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教学中,爱国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一.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以聪颖的智慧,辛勤的劳作,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17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当人类还处在幂幂洪荒之时,我国历史的车轮已驰进了文明的大门。从夏朝开始,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当古罗马奴隶制的丧钟响起,西欧揭开封建制序幕时,我国已在封建社会渡过将近一千年,封建制正处于上升时期,走在世界各国的最前列。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巴比伦、印度这三个文明古国都无法与中国相比,它们三国都相继受到外族的蹂躏而使国家失去独立或处于分崩离析之中,人民饱尝亡国之苦。唯独中国几经磨难尽管在近代饱受侵略和欺凌,但仍然独立存在,没有中断历史。其延续时间之长,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这是祖国的骄傲。教学中,通过分析、归纳、摸比,画龙点睛地指出,使学生在比较中,深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从而加深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祖国历史的绵延不断,是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我们的国家也曾有过分裂、割据的局面,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统一是长期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祖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在世界各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讲述中华民族发展的悠久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使学生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悠久历史而自豪。二、运用我国古代的文化科技成就,激励产生民族自信心。 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经济文化,对东方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发明的国度”的中国,有很多处于世界之最的地位。如最早种植粟和水稻、最早发明地动仪、最早测算子午线的长度,祖冲之圆周率成就,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还有四大发明的成果为全世界瞩目,万里长城是文明于世的伟大建筑工程,李诫的《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而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丝绸之路也是举世闻名的等等。历史教材中,反映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先进地位的代表和成就不可胜数。这些珍贵、丰富的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事实表明,我国古代无论在科技文化方面,还是在社会进步方面都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祖国的光荣,民族的骄傲,只是在近代,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勾结,统3. 治腐败,才使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科技文化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某些成果不断直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讲述我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各个方面给学生证明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的智慧才能,用活生生的历史感染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励他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爱国热忱。三.歌颂杰出人物的光辉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高尚情操;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敌的气节,一直被后世传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爱国主义思想都激励着后人报国之志,戚继光奋力抗倭,郑成功收回台湾,康熙帝反击沙俄,维护祖国尊严的光辉业绩,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的。以上是古代英雄怀着爱国爱民之志,勇赴国难,甚至为国捐躯。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正义凛然,虎门销烟;关天培坚守虎门,血染战袍,舍身殉国;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奋不顾身与舰同亡。他们为打击外来侵略者而英勇抗争,舍死忘生
❷ 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
“祖国在我心中”,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古老的东方有一个全身珠光宝气,雍容华贵的女子。盘古开天辟地、四大发明、**孔子、丝绸瓷器、威武的兵马俑使她光彩照人。她的美让人羡慕万分。但是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我们看到的又是怎样的一幕呢?时间的指针急速倒转,指向了1840年。那时,外国列强纷纷加入了掠夺中国财富的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法战争以及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贪婪的侵略者几乎掠去了这美丽女子的所有珍宝。他们使她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这个道理。她没有沉默,而是选择了反抗,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
透过历史的眼眸,站在岁月的肩膀上回望,我看到盘古开天辟地,迸发出生命的光芒;我看到四大发明,使古老的中国异彩纷呈。我看到**孔子,举起圣火照亮几千年的文明;我看到丝绸瓷器远涉重洋,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我看到那硝烟中冲杀出兵马俑威武的阵容;那雄伟中耸立着万里长城的刚强!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懦弱,在圆明园被烧焦的废墟上,我看祖国是一摊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们的祖国并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她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孙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主席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孔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所指的民魂是什么呢?就是“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精神。请记住:不管我们的祖国母亲还要经历多少磨难,我们永远都要陪伴在她的身边;不管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险,我们都要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儿女最大的贡献!
