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丝绸之路

发明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21-09-08 12:00:13

『壹』 "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丝绸之路”名称是德国学者的“发明”。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1)发明丝绸之路扩展阅读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以南海为中心,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至隋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贰』 历史丝绸之路的发明者

张骞通西域好不!司马迁说是“凿空”,历史上也叫“丝绸之路”。后来还有海上丝绸之路…

『叁』 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古代丝绸之路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共同绘就了人类文明繁荣的壮丽篇章。古代丝绸之路成为人类历史上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

古代丝绸之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堪称世界道路交通史上的奇迹。大大小小、难以胜数的中外交通线路,构成古代丝绸之路的“血脉经络”,构筑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基本格局,建构了古代东西方世界相互连通的交通网络,成为亚欧大陆之间最为便捷的通道。

众多的通道使得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东西方使节、商队、僧侣、学者、工匠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沿线国家商贸与人文交流的半径由此被大大扩展,贸易市场半径由此被大大拓宽。

二、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生命线,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输出到沿线国家;来自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珠宝、药材、香料以及葡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等各类农作物络绎不绝进入我国。

丝绸是沿线国家商品交易中最主要的高档货物。原产于我国的丝绸,在古代西方国家十分名贵。在古希腊购丝绸、穿丝绸成为富有和地位的象征,甚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命运女神”和埃里契西翁的加里亚狄像等身上都穿着透明的中国丝织长袍。

公元5世纪前后,我国茶叶通过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陆续传入南亚、中亚、西亚,15世纪一经传入即迅速风靡整个欧洲。茶叶贸易使沿线国家的贸易收入大幅增加,带动了沿线经济的繁荣及相关行业的突飞猛进,转口贸易也随之长足发展。

三、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革。

丝绸之路是我国与沿线各国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欧洲近代工业革命之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炼铁术等技术,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西方,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

我国古代造纸术大约从公元4世纪起传入朝鲜和日本,公元8世纪传入中亚、北非和欧洲。8世纪末,阿拔斯王朝先后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办造纸厂,大马士革一度成为欧洲用纸的主产地,造纸技术又传到埃及、摩洛哥。随着12世纪西班牙、法国出现造纸作坊,中国造纸术席卷意大利、德国、英国。

我国古代印刷术是沿丝绸之路西传的又一重要技术。早在公元7世纪我国就发明雕版印刷,在吐鲁番、敦煌等地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北宋时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不久,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至13世纪,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欧洲人将这一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登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欧洲第一家印刷厂在意大利设立,印刷技术迅速传遍整个欧洲。

英国学者弗朗西斯·培根盛赞中国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他说: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103页)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三大发明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事实上,我国四大发明的西传,为欧洲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古代丝绸之路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的文明之路,丝绸之路横跨亚欧非数十国,把中华、印度、埃及、波斯、阿拉伯及希腊、罗马等各古老文明联结了起来、交融了起来。

东西方文化交流遍及音乐歌舞、天文历算、文学语言、服装服饰、生活习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民乐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通过与当地音乐形式、演奏技巧的有机融合,不仅成为沿线国家民族化、地域化的代表和标志,而且深深地镌刻在了沿线各国各民族文学、戏曲、歌舞伴奏、民间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唐代,琵琶从我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从我国传入日本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至今收藏于日本奈良东大寺,堪称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

公元753年,六次东渡终获成功的鉴真,在日本弘传佛法,开创门派,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天平之甍”。

早在公元1世纪初,儒学已传入朝鲜,《诗经》和《春秋》等儒家典籍成为朝鲜人的经典读物。5世纪以前,儒学经朝鲜传入日本,据《古事记》所载,百济的阿直岐、王仁是最早到日本的儒家学者。

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互动,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相伴始终,丝绸之路在把多种文化、多种文明紧紧连接起来的同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丝路文化和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不朽贡献。


(3)发明丝绸之路扩展阅读:

以史为鉴 合作共赢——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对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堪称中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

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相对落后,而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对推进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维护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调整城市结构和人口布局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加强与沿线各国的经贸联系与文化交流,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借助经济合作的深化,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势必为我国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和能源供应。

二、对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是加强中国与中亚、南亚,乃至中东和欧洲部分地区各国友好交流、促进区域合作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

中国与丝路沿线各国开展的务实的、互动的区域合作,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前景广阔。上合组织六个成员国和五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惠及近30亿人。

21世纪的高科技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修建完善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网络通信等公共设施,宛如古丝绸之路上的现代商队,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最终成为共同发展的合作带和命运共同体。

