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伽利略的故事百度知道
伽利莱·伽利略,一五六四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在著名的斜塔旁。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天文望远镜的人。他用自己观察和研究天体的成果,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根据;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摆锤的等时性的定律,断定了地物线的轨道。他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机械学的创始人之一。
勤奋好学的青年时代
伽利略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家里已经很穷了。为了免于饥饿,尽量多挣点钱,伽利略的父亲想让他将来当个布商。为此,先送他到学校去读书。
伽利略在幼年时,就很爱动脑筋。看到机械方面的东西,他总想自己试着做一做。别的孩子去玩耍,他却躲在一边,做着各种各样精巧有趣的机械玩具。在学校里,伽利略勤奋刻苦地学习着。他很快学会了拉丁文、希腊文、哲学,就连图画和音乐,他也学得很好。父亲看到这种情况,就放弃了要他做布商的念头,决定要他学医。于是,十七岁的伽利略进了比萨大学。
在大学里,伽利略非但勤学,而且好问、哪怕是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他也要问一个为什么。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摇摆不定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一性。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当时,有一个大数学家名叫利玛窦。一次,利玛窦陪一个大公爵到比萨,伽利略跑去看他。正巧,利玛窦在给一些人讲几何学。伽利略躲在门外听着,听着,枯燥的数学吸引了他。他觉得这些知识太有用了,必需掌握它。虽然父亲曾一再告诫他,学数学是世界上赚钱少的职业,可他决心已定,坚持要学。在利玛窦的教导下,伽利略努力地学习着。
然而,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了大学。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他发明了一种比重秤,还写了一篇论文:《固体的重心》。于是,二十一岁的伽利略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在他二十五岁那年,比萨大学请他去当了数学教授。
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
落体问题,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十公斤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一公斤重的物体快十倍。
一千七百多年来,在书本里,在学校的讲台上,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作圣经来讲述,没有任何人敢去怀疑它。这是因为,亚里士多德提出过 “地球中心说”,它符合奴隶主阶级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其它学说也就得到了保护。
年轻的伽利略没有被这个庞然大物吓倒。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他想,同样是一磅重的东西,自然以同样速度下落。但是,如果把两个一磅重的东西捆在一起,或者把一百个一磅重的东西捆在一起,那么根据亚里土多德的学说,它们下落的速度就会比一磅重的东西大一倍或者九十九倍,这可能吗?他决心亲自动手试一试。
伽利略选择了比萨斜塔作试验场。有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一个重一百磅的实心铁球,一个重一磅的空心铁球,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塔下,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讥笑他:“这个青年一定是疯了,让他胡闹去罢!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还会错吗!”
只见伽利略出现在塔顶,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看清楚啦,铁球落下去了。”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那些讽刺讥笑他的人目瞪口呆。
伽利略的这次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它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动地证明了“理论的基础是实践”这一真理。
哥白尼日心说的证实
哥白尼(公元一四七三——一五四三年)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四十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环绕太阳公转。
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一六0四年,他在一次讲演中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不过是围绕太阳转的一点微尘。他时刻不忘哥白尼的理论,希望能用实践将它证实。
一六0八年六月的一天,伽利略听说,一个荷兰人把一片凸镜和一片凹镜放在一起,做了一个玩具,可把看见的东西放大。这一夜,伽利略坐在桌子前,蜡烛点了一支又一支,他反复思考着,琢磨着,为什么两个这样的镜片放在一起,就能起放大作用呢?……
天亮了,伽利略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他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一个小望远镜做成了。拿起来一看,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三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没有一条船。当他拿起了望远镜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八倍。
伽利略不断地改进着,不断地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三十二倍。
一天晚上,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伽利略拿起自己的望远镜对准了月亮。咦,月亮并不是象几千年来人们所说的那样光滑无瑕,那上面象地球一样,有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呢!
