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卷积神经网络发明人

卷积神经网络发明人

发布时间:2021-09-11 17:09:20

『壹』 卷积神经网络主要做什么用的

卷积网络的特点主要是卷积核参数共享,池化操作。
参数共享的话的话是因为像图片等结构化的数据在不同的区域可能会存在相同的特征,那么就可以把卷积核作为detector,每一层detect不同的特征,但是同层的核是在图片的不同地方找相同的特征。然后把底层的特征组合传给后层,再在后层对特征整合(一般深度网络是说不清楚后面的网络层得到了什么特征的)。
而池化主要是因为在某些任务中降采样并不会影响结果。所以可以大大减少参数量,另外,池化后在之前同样大小的区域就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了。
综上,所有有这种特征的数据都可以用卷积网络来处理。有卷积做视频的,有卷积做文本处理的(当然这两者由于是序列信号,天然更适合用lstm处理)
另外,卷积网络只是个工具,看你怎么使用它,有必要的话你可以随意组合池化和卷积的顺序,可以改变网络结构来达到自己所需目的的,不必太被既定框架束缚。

『贰』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是什么

一维构筑、二维构筑、全卷积构筑。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是一类包含卷积计算且具有深度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代表算法之一。

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 learning)能力,能够按其阶层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平移不变分类(shift-invariant classification),因此也被称为“平移不变人工神经网络(Shift-Invaria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SIANN)”。

卷积神经网络的连接性:

卷积神经网络中卷积层间的连接被称为稀疏连接(sparse connection),即相比于前馈神经网络中的全连接,卷积层中的神经元仅与其相邻层的部分,而非全部神经元相连。具体地,卷积神经网络第l层特征图中的任意一个像素(神经元)都仅是l-1层中卷积核所定义的感受野内的像素的线性组合。

卷积神经网络的稀疏连接具有正则化的效果,提高了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避免过度拟合,同时,稀疏连接减少了权重参数的总量,有利于神经网络的快速学习,和在计算时减少内存开销。

卷积神经网络中特征图同一通道内的所有像素共享一组卷积核权重系数,该性质被称为权重共享(weight sharing)。权重共享将卷积神经网络和其它包含局部连接结构的神经网络相区分,后者虽然使用了稀疏连接,但不同连接的权重是不同的。权重共享和稀疏连接一样,减少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参数总量,并具有正则化的效果。

在全连接网络视角下,卷积神经网络的稀疏连接和权重共享可以被视为两个无限强的先验(pirior),即一个隐含层神经元在其感受野之外的所有权重系数恒为0(但感受野可以在空间移动);且在一个通道内,所有神经元的权重系数相同。

『叁』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有什么区别

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关系

2017-01-10

最近开始学习深度学习,基本上都是zouxy09博主的文章,写的蛮好,很全面,也会根据自己的思路,做下删减,细化。

五、Deep Learning的基本思想

假设我们有一个系统S,它有n层(S1,…Sn),它的输入是I,输出是O,形象地表示为: I =>S1=>S2=>…..=>Sn => O,如果输出O等于输入I,即输入I经过这个系统变化之后没有任何的信息损失(呵呵,大牛说,这是不可能的。信息论中有个“信息逐层丢失”的说法(信息处理不等式),设处理a信息得到b,再对b处理得到c,那么可以证明:a和c的互信息不会超过a和b的互信息。这表明信息处理不会增加信息,大部分处理会丢失信息。当然了,如果丢掉的是没用的信息那多好啊),保持了不变,这意味着输入I经过每一层Si都没有任何的信息损失,即在任何一层Si,它都是原有信息(即输入I)的另外一种表示。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Deep Learning,我们需要自动地学习特征,假设我们有一堆输入I(如一堆图像或者文本),假设我们设计了一个系统S(有n层),我们通过调整系统中参数,使得它的输出仍然是输入I,那么我们就可以自动地获取得到输入I的一系列层次特征,即S1,…, Sn。

对于深度学习来说,其思想就是对堆叠多个层,也就是说这一层的输出作为下一层的输入。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实现对输入信息进行分级表达了。

另外,前面是假设输出严格地等于输入,这个限制太严格,我们可以略微地放松这个限制,例如我们只要使得输入与输出的差别尽可能地小即可,这个放松会导致另外一类不同的Deep Learning方法。上述就是Deep Learning的基本思想。

六、浅层学习(Shallow Learning)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浅层学习是机器学习的第一次浪潮。

20世纪80年代末期,用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也叫Back Propagation算法或者BP算法)的发明,给机器学习带来了希望,掀起了基于统计模型的机器学习热潮。这个热潮一直持续到今天。人们发现,利用BP算法可以让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从大量训练样本中学习统计规律,从而对未知事件做预测。这种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方法比起过去基于人工规则的系统,在很多方面显出优越性。这个时候的人工神经网络,虽也被称作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但实际是种只含有一层隐层节点的浅层模型。

