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楷书是谁发明的
王次仲发明的,楷书即“真书”、“正书”或“正楷”。古时曾
Ⅱ 中国人发明了什么
指南针: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俗称吸铁石)。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
2、造纸术:蔡伦改进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喜欢读书,每次外出游学身后都跟着五辆装满竹简的大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
3、活字印刷术: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4、火药: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古代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代就已掌握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经宋、元、明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等各种火器已达到成热的程度。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科技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现代黑火药就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的。
5、孔明灯:相传五代(公元907-960)时,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相传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灯。
Ⅲ 楷书最早是谁发明的
楷书出现在西汉初年,作为隶书的简写一直存在于民间。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发明行书的据说是东汉末年的刘德升,但有趣的是规范楷书的却是刘德升的弟子钟繇(三国钟会的父亲)。
Ⅳ 2、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政治家发明了一种沿用至今的字体,请问是什么字体
钟繇的楷书
钟繇(yáo,一作yóu)东汉桓帝元嘉元年——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汉时为官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明帝时官进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钟太傅”。其书学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传世书迹有《宣示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三国志》巻十三有传。
他见证和完成了汉字由隶到楷的演变,被人们尊称为“楷书鼻祖”,与“草圣”张芝并称为“钟张”,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可见其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
Ⅳ 连笔字发明人是谁
连笔字又称行书,一个书体的产生不是某个人所为,但是历史上说行书是东汉末期颖川人刘德升发明创造的,古人喜欢这种冠封之病。
Ⅵ 汉字发明的故事!!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Ⅶ 2、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政治家发明了什么字体
钟繇的楷书
钟繇(yáo,一作yóu)东汉桓帝元嘉元年——三国魏明帝太和四专年(属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汉时为官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明帝时官进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钟太傅”。其书学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传世书迹有《宣示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三国志》巻十三有传。
他见证和完成了汉字由隶到楷的演变,被人们尊称为“楷书鼻祖”,与“草圣”张芝并称为“钟张”,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可见其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
Ⅷ 中文是谁发明的
我只知道中文字是仓颉造的!具体中文何时出现就没研究了!语言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必然产物!具体的你可以看看汉语言文学引言!
Ⅸ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有哪些名人,名气要大到现在老外都认识的
1:曹操(155-220)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代表作品:《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孟德新书》等。
2: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代表作品:《出师表》、《隆中对》、《八阵图》、《诫子书》、《连弩》等。
3:张仲景(154-219)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代表作品:《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论》。
4:蔡伦(61-121)东汉发明家,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
5: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代表作品:《灵宪》、《二京赋》、《思玄赋》、《地动仪》、《指南车》、《四愁诗》等。
6:华佗(145?-208)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代表作品:《麻服散》、《青囊经》。
7:曹植(192-232)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代表作品:《白马篇》、《洛神赋》、《七步诗》等
8:马钧(?-?)三国时期发明家,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生卒年月不详。他的事迹见于《三国志》卷29《方技•杜夔传》裴注引傅玄给他作的序文中。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亮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代表作品:《翻车》、《指南车》、《龙骨水车》、《连弩》(改进)等。
9:刘徽(225-295)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 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刘徽是公元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奠定了他在中国数学史上的不朽地位。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代表作品:《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
10:裴秀(224-271)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开创了我国地图绘制学,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代表作品:《禹贡地域图》。
请采纳
Ⅹ 汉末著名书法家刘德升是什么书体的创始人
刘德生是汉书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