剂良药。从善意出发,你的表现将会更加精彩,生命将会更加有意义。

有位在日本税务署服务的小林先生,为人忠厚、质朴。有一天,他去紫菜店收税,主人不在,大概是到江湾去采紫菜了。他沿着堤岸走到江湾,果然,他瞧见木村一家人在忙着。年老的木村夫妇赤足泡在冬天的海水里,三个念小学的孩子,还有念中学的木村长女也都卷起衣袖,不惜裸露两只嫩白的手臂在海水里帮助采摘紫菜。

“多冷的天气啊。”心地善良的小林不禁想,“不管怎样美丽的手,那样泡在冰冷的海水里,不粗糙才怪!市面上有长统胶鞋,但为什么没有长统胶手套呢?——对啦,难道不能制造防水手套吗?”

他开始阅读有关书籍。正好他有个朋友在附近三兴化学公司服务,于是他到工厂去参观,吸收工艺知识。后来经过刻苦努力,经过反复更改,小林终于制出了胶皮手套的样品,并送给木村一家试用,征求改进意见。后来,三兴化学公司采用了小林的发明。那年底,他获得了一笔巨额赏金。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的目的是要让“家家户户都点上电灯”。所以,从一开始他对自己提出:发明的电灯必须简便、通用、便宜、耐用、无臭、无烟、无毒。他用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发现白金灯丝效果较好,但是,他想黄金就够贵了,白金更贵,普通老百姓是绝对用不起的,于是他放弃了白金灯丝,继续寻找更合适的灯丝。

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以为人类造福为出发点而获得成才机遇的例子,北魏贾思勰写《齐民要术》、明朝宋应星写《天工开物》、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等等。

在一个多雨的午后,一位老妇人走进费城一家百货公司,大多数的柜台人员都不理她,但有一位年轻人却问她是否能为她做些什么。当她回答说只是在等雨停时,这位年轻人并没有推销给她不需要的东西,也没有转身离去,反而是拿给她一把椅子。

雨停之后,这位老妇人向这位年轻人说了声谢谢,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几个月之后这家店东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往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就是这位老妇人写的,而她正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当这位年轻人打包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升格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这个年轻人的成功,就在于他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礼貌。

《圣经》上说,有个人招待了一群衣衫破烂且长相丑陋的客人,等客人离去,才发现他们原来是上帝派来的使者。从此,做父母的就教导孩子们说:碰到衣衫破烂或长相丑陋的人,切不可怠慢,而要帮助他。因为他可能是天上的仙人。

这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故事,但纽约首屈一指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的经理乔治·波尔特却有着相似的真实经历。

那是一个刮风的雨夜,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走进一家旅店。那男的对旅店伙计说:“别的旅店全客满了,我俩在贵处借住行吗?”

一个年轻的伙计说:“城里同时在开三个会,所以全城到处客满。”他看着两位老人的不妙处境,很同情地说:“不过我也不忍心看你们二位没有落脚处。这样吧,我把自己的床让给你们。我自己?不碍事,在柜上搭个铺,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老人付房钱时,对伙计说:“年轻人,你当得了美国第一流旅馆的经理,兴许过些日子我要给你盖个大旅馆。”

两年后的一天,这个年轻的伙计收到一封信,信里附着一张到纽约去的双程飞机票,邀请他回访两年前那个雨夜里的客人。

年轻伙计来到了车水马龙的纽约。老人把他带到第五大街和三十四街交汇处,指着一座巍然耸立的高楼说:“年轻人,这就是为你盖的旅馆,希望你来当经理。”

这位当上经理的伙计就是波尔特,那位老人则是威廉·奥斯多先生。

我们好心帮助那些求助于我们的陌生人,可能正帮助着自己——乔治·波尔特正是如此获得意外收获的。

善意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它带人进入崇高的境界。

善良是一剂良药。从善意出发,你的表现将会更加精彩,生命将会更加有意义。请看维生素C的发明经过。

C是发明者乔瑟夫·哥勒特·巴卡博士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哥勒特·巴卡出生并成长于纽约东区的犹太人街,他的家被不断降临的疾病与死亡的恐怖包围着。他的父母开一家杂货店,他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聪明的长子——巴卡身上,期待他做个出人头地的人。但是,这个18岁的年轻人目睹周围人们的痛苦,立志要当医生,想尽力做点事帮助他们。他说服了父亲,考进了医学院。在贝尔威医学院,他十分用功,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所有科目,却带着迷惘毕业了。因为,他在学习中了解到,医学上的未解之谜太多了。当个混饭吃的医生,赚钱自然不是难事,而他下决心要不断地研究那些尚无法救治的疾病的原因,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以便救治那些为疾病所折磨的人们。

