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一个合格的志愿者应具备什么条件
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成为一名志愿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否则,不但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给服务对象,还会影响到与你一同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一名志愿者,或许抱着很多的心态加入。但是,起码有最基本的一条:助人自助!不要把自己看做是救世主,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学会求同存异,学会交流、沟通、分享!学会淡薄名利。
二、要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等相关的利益的回报。这一点是指志愿者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均不应该带有谋求任何物质、金钱等现有利益,及由服务开展而产生的连带利益的思想。同时,应该拒绝服务对象或有关机构提供的与服务无关的利益报酬。因为若带有这种回报思想时,就必定影响服务开展,影响整个队伍的形象,不利于志愿服务广泛开展,而且可能动摇志愿者的士气,影响到服务的质量。
三、要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这一类人士一般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凭借自身能力,长期无法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困难。譬如:聋哑人士、智障人士、孤寡老人、孤残儿童、长期患病者、有心理问题人士、失足青少年、外来民工、下岗贫困家庭,同时还包括有医疗服务的社区居民、有法律援助需要的人群等等。这就需要多种多样,富有特点,设计服务计划时应加以全面的考虑,选择适当的服务对象,并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
四、长期、无偿、志愿是志愿者的品牌。“长期坚持很重要,这样才能把好事做好,才能善始善终。”一位资深的志愿者这样说。许多志愿者认为长期坚持是考验一个志愿者爱心的重要方面。对受助人群来说,他们也渴望一种稳定的关系和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而不仅仅到家里探望一次或送点救济款。
志愿者是一个新生的社会角色,不受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种族、宗教及政治背景所影响。故有其自身与其他社会角色不同的概念,只有理解好志愿者的概念。才有助于我们把握好志愿服务的尺度,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2. 大学生应怎样看待可持续发展战略
首都大学生发出绿色宣言学习马永顺
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者
本报北京2月27日讯记者王建农报道:首都17所高校的大学生代表今天相聚在中国
人民大学,交流学习马永顺先进事迹的感受,表达新一代大学生为建设祖国秀美山川,
勇于肩负重任的使命感和自信心。
大学生们对马永顺为中国林业作出的贡献,对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顾全大局、
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表示深深的敬意。清华大学王勇同学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
更应该学习马永顺精神,将艰苦创业作为基本的行动坐标之一。
北京理工大学张楠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如何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
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深刻领会“爱岗敬业”四个字尤为重要。要把“爱岗敬业”作为
当代大学生就业分配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步入社会的第一课。
保护生态环境,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勇敢实践者,是与会大学生表达的共同心愿。
北京林业大学黄英锋说,新一代大学生不仅要做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工作,而且也应
该把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联系起来。
中央民族大学王学文认为,民族经济快速发展与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是分不开
的。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大力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对西部众多少数民族来说,是千
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不仅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上的创造,还要关注生存状
况,树立环保意识,坚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张雪松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有保护环境、绿化造林的良好传统,每年
春季都有不少学生到市郊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校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都要定期
进行环保宣传,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学习马永顺的精神,将会进一步激励同学们投入祖
国生态建设的热情。
座谈会上,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代表首都大学生,发出了《首都大学生绿色宣言
书》。宣言书指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营造和
谐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宣
言书呼吁: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实践者,理应对祖国的绿化事业负有
