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斗拱谁发明的

斗拱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9-11 23:42:36

㈠ 古代的榫卯结构的原理是什么

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㈡ 外檐斗栱的艺术形象如何创造

棱柱、月梁、雀替、斗栱等从形状到组合经过艺术处理以后,便以艺术品的形象出现于建筑物上,因而元以前体形雄巨和比例匀称的外檐斗栱,在建筑外观上起着很大的装饰作用,给人异常深刻的印象。同样地,在彻上露明造的殿堂与厅堂中,梁架、斗栱、攀间等也都以其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成为室内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㈢ 听说斗拱景观柱屏是一项专利技术,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是北京光影梦幻的技术,我知道的 。。

㈣ 什么是飞檐斗拱

飞檐斗拱指中式古建筑中“飞檐”和“斗拱”两种建筑结构,由于飞檐和斗拱在中式古建筑中多数时候一起存在,所以合称为“飞檐斗拱”。
飞檐:中式古建筑的屋角常建为四角翘伸的形态,仿佛地面有股气在托举着屋檐,这样使建筑有一种飞动轻快的动感,此结构称为飞檐。飞檐多为采光、排水、装饰而设计。
斗拱:中式古建筑承重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结构,是榫卯结构,起承接支撑作用;承重柱上的弓形部件称为“拱”,拱之间的方形木块称为“斗”,所以该结构被称为“斗拱”。斗拱主要为承重、出挑、防风、抗震、装饰而设计。
飞檐的装饰性更强;而斗拱除了装饰性,更重要的是功能。斗拱是中式建筑的关键部件;中国许多古建如应县木塔等历千年数十次地震而不倒,关键正是斗拱。
飞檐斗拱详解
1、渊源
由于中西方地理物质资源条件的差异,中国人对木材使用多,而西方人对石材使用多,使中西方建筑具有明显差别,最终形成了差别很大的中西建筑特色——中国古建基本都为土木结构。
正如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般,中国古建筑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据考证中国传统建筑历经3000余年,核心构造方式几乎从未变过:一直是以榫卯结构为基础的木质框架式土木建筑——这简直是奇迹!
可以说榫卯结构是木质建筑上极其重要的发明。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了榫卯结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榫卯结构实物距今已有六七千年。榫卯结构是适应于木质建筑非常好的结构:采用榫卯结构的木建,使用纯木料,不用一颗金属钉卯,就能达到很高的刚性和防震性能——不得不说我们祖辈极其聪慧。
而“飞檐斗拱”的斗拱就是以榫卯结构为基础的中国古建筑的核心部件,是中国古建筑最突出的特色,是中国古建筑技术和艺术结合的典型。可以说,是飞檐斗拱让中国古建筑充满了灵性、美观、大气,又非常和谐的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还能具备良好的整体性和非常优秀的建筑性能。
斗拱建筑出现于战国,成熟于唐宋,至宋时官方《营造法式》已完整定义斗拱建造方法和参数,并予斗拱以尊崇的地位,明清斗拱只在形式上有些变化。
我们在旅游景点中常看到的各类飞逸俊秀,气势巍峨的宫殿、寺庙、亭台楼榭、古塔、牌坊、以及部分古民居等古建筑或仿古建筑,都有飞檐斗拱结构。

㈤ 中国的历史

三皇五帝
夏朝(约前2146-约前1675)
商朝(约前1675-约前1029)
西周(约前1029-前771)
东周(前770-前256)-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秦朝(前221-前207)
西汉(前206-8)
(新朝)(9-23)
东汉(25-220)
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五胡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386-556)
隋 (581-619)
唐 (618-907)
五代十国(公元907-978)
北宋(960-1127) 辽(916-1125) 西夏(1038-1227)
南宋(1127-1279) 金(1115-1234)
元(1206-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三皇五帝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位于禹。
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黄",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

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成为强盛的国家。据文献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考古学家已在这四个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遗存,如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的一号宫殿,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商朝后期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四方诸侯也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不思改变,不听忠谏,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他穷兵黩武,调集大军征伐东夷,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也使国内兵力空虚。周武王的大军打到商郊牧野,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为武王的军队开道。帝辛看到大势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宝货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西周
西周朝(公元前1097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武王克商以后,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为解除戎狄的威胁,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他迁居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春秋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已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于始皇帝赢政,终于秦二世胡亥,共2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帝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地位极其重要。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兼并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秦王政从即位(前247)到称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与此同时,秦始皇又施行残暴统治,大量征发劳役,大建宫室园林和陵墓,坑杀儒生,烧毁书籍。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
始皇死后,二世昏庸,在赵高的操纵下,其暴政比始皇时有过之无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反秦斗争遂由六国旧贵族之后项羽与原秦下级官吏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攻秦。这时赵高已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㈥ 斗拱结构最早是谁发明的

斗拱的前身是「栌欒」,即斗状的柱头。最早的斗栱形象见於汉代崖墓、石室、石阙、明器、壁画等;现存实物有四川省绵阳县平杨镇汉代石阙一斗三升斗栱,和四川雅安县後汉高颐墓阙一斗二升斗栱。