他进入美国公众卫生局,30年来安于每年1600美元的微薄薪俸,全身心地投入了“谜”一般的各种疾病的研究:黄热病、猩红热、伤寒、白喉以及意大利麻风病等等。尤其意大利麻风病,病因及治疗方法的发现完全是他的功绩。为了救治病人,他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为此他感染了热病,有两次几乎丧命。当纽约市新建保健所时,40岁的乔瑟夫被推荐为所长的第一个人选。如果他答应了,那么贫困的生活便可结束,可是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决不改变初衷:帮助染病的普通人。于是他到意大利麻风病流行的南部地区去了。乔瑟夫就凭着这种精神,发现了意大利麻风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同时发现了维生素C。他的苦斗精神来自幼年时居住在犹太街所获得的体验。在他看来,帮助人类免除疾病的痛苦,是比金钱更高贵的事业。

❽ 为什么说很多的善意,都会带有目的

因为时代的发展让人心不再单纯,人们越来越不相信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每个人都学会了在生活中掩饰自己。我们总是能感受到生活中善意或恶意的存在,可不论是善意还是恶意,我们都已经不再敢轻易相信了。

其实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能对自己散发足够多的善意,可是生活当中的善意与恶意较大,让我们很难去分辨好与坏。出于惶恐,我们变得越来越喜欢戴着面具生活。