❸ 从外国人对中国新四大发明的羡慕谈谈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只有深爱自己的祖国,才能把祖国建设好。
❹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有哪些 三条
中国爱国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3.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
1.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
2.反对民族分裂 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3.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英勇抵抗,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
4.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势力和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4)四大发明爱国教育扩展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与意义
1.教育方法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广大人民充分认识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关系,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要反对崇洋媚外,也要反对盲目排外。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同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2.主要意义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2)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❺ 撰写一篇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文章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参加我们这次的“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祖国变得更加美好! 伟大的祖国让中华儿女对她无比忠诚和热爱。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生于斯,长于斯,不爱这个国家爱谁呢?”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华儿女世世代代,无不把热爱祖国当作应有的崇高品质,把背叛祖国视为可耻的卑劣行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无数爱国志士喊出的千古豪言。从大禹治水开始,爱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爱我中华、忧我中华、兴我中华,成为一代代中华儿女不解的情结。不管是在祖国兴旺发达、安宁太平、顺利发展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亡的严峻关头,这种爱国主义传统从未中断过。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世代炎黄子孙都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家强盛为自己的生命,并为之不懈奋斗。爱国主义精神,就像一座不灭的灯塔,永远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大家熟悉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意思是为了坚持爱国的品德修养,即使死很多次也不后悔。南宋的岳飞虽遭奸臣诬陷,至死不忘“精忠报国”。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篇。清代林则徐面对各方压力,毫不畏惧说:“毒品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还”的铿锵誓言,他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在去年的汶川特大地震中,为尽快进入重灾区了解灾情,我空军空降兵十五名勇士在四千米以上的高空毅然决然的跳入了浓云低沉,高山万仭的崇山峻岭之中,创造了世界空降史上的神话和壮举。面对执行这个生死难卜的任务,十五名战士临行前立下了生死状,留下了掷地有声的话语:“只要我们能活着一个,就可能救活一万个”。这些英雄人物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爱国传统的民族。那“不到长城非好汉”、“寸寸山河寸寸金”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无数英烈,为抵御外来侵略,为保卫祖国寸土河山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祖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今天,我国的国歌,开头便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就是把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怀,永留于民族意识之中,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同学们,爱祖国,就要爱她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她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民族精神。她有迷人的风光,有源远流长的长江、黄河,有巍峨入云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有广袤的草原、平原,有丰饶美丽的大海、岛屿…… 爱祖国,就要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和强盛的国家,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结束了近代史上受人欺侮的历史并在改革开放中走向辉煌。毛泽东同志说:“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我们尊重别的国家和民族,虚心向他们学习,吸取一切先进的外国文化,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是决不能崇洋媚外,不能做出有损国家尊严的行为。 爱祖国,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做一个好学生。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孩们用心读书,用力体操,学做好人,就是爱国。”我们爱国就要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爱班级,认真读书,发愤成才。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必将挨打;党史启迪我们,青年要做先锋。今天的青年,更要奋然而前行,我们切不可妄自菲薄,忽视个人价值。也许个人的力量的确有限,但江海之大,源自细流;泰山之高,积自寸土。我们正年青,流淌在千千万万青年心中的热血,才能澎湃出爱我中华的强音;发挥出千千万万个青年身上的力量,定能奏响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❻ 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我
省在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精神,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的过程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自中共中央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后,进一步推动了我省中小学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着普及纵深方向发展。
一、明确教育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
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为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广泛地
进行了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现状调查。1949年上半年,由省教委组织调查组先后到大悟
县、应城市、武汉市武昌区,听取了县市区教育部门的汇报,除请政府负责人及宣传、
团委、妇联、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外,还同时19所学校(小学
5所,初中4所,高中6所,其它4所)的校长、主任和教师举行了座谈。各地反映,近
几年来,我省中小学教育工作,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
少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据一所小学抽样调查,不知道“十一”国庆