神圣的责任并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在党和政府科学有序的战略指导和规划下,从我做
起,从小事做起,让一个美丽、洁净、充满生机的国家,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昨天,马永顺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北京林业大学,向近2000名师生报告了马永顺的感
人事迹,师生们反响热烈。
3. 什么是“绿桥”活动
1997年,北京林业大学学子为了追忆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倡导绿化、带头绿化的感人事迹,满怀对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在首都义务植树日当天,以“继承伟人遗志,缔造绿色家园”为主题,怀着“为祖国母亲撒播点点生命绿,替华夏大地架起座座爱心桥”美好愿望,启动了首都大学生首届“绿桥”活动。同时,开展了“心系沙漠”植树科考活动。
1998年,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在“绿桥”活动启动仪式上宣读《北京林业大学致北京市民的一封信》,并将自己制作的宣传爱鸟护鸟的录音带赠送给北京市园林局。当天,北京林业大学学子呼唤绿色的声音响遍北京十大公园。
1999年,北京林业大学首次联合首都30余所高校,举行首都大学生“奉献绿色青春,振兴世纪中华”——“绿桥”系列活动。国家林业局,北京市有关领导出席了仪式,并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鼓舞了北林全体师生投身祖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昂扬斗志。
2000年,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以“绿色2000行动”为主题举办“绿桥”活动。4月11日,召开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全市性第一次工作会议,明确了协会建设的工作规划,确立了五项工作机制——管理机制、交流机制、宣传机制、运作机制及激励机制。开展了“带着希望飞翔”爱鸟护鸟宣传活动,组织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六所高校大学生,启动“绿色北京——环首都生态圈沙尘源调查”行动。
2001年,是十五开局第一年,是首都举办大运申办奥运之年,绿色奥运理念的提出为协会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大运会的举办为协会的环保志愿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2001年“绿桥”活动以“创绿色大运,盼绿色奥运”为主题开展系列绿色活动。
2002年,“绿桥”活动推出了《首都大学生创建绿色奥运环保志愿服务工作计划》,受到团中央、团市委、奥组委的欢迎,成为《首都青春奥运行动》的组成部分。著名歌手腾格尔、影视明星王璐瑶等被聘为第一届“首都大学生绿色形象大使”。
2003年,首都大学生创建绿色奥运——2003年第七届“绿桥”系列活动启动,北林大策划组织近2000名首都学子在北京房山周口店猿人遗址营建首都大学生青春奥运林,首期规模达110亩,共植侧柏1200株。团中央、国家林业局、北京市领导为“首都大学生青春奥运林”揭幕,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团市委设立了“首都大学生青春奥运林”养护基金,决定每年的首都义务植树日前后,组织首都大学生继续扩大青春奥运林的规模。“绿桥”发起成立首都青少年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标志着首都大学生环保活动由浅层向深层发展。聘请了奥运会射击冠军杨凌、节目主持人鞠萍、歌手白雪为第二届首都大学生绿色形象大使。
2004年,“绿色奥运,志愿北京”——首都大学生第八届“绿桥”活动举办。第八届“绿桥”活动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思路,发挥优势,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努力”的工作思路,开展“首都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十大环境问题”等调研活动,出版了《生活的革命——绿色生活指南》一书,与电视台合作开办环保栏目,举办绿色论坛、环保公益晚会。希腊驻中国大使哈拉兰博斯·罗卡纳斯先生应邀出席,相声艺术家姜昆、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朱军、歌手陈红、陈琳、26届奥运会羽毛球单打亚军董炯等演艺体育明星被聘为第三届“首都大学生绿色形象大使”。
2005年,“绿色奥运,志愿北京”——首都大学生第九届“绿桥”活动开幕。开幕式上成立了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绿色环保教育中心,承担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绿色环保培训工作。制定发布了《2005—2008首都大学生迎奥运环保志愿服务行动规划》和《北京青春奥运志愿者绿色环保培训规划》。同时,围绕“绿色文化与北京奥运”和“垃圾分类回收和绿色大学创建”等主题举办了2005年首都大学生绿色论坛,组织了北京奥运环三环水系水资源调查。聘请歌手江涛、斯琴格日乐、电视节目主持人曹颖、戴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跆拳道冠军罗薇等五位影视和体育界的知名人士为“首都大学生第四届绿色形象大使”。
2006年,“绿色奥运,和谐社会”——首都大学生第十届“绿桥”活动开幕,开幕式上成立了首都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团,中国青少年生态环保志愿者之家也宣告成立。第十届“绿桥”活动举行了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交流研讨会暨“母亲河”论坛和相约绿色——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大联欢等文化活动,活动进一步整合了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的资源,动员组织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行动。演员胡兵、表演艺术家牛群、演员陶红、小品演员大山、2006年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韩晓鹏等演艺体育明星被聘为第五届“首都大学生绿色形象大使”。
