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文《如果发明水下房子有多好》500字
如今,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场里的汽车真是越来越多。小汽车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但是,车多了却形成了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交通反而变得更加的不顺畅,堵车、塞车时有发生,有时让人无奈。
堵车后,在车上的人心急如焚,什么事也做不了,还耽误了许多的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发明了一智能汽车的话该有多好。这种车也以在天上飞,穿越城市、乡村、森林。透过窗子我们看鸟儿飞翔,白云飘荡;甚至遇到水也可以在水上浮游,水下潜行,透过窗子我们感受海浪、欣赏鱼虾;车上的设施也很全面,在车上就像在家里一样,卫生间、床、厨房一应俱全。如果渴水随便按一下按钮,一瓶饮料就滚了出来。如果上厕所在车上就可以解决了。如果司机困了,还可以使用无人驾驶能功能,设置好去什么地方就可以了;
世界上如果真有这种的智能汽车那该有多好啊!真的希望我们的城市不再拥堵,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
B. 水是谁发明的
水不是谁发明的。水是大自然天生的,地球没有水,动物、植物,还有人类是不可能生存的。
C. 房子是谁发明的
史书上说:上古时人类少而禽兽多,人类居住在地面上,经常遭受禽兽的攻击,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伤亡危险。在恶劣环境的逼迫下,部分人类开始往北迁徙。他们来到今山西和陕西一带,受鼠类动物的启发,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人居住在里面,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这样就安全了许多。但是北方气候寒冷,许多人宁愿留在危险的南方,也不肯往北迁移。这时候有巢氏出现了。传说他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曾经游过仙山,得仙人指点而有了超人的智慧。他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最先发明了“巢居”。他指导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即挡风避雨,又可防止禽兽的攻击,人们从此不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酋长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名声很快传遍中华大地。各部落的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圣王的才能,一致推选他为总首领,尊称他为“巢皇”,也就是部落联盟总部的大酋长。
传说有巢氏执政后,迁都于北方圣地石楼山。石楼山就在今山西吕梁市兴县东北,当时有巢氏命人在山上挖了一个洞,他就居住在山洞里处理政务。所以后世人便把石楼山称作有巢氏的皇都。其实有巢氏时期连一座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哪里会有都城呢?
有巢氏时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已经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当时的社会活动主要是男子打猎和捕鱼,女子采集野菜和挖掘块根。此时人类的婚姻形式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排除了兄弟姐妹间的通婚关系,同一族团内部的同辈男女也禁止通婚了。男子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女子为“妻”,女子只能选择其它族团的男子为“夫”。就是说甲族团的一群男子(或女子)可以和乙族团的一群女子(或男子)互为夫妻,这便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族外群婚。族外群婚只准许甲(乙)族团的一群男子夜里到乙(甲)族团和那里的一群女子过性生活,第二天早晨这些男子就得回到本族团去,不准许留在女子所在的族团。而女人一生都不准许离开本族团。这种族外群婚相对于血缘群婚,显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D. 水发明的
你大爷
E. 水是谁发明的
对于地球水的来源目前主要的两派观点如下:
(一)自生说
⒈.地球从原始星云凝聚成行星后,由于内部温度变化和重力作用,物质发生分异和对流,于是地球逐渐分化出圈层.在分化过程中,氢、氧等气体上浮到地表,再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最后生成水.
⒉ 水是在玄武岩先熔化后冷却形成原始地壳的时候产生的.最初地球是一个冰冷的球体.此后,由于存在地球内部的铀、钍等放射性元素开始衰变,释放出热能.因此地球内部的物质也开始熔化,高熔点的物质下沉,易熔化的物质上升,从中分离出易挥发的物质:氮、氧、碳水化合物、硫和大量水蒸气,试验证明当1 m3花岗岩熔化时,可以释放出26 L的水和许多完全可挥发的化合物.
⒊ 地下深处的岩浆中含有丰富的水,实验证明,压力为15 kpa,温度为1,0000C的岩浆,可以溶解30%的水.火山口处的岩浆平均含水6%,有的可达12%,而且越往地球深处含水量越高.据此,有人根据地球深处岩浆的数量推测在地球存在的45亿年内,深部岩浆释放的水量可达现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⒋ 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水.从现代火山活动情况看,几乎每次火山喷发都有约75%以上的水汽喷出.1906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的纯水蒸气柱高达13,000米,一直喷发了20个h.阿拉斯加卡特迈火山区的万烟谷,有成千上万个天然水蒸气喷出孔,平均每秒种可喷出97~6450C的水蒸汽和热水约23,000m3.据此有人认为,在地球的全部历史中,火山抛出来的固体物质总量为全部岩石圈的一半,火山喷出的水也可占现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⒌ 地球内部矿物脱水分解出部分水,或者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在高温下与氢作用生成水.此外,碳氢化合物燃烧也可以生成水,在坚硬的火成岩中,也有一定数量的结晶水和原始水的包裹体.
