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绍发明家的故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⑵ 发明家简介(随便谁)
发明家爱迪生简介
美国发明家。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幼年生活贫困,勤奋好学。一生发明1300余项,其中包括留声机、电报机、有声电影和电灯等。1883年发现热电子发射现象。1877年,爱迪生和同事们开始试制电灯。在选择了硼、钌、铬等各种金属作为灯丝并经过试验后,又选择了碳丝作灯丝。他把碳丝插在电池的两极间,碳丝虽发亮,但很快氧化烧断了。1879年4月爱迪生用白金丝做灯丝,制成一只25W电灯,但点燃不多时就烧毁了。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后来,爱迪生总结出制造电灯的关键是避免灯丝氧化。为此他设计了抽气机,使玻壳内达到高真空度,并将碳化棉丝装入玻壳内,成功地制成了第一只碳丝白炽灯。1879年10月21日,这只灯在通电后发出了光亮,并连续燃点了40个小时。
爱迪生,T.A.
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
美国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 2月11日生于俄亥俄州迈兰,1931年10月18日卒于新泽西州门洛帕克。爱迪生一生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但却取得了1000多项发明专利。爱迪生除有留声机、电灯等举世瞩目的发明外,在电影方面亦颇多建树,堪称为电影的最早发明人。由于受到留声机的启发,他想到了记录和再现活动影像,发明留影机。1888年,爱迪生研制了一台称之为活动电影的摄影机,能在一条50英尺的胶片上拍摄600多幅连续画面,从而可以纪录持续活动约1分钟的景物,这种摄影机被视为近代电影摄影机的始祖。1891年,他和W.K.L.迪克森发明了早期的活动电影视镜。1893年,活动电影视镜在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并成为商品问世,先后在纽约和欧洲销售。这种电影装置是一种单人窥视箱。后来,法国的L.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可供多人观看的银幕放映的电影,才形成了现代电影的原型。爱迪生用的感光材料,开始是用火棉胶做片基,1889年改为G.伊斯曼提供的用作照相材料的赛璐珞片基。爱迪生还曾把他的活动电影视镜和留声机同步化,制作成世界上第1部机械录音和还音的有声电影。爱迪生采用的胶片宽度为刿英寸(近似后来的35毫米标准型影片);画面宽1英寸,高咡英寸(近似35毫米标准型影片的画面);画面宽高比为1.33:1(与35毫米标准型影片同);影片两边打孔,每格画面占 4个片孔(与35毫米标准型影片同)。他所用的这些规格一直被沿用至今
⑶ 富兰克林的简介,少一点,不过内容要丰富,急需!!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科学家。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制造了避雷针。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
⑷ 发明家的介绍 【谁都行】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英语: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1931年),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他拥有2000余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钨丝灯泡等。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1892年创立通用电气公司。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打破他创造的发明专利数世界纪录。
⑸ 小小发明家的介绍
小小发明家讲述的是喜爱发明创造的小男孩杜可和朋友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有苦有乐,有哭有笑,有失败的痛苦,更有成功的喜悦,通过他们的故事来告诉观众们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友爱、什么是团结。
⑹ 写一个介绍发明家的故事
爱迪生小故事
(1)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2)要设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梨形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由于灯泡是梨形的,不是规则的现状。所以,计算灯泡的周长、斜度都十分的困难。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3)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
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得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
(4)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母亲很焦急,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自己也试一试。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5)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
由于爱迪生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他经常碰到危险。一次,他到储存麦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头栽到麦囤里,麦子埋住了脑袋,动也不能动了。他差一点死去,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抓住爱迪生的脚把他拉了出来。还有一次,他掉进水里,结果像落汤鸡一样被人拉了上来。他自己也受惊不小。他4岁那年,想看看篱笆上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就用一根树枝去捅,脸被野蜂蜇得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⑺ 大发明家的介绍
大发明家黑默丁格是大型3D网络竞技游戏《英雄联盟》中的一名英雄。由于大发明家黑默丁格头比较大的特征,被人们外号称作“大头”。大头是一个中单AP型法师,是一个阵地战和防御战的专家,炮台的存在让大头获得线霸的称呼,线上单挑几乎很少有中单法师能打得过大头,但是其弱点也很明显,伤害过于依赖炮台,如果炮台被敌方快速清理掉,大发明家就会陷入困境。
⑻ 发明家的故事
一、水蒸气的启示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在陆地上的运输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动物进行的。但是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缺点:速度缓慢,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中途休息和补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和其他动物进行运输和旅行呢?被誉为“火车之父”的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史蒂芬孙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里一个看管蒸汽机的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史蒂芬孙上不起学,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送饭。每次来到父亲工作的锅炉房,他都会被那些不停转动着的机器迷住,他总是出神地看着锅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忘情地听着机器隆隆转动的声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动转起来,而且力量会这么大?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放牛的时候,他就常用泥巴来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都有。
14岁那年,史蒂芬孙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负责给蒸汽机添煤、加油和擦拭机器零件。看着机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飞快地转动,他高兴极了。但是时间久了,他觉得只是看着机器转动不过瘾。他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这机器是怎么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孙一个人偷偷地把蒸汽机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装配难,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重新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蒸汽机第二天转动不了。
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这次成功拆装之后,他的胆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经常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机的各个零件都摸了个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史蒂芬孙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机器。
他模仿着拆装过的那台蒸汽机,试着画了一张草图送给煤矿的工程师看。工程师看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有志气的孩子,希望你多读书,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发明一台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可是,史蒂芬孙从小没有进过学校门,怎么读得懂高深的理论书籍呢?