『肆』 丝绸之路是谁发明的

不是具体哪一个人能发明这个东西的。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专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属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

『伍』 四大发明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国家的吗

阿拉伯帝国俘虏中国造纸匠,欧洲画师偷走中国造纸术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公元751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将军沙利会战于中亚重镇 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激战中,由于唐军中的西域军队发生叛乱,唐军战败。 逻斯之战后,唐军中的部分造纸工匠 被阿拉伯军队俘虏。沙利将这些工匠带到中亚重镇撒马尔罕,让他们传授造纸技术,并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第一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场。从此,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人的造纸中心。随后,源自中国的造纸术随着阿拉伯大军迅速传到叙利亚、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的造纸技术。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国画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的造纸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的造纸术才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1797年,法国人尼可拉斯 路易斯 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000年的造纸术终于被欧洲人超越。蒙古纸钞、欧洲纸牌成印刷术传播的重要工具由于蒙古人在其征服地区广泛使用纸钞,因而,作为纸钞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也顺着丝绸之路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进入了欧洲。除纸钞之外,宗教画和纸牌也促成了欧洲人接受印刷技术。纸牌虽小,却综合了手绘、木板印刷等各种方法,成了欧洲人学习、掌握雕版印刷术最直接的途径。元代,欧洲人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学会了使用木活字。由于欧洲人使用的拉丁字母结构简单,且只有26个字母,比汉字更适合活字印刷。1450年,德意志人古腾堡在美因茨城的工厂中发明了哥特体拉丁文金属活字印刷术,解决了长期困扰欧洲人的字形问题。波兰学者冒死偷画火器中国古代在战争中使用火器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朝末年。南宋初年军事学家陈规发明了一种管型火器——火枪。这在人类使用火药的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之后,将在开封等地俘虏的工匠和火器全部掠走,还把金军中的火药工匠和火器手编入了蒙古军队。次年,蒙古大军发动了第二次西征,新编入蒙军的火器部队也随军远征。在随后的几年中,装备火器的蒙古大军横扫东欧平原。1241年4月9日,蒙古大军与3万波兰人和日耳曼人的联军在东欧华尔斯塔德大平原会战中使用了威力强大的火器。波兰火药史学家盖斯·勒躲在战场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内,偷偷描绘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样式。根据盖斯勒的描绘,蒙古人从一种木筒中成束的发射火箭,因此被波兰人称作“中国喷火龙”蒙古人灭亡阿拉伯帝国后,建立起了伊利汗国。这里迅速成为火药等中国科学知识向西方传播的重要枢纽。而配备火药武器的蒙古军队在欧洲的长期驻扎,给欧洲人偷窥火药技术提供了机会。阿拉伯商人频繁搭乘中国商船学会使用指南针大约在公元3世纪前后,中国人发现了磁石能够吸铁的特性,同时还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并依此特性制造了“司南”。大约在10世纪的北宋时期,中国人已经将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在北宋人朱彧1119年成书的《萍洲可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一些外国学者在翻译这段文字时,误将其中的“甲令“(南宋政府的命令)一词翻译成了往来海上的阿拉伯船长的名字,因此就一错再错,得出了最早装备指南针的不是中国海船,而是阿拉伯海船的错误结论。实际上,中世纪时阿拉伯人海船船体狭小,根本无法容纳百余人。当时往来南中国海、印度洋和波斯湾之间的商船,能够容纳上百人的只有中国海船,连阿拉伯商人也经常搭乘中国还船。宋代与阿拉伯的海上贸易十分频繁,中国开往阿拉伯的大型传递有指南针导航,阿拉伯人是很容易从中国船上学到指南针的用法的。

『陆』 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

1、汉武帝进攻匈奴

公元前129年,汉王朝为了摆脱不断向匈奴的进贡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弱势,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

首先夺取河西走廊,控制农业富庶的西域地区,接着经过近十年的多次征战(结束于公元前119年),将游牧部落赶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中国为一条横跨大陆的交流通道打开了大门——“丝绸之路”就此诞生,全球化的进程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在这条古路上开始互相贸易、文明的交流日益繁多。

2、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位,当时的西方没有城市,没有文化,没有尊严,没有利益,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自东方。

亚历山大在继位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诸东方,他一路东进,一座座城池向他投诚,巨大的城邦、富足美丽的城市,纷纷拜倒在这个年轻英雄的脚下。