(二)外生说
⒈ 人们在研究球粒陨石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为0.5%,有的高达10%以上,而碳质球粒陨石含水更多.球粒陨石是太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陨石,大约占所有陨石总数的86%.一般认为,球粒陨石是原始太阳最早期的凝结物,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都是由这些球粒陨石凝聚而成的.
⒉ 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的氢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据估计,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1.5 t这种“宇宙水”.然后,这种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F. 《建造水房子》说明文
请采纳~
用水建造房子
朱国来
在南美洲秘鲁,有一个叫汪澳维利卡的地方,这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用一种神奇的矿泉水来盖房子。这种矿泉水盖成的房子,一点也不比我们用钢筋水泥建造的房子差,它们不仅造价低廉,而且非常的美观、实用。
原来,汪澳维利卡这个地方的水,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矿泉水”,里面富含大量的石膏、石灰、石英等矿物成分。当地居民在盖房子前,都会在房址的地基上先做好一个个砖模子,然后再用一根长长的管子把附近山上的矿泉水导引过来,灌到这些砖模子里。然后聪明的当地人就把接下来的任务交给太阳了,让砖模子里的水在强烈的阳光下持续曝晒。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砖模子里的水蒸发殆尽,就会凝结成一块块坚硬的“砖块”。这样,房子的主要墙体就建好了。
如果说汪澳维利卡人的“水房子”是利用了大自然的原始馈赠,那么目前美国科学家对于特殊的“水建筑”的研究则更富有科技含量了。
在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上,一座设计新颖独特的“水房子”就曾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它后来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最佳的科学发明。
这座“水房子”主体部分完全由水构成,正门及墙体实际上只是悬挂着的一道道水幕,当人们进出大门时,水幕会自动向两边分开。房子的墙体设计蕴含着科学家的匠心和智慧,它不仅仅是一面面水墙,同时还是一个个超大的“显示器”。一面面水墙由数千个小喷头喷发而成,数千条涓涓细流组成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屏幕”,这些喷头通过由电脑控制的传感器来进行开关和速射,形成绚丽多彩的画面,而且图像和文字的清晰度非常高。“水墙”里的传感器特别灵敏,当某个人或物体从外面靠近它时,它能够迅捷地感应到,然后迅速改变水流形状,并且自动拉开一道门,以便让人或物体通过。待人或物体穿门而入之后,传感器则会将自动“水门”关上。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座巨大、神奇的“水房子”可以在顷刻间消失不见。像某些科幻电影里的镜头那样,它的屋顶可以从数米高的地方迅速降至地面,像海市蜃楼一般眨眼之间从人们的眼前消逝,不着一丝痕迹。原来“水房子”的顶部是一个纤薄的水层,房子内部有一个巨型的活塞,房顶在活塞推动下可以上下自由地浮沉。
置身于这样灵动而富有科幻意味的房子里,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感叹,科学就像那圣洁的智慧之水,正在一天天冲洗着我们的大脑、刺激着我们的神经,给我们带来一场场神奇的魔术表演。她用一种非凡的魔力,让我们在平凡的现象中见证奇迹,这种魔力有个时尚的名字,就叫做创造。
刊于《知识窗》2011.11期 用笔名 朱文字
G. 水的发明创造
用水来驱动汽车
H. 发明春夏秋冬的房子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现行公历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目前通行世界的公历,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种阳历。这部历法浸透了人类几千年间所创造的文明,是古罗马人向埃及人学得,并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兴起而传播于世界各地。
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个月,另加5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
这种以365天为一年的历年,是由于观测天狼星定出来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归年相差约0.25天,因而在日历上每年的开始时间越来越早,经过1461个历年,各个日期再次与原来的季节吻合,以后又逐渐脱离。看起来,天狼星年好象在回归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环周期被称为天狼周期。
后来,埃及人通过天文观测,发现年的真正周期是365.25日,但僧侣们为了使埃及的节日能与祭神会同时举行,以维护宗教的“神圣”地位,宁愿保持游移年。后来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有用埃及文和希腊文所写的碑文,记载了欧吉德皇帝在公元前238年发布的一道命令: 每经过四年,在第四年的年末五天祭祀日之后、下一年元旦之前,再加一天,并在这天举行欧吉德皇帝的节日庆祝会,以便让大家记住。欧吉德皇帝校正了以前历法的缺陷,这增加一天的年叫定年,其它年叫不定年。