2007年,“绿桥”已经走到了第十一个年头,第十一届“绿桥”在借鉴往年成功经验的同时,活动覆盖面更广,参与人数更多,意义也将更加深远。冯巩、腾格尔、王宏伟、瞿颖、罗中旭、印小天、姚晨、大山、沙宝亮、刘孜、吉新鹏、夏煊泽等文艺体育明星,被聘为新一届(第六届)首都大学生“绿色形象大使”暨“绿色长征形象大使”。
2007年首都大学生第十一届“绿桥”活动启动仪式,2008年,“微笑北京、绿色长征”——首都大学生第十二届“绿桥”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接力活动聘请了戴玉强、张迈、王宝强、王克楠、杨若兮、吕薇、陈思思、纪敏佳、吴春燕、卢薪羽等为第七届首都大学生“绿色形象大使”。
2009年“绿桥”和“绿色长征”活动以“传播绿色文化引领生态文明”为目标,通过绿色咨询、文化广场、青春志愿林种植、农村社会观察、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科考、生态环保项目创意创业大赛等多项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4. 为林业工人写一份颁奖词
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他的手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手的纹络又深又粗,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就是这样一双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
5. 怎麽写林业工人的颁奖词
随便写就行了,如:你们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
一只手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就是这样一双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
6. 想组织一个植树志愿活动,有志愿者,也有资金。该联系哪些部门的人获得批准
如果你想做一个植树的志愿活动的话,因为植树是和林业相关的,所以你如果要联系相关部门的话,可以到联系当地的林业局。
7. 什么是志愿者具体定义是什么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
志愿精神: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的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英语 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才能及精神,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则将“义工”(“志愿者”)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同时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并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制定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事业。它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小没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相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社会关注、党政关心、青年能为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国家禁毒委员会十分重视禁毒志愿者工作,1999年全国禁毒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一批禁毒志愿者”的要求。许多地方禁毒部门积极探索,会同同级共青团组织开展了禁毒志愿者行动,一些省(区、市)还成立了禁毒志愿者总队,一大批禁毒志愿者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帮教吸毒人员和创建“无毒社区”等工作,为禁毒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我国的禁毒志愿者行动还处在初创阶段,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更需要各级禁毒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的不断努力。重点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推动禁毒志愿者队伍有较大发展。禁毒工作迫切需要大批禁毒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各级禁毒部门应充分认清发展禁毒志愿者队伍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国家禁毒委员会的相关部署,结合禁毒工作的实际需要,会同共青团组织,运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基本规则和运作方式进行,积极而稳妥地发展禁毒志愿者队伍,力争首先在毒品问题严重的重点地区发展一批禁毒志愿者,并形成一定规模。
(2)立足社区,组织禁毒志愿者直接参与禁毒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拓宽禁毒志愿者参与禁毒的工作面,除法律规定有专门机关和专门人员承担的工作外,凡是可以有禁毒志愿者承担的任务,都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更多的禁毒志愿者有机会参与禁毒工作。一是针对禁毒工作的基础在社区的情况,要多方动员禁毒志愿者参与创建“无毒社区”的工作,组织禁毒志愿者立足社区,深入基层,配合街道、乡镇和学校、单位搞好禁毒宣传教育。二是针对禁毒工作紧迫需要专门人才的情况,安排有职参与禁毒的医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工作者、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媒体专业人员等参与适宜其发挥特长的工作。三是针对禁毒工作的难点在于完善社会帮教机制的情况,积极借鉴“青年志愿者”开展“一助一”活动的好经验,将禁毒志愿者安排到帮教小组之中,充实帮教力量,完善对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
(3)强化培训,提高志愿者对禁毒工作的适应能力。对禁毒志愿者要根据工作需要及其自身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禁毒志愿者必须掌握毒品常识、我国禁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毒戒毒工作的常识和禁毒志愿者工作守则等基本内容。