节的学生占有15%,不知道国歌叫《义勇军进行曲》的占58%,不知道我国是“四大
发明”的文明古国的占16%,认为外国比中国好,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的占有16%,
不知道为什么要升国旗的占60%,长大了出国赚大钱的占领23%,不了解帝国主义侵
华史实的更是占大多数。通过调查,我们感到震惊,不仅增强了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也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知道和认识祖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基
上,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仰和人
生观立志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
紧密联系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我们针对学生对国旗、国歌、国庆的基本
常识。进一步又针对学生不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缺乏足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甚至认为外国比中国好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在全省普遍开展了‘两史一情’、香
港回归祖国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方面的教育,激发他们崇敬和学习民族
英雄“兴我中华,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为维护国家独立、自
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思想观念。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党的基本路线
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主题。我们针对学生对‘社会主义好’缺乏足够认识的问
题,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实际,广泛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本路线教育
活动。很多地方和学校组织了“在祖国怀抱里成长”、“改革开放使祖国欣欣向荣”
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进行“五看”的社会调查:看个人变化,看家
庭变化,看学校变化,看学校附近一条街的变化,看本地区的变化。“看变化,颂祖
国”、“看变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还有不少地方和学校,不仅开展了十
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纵向对比教育,还结合开展了横向对比的路线教育,同同等发达
程度的国家比成就,同发达国家比发展速度,激发了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二、确定教育内容,设计教育专题,形成教育活动序列。
爱国主义教育任务的落实,关键在于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把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丰富,涵盖较广。我们在确定教育内容、设计教育专题时,主要考虑了如下四点:一
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教育的可接收性;二是,根据教育内容的整体内涵,确
定教育内容的序列性;三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结合方面,确定教育内容的针
对性;四是,在教育内容的渐进和深化方面,确定教育内容的连续性。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安排合适的教育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
活动方式。小学生心底纯洁,活泼好动,热情高,但知识面窄,缺乏理性认识能力。
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重点是激发他们的主义情感,憎恶帝国主义的侵
略,了解祖国的伟大,从行动上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积极向英雄人物学习,
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长大了报效祖国。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各小学在开展“祖国
在我心中”、“我是祖国的花朵”、“我要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等专题教育活动时,
形成了“九字活动系列”。即:唱(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绘(描绘
祖国锦绣河山);看(革命遗迹,历史名胜,建设成果);读(英雄故事、历史故事);
讲(祖国变化、英雄事迹);写(赞美祖国、赞美英雄、抒发情怀);做(学英雄做
好事、努力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行为规范);展(活动成果、报国之志)。这
些活动深深地扣动了儿童的心弦,省实验小学的“武汉是三好学生”王燕在去杭州参
加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考试前,深情地要求再当一次“升旗手”,立志将来当音乐家
为国争光。
对于进入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可以提出
更高的要求,以课堂渗透教育为主,辅以有广度和深度的课外活动。挖掘各学科中蕴
藏的爱国主义因素,把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和学科爱国主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
外活动方面,主要是用讲座、报告会、读书会、知识竞赛、参观等形式,有计划、有
目的的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熟悉国情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引导
学生进行比较和思考,坚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二)、根据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内涵,设计教育专题,形成教育活动序列。爱
国主义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统和整体内涵。在实施教育时,各学校分层次,精心设计专
题;在序列内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其阶段性和连续性。在小学低年级一般设计了“伟大
中华十知道”、“祖国山河多壮丽”等专题;在小学中年级安排了“伟大祖国名人多”、
“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等专题;在小学高年级安排了“屈辱的历史、奋斗的历史”、
“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等专题。在活动安排上,由参加严肃、隆重升旗仪式,抢答
祖国基本知识,听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参观祖国名胜和革命史迹,到较系统搜
集、编出《英雄谱》、《名人名言集》、《中华集锦》等。武昌昙华林小学精心设计
了“三个了不起”的专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校学生在回答记者采访是说:“参
加了‘了不起’的教育活动后,心中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有一种要大声疾呼的激情:
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我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学阶段按照学生思维日臻理性化特点,分别安排了“知我中华”、“只有社会
主义能够救中国”、“腾飞的中华”等专题。很多学校还结合湖北的特点,编写了系
列教材和制作了系列幻灯片:《锦绣湖北——湖北名山秀川、建设成就讲话》、《铁
血丰碑——湖北革命斗争史讲话》、《楚天英杰——湖北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讲话》,
系统地对学生开展了爱国主义序列教育,有的学生在演讲中说道:“我们脚下是中华
的热土,身后是祖国的锦绣河山,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能
忘记祖国的兴衰大业。”
三、探索教育规律,优化教育方法。
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各地在把握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内容需要,贴切地
选择教育方法,一般都采用了调查研究、比较、典型导引和情感体验等方法,通过调
查、访问、参观、读书等方式,增长学生的爱国主义知识。为了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
