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丝绸是谁发明的
关于丝绸中国有一个悠远的传说:远古时代,黄帝打败了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专献出来以属示敬意。黄帝命人将丝织成了绢,以绢缝衣,穿着异常舒服。黄帝之妻西陵氏嫘祖便去寻找能吐丝的蚕种,采桑饲蚕。后世民间崇奉嫘祖为养蚕的蚕神,黄帝为织丝的机神。采桑养蚕与制丝织绸,便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基本劳作手段。
⑵ 丝绸什么时候被发明的
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现实中丝绸究竟回是何时被发明尚具争答议。中国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卫斯,《中国丝织技术起始时代初探》)。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⑶ 丝绸的由来,
上古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现实中丝绸究竟是何时被发明尚具争议。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真正能够说明蚕茧得到利用的是1926年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发掘到的半个蚕茧。据考古学家李济和昆虫学家刘祟乐的研究,断定为桑蚕茧。
茧壳长约1.36厘米,幅宽约1.04厘米,是用锐利的刀刃切去了茧的—部分。西阴村所处的时代为仰韶时期(距今约5600—6000年),为人们研究丝绸起源提供了实物。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 。
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的考古发现,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编制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成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
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
但朝鲜则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与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
(3)发明了丝绸扩展阅读:
丝绸的价值意义:
1、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本土的丝绸文化反作用于本土的纺织业,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创造出新的织物类型,进一步丰富了丝绸文化。
2、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丝绸文化在汉字的产生、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反映到汉字中表现为与桑、蚕、帛和大量“纟”部字及与其有关的汉字的产生和应用。《说文解字》中,收录篆文9353字,其中含“纟”部的,共有248字,约占其篆文总数的3%。
此外,还有许多与丝绸文化有关的成语和典故,如作茧自缚、锦囊妙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等[33]。另外,大量文学作品也以描写蚕桑丝绸来抒发情感或反映社会现实,如李白的《陌上桑》,杜甫的《白丝行》等。
3、促进了民俗文化的衍生
丝绸文化中民俗色彩浓郁,中国人的蚕神崇拜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数千年来有关蚕神的神话传说绵绵不绝,而且蚕神众多,各地正宗的蚕神不下10种。众多有关丝绸文化的歌谣、谚语、方言俗语,是历史的活化,积淀着浓郁的民俗色彩,许多岁时习俗、社会习俗和人生礼仪习俗都与丝绸文化有关。
4、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
丝绸文化深入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影响着其它的艺术,甚至促进一些新的艺术门类的产生。
中国书画宣纸的发明与古代丝绸“缣帛”、“绢布”有着直接的关系,实际上纸的发明还是受到丝绸的影响,纸的初意是丝在漂洗过程中积淀的丝屑,积淀成薄薄的一层,称为纸。由此受到启发,人们再用纤维代替丝纤维造纸,成为中国的一大发明。
另一个重大的发明印刷术也是发源于蚕丝业。经考证,中国古代丝绸的凸版印花是雕版印刷的前身,传统的印刷工艺中,有很多部分直接来自印花技术。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大大的促进了书法绘画等多门艺术的发展。
5、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丝绸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贡献很多,同时,国外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使本土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日本曾多次接纳中国移民进入本国生活或是派遣使者进入中国学习丝织技术。
中国移民、大批的日本留学生和学问僧随同使团到日本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隋唐时期,隋唐文化对日本的社会和文化形成一次强烈的冲击。在日本形成了规模空前的“仿唐文化”,并持续了200多年 。
作为回馈的日本文化进入中国以后,开阔了人们的精神视野,不少文化也成为诗词歌赋的主题,一些丝绸以异域神祈祥瑞或传说故事为图案,被中国工匠所吸收,丰富了中国百姓的文化情趣。另外,丝绸也作为各国的“和平使者”,曾在各国外交中起到关键作用。
各国以丝绸贸易或互赠丝织品为突破口,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维持和平稳定的国际关系,为世界文明进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⑷ 丝绸是谁发明的
嫘祖是丝绸的发明者。因为蚕丝是制作丝绸的主要原料,养蚕的目的也是为了编制丝绸。专
嫘祖,一作“累祖”。属传为西陵氏之女,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中的“颛顼帝”。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撤消外力后可轻松恢复原状,内胎不结饼,永远不会发闷,不缩拢,均匀柔和,可永久免翻使用。蚕丝不但可以做成服装、化妆品、保健品,而且还可以用家纺产品上。
⑸ 丝绸是怎么发明的
湖州丝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1958年,在湖州南郊的钱山漾出土了一批丝线、丝内带和没有容碳化的绢片。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确定丝线、丝带、绢的年代为距今47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这是世界上发现并已确定的最早的丝绸织物成品。它的发现使湖州丝绸的历史前推4700年,成为世界丝绸最老的寿星。它的发现同时也推翻了中西陵氏之女黄帝元妃嫘祖(约公元前2550年)发明养蚕的神话传说。现这些绢片已成为浙江丝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湖州至今还保存着与丝绸遗址有关的“织里”等地名。
⑹ 丝绸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内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容。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⑺ 丝绸是谁发明的呀
