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谭盾创造特色

谭盾创造特色

发布时间:2020-12-09 23:31:50

㈠ 世博会谭盾跟一美国人合写的那首歌

谭盾,美国人怎么可能知道,肯定是谭盾加入了上海的方言特色

㈡ 谭盾的音乐特点及发展趋势 成就

十几年前,在纽约曼哈顿这个非常热闹的城市里,有一位年轻的中国音乐家在街头拉小提琴,那时候他刚刚副纽约不久,既需要多一些演出机会,也需要增加一点收入。不过,今天你要是想找他的话,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他已经登堂入室,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了。他被《纽约时报》评为1997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1999年因歌剧《马可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大奖;他为电影《卧虎藏龙》的作曲获得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被《美国音乐》杂志评为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他就是谭盾。

他以其鲜明而具有挑战性的音乐观念,与世界各主要乐团合作,曾指挥过的当代最重要的乐团包括:荷兰皇家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及中国爱乐乐团等。

谭盾是谁

1957年8月18日谭盾出生于湖南长沙郊区思茅冲,自幼深受中华楚文化的影响,高中时下放到农村插队,后在县京剧团开始其职业音乐家的生涯。1978年,谭盾带着一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赵行道、黎音海直至获得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谭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至今谭盾旅居于美国纽约。

早在大学时期,谭盾即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1979年,22岁的谭盾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就因使用了鼓、萧等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音响和技术而引起争议。被同学郭文景称"绝对是个天才"的他在1983年以交响曲《风雅颂》赢得国际作曲大奖(Weber prize in Dresden),1984年举行的"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发表了《天影》及《双阙》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评,却也震撼了当时的民乐界。由于坚持在声音、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到美国后的谭盾也曾有过在街头拉琴谋生的经历,1989年,一首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问世后,谭盾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并不断以令人惊奇的创作成为越来越被国际乐坛瞩目的重要作曲家。

从1990年开始,谭盾进行了一系列试图把剧场表演和乐队结合起来的《乐队剧场》创作,其中为音乐界著名的"克罗诺斯弦乐四重奏"而写的《鬼戏》及为日本NHK交响乐团创作的《门》,因其特别的表现方式而引起轰动;《交响乐1997--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马友友、香港交响乐团和中华编钟乐团于1997年香港回归音乐会上首演;同年歌剧《马可.波罗》成为当年国际乐坛最轰动的重要演出,并为谭盾赢来诸多好评与国际奖项;此外,他所创作的歌剧《牡丹亭》、为美国纽约爱乐乐团创作的协奏曲《水》以及为全球新千年电视庆典节目《2000 Today》所写的同名交响曲和为纪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巴赫音乐学院委约的《马修受难曲》等不断成功上演,谭盾多元化的音乐使他声誉日隆。

1995年,受德国著名作曲家汉斯(Hans Werner Hanze)推荐,谭盾成为慕尼黑国际音乐戏剧比赛评委;1996年受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澈(Turu Takemitsu)提名获加拿大格兰.格德音乐奖(Glenn Gould Prize);1997年他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国权威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谭盾荣获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格威文美尔作曲大奖;2001年他因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赢得使他声名远播的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

这一系列的过程是谭盾成功的过程,他因何成功,说起来却要比这个过程显得有趣。

谭盾意味着什么

有人问谭盾:"音乐的未来是什么?"他回答:"音乐的未来就是我现在,我现在做的一定是将来。"在2001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他有一番正好45秒的著名答辞:"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卧虎藏龙》的原创音乐为东西方文化、情感与动作、高雅与通俗化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开始了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这再一次证实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的观众而广泛传扬,真是让人欢心不已。我的另一个重要音乐创作理念就是融合被固有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让它们互补长短:比如通过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细腻诠释让电影音乐更富于艺术性;通过引入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观念而让古典音乐更具有挑战性、更能吸引众多年轻观众。"虽然说的是《卧虎藏龙》的音乐,但却说出了谭盾一贯的音乐理念和追求目标。