17岁的小学生没有文化知识,就很难搞出发明创造。于是,17岁的史蒂芬孙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他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起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个!”“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会传来这样的讥笑声。小学里的许多学生都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
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他毫不介意,只顾埋头苦读。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间他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1803年,史蒂芬孙被提升为煤矿的机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矿上的一台运煤车突然出了故障,许多机械师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孙看了一会儿,就对总工程师说:“让我试试吧。”那些机械师都不相信他,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怎能把机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孙很快就把运煤车修好了。煤矿经理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把史蒂芬孙提升为机械师。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非常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可以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子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
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
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非常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相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助,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进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
⑼ 发明家的介绍
发明家,指创造、拥有新装置、新设计或新方法者能更好地提高和影响人类生活水平、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帮助,在人类发明史上作出伟大奉献或在发明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⑽ 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简介
发明家爱迪生简介
美国发明家。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镇。幼年生活贫困,勤奋好学。一生发明1300余项,其中包括留声机、电报机、有声电影和电灯等。1883年发现热电子发射现象。1877年,爱迪生和同事们开始试制电灯。在选择了硼、钌、铬等各种金属作为灯丝并经过试验后,又选择了碳丝作灯丝。他把碳丝插在电池的两极间,碳丝虽发亮,但很快氧化烧断了。1879年4月爱迪生用白金丝做灯丝,制成一只25W电灯,但点燃不多时就烧毁了。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后来,爱迪生总结出制造电灯的关键是避免灯丝氧化。为此他设计了抽气机,使玻壳内达到高真空度,并将碳化棉丝装入玻壳内,成功地制成了第一只碳丝白炽灯。1879年10月21日,这只灯在通电后发出了光亮,并连续燃点了40个小时。
爱迪生,T.A.
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
美国发明家、企业家。1847年 2月11日生于俄亥俄州迈兰,1931年10月18日卒于新泽西州门洛帕克。爱迪生一生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但却取得了1000多项发明专利。爱迪生除有留声机、电灯等举世瞩目的发明外,在电影方面亦颇多建树,堪称为电影的最早发明人。由于受到留声机的启发,他想到了记录和再现活动影像,发明留影机。1888年,爱迪生研制了一台称之为活动电影的摄影机,能在一条50英尺的胶片上拍摄600多幅连续画面,从而可以纪录持续活动约1分钟的景物,这种摄影机被视为近代电影摄影机的始祖。1891年,他和W.K.L.迪克森发明了早期的活动电影视镜。1893年,活动电影视镜在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并成为商品问世,先后在纽约和欧洲销售。这种电影装置是一种单人窥视箱。后来,法国的L.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可供多人观看的银幕放映的电影,才形成了现代电影的原型。爱迪生用的感光材料,开始是用火棉胶做片基,1889年改为G.伊斯曼提供的用作照相材料的赛璐珞片基。爱迪生还曾把他的活动电影视镜和留声机同步化,制作成世界上第1部机械录音和还音的有声电影。爱迪生采用的胶片宽度为刿英寸(近似后来的35毫米标准型影片);画面宽1英寸,高咡英寸(近似35毫米标准型影片的画面);画面宽高比为1.33:1(与35毫米标准型影片同);影片两边打孔,每格画面占 4个片孔(与35毫米标准型影片同)。他所用的这些规格一直被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