从来都不是善意带有目的,而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目的性眼光去衡量善意。

❾ 什么是善意原则

二、善意一般义务的认定
205条对善意构成要件的认定是以那些认可善意义务的司法意见、成文法的重大发展和出版的法学著作为基础的。至60年代晚期,正当205条起草的时候,判例法的积累就相当可观了,这些判例法对合同善意义务的规定突破了“善意购买”(扩展到了善意购买以外的领域)的限制。美国的领头羊——纽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法院已经有很多对合同关系中各种各样的“恶意”所造成的损害提供救济的判决,同时其他法院的类似判决数量也非常可观。Summers,Good Faith,supra note 3, at 216-52. 此外,在美国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判例认为“善意”在合同的履行中是不必要的。47 Ali Proceedings 490(1970). 相关判例调查表显示:法官在很多判决中界定和排除了一系列的履行“恶意”,包括假意交易;缺乏谨慎;只履行主要义务;滥用审查履行是否与合同规定一致的权利;干涉或者不协助对方义务的履行。在这些判例中法院突破了对履行的一般性要求——诸如协议的特殊条款、交易场合,商业习惯和惯例——加入了“善意”的要求。许多法院还对合同主张、争议解决以及诉讼中的恶意进行了处理。他们排除了恶意的诸多形式:引起虚假争议、对合同用语夸张的或模棱两可的解释、利用对方当事人的弱势地位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修改、要求对方提供过度的履行保证、无故拒绝接受履行、坐视合同损失扩大化、滥用审查一致性和解除合同的权利等。在合同法第二次重述之205条以及该条的评论和报告人说明中,布罗克教授几乎全部接受了以上内容,评论中大部分的说明都是以该目录表中的1970年前做出的判例为基础的。Compare 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s de,Reporter's Note(1979) with Summers, Good Faith, supra note 3,at 232-52.
但是“第二次重述”中205条的渊源绝对不局限于一般的合同判例。205条要件的渊源——与它所吸收的“善意”的概念有别——同样包含在了成文法中,尤其是《美国统一商法典》。See Summers,Good Faith,supra note 3, at 195,207-16. 截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这部法典已经被大多数州所采用。它的许多条款和评论都科以当事人具体的善意义务。更重要的是它的一条非常有名的条款——1-203:“本法典项下的合同和义务都必须得到善意的履行和执行。”这条义务在50年代可以说是美国成文法的重大变革,当然也是205条最近的渊源了。正因如此,205条的第一条评论中提到统一商法典也就不足为奇了。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 a (1979). 尽管如此,二者有关“善意”的分歧还是非常大的。
205条的立法史并不长。早在1981年前就曾出现过两个版本,一个在1970年,Id.§231(Tent. Draft No.5,1970). 一个在1973年,Id.§231(Revised and Edited ed., Tent. Draft No.1-7,1973). 并且两个都被编号为“231条”。二者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1970年版本在当年5月于华盛顿特区召开的美国法学会会议上被正式提交出来,随后被暂时采纳。此次会议的记录情况如下:
布罗克教授:
随后我将会转到主题2上来,它看起来似乎包含了有点革新意味的条款。你可以使用一个不同的标题(指主题2这个标题),但是我并不认为那将有什么新意。
这是有关解释的事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当事人的想法。我想“公平”和“公益”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描述。231条对于“重述”来讲是全新的,然而它对于我们的法律来说没有新意可言。
我被质问道:难道这真的是对一部法律的重述吗?难道它不是一个尝试,尝试在合同法重述里写上训诫和教导?
回答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在司法判决里找到它的出处,此外,这个精炼的表述就是从美国统一商法典里拿来的。我想在商法典的立法史上,该条并没有被看做是一个革新性的建议。
我应该提醒大家注意这里有个限制。正如在商法典里一样,法律条文有关善意的规定被限制在了合同的履行和执行中。它没有要求在订约、要约和承诺里也需善意。
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善意和公平交易的义务,但是我们把它和合同的履行与执行之中的善意区分开来。我认为在普通法的历史上你不会找到一个判例法院认为在合同的履行和执行过程中无需善意。
当然,麻烦就是此条太笼统,太概括,需要具体化,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做这项工作。在它的制定上,我受益于萨默斯教授,因为我在第100页的评论上引用了他的成果。他付出了很大努力来收集大量的判例,在这些判例中司法判决都坚持认为在合同的履行和执行中应该尽到善意和公平交易的义务。然后,他将这些判例进行了分类,我借鉴了他的分类方案,仅仅在细节上做了一些补充而已。
但是我并不想试图区分这里所讲的东西。如果你把善意界定的非常狭窄的话,这条建议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你把它界定的非常宽泛的话,问题就出现了。在报告人说明第100页我提到了德国“善意”项下法律所产生的问题——在一战之后接踵而至的通货膨胀中,“善意”变成了对合同进行司法再造的通行证,这在美国是不敢想象的。“一战”后,德国经济恶性膨胀,合同的严肃性受到挑战。因为德国法一直追随罗马法的金融债务规则,称为“一马克主义”,即合同标的是一马克,无论经历多么久,给付的内容仍然是一马克,价金是不会变化的。但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使战前签订的许多合同变得一文不值。德国学者冯特曼提出“交易基础丧失理论”,虽然学者们对其理论有争议,但这一理论在矫正合同方面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这是问题的背景。
假设我们大家在一个通货膨胀率每月达到25%的地方,你也会发现司法激进主义。希望我们不会碰到这种事情。
不管怎么说,这条原则也是在司法意见中得来的,而不是我个人的发明创造。当然在《美国统一商法典》里也能发现它的踪影。我认为在纽约上诉法院和加利福尼亚最高法院比其他的法院更容易找到这样的司法意见,但我也曾被告知在索赔法院也能找到类似的判决,并且我曾要求对此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因为我对此并不熟悉。47ALI Proceedings 489-91(1970).