没有一个人能像谭盾一样,能成为这样一个打破东方与西方、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传统与现代、简单与复杂的多元文化的理想存在:一个生长于中国的东方人,在东西方文化世界里挥洒自如;一个曾经在农村务农的下里巴人,如今是世界文化圈中的贵宾;一个常常使用古老、自然乐器的音乐家,却常常使这些乐器发出最不可思议的、先锋的声音;一个被认为是前卫先锋的作曲家,却拥有最大众的音乐听众;一个音乐界的能人,却让他的音乐与戏剧、装置等别的艺术门类融为一体……他自身多元文化的背景不断给他提供了不断打破各种界限、进行多元文化创作的压力与可能,而他这种打破与创作也不断丰富着他的背景。

"离经叛道"

最早令他名噪国际的是用"陶器"和"纸"来创作音乐,此外"石头"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欢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名的《陶土乐》、《水乐》、《纸乐》等实验作品引起国际乐坛注意。除了用"陶器"和"纸"作为他编写乐曲的配乐外,谭盾也比较喜欢以大提琴、编钟等乐器作配乐,但那不一定是大提琴传统的声音,在《卧虎藏龙》中,谭盾让马友友将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声音,而在《交响乐1997--天地人》中,大提琴的声音只能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

将东西方音乐进行融合是谭盾惯用的方式,《卧虎藏龙》中以非洲鼓伴和中国音乐不过是小菜一碟;在歌剧《马可波罗》中,他把西方歌剧与中国京剧唱腔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歌剧语言,给国际乐坛带来的震动至今犹有余响;在弦乐四重奏《鬼戏》中,他糅合了中国皮影戏、民谣《小白菜》和琵琶演奏,纸和水也成为乐器的一种,同时,每一个演奏者又像一出戏剧的表演者;这种融合在将京剧、歌剧、木偶剧、交响乐融为一体的多媒体交响曲--《门》和《周朝六舞图》中更为变本加厉,《门》讲述了中国的虞姬、日本的小春重生和西方的朱丽叶三位爱情悲剧的主角,在生死门前所袒露的爱情观。作曲谭盾既是指挥,又担任生死判官的角色。这部音乐作品还将流水声和古老英文打字机的打字声,与音乐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令人回味无穷。《周朝六舞图》是谭盾为中国舞蹈家黄豆豆度身定制的作品,它用青铜编钟为表达手段,配合谭盾富有个性的手击和吟唱,再现了先秦祭祀场景。

这些令人不断感到新鲜的创作并非一开始就赢得一片叫好声,著名的《纽约时报》在把谭盾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以前,也曾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这个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们把啤酒和葡萄酒混到一块喝呢?为什么这个人一定要把小提琴写成像京胡的样子呢?"即使在西方也曾经有很多人说,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这两者从来就不可能在一起。多年来,中国艺术家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求一条逾越东西方文化鸿沟的道路,这种对话漫长而艰难。不光如此,谭盾自己说道:"无论是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在通俗和非通俗之间,在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之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都有很多很多的隔阂,突破这些隔阂很难。"艺术的纯粹与融合之间的争论在长时间里一直未能休止,融合要不意味着新的生命力,要不什么都不是,在一切争议中,谭盾坚持并成功了。

至今有一种声音认为,谭盾的成功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的后现代拼贴风潮不无关系,谭盾本人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我根本不感兴趣把中国的文化或者其他什么跟美国的文化这么并列地'拼'在一起。"在他看来,他在国际乐坛的成功、《卧虎藏龙》获奥斯卡奖,重要的是这无论对中国、世界文化来说,都是一种跨越、交流、冲击的现象,尤其体现了东方文化在世界主流文化中的提升。

除此之外,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作为多元文化典型代表的谭盾的日渐走红,与世界文化多元化融合风潮的兴起是相关的,而他无疑是其间的领军人物。在谈到"音乐的未来是什么"的时候,谭盾还说:"音乐的未来是无边界的,但是是多样的,我21世纪的最大梦想是,成都的小吃还是一样的味道。"有人不太理解他的后半句话,他既然说世界的文化正打破边界走向融合,为什么希望"成都的小吃还是一样的味道",但在谭盾看来,音乐没有了边界,但却更加的多样化,"成都小吃的味道"大概就是他身上的中华文化底蕴吧。