这以后,伽利略几乎每天晚上都把自己的望远镜对向天空,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聚而成的,我们的肉眼所能见到的,只是离地球最近的那么几个。实际上,还有很多很多呢!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点,这些黑点的位置不断地在变动。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
一六一0年一月七日晚,伽利略观察木星。他看到木星的旁边有三个小星,二个在左,一个在右。第二天晚上,他发现三个小星都跑到右边去了。到了十日晚,只有左边有二个小星。而十二日晚上呢,木星的旁边竟出现了四个小星,三个在右,一个在左。他断定,木星有四个较大的卫星,在绕着它公转,这就是太阳系的缩影。
伽利略埋头工作,不懈地观察。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地说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所有的恒星都是象太阳那样的巨大天体。宇宙间的一切天体,包括太阳那样的恒星和地球那样的行星,都在运动之中。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一六一0年,伽利略的著作《星空使者》出版了。人们惊讶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勇敢坚强的科学战士
伽利略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那时,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基督教作为他们统治的精神支柱。他们宣扬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为人而制造的,人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听从上帝的安排,接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任何人也不许有半点怀疑,否则就是违背上帝的意志。这荒谬的神学,紧紧地束缚着自然科学。谁要背离了它,就会遭到强烈的反对,严厉的处罚。
哥白尼向“地球中心说”宣战,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基础,便遭到了血腥的镇压。他的支持者和宣传者也都受到残酷的迫害。
意大利的哲学家布鲁诺,就是因为积极宣传哥白尼的学说,被罗马教会在监狱里关了七年。布鲁诺没有屈服,教会就把他活活烧死在罗马的广场上。当时,伽利略就站在广场上,目睹了这一惨状。
这些,没有吓倒伽利略。他钦佩布鲁诺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贵品质。他继续反对教会,反对经院哲学,反对反动势力,勇敢地探索着科学的真理。
一六一五年,教皇向伽利略发出警告。第二年,宣布哥白尼的著作是禁书,不许伽利略再宣传这种“邪说”。伽利略先是默默地工作了九年。他研究力学,观察星宿。后来,他写了一本叫《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书,科学地论证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批判了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这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又用了九年时间。
书一出版,立即受到教会的攻击,被列为禁书。一六三三年,七十岁的伽利略被传到罗马。教皇命令,将他囚禁起来,等候异端裁判所的审问。
异端裁判所一次又一次地审问他,妄图逼迫他悔改,不再宣传他们所认为的邪说——实际上的真理。
朋友们的要求,女儿痛哭流涕的来信,都没有打动伽利略捍卫真理的心。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悔改的。他坚定地说:“悔改?要我悔改什么?难道我能将真理隐藏起来吗?”
于是,伽利略被判为终身监禁,一直到一六四二年离开人世。这期间,他仍未停止工作。一六三六年,他写完了一本书:《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的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据》。
伽利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一生。正如斯大林同志所评,伽利略是勇敢的科学战士之一,是勇于开辟科学上的新道路的革新者之一。
Ⅱ 伽利略的故事是什么呢
伽利略的故事如下:
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了。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了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失学了就努力自学
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制成了第一架望远镜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后来又开始观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集而成的。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伽利略埋头观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从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们佩服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附伽利略·伽利莱简介: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匀速运动,而是呈加速度运动;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科学之父” 及“现代科学之父”。
Ⅲ 关于伽利略的故事
还有他发现了摇摆定律
Ⅳ 伽利略的发明
望远镜的发明故事:伽利略的望远镜
推荐阅读:发明故事 发明
望远镜的故事 望远镜是如何发明的
伽利略的望远镜
人们总是对不了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比如遥远天体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人们幻想有一种千里眼,能看清遥远的东西,1608年,千里眼终于被发明出来,这就是望远镜。
这一年,在荷兰的一个眼镜作坊里,一名学徒在玩耍,当他用一前一后两块镜片观察物体时,发现远处的物体离自己很近,受此启发他发明了望远镜。他的老板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转化成商品,并把这一发明献给政府。有了这些望远镜的帮助,弱小的荷兰海军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使荷兰人获得了独立。
荷兰人对这个发明采取了严密的封锁,但是有关望远镜的消息还是让伽利略知道了,他立刻意识到这种东西的价值和作用。经过细心研究,伽利略也独立发明出自己的望远镜。当这架天文望远镜缓缓扫过天空时,现代科学的帷幕缓缓拉开,有关天文学最基本的事实一个个被发现出来。人们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伽利略发现新宇宙。”
伽利略的望远镜十分简单,它有两个镜片组成,前面的叫物镜,是一个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具有放大功能。后面的叫目镜,镜片的中间薄周边厚,具有缩小功能。这样两个镜片配合一个圆筒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架最简单的望远镜。伽利略用它发现了木星的周围总是有四颗小星陪伴在左右,这就是木星的四颗卫星,又叫做伽利略卫星;他还发现土星好像长着一对大耳朵,那是土星的光环;他还仔细观察了月球的环形山。由于有了望远镜,人们终于知道,天上的银河原来是由无数的星星组成。这些新发现,成为哥白尼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Ⅳ 伽利略的故事50字
伽利略从眼镜店买回了几块透镜,他开始琢磨怎么能把他们组合起来。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制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的望远镜。经过一番改进,他又制成了8倍的望远镜。
伽利略把这架望远镜献给了威尼斯议会,那些议员们果然看到了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船只,这让议员们大为欣喜,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伽利略的这个发明有很重要的国防价值。为了表彰他,议会决定升任伽利略为终生教授。