20世纪90年代,各种各样的浅层机器学习模型相继被提出,例如支撑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 Boosting、最大熵方法(如LR,Logistic Regression)等。这些模型的结构基本上可以看成带有一层隐层节点(如SVM、Boosting),或没有隐层节点(如LR)。这些模型无论是在理论分析还是应用中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相比之下,由于理论分析的难度大,训练方法又需要很多经验和技巧,这个时期浅层人工神经网络反而相对沉寂。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第二次浪潮。

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机器学习领域的泰斗Geoffrey Hinton和他的学生RuslanSalakhutdinov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开启了深度学习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浪潮。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观点:1)多隐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优异的特征学习能力,学习得到的特征对数据有更本质的刻画,从而有利于可视化或分类;2)深度神经网络在训练上的难度,可以通过“逐层初始化”(layer-wise pre-training)来有效克服,在这篇文章中,逐层初始化是通过无监督学习实现的。

当前多数分类、回归等学习方法为浅层结构算法,其局限性在于有限样本和计算单元情况下对复杂函数的表示能力有限,针对复杂分类问题其泛化能力受到一定制约。深度学习可通过学习一种深层非线性网络结构,实现复杂函数逼近,表征输入数据分布式表示,并展现了强大的从少数样本集中学习数据集本质特征的能力。(多层的好处是可以用较少的参数表示复杂的函数)

而为了克服神经网络训练中的问题,DL采用了与神经网络很不同的训练机制。传统神经网络(这里作者主要指前向神经网络)中,采用的是back propagation的方式进行,简单来讲就是采用迭代的算法来训练整个网络,随机设定初值,计算当前网络的输出,然后根据当前输出和label之间的差去改变前面各层的参数,直到收敛(整体是一个梯度下降法)。而deep learning整体上是一个layer-wise的训练机制。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如果采用back propagation的机制,对于一个deep network(7层以上),残差传播到最前面的层已经变得太小,出现所谓的gradient diffusion(梯度扩散)。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讨论。

八、Deep learning训练过程

8.1、传统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为什么不能用在深度神经网络

BP算法作为传统训练多层网络的典型算法,实际上对仅含几层网络,该训练方法就已经很不理想。深度结构(涉及多个非线性处理单元层)非凸目标代价函数中普遍存在的局部最小是训练困难的主要来源。

BP算法存在的问题:

(1)梯度越来越稀疏:从顶层越往下,误差校正信号越来越小;

(2)收敛到局部最小值:尤其是从远离最优区域开始的时候(随机值初始化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3)一般,我们只能用有标签的数据来训练:但大部分的数据是没标签的,而大脑可以从没有标签的的数据中学习;

8.2、deep learning训练过程

如果对所有层同时训练,时间复杂度会太高;如果每次训练一层,偏差就会逐层传递。这会面临跟上面监督学习中相反的问题,会严重欠拟合(因为深度网络的神经元和参数太多了)。

2006年,hinton提出了在非监督数据上建立多层神经网络的一个有效方法,简单的说,分为两步,一是每次训练一层网络,二是调优,使原始表示x向上生成的高级表示r和该高级表示r向下生成的x'尽可能一致。方法是:

1)首先逐层构建单层神经元,这样每次都是训练一个单层网络。

2)当所有层训练完后,Hinton使用wake-sleep算法进行调优。

将除最顶层的其它层间的权重变为双向的,这样最顶层仍然是一个单层神经网络,而其它层则变为了图模型。向上的权重用于“认知”,向下的权重用于“生成”。然后使用Wake-Sleep算法调整所有的权重。让认知和生成达成一致,也就是保证生成的最顶层表示能够尽可能正确的复原底层的结点。比如顶层的一个结点表示人脸,那么所有人脸的图像应该激活这个结点,并且这个结果向下生成的图像应该能够表现为一个大概的人脸图像。Wake-Sleep算法分为醒(wake)和睡(sleep)两个部分。

1)wake阶段:认知过程,通过外界的特征和向上的权重(认知权重)产生每一层的抽象表示(结点状态),并且使用梯度下降修改层间的下行权重(生成权重)。也就是“如果现实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改变我的权重使得我想象的东西就是这样的”。

2)sleep阶段:生成过程,通过顶层表示(醒时学得的概念)和向下权重,生成底层的状态,同时修改层间向上的权重。也就是“如果梦中的景象不是我脑中的相应概念,改变我的认知权重使得这种景象在我看来就是这个概念”。

deep learning训练过程具体如下:

1)使用自下上升非监督学习(就是从底层开始,一层一层的往顶层训练):

采用无标定数据(有标定数据也可)分层训练各层参数,这一步可以看作是一个无监督训练过程,是和传统神经网络区别最大的部分(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feature learning过程):