2001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他的"永恒的水" 协奏曲和《卧虎藏龙》协奏曲以绝对全新的视觉听觉冲击力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水》这部作品的演出十分特别,台上全是水,水即独奏乐器。谭盾为此专门做了50多种有关水的装置,它们可以让水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谭盾说:"我们天天的生活都与水有关,可是你听到水的声音没有?"他为此讲了一个故事:在纽约一个岛上,一位犹太老人天天坐在海边看水,谭盾问他:"你每天都在看什么?"他答:"水有意思,在陆地上可以划分美国、加拿大,但水是划不开的,昨天有可能从我的家乡来,明天又可能流到别处去,你看到每天的水是一样的,但我看水天天是不一样的。"谭盾说,这部作品一是强调人们生活与其中从未听到的声音,听众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二也算是环保,沈从文有几句话,大意是,水除了流过山流过河,是否流过你的头脑,你的身体,能不能听到清澈、宁静,也是物质环境对人的乞求。

听音寻路

2004年10月31日,在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作曲家谭盾推出的一部名为《地图》的音乐作品倍受关注,在这部音乐作品中,谭盾将影像中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并把它称之为多媒体景观音乐。近两年,谭盾带着他的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尤其是在湘西凤凰演出时,谭盾曾经将演出舞台搭建在凤凰古城北门码头的沱江河畔,3000多名当地居民聚集在此,现场聆听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场交响音乐会。

其实"地图"这个字,实际上它是一个,心力历程的地图,是一个文化的地图,也是一个寻找过去与未来,寻找根与前景的一个地图,跟传统的现象蛮相和,因为人类的语言发明之前是有音乐的,在语言发明之前,他们是听音寻路,过一个寨子的时候,过一个村的时候,你必须留下你的歌, 这样所谓听音寻路,听到回声,听到对歌,听到乡间不同的口音,不同的音调,不同的节奏,寻找你的去路,寻找你要去的方向。那么我觉得声音的地图可能是永恒的。它可能是超越于绘制的地图,也超越于电脑的地图,也超越于雷达的地图,因为它是连接于我们生命和过去根的一种这样的东西。所以地图的含义从作曲的角度来说,实际上融合新的科技,融合媒体,融合电视,最重要全部集中在声音,在音乐,在这种传统的根的一个基础上,去创作的一个乐曲和观念。

谭盾的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中国文化的底蕴让他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音乐创作之路。他做出了水乐、石乐等离经叛道的音乐,他的作品和为人都备受争议。但这位被贴上另类标签的音乐大师热情似火的个性和对音乐的执著,是他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二十多年来谭盾通过他的音乐把中国文化传到世界,受到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其主要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戏剧系列、观念音乐--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四重奏与琵琶《鬼戏》、歌剧《牡丹亭》、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科·波罗》、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复活之旅》、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世界交响曲》以及为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等。而这些作品大都由世界著名指挥家和乐团及帕尔曼、马友友这样的大演奏家来演奏的。这些骄人的成绩足以说明,谭盾已经用中国文化作为根基,融入世界音乐大氛围中,并完全被世界所接纳,所欢迎。

㈢ 谭盾是干什么的啊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为了创作好该片音乐,谭盾不辞辛劳,不计报酬,深入剧组体验生活,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重温历史,酝酿感情,全身心投入创作,并一改以往的创作风格,完全融入了电影表达的历史氛围中,音乐语言朴实无华,简单明了,感人至深,是一部悲壮宏伟的交响诗魂。主题歌《不要哭啊,南京》用男低音独唱,童声合唱,男低音合唱三种形式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贯穿整个音乐中的二胡与乐队的交响协奏,好似一位尝尽人间悲欢离合的老人在痛苦的回忆,在向孩子们讲述着历史。《南》片的音乐注入了创作者热爱生命,向往和平的心愿,强调了中华民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下所经受的苦难,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的反抗与期待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的呐喊,跳动音符,撼人心魄,具有东方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方式。

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

凭《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获第44届格莱美四项提名:“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取自电影版《卧虎藏龙》主题曲:“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取自《卧虎藏龙》的《月光爱人》;“最佳古典音乐”,取自《卧虎藏龙》的《永恒的誓言》;“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取自谭盾的《易》吉他协奏曲。