伽利略把望远镜伸向了夜晚的星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意义非凡的举动,套用一个著名的句式,就是:伽利略的一个小动作,却是人类的一个大动作。
伽利略把望远镜最先对准的是月亮。当月亮的圆面通过镜头在伽利略的眼中首次出现时,他惊呆了,用肉眼看上去光滑无暇的月亮居然是一个大麻子,表面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圆形坑洞。在对月亮进行了几周的观测后,伽利略把望远镜对准了木星,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5)伽利略发明的故事扩展阅读:
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确定了自由落体定律,发现了单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提出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还对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作出了严格的定义等。
单摆振动的等时性是伽利略作出的第一个重要发现。1583年,年轻的伽利略在比萨教堂祈祷的时候,他的注意力被摆动的吊灯吸引住了,他全神贯注地用自己的脉搏来测定吊灯摆动的时间,奇怪地发现,不管吊灯摆动的幅度是大是小,摆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
回去以后,伽利略用绳子系住石子,作了一系列实验,终于发现了摆振动的等时性规律,为以后摆钟的发明打下了基础。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圣言”: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将会同时落地。
Ⅵ 伽利略的数学故事
伽利略的故事
1、眼睛盯着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2、失学了就努力自学
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他还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了数学教授。
3、制成第一架望远镜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
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4、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后来又开始观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集而成的。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伽利略埋头观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从而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们佩服地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5、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
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拓展资料: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匀速运动,而是呈加速度运动;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
Ⅶ 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1572年开始上学。
1575年随全家迁居佛罗伦萨,进入修道院学习。
1581年伽利略17岁时,在比萨大学学医,但他感兴趣的是数学、物理和仪器制造。以数学和物理见长,因善于辩论而闻名全校。
1585年因家贫退学,担任家庭教师,仍奋力自学,专心研究古代希腊人的科学著作。他发明了测定合金成分的流体静力学天平。
1586年写出论文《天平》。这项成就引起全国学术界的注意,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1589年写了一篇论固体的重心的论文,获得新的荣誉。比萨大学因此聘他担任数学教授,时年仅25岁。讲授几何学和天文学。
此后,他的生活经历了三个时期:在比萨大学任教三年(1589—1591年);在帕多瓦大学任教十八年(1592—1610年);自1610年起,至1642年去世为止,移居佛罗伦萨,任托斯康大公爵的首席哲学家和数学家。
1591年父亲病逝,1592—1610因家庭经济负担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1609年回佛罗伦萨。1610年起移居佛罗伦萨,中间曾两次去罗马:1611年去表演他的望远镜;1633年去宗教法庭受审。
他在力学上的贡献主要在前两个时期,而天文学上的发现和对哥白尼学说的宣传和发展则在第三时期 。
1611年到罗马并担任林嗣科学院的院士。
1633年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生监禁。被宗教法庭定罪以后,早年的力学研究再次成为他的主要工作。
1638年以后,双目逐渐失明,晚景凄凉 。
1642年1月8日逝世。
Ⅷ 伽利略的发明故事200字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Ⅸ 伽利略小时候的故事
伽利略1564年生于比萨。
伽利略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对音乐、诗歌、绘画以及机械兴趣极浓;也像他父亲一样,不迷信权威。17岁时遵从父命进比萨大学学医,可是对医学他感到枯燥无味,而在课外听著名学者O.里奇讲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静力学,感到浓厚兴趣。伽利略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并且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
1583年,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注意到一盏悬灯的摆动,随后用线悬铜球作模拟(单摆)实验,确证了微小摆动的等时性以及摆长对周期的影响,由此创制出脉搏计用来测量短时间间隔。
1587年他带着关于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到罗马大学求见著名数学家和历法家C.克拉维乌斯教授,大受称赞和鼓励。克拉维乌斯回赠他罗马大学教授P.瓦拉的逻辑学讲义与自然哲学讲义,这对于他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
1588年他在佛罗伦萨研究院做了关于但丁《神曲》中炼狱图形构想的学术演讲,其文学与数学才华大受人们赞扬。次年发表了关于几种固体重心计算法的论文,其中包括若干静力学新定理。由于有这些成就,当年比萨大学便聘请他任教,第二年发现了摆线。
当时比萨大学教材均为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学者所撰,书中充斥着神学与形而上学的教条。伽利略经常发表辛辣的反对意见,由此受到校内该学派的歧视和排挤。
伽利略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许多大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发展成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建起了商号、手工作坊和最早的银行,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贸易往来发达。印刷术的普及,使新思想的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迅速,人们对千百年来束缚思想的宗教神学和传统教条开始产生动摇。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匀速运动,而是呈加速度运动;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科学之父” 及“现代科学之父”。
Ⅹ 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故事有什么启发
当然有启发,因为一次意外情况,他发明了望远镜,让大家可以看到更远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