古罗马人使用的历法经历了从太阴历到阴阳历、阳历的发展过程。罗马古时是意大利的一个小村,罗马人先是统一了意大利,而后又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最早,古罗马历全年10个月,有的历月30天,有的历月29天(这十分类似太阴历),还有70几天是年末休息日。罗马城第一个国王罗慕洛时期,各月有了名称,还排了次序。全年10个月,有的月30天,有的月31天,共304天,另外60几天是年末休息日。以罗马城建立的那一年,即公元前753年作为元年,这就是罗马纪元。某些欧洲历史学家直到17世纪末还使用这个纪年来记载历史事件。
第二个国王努马,参照希腊历法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第十一月和第十二月,同时调整各月的天数,改为1、3、5、8四个月每月31天,2、4、6、7、9、10、11七个月每月29天, 12月最短,只有28天。根据那时罗马的习惯,双数不吉祥,于是就在这个月里处决一年中所有的刑犯。这样,历年为355天,比回归年少10多天。 为了纠正日期与季节逐年脱离的偏差,就在每四年中增加两个补充月,第一个补充月22天,加在第二年里,另一个23天加在第四年里,所增加的天数放在第十二月的24日与25日之间。这实际上就是阴阳历了,历年平均长度为366.25天,同时用增加或减少补充月的办法来补救历法与天时不和的缺点。但这样却更增加了混乱:月份随意流转。比如,掌管历法的大祭司长在自己的朋友执政的年份,就硬插进一个月,而当是仇人执政,就减少补充月,来缩短其任期。民间契约的执行也受到影响,祭祀节与斋戒日都在逐渐移动,本该夏天的收获节竟跑到了冬天举行。
当儒略·凯撒第三次任执政官时,指定以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为首的一批天文学家制定新历,这就是儒略历。
儒略历的主要内容是:每隔三年设一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这样,罗马执政官上任时就恰值元旦。 儒略历每年分12个月,第1、3、5、7、9、11月是大月,大月每月31天。第4、6、8、10、12月为小月,小月每月30天。第二月(即原先的第十二月)在平年是29天,闰年30天,虽然月序不同于改历前,可是仍然保留着原来的特点,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儒略历从罗马纪元709年,即公元前45年1月1日开始实行。 这一年,为了弥补罗马历与太阳年的年差,除了355天的历年和一个23天的附加月外, 又插进两个月,其中一个月为33天,另一个月为34天。这样,这一年就有355+23+33+34=445天。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乱年”。
西方历法从儒略历实施开始,终于走上正轨。滑稽的是,那些颁发历书的祭司们,有本事从乌鸦的争斗预卜吉凶,却把改历命令中的“每隔三年设一闰年”误解为“每三年设一闰年”。这个错误直到公元前9年才由奥古斯都下令改正过来。
奥古斯都”是神圣、庄严、崇高的意思。在古罗马,这个尊号过去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上才授予的。在公元前27年,元老院把它授给了屋大维。他是儒略·凯撒姐姐的儿子,是凯撒遗嘱的第一继承人。
想当年,伟大的凯撒大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雄才大略,不可一世,后来更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树大招风,遭到许多人嫉妒。公元前44年,当凯撒意图公开称帝时,却在元老院的议事厅遭到刺杀。此时屋大维还不满20岁,但他却颇具智力和手腕,逐渐积蓄力量,到公元前30年,击败所有对手,成了罗马“第一公民”。屋大维实际上就是唯一具有无限权力的统治者,他结束了罗马共和时期。因此,历史上把从公元前27年开始的罗马,称为罗马帝国。
当奥古斯都准备改正闰年错误时,已经多闰了三次,于是他下令从公元前8年到公元4年停止闰年,即公元前5年、公元前1年和公元4年仍是平年,以后又恢复为每四年一闰了。 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功绩,罗马元老院通过决议,把儒略历的第八月改称为“Augustus”,即奥古斯都月,因为他在这个月里曾取得过巨大的军事胜利。但这个月是小月,未免有点逊色,何况罗马人以单数为吉,而30天却是个双数,于是就从2月份拿出一天,加到奥古斯都月里,8月就31天了,可怜的2月在平年只有28天,碰上四年一次的闰年也不过29天。7、8、9月连续三个月都是大月,看起来很不顺眼,使用也不方便, 就把9月改为30天,10月为31天,11月为30天,12月为31天。这样,大小月相间的规律破坏了,一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还受到影响。
奥古斯都修改过的历法格式与现行公历一模一样了,但它的纪元,即计算年代的起算点还不是公元元年,它的闰年方法与现行公历还不完全一致。这两点差别与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基督”一词是古希腊语的译音,意为“救世主”。传说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作为救世主,许诺穷人后升入天堂,而富人要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由于拨动了社会下层人民的心弦,基督教逐渐传播开来,引起罗马统治者不安,在提庇留皇帝时代,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但是第三天,耶稣从坟墓中复活过来,并升了天,他将来还要对所有的人、活人施行末日审判。后来,基督教徒把这些传说和耶稣言行记录下来,编写了《新约圣经》。
早期的基督教,因为打破了罗马帝国的神权统治,而多次遭到镇压。后来,罗马帝国日渐衰落,奴隶制日趋瓦解,原来的社会上层分子在彷徨中纷纷加入基督教,并逐步控制了它,努力寻求统治者对教会的支持。统治者对教会转而采取怀柔政策,到四世纪末,罗马帝国终于宣布基督教为其国教。