㈦ 榫卯结构是中国特有的木工工艺么

1973年,河姆渡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人们称之河姆渡遗址,在遗址人们发现了大量榫卯结构的木质构件,证明我国早在大几千年就开始使用木质榫卯构件一事实,但是编者要说一点,榫卯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独有的,木材作为最原始的建筑和家具材料是全球性的,所以榫卯是在全球性的发生,而不是中国的传统特色,埃及也同样很早很早出现了榫卯结构,因为我们身边有大量采用榫卯构件的木质家具、建筑的存在,所以一般人会有一种错觉说榫卯是中国独创的,是国粹,上升到民族主义层面上来就有些过了,在材料科学不发达古代,木质榫卯构件被全世界广泛使用是很正常的,确实要表达民族自信的话,只能说中国在使用的广泛性、传承度更好一些仅此而已。

说完历史再说说现状

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新材料不断被发现和发明出来,不论建筑、家具、用品等都有很多新型材料使用,并且比木质的成本更低,性能更强,作为与木材相伴相生的榫卯构件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最优选择,从这个层面上讲,没有什么是最好的,而是合适最重要,这个合适不仅从材料、工艺、结构上讲,还要加上成本、文化、设计等等因素,就拿家具来说,还在使用榫卯结构的大约只有实木类家具了,特别是新中式实木家具红木家具这类定位相对高端的品类,这个要从两方面讲,一个是工艺,像板材、塑料、玻璃纤维、金属家具最优的连接结构并不是榫卯,很多时候都能做到一体成型,完全没有使用榫卯的必要性;二是成本,虽然目前简单榫卯结构已经能做到半自动成型,但是像复杂一些的粽角榫、抱肩榫等等还是主要依靠人工,并且是经验技术丰富的木工师父才会制作,这个要付出的成本,与机械自动化生产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所以仅有一对工艺成本不是特别敏感的家具、工艺品这些产品上使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展望一下未来作为总结吧

我们不要过于偏执的认为,不含一根螺丝不用一点胶水才是正宗的榫卯,才是正经的新中式实木家具,作为一个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淘汰”的传统工艺,再去讲求纯粹定义并没有很大意义,像榫卯工艺这类的,其功能实用意义越来越弱化,但是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形而上的文化意义却得到很大的强化,最终会作为文化构成部份被保留下来,像这类传统工艺得以另一种新的形式获得新生,而那,是另一个很大的市场

㈧ 古代有没有斗拱的建筑吗

那肯定有啊,很早以前的就有,比如殷商时期的啊,周朝早期的啊,那些都没有斗拱,斗拱也是后来才出现的,而斗拱没发明之前,人也得住建筑,所以当然就有没有斗拱的了。

㈨ 中国园林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及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大约在公元前16~11世纪,在商朝奴隶社会里,以商王为首的贵族都是大奴隶主,从事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广大劳动者,都是奴隶(农业奴隶叫“众”或“众人”,家内奴隶叫妾、奚、仆等);在战争今俘虏来的异族人也都留作奴隶。 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也发展较快。文化上不仅发明了有以象形为主的文字,还有会意、形声、假借等字。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有了园、圃、囿等字,而从它们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 在商朝末年和周朝初期,不但“帝王”有囿,等而下之的奴隶主也有囿,只不过在规模大小上有所区别。在商朝奴隶社会里,奴隶主盛行狩猎取乐,如殷朝的“帝王”为了游猎和牧畜,专门种植刍秣和圈养动物,并有专人经营管理。《史记》中就记载了殷纣王“原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奇物……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乐戏于沙丘”。 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商朝的囿,多是借助于天然景色,让自然环境中的草木鸟兽及猎取来的各种动物滋生繁育,加以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范围宽广,工程浩大,一般都是方圆几十里,或上百里,供仅隶主在其中游憨、礼仪等活动,已成为奴隶主娱乐和欣赏的一种精神享受。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供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 商朝社会已有了奴隶私有制的社会关系,并以农业生产占主要地位,狩猎已不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为了重温过去的生活方式,为了得到再经历一次的享受,转而成为专门供脱离生产活动的奴隶主娱乐和享受。 所以说,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而且这种园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即使到了清朝也还未脱离开。如避暑山庄,从康熙到乾隆,都还经常在避暑山庄内举行骑马射箭等礼仪、游憩活动。

㈩ 斗拱是在哪个朝代最早使用

斗拱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斗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

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宋代颁布的《营造法式》在定义斗拱的同时,还给了它尊崇的地位。从此,斗拱的式样趋于统一。

到了明清两代,斗拱的使用有了严格的规定,用不用斗拱,成为区分建筑封建等级的一种标志。

(10)斗拱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从前十分普及的斗拱如今看来便会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而且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如今已不使用木材做房子却将斗拱作为装饰的原因。

斗拱作为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建筑的变化也在发生改变,不同的朝代时期斗拱的形式会有所区别,但是总体来说,斗拱的大致结构是一样的

阅读全文

与斗拱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