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溶液培养法
在麦苗第五片叶展开时,在第一片叶上出现了缺绿症状 说明缺乏固定元素所以选D,
A,B,C都是游离元素
2. 溶液培养在植物生长的研究中有何意义,又有哪些局限性
溶液培养可以更有效的伸展根系,营养、虫害、条件更加可控。
局限性:需人为填加营养,不然会生长不良。且需要较多的基础数据和知识,才能保证科学填加
3. 溶液培养法有哪些类型用溶液培养植物时应注意哪些
①
营养液中必须含有植物必须的各种矿质养分
②
各养分必须以植物可利用的形态存在
③
各种养分成一定比例
④
营养叶水势不能太低,以防植物脱水
⑤
经常调整营养液Ph,使其与植物的生长相适应
⑥
注意给根系通气以保持适当的根系活力
⑦
经常更换营养液
4. 溶液培养法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1.准备完全培养液。 2。在栽入植物前调整溶液的ph值。 3.载入植物。 4.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ok
5. 溶液培养法鉴定元素含量的实验过程
书本上讲到验证某种元素是必需元素用的方法叫溶液培养法: 溶液培养法是指用含有全部或部分矿质元素的培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中,除去或加入某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在营养液中的生长发育状况:如果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仍然正常,就说明这种元素不是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如果除去某一种矿质元素后,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了,而补充这种元素,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的状态,就说明这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
6. 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培养法有什么特点
在植物培养液中加入某种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将发芽的种子或幼苗移入培养液中,使根部同时吸收养分和激素。这一方法可用于研究植物激素对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理效应。它与溶液灌土的方法所产生的效果相似,但采用溶液培养法激素的用量可以控制得非常精确,观察也比较方便,是一种植物激素生理效应的研究手段。
7. 溶液培养是谁在什么年代发明的
溶液培养是德国植物生理学者 Sachs 和 Knop 在 1860 年试验成功
8. 进行植物溶液培养法时,为什么要再次加入所缺乏的元素
2、符合条件(3个),矿质元素一定要具备下列3个条件,才认为是必需的:
1)如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
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出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
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直接的效果,决不是因为土壤或培养基的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个人认为
因为个体差异
不能直接保证是缺乏的元素
而且有可能是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改变
为了使实验完整
所以再次加入元素
如果恢复正常
即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
就可以证明了
9. 什么是营养液培养法和无土栽培法是一种方法吗
营养液培养法, 也可以称做水培,就是以营养液的形式向作物提供其生长所需要的一切无机物质。。。
而无土栽培包含很多种种植方式,水培就是其中的一种,也就是全依赖营养液供给植物的生长.
10. 溶液培养概念是什么啊
1.准备完全培养液。 2。在栽入植物前调整溶液的ph值。 3.载入植物。 4.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保证植物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