公历的纪元,就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基督教的兴盛密切相关。
此后,儒略历被认为是准确无误的历法, 于是人们把3月21日固定为春分日,却带来了未曾料想到的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觉,真正的春分不再与当时的日历一致,这个昼夜相等的日期越来越早,到16世纪末已提前到3月11日了。 春分逐渐提前,是由于儒略历并非最精确的历法,它的历年平均长度等于365.25日,还是比回归年长了11分14秒,这个差数虽然不大,但累积下去,128年就差一天,400年就差三天多。
为了不违背宗教会议的规定,满足教会对历法的要求,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设立了改革历法的专门委员会,比较了各种方案后, 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利里奥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历多出的三个闰年。
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颁发了改历命令,内容是:
一、1582年10月4日后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号仍然连续计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这样,就把从公元325年以来积累的老账一笔勾销了。
二、为避免以后再发生春分飘离的现象,改闰年方法为: 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
格里高利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比回归年长26秒。虽然照此计算,过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误差,但这样的精确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由于格里高利历的内容比较简洁,便于记忆,而且精度较高,与天时符合较好,因此它逐步为各国政府所采用。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政府通电,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历的。
I. 最先发明水泥房的人是谁
水泥是建筑用胶凝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三大类。硅酸盐水泥是普遍常用的水泥,又称波特兰水泥,铝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是特种用途的水泥,本文讲述的是硅酸盐水泥的发明。
有人喜称水泥为建筑的粮食;在人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全世界水泥产量已达20亿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大宗产品。
水泥的发明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结果,是在古代建筑胶凝材
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西方古代的建筑胶凝材料
在水泥发明前的数千年岁月中,西方最初采用黏土作胶凝材料.古埃及人采用尼罗河的泥浆砌筑未经煅烧的土砖。为增加强度和减少收缩,在泥浆中还掺入砂子和草。用这种泥土建造的建筑物不耐水,经不住雨淋和河水冲刷,但在干燥地区可保存许多年。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到2000年间,古埃及人开始采用煅烧石膏作建筑胶凝
材料,埃及古金字塔的建造中使用了煅烧石膏。公元前30年,埃及并人罗马帝国版图之前,古埃及人都是使用煅烧石膏来砌筑建筑物。
古希腊人与埃及人不同,在建筑中所用胶凝材料是将石灰石经煅烧后而制得的石灰。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吞并希腊,同时继承了希腊人生产和使用石灰的传统。罗马人使用石灰的方法是先将石灰力口水消解,与砂子混和成砂浆,然后用此砂浆砌筑建筑物。采用石灰砂浆的古罗马建筑,其中有些非常坚固,甚至保留到现在。
古罗马人对石灰使用工艺进行过改进,在石灰中不仅掺砂子,还掺磨细的火山灰,在没有火山灰的地区,则掺入与火山灰具有同样效果的磨细碎砖。这种砂浆在强度和耐水性方面较“石灰—砂子”的二组分砂浆都有很大改善,用其砌筑的普通建筑和水中建筑都较耐久。有人将“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组分砂浆称之为“罗马砂浆”。
罗马人制造砂浆的知识传播较广。在古代法国和英国都曾普遍采用这种三组
分砂浆,用它砌筑各种建筑。
在欧洲建筑史上,“罗马砂浆”的应用延续了很长时间。不过,在公元第9、10和11世纪,该砂浆技术几乎失传。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砂浆采用的石灰是煅烧不良的石灰石块,碎砖也不磨细,质量很差。到公元第12、13和14世纪这段时期,石灰煅烧质量逐渐好转,碎砖和火山灰也已磨,细,“罗马砂浆”质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J. 最早的建筑模型是水发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建筑模型是:
约公元前5000~前3300年
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留存大型木构榫卯干阑式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