㈣ 只谈电影配乐,谭盾的跟久石让的各有什么特点

谭盾喜欢用鼓,久石让喜欢用小提琴,谭盾的音乐气势足,久石让的音乐走心

㈤ 谭盾的哪一部作品手稿与贝多芬的手稿收藏在一起

中国错过了二十世纪这个音乐大变革的世纪,大部分听众所能接受的水平还是十九世纪的,很少有人懂谭盾。这个意义上,谭盾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㈥ 夏季旅游推荐

1、宁波来 普陀山 3-4天
2、大源别山主峰 白马峰 1777米 3-4天
3、苏杭取得地方就多了 3-4天 杭州:西湖 小孤山 宋城 西溪湿地 千岛湖等 苏州:园林 和苏州乐园 等等,还有周边的乌镇 上塘 无锡灵山大佛 常州恐龙园,三国水浒城 横店影视城
看看地图 周边很多不错的地方 呵呵

㈦ 卧虎藏龙谭盾所创造的插曲属于什么音乐

大提琴协奏曲

㈧ 伦敦奥运会颁奖时放的是火的战车,中国呢

金声玉振

颁奖音乐是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的。谭盾介绍,在颁奖音乐的创作过程中,需要一个具有中国符号、中国民间特色、中国人精神传统的音乐符号。经多方商量确定,他认为“茉莉花”是最好的代表。因为从香港回归到北京申奥宣传片,“茉莉花”旋律已经是一个音乐符号。
对此,赵东鸣评价说,颁奖音乐圆满地营造了运动员接受加冕时庄严、隆重和神圣的氛围,音乐气势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根据奥运会颁奖程序要求和仪式音乐的惯例,颁奖仪式音乐由4个部分组成。包括标志音乐、入场音乐、颁奖音乐和退场音乐。
除了颁奖音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标志音乐。赵东鸣说,标志音乐在颁奖仪式开始前奏响,标志着颁奖仪式开始,音乐长度在25秒左右。“谭盾先生以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的原声和玉磬的声音融合了交响乐的演奏形成的,形成了‘金声玉振’的宏大音乐效果。”赵东鸣说,这个音乐的效果及优美的艺术创作与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的理念一致,音乐唯美、时尚、完美地结合了古今音乐和民族元素,符合颁奖仪式的整体感觉。
关于“金声玉振”的灵感,谭盾说,有一次他在上海喝茶的时候,发现一个古老的庙里有一块匾,上面写着“金声玉振”。“这里不是音乐厅,怎么会有‘金声玉振’呢?”这引起了谭盾的兴趣,于是他赶紧回去寻找“金声玉振”的来源。后来,他发现在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就提出了“金声玉振”,体现了中国最传统的和谐、融合、共存、共振的理念。
谭盾说,无论是中国的禅宗文化还是老子、孟子、孔子,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融合、开阔和永恒的价值。奥运来到中国,政治家来到中国、艺术家来到中国、经济家来到中国,这不是偶然的,不是因为这里的物质,不是因为这里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传统文化对于未来的价值