我国是丝绸之乡,远在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从事种桑、养蚕、取丝、织帛。 在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桑”、“蚕”、“丝”、“帛”等字样;在殷商时 代(公元前14~11世纪)的墓葬中多次发现用玉刻的蚕,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那么养蚕取丝究竟是谁发明的呢?据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古史相传,黄帝元妃 嫘祖,教民养蚕”;而杨雄的《蜀王本纪》又说:“蜀之先名蚕丛,教民养蚕”。凡此种 种,说法不一,还有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综合各家史料及传说分析起来,大概可以 作出这样的假设:上古,我国黄河流域及四川蜀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桑林遍地,树上有 野蚕吐丝结茧,当地人民就已知道剥茧取丝。史说中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败蚩尤后, 在庆功会上有蚕神来献丝,黄帝见了这美丽的丝束,非常高兴,大加赞赏,就命他的 臣子用它来织成绸,这绸又轻又软,比先前的苎麻织物不知要好多少,就用它来制作 成衣服,并命他的妻子率众养蚕。 轩辕黄帝是新石器时代后期中原部落的联合大首领,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他娶的妻子嫘祖是我国古代女性中最受尊敬的“天后娘娘‘,由她亲自带头推广养蚕, 养蚕制丝技术很快就遍及全国。 丝绸到了西汉,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张骞通西域,将我国的丝绸带到了中亚和西 方,沟通了中西贸易渠道。从此,精美的东方丝织品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不断运 销西域,再转运到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热烈的赞赏,视为无上珍品,据说当时的丝织 品与黄金同价(按重量),所以称为“锦”。锦者,金帛也。 汉代丝绸之路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至甘肃敦煌,由敦煌分南北 两路。南路从敦煌出阳关,至楼兰,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于和田,翻过帕米尔到大月 氏、安息,再往西可达波斯湾口至大秦(即古罗马帝国);北路从敦煌西北出玉门关, 至吐鲁番,沿天山南麓西行,越葱岭到大宛、康居,再往西经安息,可达大秦。商人 们带着一队队的骆驼和驴马,满载着中国丝绸和其他货物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他们 的足迹遍及巴基斯坦、阿富汉、伊朗、伊拉克,到达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成为东西 方文化交流的纽带,祖辈们开辟的这条对外贸易通道,即被誉为“丝绸之路”。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经济繁荣,政治、军事、工业、商业、文化都达到了 空前的高度,丝绸的生产更是“章采奇丽”、“神乎其技”,与欧亚各国贸易频繁。外国 商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购买丝织品,同时也把养蚕、制丝、织造等技术传至 国外。这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蚕丝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丝绸 所望尘莫及的。它是纺织纤维中的瑰宝。
⑻ 丝绸是谁发明的
按照古史的说法,丝绸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发明的。从考古资料上来看,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过一个“半割”的蚕茧,属于仰韶文化遗存。蚕丝不易保存,所以目前最早的实物标本是1959年出土于浙江吴兴钱山漾的丝带、丝线和一块丝质的绢片,距今大约4700年左右。商代青铜礼器下葬时经常包裹着丝绸,出土时带有丝绸痕迹,周原西周古墓发现过工艺精美的玉蚕。
从新疆、南西伯利亚、克里米亚半岛考古发现来看,丝绸大概是在战国中期开始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走的还是欧亚之间的草原之路,游牧于黑海、里海、咸海一带的斯基泰人和其他游牧民族无疑是欧亚草原之路的开拓者。此时,货真价实的“丝绸之路”已经存在,只不过处在自发的、民间的、无组织的状态,一直没有繁荣和畅通,常常因为一些民族和国家的战争和纠纷而时断时续、飘忽不定,也缺乏食宿与安全保障。当欧亚大陆上出现幅员辽阔的统一帝国,丝绸之路才有可能向正规化、常态化发展。
⑼ 丝绸最早出现在哪个时代或者朝代
丝绸最早出现在5000多年前上古黄帝时期。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真正能够说明蚕茧得到利用的是1926年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发掘到的半个蚕茧。
据考古学家李济和昆虫学家刘祟乐的研究,断定为桑蚕茧。茧壳长约1.36厘米,幅宽约1.04厘米,是用锐利的刀刃切去了茧的—部分。西阴村所处的时代为仰韶时期(距今约5600—6000年),为人们研究丝绸起源提供了实物。
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的考古发现,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丝绸织品技术曾被中国垄断数百年,由于其编制技术在当时是一种复杂的工艺,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丝织品成为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国际贸易物资。
最早丝绸织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丝绸业的快速发展令丝绸文化不断的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中国商人对外贸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高级物品。
起初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并禁止其流向外国。但朝鲜则在中国移民的协助下,与前200年成功实现养蚕技术的突破。
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与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实现养蚕。不过罗马帝国则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
(9)发明了丝绸扩展阅读:
一、丝绸文化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几千年前,丝绸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传向欧洲,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从那时起,丝绸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
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⑽ 丝绸谁发明的
嫘祖是丝绸的发明者。因为蚕丝是制作丝绸的主要原料,养蚕的目的也是为了编制内丝绸容。
嫘祖,一作“累祖”。传为西陵氏之女,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中的“颛顼帝”。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撤消外力后可轻松恢复原状,内胎不结饼,永远不会发闷,不缩拢,均匀柔和,可永久免翻使用。蚕丝不但可以做成服装、化妆品、保健品,而且还可以用家纺产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