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条件是什么
非现金结算
部分准备金制度
这两者是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前提条件
②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部分准备金复制度:制
又称存款法定准备金制度,是指为防止信用过度创造,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不得动用,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贷能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2、非现金结算制度:
个人可以通过开出支票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主要制约因素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部分资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4、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5、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这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就是超额准备金率往来通过转账结算,无须有现金。这样,银行可以通过记帐的方式发放贷款,从而进行信用扩张。
③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关系创造货币。货币创造过程如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注:货币创造又叫做货币扩张,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或个人)通过信贷关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银行体系内流通货币量扩大的金融行为。
(3)商业银行如何创造活期存款扩展阅读:
创造货币的三大基本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
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④ 商业银行是怎么创造货币的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是利用货币创造乘数,把一笔存款通过银行系统而对货币供给量所产生的倍数作用。
做一个简单的模型:假如全社会就一家银行,有存款100元,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那么法定存款准备金就要有20元,剩下的80元是超额准备金,这块是可以用来放贷款的,比如房贷。
假设,买房要贷款20元,首付10元,总价30元。这30元给开发商(开发商再分给谁先不要管),拿到这30元之后,再存进这家银行里。
那么,首先做第一笔处理:提现10元,然后贷款20元,开发商收到30元,但还没有存进银行。这个时候,存款就是100-10=9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90×20%=18元,超额存款准备金就是90-18-20 = 52元。
然后开发商再把这30元存进银行里:那么存款就变成90+30=120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就是120×20%=24元,或者18+30×20%=24元,超额准备金就是 52+ 30×80% = 76元,总计120元。
整个货币系统中就“多了”20元,这20元,实际上就是拿未来30元工资做抵押,创造出来的货币。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在贷款的过程中,M2增加了20元。
(4)商业银行如何创造活期存款扩展阅读: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1、四大因素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现金漏损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2、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既可以使银行存款多倍扩大,又能使银行存款多倍收缩。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⑤ 商业银行创造活期存款
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款、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自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自己发行股票、债券等,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在贷放短期放款、中期放款和长期放款,而且还可以办理信托放款、租赁业务、有价证券投资等。
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只占货币M1的一部分。除现金之外的货币是怎样产生的?从银行体系的总体来看,它能够创造存款——派生存款,存款是货币,所以说,商业银行也可以创造货币。
要理解商业银行体系如何创造存款,我们通过一个虚拟的例子来说明:
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为10%。
首先,假设某储户A,把1000元现金存入某商业银行(简称为银行1),银行将存入银行1将100元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900元用于贷款或购买各种债券。比如,它将这900元放贷给B,B把900元用于购买衣服,结果这900元到了衣服销售者C的手中,我们假设C把钱全部存入银行2;这样,银行2增加900元存款,然后,它留下10%的准备金,即90元,把其余的810元放贷给农户D,农户D用之购买肥料,结果这810流到了肥料销售商E的手中,E把它存入银行3,这样,银行3增加了810元的存款。银行3把81元留下,其余也放贷出去,···,这个过程一直可以持续下去。
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结果将是最初1000元新增现金的10倍,达到10000元。我们把10倍称为货币供给乘数。它是法定准备金的倒数。
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结果
商业银行可以创造货币——派生存款,但其能力受制于中央银行,原因是,准备金率中的很大一部分属于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就可以对商业银行的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施加重要影响。
当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己的经营活动来改变超额准备金率,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重点分析:
1 .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的关系
基础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总和。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所以基础货币大于原始存款。
2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
将存款划分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是从理论上说明两种存款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实上,在银行的存款总额中是无法区分谁是原始存款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并不是虚假存款,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也不是创造实际价值量的过程,而是创造价值符号的过程。
3 .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
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因为中央银行掌握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 — 基础货币的创造与提供;商业银行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存贷活动,从而能提供的货币数量,均建立在基础货币这个基础之上。
⑥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和原理
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过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原理:
商业银行吸收到原始存款后,只按规定留一部分作现金准备应付提存,其余部分可用于放款和投资。在广泛使用非现金结算的条件下,取得银行贷款或投资款项的客户并不(或不全)支取现金,而是转入其银行存款帐户。
这样就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笔新的存款。接受这笔新存款的商业银行,除保留一部分作准备金外,其余部分又可用于放款和投资,从而又派生出存款。
(6)商业银行如何创造活期存款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的条件:
1、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
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
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货币制造表现受法定准备金的影响,而实际是受客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2、部分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
3、非现金结算制度: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⑦ 商业银行是如何创造信用货币的其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关系创造货币。
货币创造过程如下:
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贷款,A客户用所得贷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
制约因素如下:
1、部分准备金制度:
又称存款法定准备金制度,是指为防止信用过度创造,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不得动用,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贷能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2、非现金结算制度:
个人可以通过开出支票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主要制约因素。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
4、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5、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
(7)商业银行如何创造活期存款扩展阅读
相关影响:
信用货币体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货币供应缺乏弹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货币当局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有了更大的调控空间。
但其最大的危险性在于政府的货币发行规模摆脱了黄金储备的束缚之后,很容易失控,各国政府的负币当局在货币发行规模上已经在传统教科书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所严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远,他们在货币发行上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从超过GDP的1%到百分之几百。
由于纸币的信誉依赖于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现财政或货币危机,信用货币便会一文不值,从而造成社会危机。
⑧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是什么
1、银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实行准备金的目专的是为了确保商属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
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或以库存现金形式自己保持。
2、非现金结算制度。通过银行将款项从付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直接划转到收款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转账结算不动用现金。
(8)商业银行如何创造活期存款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同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超额准备金越多,可贷资金就越少,商业银行存款派生的能力就越小;超额准备金越少,可用于贷放的资金就越多,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就越大。
可见,超额准备金和存款派生能力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对货币供给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将力求比持有较少的超额储备;但超额准备过少又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因此,商业银行确定超额准备金率时需要进行综合权衡。
⑨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是怎样的
银行为工商业者开立活期存款账户,存户可依据存款向银行签发支付命令书——支票,或通过其他方式将存款转到收款人账户上,这些方式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被称为存款货币或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货币发行人信用为担保的货币,而存款货币是以发行该存款的储蓄机构的信用状况作为担保的信用货币。
(9)商业银行如何创造活期存款扩展阅读: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从商业银行总体而言,活期存款余额应视同货币,通常被视为“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主要体现在单位、个人在银行账户上的活期存款,主要流转于银行体系内,可用于转账结算。存款货币来源于现金货币的存入和银行贷款派生机制。
⑩ 什么是商业银行的活期创造机制,活期存款乘数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商业银行的活期创造机制,指的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除去现金及上交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后可以放贷款转存以增加银行存款的这么一个机制,由它的定义可知,活期存款乘数大小受商业银行持有现金量、上交中央银行准备金率及超额准备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