1981年正式出版的《美国合同法第二次重述》对善意的表述仅仅作了微小的改动。也许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报告人说明里重新提到了支持此问题的法院判决,这些判决是在20世纪60年代做出的,当时正值205条第一次制定。See Burton ,Good Faith Purchase of a Contract Within Article 2 of the UCC,67 Iowa L.Rev.1(1981)[hereinafter cited as Article 2 Good Faith].
在美国法学会各种各样的“重述”历程上,一条特殊的“重述”因为“缺乏合法性”而受到质疑。这些质疑认为该条是以不存在的判例法为基础的,是与判例法相冲突的,或者在某些方面超出了现存判例法的范围。现在这些质疑应该证明是毫无根据的,205条的合法性毋庸置疑。
三、善意的界定路径
正如起草者当初所面临的一样,首先我们要探讨概念的一般性问题。我们把205条及其评论中的“善意”描述为一种“排除器”式的概念,要解释它的根源,并把它与统一商法典相比较。另外,我们还要论述205条与法治原则的契合性问题。
(一)概念的一般性问题
“概念”这个术语,正如在本书使用的一样,是指人们的一种意识结构,它体现或包含了为特殊目的而以文字表现的某种思想(idea)。当一个起草者确定一个法律构成要件时,她将会把一个思想或众多思想以明确的语言写在该法律的正式评论及其他立法性的文件中。包含于法律要件中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建立某种行为模式(比如公正的预期),或者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社会目的(诸如安全、私人交易的便利等);See Summers,Two Types of Substantive Reasons:The Core of a Theory of CommonLaw Justification,63 Corneli.L.Rev.707(1978). 这种法律要件或者非常原则、非常概括,或者会提出明确具体的规则。概念中的“思想”可能来源于道德领域或已有的法律内容,也可能完全是法律自身的创造,比如说“减税”;这种思想有可能是直接来解决人的作为或不作为问题的,比如“善意履行”,也可能是间接的关于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的,比如“司法审判”和“预期利益”。如果这种思想是有关人们作为的,这种作为可能会是形形色色的,比如说“合同行为”;也可能是恒定不变的和分离不连续的,比如说“填写一份所得税申报表”。如果说这种思想是有关人们的作为的,这种作为可能关涉人的精神要素,也可能无关。
以上所述以及众多其他的变数影响着起草者所面临的有关概念的问题。有一个问题尤其需要强调,为特定目的而包含于概念中的思想或许只能由一种方式来概念化比较好,因为这种方式为我们先前的社会和法律经验所熟知,从而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当一种思想具备了这种与其自身不可分离的完整性之后,1 Carrow,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ke ch.6 (1871). 起草者就再也不能完全自由地来对待它,即便是为了法律本身的特定目的。否则,将有可能使人们产生困惑,还可能使法律本身所设定的特定目的落空。当然,这并非说起草者在制定概念的过程中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塑造或重构法律理想,而是说无论起草者对法律理想进行多大程度的重构,概念本身要很好的服务于其所包含的思想才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统一商法典中“善意”条款的报告人(其人是身价亿万的法学教授)并没有很好地坚守这个原则。
对于法律思想,起草者在制定概念之前就必须摆正它们的位置,放弃那些对它们进行重塑的企图。如果他们通晓各种概念方式对于某种法律思想概念化的不同作用,就能更好地从事这项工作。关于每一种概念方式都能成为一篇独立的文章,但由于篇幅有限,不能详尽叙述。不过提供一个简单的列表还可以做到:
1.以正式的方式来概念化——为概念的适用设定充分和必要的条件;
2.以问题的形式通过对词汇的阐释来概念化(包含对比性阐释);
3.通过举例阐明概念所要求的特定条件;
4.主要通过典型性的例子或通过列举来说明某一词汇的应用;
5.通过对相类似词汇的特定化来界定词汇的各种适用方式;
6.以“排除器”式的方式来概念化。
这并不是一个详尽的列表。每一种为法律目的而制定概念的方式都能独立成篇。See,e.g.,R.Robinson,Definition(1950). 换言之,起草者有很多方法制定一个概念,尽管一些法律思想能以多种方式来概念化,但是有一些却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表述。起草者必须很好领会这种事实,否则他们会对法律思想进行不恰当的概念化,这样会产生混乱或者是以各种概念化方法的失调而告终,从而使法律目的落空。一个概念是否适宜可以用以下标准来衡量:(1)它是否忠实于它所包含的法律思想;(2)它是否充分体现了法律目的;(3)它是否符合法治的精神和原则。
(二)“排除器”式的概念
有一些法律思想特别适合于这种概念方式(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对于“善意”来讲更是如此。有一些词汇并不能直接的或正面看出其内涵,但是它却排除了某些东西。这种“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最早出现在Arisone的文章中,3 Aristole Nicomachaen Ethecs (W.Ross.1929). 后来牛津教授J.L.奥斯汀对此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的有关“真正”(reality)的理论如下:
“一只真正的鸭子”是有别于“一只鸭子”的,这在于它排除了各种各样的非真正的鸭子的可能性——譬如说一只玩具鸭子,一只画上的鸭子等等。除非我知道“什么不是一只真正的鸭子”,否则我不会说“这是一只真正的鸭子”。“真正”并不是从正面来肯定什么,而是从反面去排除,这就是那些所有为“真正”寻找共性的企图失败的原因。J.Austin,Sense and Sensibilia 70-71 (G.Warnock ed.1962).
“真正”这个词汇其本身在法律中并不常用,经常用的其实是类似的“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自愿”这个既用于道德领域又用于刑法领域的词汇,就非常接近于一个“排除器”式的概念。H.L.哈特曾说:“‘自愿’这个词汇实际上排除了其他很多情形,比如身体冲动、胁迫、事故、错误等”。Hart,The Ascrip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Rrights,49 Proceedings of the Ariototelian Society 171,180(1949). “平等”在许多部门法律中也是一种“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它排除了各种各样的歧视和不平等的分类。“公平”的概念也是如此。Woozley,Injustice,7AM.Phil.Q.Mono.Ser.109(1975).
应当说,“善意”被最大程度上概念化为一个“排除器”。“善意”并不适合于正面界定,比如赋予它充分必要的条件,反之,它作为一个排除器排除了一系列的各种情形,相比较而言,其他概念方式未必有如此效果。我们并不拒绝以法律目的来界定“善意”的范围和界限,Summers,Good Faith,Supra note 3,at 198-99. 我们也不拒绝法官应尽力明晰“恶意”和“善意”之间的标准——问题在于语境不同标准也就不相同。
(三)“重述”中的“排除器”式概念
布罗克教授并不想对205条的“善意”进行正面性的描述,也不想在205条的评论和报告人说明里这样做。因此,他没有像统一商法典的报告人一样给“善意”下定义,See UCC§1-201(19). 如“在交易中应诚实信用……”。所有这些都与“排除器”式的分析方法一致。
他认为,通过与各种不同形式的恶意相比照,是能够为“善意”的“适用”提供具体的方法的。语境不同,这些方法也会不同。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 a (1979). 但是他也没有为善意的“适用”方法制定一个单一明确的标准,相反,他认为205条的“善意”要求排除了一系列的“恶意”情形,包括违反交易目的、疏忽大意缺乏严谨、滥用合同术语、坐视合同损失扩大化等。Id.§205,Comments a,d,e. 许多理论家曾经试图用“意志因素”,譬如恶意动机,为这些“恶意”情形制定概念。但是布罗克教授认为这同样行不通,他说:“借口和托辞会损害合同善意履行的义务,尽管有些时候当事人认为他自己的行为是公正合理的,但是善意的义务远不仅如此:恶意或者是明显的或者是不作为的,然而公平交易却不仅仅要求人们诚实信用。”See Burton,Breach of Contract and the Common Law Duty to Perform in Good Faith,94 Harv.L.Rev.384(1980).
布罗克教授进一步阐明了205条的目的:为了保证对合意的忠实遵守和对方当事人的合理预期,并且捍卫社会正义、公平和理性。指出205条的目的并不是对205条进行定义或特定化。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 a . 我们必须认识到205条绝对不能孤立看待,它必须结合自身的目的来解释和应用。更进一步讲,作为“排除器”式概念方式的必然结果,布罗克教授宣称:“一个完整的有关恶意的目录也是不可能有的。”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 d (1979).
205条及其评论和报告人说明中的“排除器”式的概念已经充分满足了各种相关标准。它忠实于它所包含的法律理想;它充分体现了法律目的,包括公正的预期;尽管并没有被严格的定义,但是它却能够在各种复杂的不可预计的条件下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它契合了包含于法治的精神和目的。
(四)“重述”中的概念与法治的契合性问题
法治原则并没有要求所有形式的法律都必须由规则来构成。See generally R.Dworkin,Taking Rights Seriously Ch.2(1978). 205条及其“排除器”式的概念,并不是一条规则,在更大程度上来讲,它是一条原则。205条是一个随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的法律要求,它排除了一系列的恶意情形,其中的许多情形只有在特定环境下才能确定为恶意。See Summers,Good Faith,Supra note 3,at 203,215-216. 有一些人坚持认为在法治之下所有的法律都必须由具体规则构成并且指向特定的事实,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好的思考法律的默示含义。如果按照他们这一观点,那么在整个商事法领域就需要进行大的修订,包括统一商法典在内。不仅是关于“善意”的1-203条需要修改,就连关于“公平原则”的1-103条和“显失公平”的2-302条也都需要修改。还有其他的许多条也都需要缩小和具体化。