具体的,先用无标定数据训练第一层,训练时先学习第一层的参数(这一层可以看作是得到一个使得输出和输入差别最小的三层神经网络的隐层),由于模型capacity的限制以及稀疏性约束,使得得到的模型能够学习到数据本身的结构,从而得到比输入更具有表示能力的特征;在学习得到第n-1层后,将n-1层的输出作为第n层的输入,训练第n层,由此分别得到各层的参数;

2)自顶向下的监督学习(就是通过带标签的数据去训练,误差自顶向下传输,对网络进行微调):

基于第一步得到的各层参数进一步fine-tune整个多层模型的参数,这一步是一个有监督训练过程;第一步类似神经网络的随机初始化初值过程,由于DL的第一步不是随机初始化,而是通过学习输入数据的结构得到的,因而这个初值更接近全局最优,从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deep learning效果好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第一步的feature learning过程。

『肆』 人工智能 卷积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 求大佬指点

人工智能的核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强化学习什么叫人工智能?迄今有许多定义。智能这个词已经变得很大众化随处可见,那什么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这个问题比较大,但还是可以说清楚。人工智能也就是人造的智能。意识不是人造的,其中的自我意识可感知整体的自我,并与自我之外的环境清晰分隔,是“生命存在”的主要体感。意识的物质基础仍然是生物神经元及其脉冲编码,是遍历整合大脑中各功能模块、皮层各通道之巨量神经回路集体投射的结果。换句话说,现在复兴的人工智能更多仅限于最底层的,比如说视觉、听觉的目标分割(定位)与识别部分,而且还完全有别于生物智能,是一种“大数据智能”。超人类水平的AlphaGo属于博弈类决策,但也只是模拟了人与动物的强化学习方法,并且依旧是建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之上的。其他更高级的“认知智能”和“创造性智能”,人类大脑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原理?我们现在还知之甚少,就更别提模仿了。

『伍』 什么是卷积神经网络为什么它们很重要

『陆』 CNNs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最后输出的是什么,一维向量和原始输入图像有什么关系呢

看你的目的是什么了,一般传统分类的输出是图片的种类,也就是你说的一维向量,前提是你输入图像是也是一维的label。 如果你输入的是一个矩阵的label,也可以通过调整网络的kernel达到输出一个矩阵的labels。

『柒』 卷积神经网络采用softmax了吗

如果是多分类问题,output layer的激活函数是softmax,和是否CNN无关

『捌』 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池化是什么意思

pooling
理论在于,图像中相邻位置的像素是相关的。对一幅图像每隔一行采样,得到的结果依然能看。
经过一层卷积以后,输入的图像尺寸变化不大,只是缩小了卷积核-1。根据相邻数据的相关性,在每个nxn区域内,一般2x2,用一个数代表原来的4个数,这样能把数据缩小4倍,同时又不会损失太多信息。
一副24*24的图像。用5*5卷积核卷积,结果是20*20(四周各-2),经过2*2池化,变成10*10.

『玖』 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神经网络的区别是什么

没有卷积神经网络的说法,只有卷积核的说法。
电脑图像处理的真正价值在于:一旦图像存储在电脑上,就可以对图像进行各种有效的处理。如减小像素的颜色值,可以解决曝光过度的问题,模糊的图像也可以进行锐化处理,清晰的图像可以使用模糊处理模拟摄像机滤色镜产生的柔和效果。
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施展的魔法几乎是无止境的。四种基本图像处理效果是模糊、锐化、浮雕和水彩。ß这些效果是不难实现的,它们的奥妙部分是一个称为卷积核的小矩阵。这个3*3的核含有九个系数。为了变换图像中的一个像素,首先用卷积核中心的系数乘以这个像素值,再用卷积核中其它八个系数分别乘以像素周围的八个像素,最后把这九个乘积相加,结果作为这个像素的值。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重复这一过程,对图像进行了过滤。采用不同的卷积核,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处理效果。ß用PhotoshopCS6,可以很方便地对图像进行处理。
模糊处理——模糊的卷积核由一组系数构成,每个系数都小于1,但它们的和恰好等于1,每个像素都吸收了周围像素的颜色,每个像素的颜色分散给了它周围的像素,最后得到的图像中,一些刺目的边缘变得柔和。
锐化卷积核中心的系数大于1,周围八个系数和的绝对值比中间系数小1,这将扩大一个像素与之周围像素颜色之间的差异,最后得到的图像比原来的图像更清晰。
浮雕卷积核中的系数累加和等于零,背景像素的值为零,非背景像素的值为非零值。照片上的图案好像金属表面的浮雕一样,轮廓似乎凸出于其表面。
要进行水彩处理,首先要对图像中的色彩进行平滑处理,把每个像素的颜色值和它周围的二十四个相邻的像素颜色值放在一个表中,然后由小到大排序,把表中间的一个颜色值作为这个像素的颜色值。然后用锐化卷积核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处理,以使得轮廓更加突出,最后得到的图像很像一幅水彩画。
我们把一些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就能产生一些不常见的光学效果,例如光晕等等。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阅读全文

与卷积神经网络发明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