㈨ 最牛中国作曲家是谁

、朱践耳(ZHU JIANER)
(1)作曲家简介:
朱践耳,祖籍安徽泾县。1922年生于天津。朱践耳一生相当勤奋,他在许多重要的音乐创作领域都留下了成功的记录。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美的表现形式,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艺术成就是交响音乐的创作活动。
(2)代表作品:
A:声乐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清晰的记忆》等。
B:器乐作品:《纳西一奇》交响音诗(1984)《第一、二、三、四交响曲》(1985-1990) 《节日序曲》(1958) 《天乐》唢呐协奏曲(1989)
2、贺绿汀(HE LUTING)
(1)作曲家简介:
贺绿汀原名贺楷,字客观存在卿,号抱真。1903年7月20日生于湖南省邵县。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贺绿汀作为20世纪中国新音乐的一位置早期实践者,将欧洲音乐的传统技法与民族音乐相结合。他的创作风格朴实简练,浑然天成。
(2)代表作品:
《牧童短笛》(钢琴曲)1934年, 《摇篮曲》(钢琴曲)1934年, 《游击队之歌(合唱)1937年, 《嘉陵江上》(独唱)1939年 《垦春泥》、《晚会》 、《牧歌》等。
3、谭盾(TAN DUN)
(1)作曲家简介:
谭盾,1957年8月生于湖南省长沙市。获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后留学美国,获纽约哥 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国际乐坛上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作曲家之一。
(2)代表作品:
《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1982) 《离骚》交响曲、《乐队及三种固定音色的间奏》(1985)(人声、低音单簧管、 低音大管)、《戏韵》、《死与火》、《鬼戏》、《道极》、《九歌》等。
4、马思聪 (MA SICONG)
(1)作曲家简介:
在中国乐坛上,一个享有重要声誉的名字,这就是中国的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他是广东人,1923年去法国学习音乐,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1931年回国曾任教于祖国各地音乐院校,为音乐教育事业作出过巨大 献,1966年11月经香港赴美国,1987年逝世。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成熟且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当中国的许多作品还沉缅于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手法、风格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已经渗进了西洋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音乐的历素。50年代以来他对风格的刻意求新更加积极,但从始至终都用来表现和赋予他对音乐的民族特征追求中。他曾说过"一个作 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他的创作风格正如他的好友、著名音乐理论家李凌年说:"他(马思聪)不大喜欢浓墨色彩和强烈的戏剧性冲突,风格比较恬淡、素雅,有点像南国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他的曲作一几比较简明,音调清丽流畅,结构乘法,笔到情到就行,没有太多的赘句。"
(2)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乐》(1941年),《第二交响乐》(1959年),管弦乐组曲《山林之歌》(1954年),《西藏音诗》,声乐作品《民主大合唱》、《春天大合唱》、《祖国大合唱》,以及他在美国期间写作的大型歌舞剧《晚霞》,交响乐《阿美山组曲》等。
5、马克(MA KE)
(1)作曲家简介:
马可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学家,他对民族和戏曲音乐有着精湛的研究。他的音乐作品相当丰富,他又是一位音乐理论家,写过这样一些论著:《生活里少得了音乐吗?》、《中国民间音乐讲话》、《冼星海是我国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音乐家》等。
(2)代表作品:
著名的如:秧剧剧《夫妻识字》(1944),歌曲《南泥湾》(1943),《我们是民主青年》(1946),《咱们工人有力量》(1948),管弦乐《陕北组曲》(1949),与人合作的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其中,《南泥湾》是他在延安时期定作的作品。歌曲以其流畅优美而又富有独特韵味的旋律广泛流传各地,家喻户晓,至今不衰。而歌剧《小二黑结婚》插曲《清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是马可主要执笔的。这首歌剧插曲更加反映了作曲家的戏曲音乐功底。全曲为戏曲板腔体的布局特点(散板--慢板--快板)但旋律却是经过提炼的、有个性的(而不是戏曲里某一声腔填词)、有充分歌唱性格的。这首插曲饱含乡剧中著名插曲之一,尤其是其中令人反复呤赏的慢板旋律,更是回味无究。
6、冼星海(XIAN XIGNHAI)
(1)作曲家介绍: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 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 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 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 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 歌咏运动。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 年病逝于莫斯科。聂耳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代表作品: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 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之后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7、李焕之(LI HUANZHI)
(1)作曲家介绍:
(1919-) 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国产音专从师于萧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论》一书。
(2)代表作品:
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有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管弦乐作品有《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 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
8、陈钢 (CHENGANG)
(1)作曲家介绍:
陈钢(1935-) 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 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2)代表作品:
与何占豪合作写了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写了《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9、何占豪(HE ZHANHAO)
(1) 作曲家介绍:
何占豪(1933-) 浙江诸暨人。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 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2)代表作品:
《梁祝》及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
10、聂耳(NIE ER)
(1)作曲家介绍:
聂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 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回上海参加剧 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 话剧、舞台剧作曲。1933年开始在创作上初试锋芒,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 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 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 "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2)代表作品:
1933年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1934年创作了《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 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㈩ 有谁喜欢京剧的。进来看看。。

我觉得京剧是一种乐曲,一种娱乐!!!但也是国粹,因为只有中国有京剧,其它国家没有京剧,而且只有老北京的京剧才是最正宗的!!!

阅读全文

与谭盾创造特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