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专的生产活动属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发展,计算机与其他技术又一次掀起信息技术的革命,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
物联网是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
Ⅱ 电子计算机发明哪一年
人类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L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埃尼阿克)诞生于1949年2月
Ⅲ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回采用汞延迟线、答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
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几十年来,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
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Ⅳ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时候被谁发明出来的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自第一代计算机诞生,计算机技术和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科学已成为一门发展快、渗透性强、影响深远的学科,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产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4)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扩展阅读
分类
计算机按所处理变量的性质可划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一般所说的计算机即指数字计算机;按计算机体系结构遵循的基本机理可划分为: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和非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按计算机单机系统所具有的规模(指包括功能、体积等在内的综合规模)可划分为:巨型机(见巨型计算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微型机、膝上机、掌上机、单板机)等;按计算机系统间的互联地域范围可划分为:单机系统、计算机局域网、计算机远程网等;按计算机系统的抗恶劣环境程度可划分为:通用计算机、加固(半加固)计算机。
参考资料网络——计算机
Ⅳ 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
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拓展资料:
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 亿,无线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参考文献:网络-计算机
Ⅵ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计算机在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计算机的体积足有一间房屋的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计算机可能比一副扑克牌还小。
当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体积庞大的巨型计算机为特别的 科学计算或面向大型组织的事务处理需求服务。
比较小的,为个人应用而设计的称为微型计算机,在中国地区简称为“微机”。
我们今天在日常使用“计算机”一词时通常也是指此,不过现在计算机最为普遍的应用形式却是嵌入式,嵌入式计算机通常相对简单、体积小,并被用来控制其它设备—无论是飞机,工业机器人还是数码相机。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只要给予正确的指示,任何一部电子计算机都可以模拟其他任何计算机的行为,电子计算机相对于早期的电子计算机也被称为通用型电子计算机。
Ⅶ 电子计算机的详细发展史
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于1946年问世,有人说是由于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认为计算机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人们为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是为了把人的大脑延伸,让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正如汽车的发明是使人的双腿延伸一样,计算机的发明事实上是对人脑智力的继承和延伸。近10年来,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由于计算机的日益向智能化发展,于是人们干脆把微型计算机称之为“电脑”了。
计算机产生的动力是人们想发明一种能进行科学计算的机器,因此称之为计算机。它一诞生,就立即成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掀开自工业革命后的又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要追溯计算机的发明,可以由中国古时开始说起,古时人类发明算盘去处理一些数据,利用拨弄算珠的方法,人们无需进行心算,通过固定的口诀就可以将答案计算出来。这种被称为“计算与逻辑运算”的运作概念传入西方后,被美国人加以发扬光大。直到十六世纪,发明了一部可协助处理乘数等较为复杂数学算式的机械,被称为“棋盘计算器”,但这时期只属于纯计算的阶段,要到十九世纪才有急速的发展。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寻求计算机以开发潜在的战略价值。这促进了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1944年霍华德.艾肯(1900-1973)研制出全电子计算器,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这台简称 Mark I 的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内含500英里的电线,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速度很慢(3-5秒一次计算)并且适应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但是,它既可以执行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运算复杂的等式。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The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比Mark I快1000倍,ENIAC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
40年代中期,冯.诺依曼(1903-1957)参加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小组,1945年设计电子离散可变自动计算机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将程序和数据以相同的格式一起储存在存储器中。这使得计算机可以在任意点暂停或继续工作,机器结构的关键部分是中央处理器,它使计算机所有功能通过单一的资源统一起来。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莫奇利任总设计师,研制成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图中左为莫奇利)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
有1.8万个电子管,用十进制计算,每秒运算5000次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首先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是早期的超级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科学的大量数据处理,这些机器价格昂贵,生产数量极少。
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和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等语言,以单词、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了二进制机器码,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如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与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
虽然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晶体管还是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会损害计算机内部的敏感部分。1958年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于是,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196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电子
计算机系列IBM360系统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
出现集成电路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规模。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ULSI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基于“半导体”的发展,到了一九七二年,第一部真正的个人计算机诞生了。所使用的微处理器内包含了 2,300 个“晶体管”,可以一秒内执行 60,000 个指令,体积也缩小很多。而世界各国也随着“半导体”及“晶体管”的发展去开拓计算机史上新的一页。
