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
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可以让幼儿园的游戏变得更加适合幼儿,能让幼儿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幼儿阶段不可或缺的活动,我们应该要好好的指导幼儿游戏。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以象征性游戏为主
象征性游戏:
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亦称象征性游戏,它是一种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象征性游戏的典型是:
幼儿借助自己的身体或者其他物品,来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和生活情景。
例如:
伸出手臂,说自己在“开汽车”;拿椅子当“马”骑。
三岁以前,幼儿象征性游戏中往往没有角色,只有动作的象征。三岁以后,幼儿的游戏中开始出现角色。
例如:
抱着玩具娃娃“给宝宝喂奶”;站在椅子上当“警察叔叔指挥交通”。
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象征性游戏阶段:
即象征性的顶峰(2—4岁)和由象征而接近现实(4—7岁)。
象征性游戏的好处:
通过象征行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小班幼儿对象征性游戏非常感兴趣,她们能够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
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独自游戏向联合游戏过度
独自游戏:
指儿童一个人玩玩具,专注地玩自己的游戏,不注意伙伴做什么玩什么。
“独自游戏”概念的提出:
最早源于1932年帕顿对团体环境背景下儿童社会关系发展的经典性研究。她根据儿童在团体中的社会互动水平,将儿童的行为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独自的行为、平行的行为、联合的行为、合作的行为。鉴于年幼儿童的大部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都是游戏活动,因而许多学者将她的这种阶段划分主要视为对游戏阶段的划分,独自游戏的概念由此产生。
在帕顿之后,弗洛斯特对这6种游戏类型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独立游戏是指这样一种游戏行为,即儿童独自玩弄与邻近儿童的玩具均不相同的玩具,并对他人的活动毫不关心。”正是幼儿出现了独自游戏才渐渐的发展出了其他形式的游戏。
联合游戏:
是幼儿自己和其他儿童在一起玩,谈论共同的活动,但相互之间没有明确分工与合作,也没有围绕目标进行组织,每个儿童都是根据自己的愿望来游戏的。
联合游戏的好处:
小班的幼儿不再像1—2岁那样各玩各的,她们喜欢和同伴们一起玩。再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他的思维、想象力和各种社会性交往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在伙伴帮助下的自主活动能使她们认识到自我的存在。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为幼儿创造同众多的伙伴相互接触的机会,对她们的心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
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孩子之间的交流相对的比较少。这是教师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可以请爸爸妈妈带孩子出去玩、帮助孩子增加彼此间的交流。
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快乐游戏
游戏是快乐的,它满足幼儿强烈的身体活动需要,期间可以自由的变换、重复感兴趣的运动,保持身体的舒适状态。游戏中的不可预计的偶然性,让幼儿体验着意想不到的快乐。游戏让幼儿体验到了与人交往的快乐和成就。在游戏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孩子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可见孩子们对游戏是多么的喜爱。
2.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研讨:根据《幼儿园户外创造性游戏开展的策略》
幼儿园户外活动可能是不叫不错的教育方式,不过幼儿园户外活动比较不安全的,主要是磕磕碰碰的伤害比较多,身体就要尽量多派出一些老师进行监护。
3. 小班三大创造性游戏观察记录表怎么写
注意力 A专注B愿意 C偶尔注意D游离 参与度 A积极B愿意 C随意D淡漠 情绪态度 A兴奋B愉快 C平静D低落
4. 浅谈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兴趣的几点尝试
一.把幼儿带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让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大自然。二.匠心独具的教学技巧有趣导入 2.新颖展开 3.自由尝试三.创设班级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四.跟踪孩子的行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总之,激发幼儿兴趣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教师应当把研究幼儿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工作中的必要研修部分,将其列入教育技能的一部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还要时刻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5. 幼儿教师指导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通过实践性研究,专家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幼儿的学习生活往往与游戏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纲要 提出:作为教师应合理科学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寓教育与一日生活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实施教育,并善于发现并利用周边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组织教育内容。满足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快乐和自信。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幼儿向另一个幼儿建议: 来玩跳绳的游戏吧 。可见,幼儿的游戏是出于自己内心的兴趣或愿望,而不是由别人所能够支配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幼儿自己发挥呢?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保证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 一、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的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 在幼儿游戏前,我们可以给幼儿准备许多有利于游戏的材料,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在角色游戏区,放上幼儿自制的电话,两个幼儿商量后,就可能玩打电话的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听诊器、白大褂的时候,三四个幼儿一商量,可能会玩起医院游戏;在一块空地上放上沙包,他们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丢沙包的游戏 所以,我们应尽可能的给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包括游戏用的场地及游戏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适宜性,既不能琳琅满目,给幼儿过多的刺激,使幼儿无所适从,又要适量的增加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以便更长时间的启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二、给幼儿充分的游戏时间,以保证幼儿能够尽情的玩游戏。 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为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有很多的社会行为,如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的帮助他人、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处等,幼儿都是在游戏中学会的,因此,教师每天都要给幼儿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保证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愉快,由此来获得自信和满足。 三、教给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以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 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用互相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也可以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掌握游戏的时间,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游戏。 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对幼儿游戏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了解游戏中的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等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着电话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教师可以拿起另一部电话开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吗?是呀,你是雍老师吗? 这样,教师就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来,并不自不觉地指导了幼儿的游戏。 五、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考虑到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指导。 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如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样的游戏,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玩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供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以便将来更快的适应社会 六、对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式,保证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游戏的快乐。 对于幼儿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如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要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要指导方向;而在进行指导表演游戏的时候,则要帮助幼儿选择健康而又适合的作品,通过各种方式,使幼儿熟悉理解作品的内容,如讲故事、听录音、看电视等形式;如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时候,则要通过丰富幼儿对物体的想象和加深他们的印象为主要指导目标;所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艺术。 1、把握好指导的度。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时, 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 ,就是要求教师灵活的根据不同的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因此,掌握好游戏指导的度 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导会让幼儿墨守成规,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导也会使幼儿无规则意识,形成惟我独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导的时机。 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 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 3、把握游戏前的引发。 总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定要本着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