尽管“第二次重述”之205条制定得恰如其当,但它并不排斥其他同样用来解决各种复杂情况的有关“善意”的法律规定。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美国合同法第二次重述本身就包含了其他的条文来对205条进行更进一步的明晰。除了这些条文之外,至少还有其他三种方式来解决有关“善意”的问题,这三种方式有的已经比较成熟,有的还在形成之中。第一,我们有大量的“法律理性”积累。这些包含了一般性的法律理性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法律之中,这对处理“善意”问题大有帮助。第二,法院和学者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制定一些区分“恶意”的标准。See Hillman,Contract Modification Under the Restatement(Second) of Contracts,67 Cornill L.Rev.680(1962). 这些标准存在于我们的法律经验之中。第三,有关各种不同语境的经验的积累已经相当充分了,可以利用这些对各种语境的认识来排除特定形式的“恶意”。我们并不准备构建这样的规则,但是如果有人制定出了超过205条款的标准,人们也不会感到惊讶。
也许有人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现存的法律(以上所述三种形式,或其他的形式)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当法院在处理一个从未有过先例指引的案件时,就会迷失方向,从而不能很好地衡量法治可预期性和法治统一性的价值。其实,如果善意仅仅是一个“排除器”式的概念的话,那么法官就拥有完全的自由裁量权来判断什么是“善意”,这样在这些案件中法律也就等同于法官所言了。See,e.g.,Gillette,Limitations on the Obligation of Good Faith,1981 Duke.L.J.619,650. 表面上看,这是以法治之名对205条的一种打击。因为法官在审判时至少会运用205条及其评论和报告人说明,因此这种打击也会降临到布罗克教授和他的第二次重述的同僚以及美国法学会身上。尽管所有批评者的观点没有一个经得起推敲,但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然而,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个事实,布罗克教授在他那个时代所有研究合同法和商法的学者中是头脑非常清醒、讲求理性和实际的一个人,因此,法治的可预期性和统一性在他看来是很高的价值。
另外,再补充一点,德国合同法中的善意条款的执行情况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善意”条款并不像某些批评者所宣称的那样成为司法专断和司法任意的通行证。See generally J.Dawson,The Oracles of Law 461-502(1968).
(五)《统一商法典》概念方式的落后性
大家都知道,《统一商法典》也含有诸如第二次重述之205条那样的条款。该法典1-203条写道:“本法典项下所有的合同和义务都应该被善意的履行和执行。”另外,许多其他条文以及正式评论中也强调了此类善意的义务。See Summers,Good Faith,Supra note 3,at 196,207-16.
这部法典被视为是第二次重述之205条的渊源性基石,但它对205条的影响也仅止于此。205条将善意概念化为一种排除器,然而商法典却没有这么做。法典条文及其相关的定义把善意定义为“事实上的诚实” (honesty in fact)。E.Allan.Farnsworth教授在1963年曾说把“善意”进行严格定义削弱了1-203条的作用,因为许多合同中的恶意并不是不诚实。Farnsworth,Good Faith Performance and Commercial Reasonableness Under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30 U.CHI.L.Rev.666,673-74(1963). 该概念的狭窄性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可以得到弥补:一是当“诚实”被定义为“除非本合同另有约定”;二是该法典的其他条文包含有不太严格的定义,这样就可以来弥补1-203条的空白。可以说这是一个概念化失败的例证——概念本身没有很好的忠实于它所包含的法律思想。这就说明了认清概念化实质的重要性——概念化绝对不仅仅是选择一个表达方式(或者是称呼)的问题。
布罗克教授很明白这个问题。他认为《统一商法典》将“善意”仅仅定义为“事实上的诚实”范围太狭窄。他说这个概念在善意购买的情形下是适当的,但是在善意履行时就会捉襟见肘。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205,Comment b(1979). 在起草205条的过程中,他放弃了对善意进行正面界定的做法,从而避开了特定化和具体化所带来的危险,相反,他在205条及其评论和报告人说明中采用了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因此,美国合同法第二次重述关于善意的概念方式相对于统一商法典就具有优越性。
四、关于概念方式的观点之争
205条关于“善意要件”的构成类型及其排除器式的概念方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See,e.g.,Button,Breach of Contract;Weinberg, Good Faith Under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A New Look at on Old Problems,54 Marq.L.Rev.1(1971). 大部分评论者都赞同205条的构成要件。但是也有许多人提出了批评和建议。本文认为总体上来讲205条制定得相当成功,所以必须对这些尖锐的或者是含蓄的批评作出回应。

阅读全文

与善意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