(4)健全制度,加强禁毒志愿者的组织建设。要不断完善禁毒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行为规范。在已经建立禁毒志愿者队伍的地方,禁毒部门要会同共青团组织认真总结以往开展工作的经验,切实加强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从而不断增强禁毒志愿者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8. 我是三支一扶志愿者,主要做林业改革,站长自己说每个月给500补贴,至今没有下文,该如何是好
可以联系所在县城县团委,志愿者他们负责管理
9. 怎样创办“绿家园志愿者”
1996年,汪永晨与中国环境科学院的金嘉满走到了一起,他们共同发起了“绿家园志愿者”(以下简称“绿家园”)环保组织。“绿家园”这个名字,是汪永晨取的。他们给“绿家园”定的宗旨是:走进自然,认识自然,和自然交朋友。这一年,汪永晨采访了北京市林业局局长后得知,义务植树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可树种上后基本就没人管了,她就发起了“绿家园”成立后的第一个环保活动——领养树,很快就有几千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他们在十三陵水库旁边的蟒山森林公园里开展了领养树的活动。这以后,领养绿地,领养动物,在全国蔓延。
1996年10月5日,汪永晨把从美国鹤类基金会学来的观鸟方式用上了。她发起了中国第一次民间观鸟。那天的观鸟活动有80人参加,有小学生,也有70多岁的老人。2002年12月6、7两日,湖南岳阳的东洞庭湖迎来了全国各地的观鸟高手,他们要在这里一比高低。从1996年开始观鸟到2002年第一次有了全国的观鸟大赛,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用了6年的时间。
1997年,汪永晨和几家媒体的记者一起乘船在长江上航行时,见到一位乘客随手要把一个白色塑料饭盒扔进江里,她立即上前制止。经制止后才发现,他们所在的江轮上竟然没有一个垃圾筒,问船上服务员垃圾怎么办,船上的乘客及服务员都说是把垃圾直接扔到江里。回到北京,汪永晨采访了中国交通部和长江航运管理部门后得知,在我国长江上运营的客船,对于如何处理垃圾确实没有条文规定。经过现场随机和事后的大量采访,她制作了广播节目《“白”了长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交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不久,有关《禁止在长江航行的船只上使用塑料饭盒的规定》便出台;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大规模的沿江考察,以便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
1997年,汪永晨在采访日本老人远山正瑛时得知,在内蒙古沙漠上,每年都有很多日本志愿者前去种树,但却没有中国志愿者前往。从1997年“五一”开始,她便组织“绿家园”开始推动荒漠植树计划。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布内蒙古的恩格贝、科尔沁沙地,黄河、长江两岸,长城脚下,太行山中。那年他们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种下了相当于千分之一香港面积的树。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时,汪永晨随中国女子长江源科学探险漂流队进入长江源区。在那次采访中,汪永晨了解到因遭遇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近年变化很大,面临着严峻的生态考验。那次的长江源行,经过40天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和深刻了解后,汪永晨制作的广播节目《走向正在消失的冰川》获得了1999年第36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广播节目大奖,专家的评语是:记者与自然相处后达到了一种境界。
1999年3月,汪永晨组织的“99万亩黄河边植树活动”中,不仅有500名来自北京,还有来自世界12个国家的绿家园志愿者在黄河边上种了树。那一年,汪永晨还获得了由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地球奖”。她将2万元奖金捐给中华环保基金会,设立了“绿家园教育基金”。同年,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了《环保热线》、《动物天地》和《走进绿家园自然保护区》等栏目。
一位从河北蠡县过路的听众,发现当地小皮革作坊里流出的水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农田,于是打电话向《环保热线》节目反映情况。随后当地村民也打电话向《环保热线》反映自家的农田多年来遭受严重污染却无法解决。为了帮助村民解决水污染问题,汪永晨制作了跟踪报道,并打电话到河北省环保局、保定地区环保局。在环保局的参与下,蠡县县长亲自批示:小制革作坊属于国家规定关停并转的“15小”,要在最快的时间里关闭。困扰当地农民多年的污染,经过汪永晨的参与和媒体的干预,终于得以解决。
杭州古荡,是因水多而得名的江南古镇。可因房地产的开发,最后一片湖水也要被填埋开发房地产了。当地群众给《环保热线》打来电话,希望在节目中帮他们呼吁留下这片湖水。节目制作中,汪永晨赶紧联系杭州当地媒体,希望他们也加入到呼吁当中。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环保热线》和杭州电视台播出后,惊动了杭州市长。在杭州市长的关注下,当地建筑部门大规模地修改了原来的设计方案,保住了古荡。
汪永晨越来越体会到环境监督的意义及媒体所能发挥的作用。为了让更多的记者参与环保,为环保做更多的事,2000年夏天,她和几位做环境报道的记者创办了“绿家园记者沙龙”,每月请一位专家给同行们进行环保知识普及。2002年,“绿家园记者沙龙”和《中国青年报》“绿岛”联手,记者沙龙的规模继续扩大,它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一次,沙龙的记者得知,北戴河一块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湿地上正在筹建一个国际会议中心,这将对东北亚鸟类的生存产生威胁。于是,他立即把问题带到沙龙上,经过讨论后,大家分头行动,采访、写稿、呼吁,最终惊动了河北省有关领导,湿地被保留了下来。还有一次,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块湿地被开发商看中,要修高尔夫球场,又是在记者们的努力下,该计划宣告失败,而这片芦苇荡将成为北京的第一个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