70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这一领域的先锋有Commodore, Radio Shack和Apple Computers等。
1981年,IBM推出个人计算机(PC)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从桌上到膝上到掌上。与IBM PC竞争的Apple Macintosh系列于1984年推出,Macintosh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FACOMM-382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明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事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复杂的工程技术学科,它的应用从国防、科学计算,到家庭办公、教育娱乐,无所不在。它的分类从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到工作站、个人电脑,五花八门。但是,无论怎样尖端,怎样高科技,从它诞生之日起,在许多人心目中它就是一部机器,一部冰冷的高速运算的机器。
从ENIAC揭开计算机时代的序幕,到UNIVAC成为迎来计算机时代的宠儿,不难看出这里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计算机已从实验室大步走向社会,正式成为商品交付客户使用;二是计算机已从单纯的军事用途进入公众的数据处理领域,真正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Ⅷ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
1946年2月14日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Ⅸ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讲了什么
年,美国有一位名叫莫奇里的物理学博士在研究物理的过程中,常常被大量枯燥、繁琐的计算所困扰,为此,他研制出了一台模拟计算工具——谐波分析机和一台不大的专用计算机。可这两种机器的运算速度都很慢。1940年,电子管的诞生,给莫奇里以极大的信心。他相信,将电子管应用于计算装置必定会提高计算速度。可是,他绞尽脑汁,也没能想出应用电子管的设计方案。
年1月15日晚,为研制工作停滞不前而苦恼至极的莫奇里,随手拿起了当天的《得梅因论坛报》。报上的一条简讯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本报讯:依阿华学院物理教授约翰?阿塔纳索夫博士制成了电子计算机,其工作原理比其他机器更近似于人脑。据阿塔纳索夫博士说,机器将包括300多支真空管,并将用于解决复杂的代数。机器占地面积相当于大办公桌,完全用电学器件制成,并用于科学研究。阿塔纳索夫研制这一机器已有数年,大约再过一年即可竣工。简讯的边上还附有一张电子部件的照片。
莫奇里激动地看了几遍简讯和照片。自己梦寐以求的电子计算机,原来早已有人在研制,而且即将问世。他兴奋得彻夜难眠。
第二天,莫奇里启程前往依阿华州。他要登门拜访阿塔纳索夫。
善良的阿塔纳索夫热情地接待了莫奇里。他一五一十地向莫奇里介绍了自己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过程,还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设计方案。莫奇里聚精会神地听着阿塔纳索夫的说明,不时还提些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阿塔纳索夫一一给予解答。末了,莫奇里要告辞时,阿塔纳索夫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笔记本,并将它郑重地交给莫奇里,说道:”这是我多年的心血,里面记录了有关的设计思路,对你也许会有帮助。让我们一起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贡献吧!“莫奇里知道这里面的份量,他用颤抖的双手接过笔记本,并向阿塔纳索夫表示深深的谢意。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莫奇里觉得这一趟拜访,使他仿佛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回到当时任教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后,莫奇里仍然沉浸在幸福之中。他仔细地对阿塔纳索夫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推敲,这确实是一个缜密而巧妙的设计方案。
年8月,莫奇里以阿塔纳索夫的设计方案的观点为框架,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写成一篇题为《高速电子管装置的使用》的论文。
此文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论点引起莫尔电气工程学院师生的广泛兴趣。
该学院的研究生——23岁的艾克特看到这篇文章后,如沐春风,兴奋不已。他早就关注计算机研制进展情况,认为研制过程有几个难关很难攻。如今,莫奇里的文章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了。
艾克特拜访了莫奇里。两位年轻人越谈越投入,真是相见恨晚。他们决定一起来研制电子计算机,将设想付诸实践。
要制造电子计算机,需要巨额的资金。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美国已于1941年12月宣布参战。在战争期间,只有战争需要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担心会出现阿塔纳索夫那样的命运。原来,阿塔纳索夫的研制资金由依阿华学院农业实验站提供。在美国宣布参战后,农业实验站中断了资助,使阿塔纳索夫的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莫奇里的运气要比阿塔纳索夫好多了。在他写出设计论文后不久,莫奇里所在单位——莫尔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系,奉命同阿伯丁弹道实验研究所合作,每天为陆军提供6张火力表。这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工作。因为每张表都要计算几百条弹道,而一个熟练的计算员,用机械计算一道飞行时间为60秒的弹道,就需要20个小时。
莫奇里向阿伯丁军方代表格尔斯坦中尉推荐了自己的电子计算机设计方案,并陈述了电子计算机对军事方面的重大意义。格尔斯坦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他向上级部门汇报了这一设想。
年4月9日,在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在阿伯丁,一个决定电子计算机制造工作是否上马的决策会议召开了。在听完格尔斯坦的简单说明后,陆军部科学顾问、著名数学家维伯伦沉思了好一阵子,然后站起身,对阿伯丁弹道实验研究所的所长说:”把经费拨给他们。“就这样,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工作的序幕拉开了。
研制小组由200多位专家组成。莫奇里担任总设计师,艾克特担任总工程师。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劳动,耗资50万美元,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被命名为”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简称”ENIAC“(埃尼亚克)。
这台电子计算机是一个庞然大物。它占据了面积达170平方米的6大间房子,重达30多吨。在它里面装用了1.8万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它每秒钟可做5000次加减法或400次乘法,比当时已有的继电器式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要快1000倍。
年2月15日,美国政府为ENIAC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在典礼上,ENIAC进行了公开表演,赢得了如雷般的掌声。
莫奇里和艾克特由此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他们还获得了电子计算机的专利权。可有趣的是,后来还引发了一场官司。原来,阿塔纳索夫中断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后,仍关注着电子计算机的事业。ENIAC问世后,他发现设计者的设计方案与他原来的设计方案几乎一样。不久,他从一篇报道文章中,辨认出ENIAC的发明者之一莫奇里,就是1941年向他请教的那个年轻人。于是,在60年代中期,由于对发明权的不同看法,莫奇里和阿塔纳索夫对簿公堂。经过马拉松式的取证工作,1873年,美国联邦州立法院裁决,确定阿塔纳索夫是第一个电子计算机设计方案的提出者,取消莫奇里和艾克特的专利权。
后来人们才明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阿塔纳索夫设计,由莫奇里和艾克特负责制成的。
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揭开了电子技术在计算机上应用的新纪元。
Ⅹ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拜托各位大神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台式机的机箱方便用户硬件升级,如光驱、硬盘。如台式机箱的光驱驱动器插槽是4-5个,硬盘驱动器插槽是4-5个,非常方便用户日后的硬件升级。
主板与显示器集成在一起,显示器就是一台电脑,因此只要将键盘和鼠标连接到显示器上,机器就能使用。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电脑一体机的键盘、鼠标与显示器可实现无线,机器只有一根电源线。这就解决了一直为人诟病的台式机线缆多而杂的问题。
电脑基础上加上手机功能,就成了智能手机(Smartphone)。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
智能电脑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下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