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胡适的故事
1.怕老婆的小故事
中国现代着名学者胡适是属兔子的,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胡适常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当时就流传了胡适怕老婆的笑话。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国的古铜币,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2.胡说
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3.民国第一红娘
胡适有“民国第一红娘”之誉,由其促成的有情眷属数不胜数。他喜欢看到青年人相恋、结合,并主持过150多次婚礼。这150多次证婚,从已知的记载来看,大多为胡适同辈友人、晚辈学者,成就的多是学界伉俪;婚礼地点也大多为中国国内。而有一桩胡适在美国证婚的婚礼,且有婚礼现场照片存世,却至今未有研究者披露过。
《胡适日记》1939年5月12日这天,记载了他在美国的一次证婚。他写道:今天本馆秘书游建文君与张太真女士结婚。张女士是张履鳌先生的女儿,与上海剧团同来,我病在纽约时,他们正在纽约演戏,故建文与张女士常相见,以后就订了婚约,我给他们证婚。
4.不干了
三十年代初,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授.讲课时他常常对白话文大加称赞,引起一些只喜欢文言文而不喜欢白话文的学生的不满。
一次,胡适正讲得得意的时候,一位姓魏的学生突然站了起来,生气地问:“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毫无缺点吗?”胡适微笑着回答说:“没有。”那位学生更加激动了:“肯定有!白话文废话大多,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的目光顿时变亮了。轻声地解释说:“不一定吧!前几天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请我去政府部门工作,我决定不去,就回电拒绝了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个意思,用文言文写一个回电,看看空间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刚说完,同学们立刻认真地写了起来。
十五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举手,报告用字的数目,然后挑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报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白话文的意思是:学问不深,恐怕很难担任这个工作,不能服从安排。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不错,仅用了十二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五个字:“干不了,谢谢!”胡适又解释说:“干不了”就有才疏学浅、恐难胜任的意思;“谢谢”既对朋友的介绍表示感谢,又有拒绝的意思。所以,废话多不多,并不看它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只要注意选用字词,白话文是可以比文言文更省字的。
② 为什么“她”是常用字,而胡适先生创造的“你”却没有成为常用字
“她”之所以能成为常用字,是因为在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中使用广泛,其特殊指代作用无法替代。而胡适先生创造的“你”(女+尔)使用不广泛,并且可以用"你"代替,所以没有成为常用字。
③ 胡适的生平事迹
胡适生平:
1、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曾求学于美国,师从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
2、"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于1962年在台北病逝。
3、1910年(19岁)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学於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26岁)夏回国担任北大教授。
4、历任:
(1)1917年(26岁)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28岁)北大代理教务长、1922年(31岁)北大教务长、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国公学校长、1932年(41岁)北大文学院院长、天主教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1938年(47岁)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2)1946年(55岁)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1957年(66岁)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县南港镇(今台北市南港区))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3)胡适创造扩展阅读:
胡适作品:
1、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淮南王书》、《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等。
2、《白话文学史》是胡适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颠覆了文言文的正统,规范。胡适讲述了白话文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适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结构,揭露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白话文学》打破了前辈文学史中狭隘的框架,把视线延伸到更广的文学领域,提高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它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学。
④ 胡适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什么样的创造者
胡适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学家。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从倡导新文学开始,在中国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适一生著述很多,其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前期。主要论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等,编选有《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等。话剧仅《终身大事》一部。
⑤ 胡适为什么说新青年创造了新时代
貌似有理,其实废话,难不成靠老年人创造新时代吗。
社会的进步其实是人的版进步,人的进步才能推动社会的权进步,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人的进步又分为自身的进步和一代人的进步,并且这种进步不断延续下去,这造就了社会的进步,这是规律。进步到最后就意味着灭亡,然后新生。
⑥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答案C
试题分复析:新文化运动制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又称“德先生”和“赛先生”,所以新文化运动创造的新时代是民主科学时代,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
点评:关于新文化运动,还可以考查的内容包括: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主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⑦ 胡适为什么说新青年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因为新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
“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青年杂志》自第2卷(1916年9 月)改名《新青年》,自此成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自1919年1月第6卷改组编委会,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轮流编辑。在“五四”运动前后,以鼓吹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曾刊载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李大钊的论文《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主义的胜利》,陈独秀的论文《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呼唤人性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1920年9月第8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陈独秀主编。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出季刊,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理论性机关刊物,迁广州出版。自 1925年4月改为不定期刊物,次年7月停刊。
⑧ 胡适创作的希望 来源于哪篇古文
胡适创作的希望这首诗是现代诗,并不来源于哪首古文。 胡适是最早用白话写新诗的作者之一。他的早期之作,从1916.8的《蝴蝶》到1917年诸作,仍未摆脱旧诗词的束缚。此后他提出“解放诗体”,“话怎么说,就怎么说”,如《人力车夫》等,打破五七言的束缚,但平直浅陋,缺少诗味。本诗则是他在经过几年探索之后比较成熟的作品。从形式说,每节二、四行押韵,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另外,更注意诗的形象和意境,诗味也较浓了。本诗虽用五言,但已和旧体诗距离颇远,而更像新诗了。
胡适早年留美,倾心西方文明,归国之初,撰写一首《希望》,诗以明志、希望国际上赖以强盛文明共同价值观,民主、科学、人权……移植于祖国。诗中胡适用白描的手法,对“王者之香”未能及时结苞长花(水土不服)香溢中华,而倍感忧患,爱国深情跃然纸上。
希望
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后改为一首歌:
歌名:兰花草
作词:胡适
作曲:陈贤德 张弼
原唱:银霞(章家兴)(1978年首唱)
简介:《希望》原是胡适先生早年写的一首诗,后被台湾的陈贤德和张弼二人修改并配上曲子,同时改名为《兰花草》,从而广为传唱。1921年夏天胡适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小诗。
0
⑨ 如何评价胡适,以及他在历史上的贡献
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实现。他坚信只有民主制度才真能造成一个稳定的现代国家。一旦使用专制,即使是“开明专制”,最后一定会导致强大的政府不受监督和制裁的。
1、胡适强调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自由。他强调个性的自由,要求使个人有自由意志;使个人担负责任,主张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思想。
2、胡适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妇女解放。对于封建道德规范,胡适都进行了否定性的论述。他还在《贞操问题》一文中,对妇女的贞操问题做了阐释,对封建节烈观进行了批判。胡适认为应该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入手,使女子与男子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的社会义务以,充分发挥妇女的聪明才智。
人物影响
1、文学方面
胡适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在诗歌方面,从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开始,胡适在诗歌的语言、形式、诗体、风格等方面展开了自己的白话诗尝试。
2、哲学方面
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