教育,我们在总结各地活动经验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定点开展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探
索爱国主义教育规律。
(一)、渗透教育法:学校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科教学是实施爱
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在校大量活动和受教育是学科课堂学习,对于中学生尤
为如此。因此,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
从学科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渗透的“六有”原则。即:有“意”
有意识地发掘学科中显性或隐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有“的”——有目的、有针对
性地确定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机”——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融溶于载体,做到淡
化痕迹、“润物细无声”;有“度”——适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冲淡学科教
学本色,学生易于接受;有“序”——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渗透;有“效”——讲求
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根据不同学科和较学内容,探
索出了“程序法”、“四环节法——知事、明理、动情、养成”,“联系比较法”等。
如有的数学教师讲利用正切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时,引用中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秆子影
长确定季节和时令的历法作例证,利用“四环节法”学生学了知识、激发了民族自豪
感。对于历史、地理等具有很强的显性爱国主义因素的知识,又采用“联系比较法”,
扩大和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二)、环境教育法:充分利用校园的爱国主义文化环境的布置和创造浓郁的爱
国主义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环境中熏陶,潜移默化,内化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增长爱
国主义见识。如一走进武昌实验小学校园,绿树成荫、甬道繁花萦绕,大红色巨幅校
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立刻印入眼帘。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旧址》和恽代英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工作过的史实,给最优秀少先队命名为“恽代
英中队”,开展“革命红旗代代传”的活动。很多学校都注意建立了具有爱国主义教
育意义的长廊和甬道。用中国历史名人、名言录挂幅装点室内环境氛围,是一种很具
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的隐性教育课堂。
四、加强领导,重在建设,形成教育常规。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常规教育。要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常规,首
先,要加强领导。中共湖北省委贯彻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制定、印
发了《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文件明确指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
全省人民整体素质的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
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还对教育的内容、对象、建
设、实施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部署。为了加强领导,我省成立了由省委宣传部牵
头的爱国主义教育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十分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对爱国
主义教育意义的认识,加强理论建设,组织专门班子,撰写了一批有理论深度的文章,
加大宣传力度,造成舆论氛围。为了指导面上工作,省教委等五单位联合在武汉市武
昌区办点,批转了中共武汉市武昌区委员会《关于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细
则》的文件;第二,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四为主”的指导思想,即:爱国主义教育是
全民教育,其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课
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力军。第三,爱国
主义教育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除上述理论建设外,各地都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了
对教材、基地和制度的建设,多年来,大多数学校都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序列教材,
同革命纪念馆、所、部队等开展共建活动,创建了一批基地,全省由省政府行文,正
式命名了4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地也充分开发教育资源,相继建设了一批本
地的教育基地,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文件还明确规定: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对中小学生有组织的参观活动要优先安排,实行收费参观的单位,在节假日及双
休日对中小学师生有组织的参观应实行免费开放。同时,省教委还组织编写了《中小
学生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观赏指南》以及序列教材。武昌区教委颁布的《武昌区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常规十条》规定每个学生都要知道武昌农讲所、辛亥首义旧址、
铁军、起义门、九女墩、六一亭等革命史迹…。要求各校在‘五.四’、‘七.一’、
‘十.一’等节日组织相应的爱国常规教育活动。全省还定期开展“黄鹤美育节”大
型活动,多种形式汇演爱国主义节目,对全省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
用。各地和学校还相继制订了爱国主义教育常规制度,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重点加强了训练,形成常规。大部分地区和学校都明确规
定一年级新生入学和每学年,必须对学生进行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及祖国版图的
教育。通过上述安排,基本上达到了使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常抓不懈,充分发挥其时代
主旋律的作用。
❼ 四大发明蕴涵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中国精神是中国道路的民族之魂。中国精神驱动着党和人民艰辛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精神贯穿在中国道路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要求、总体布局之中。中国精神是中国力量的核心因素。
中国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的文化纽带,中国精神是催人奋进的思想力量,中国精神是贯通中国力量的软实力。奔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离不开中国精神的激励。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巩固、发展和丰富的共同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中国精神扎根于民族的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之中,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中国精神由社会先进阶级及其政党所倡导,由广大中国人民所认同和践行,与世界文明相融合。中国精神为中华儿女构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每个国人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中国精神充满着坚韧不拔、正气凛然、奋斗拼搏、不畏牺牲的气质,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灵魂,民族之魂是民族生命力的精神源泉,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