丝绸之路上的资源使得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马其顿王国,同时亚历山大也促进了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

3、匈奴入侵罗马

公元4世纪末,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巨变造成食物短缺、饥荒遍地,草原游牧民族迫于生存的压力,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大规模的移民。以匈奴为首的游牧大军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盯上了丝绸之路上的财富,开始大举入侵欧洲。

公元5世纪中叶,在纠集了一大群蛮族——特里温哥特、阿兰、汪达尔、苏维汇、戈比德、纽里、巴斯塔尼——之后,匈奴王阿提拉亲自率兵出征罗马。阿提拉在夺取多瑙河北部之后,曾侵掠巴尔干半岛达十五年之久。

为此君士坦丁堡政府不得不向匈奴人纳贡以换取和平,后者由此获得了大批的珠宝和黄金。被丝绸之路上的财富所吸引的匈奴人肆虐了近一个世纪,最终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整个帝国的文明几乎回到了史前时代。

4、蒙古人西征

13世纪初,正当十字军为失利而苦恼不已之时,他们收到了一个宛如奇迹的消息:一支大部队正从亚洲内陆向这里进发,帮助西方骑士攻打埃及。最初,援军的身份被认为是祭司王约翰的部队。但没过多久,人们就知道这一切都是胡说。驰骋在丝绸之路上的,是蒙古人。

在成吉思汗与其子孙的卓越领导下,蒙古人的铁蹄沿着丝绸之路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与恐怖的屠杀同样为人熟知的,是蒙古人统治世界的智慧。

他们用低税率鼓励丝绸之路上横跨欧亚的贸易,他们用军事统治消除了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隔阂,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用宽容的政策造就了丝绸之路上宗教信仰的自由与繁荣。

5、美洲大发现

15世纪末,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大量黄金为这一时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各国开始不断组织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

他在大西洋彼岸的发现让欧洲备感兴奋。“我们发现了印度恒河以外的陆地和岛屿。”他在返回西班牙的途中给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写信说。

事实上,哥伦布被他的发现迷惑了。他预期见到的文明人其实是几乎全裸的原住民,他惊讶地发现这些人十分原始。他写道,他们“发育良好,体形健硕,长相英俊”,而且很单纯,收到红帽子、小珠饰,甚至是打碎的玻璃和陶器都非常开心。

『柒』 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公元前2世纪至13、14世纪期间,有一条横跨亚洲的陆路交通干线——丝绸之路,这条路是中国同印度、古希腊、罗马以及埃及等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这条道路在世界道路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西汉时期以前,中国的商人们便赶着载满丝绸的骆驼,穿越浩瀚的沙漠,途经十多个国家,将货物送到印度、罗马等国。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输出了丝绸,还陆续将四大发明和炼铁、凿井、种植桃梨等技术传播到西域、阿拉伯和欧洲各地,这些先进的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国家后,起了巨大影响,改写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丝绸之路以中国长安为起点,途中经历河西走廊到敦煌,再分成南北两支。这两条路总共要经过几十个国家,并且地势险要,气候恶劣。长年累厅的风化,这条路已成为史迹,但它在历史上的功勋不可磨灭。现今15个国家兴建的亚洲公路,实际上是沿丝绸之路的路线修筑的,新疆南部建筑的公路和铁路也是沿这条丝绸古路建成的。

『捌』 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的来历与定名。丝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发明,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丝绸已开始向西域等地远销。关于古代中国与西方经济、贸易方面的交往与友好联络,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历史文献和有关资料中,虽多有记载,但这些记载中,对其交往的具体路线,并没有概括为一个专有的名称。直到19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一书中,才指出“公元前127年至114年间,中国与河间地区(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叫做“丝绸之路”。后来,德国东洋史学家阿尔巴特·霍尔曼在其所写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中也指出:“把这一名称(丝绸之路)的涵义,进而一直延长到通向遥远西方叙利亚的道路上去”。“叙利亚尽管不是中国生丝的最大市场,也是其较大的市场之一。而且,叙利亚主要是经过由通向亚洲内地及伊朗的这条道路而获得生丝的”。在这其间,西方的一些“探险家”们,也曾频繁地来到我国的新疆、甘肃等地境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险”与“考察”,并从这一带地区发现和获得了不少我国古代与西方交往和贸易的珍贵遗迹和遗物。在此基础上,西方的学者们,则进一步阐述和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个友好而闪光的响亮名称,从而把中国古代凡是进行丝绸贸易所能达到的地区,都归人其范围之内。因此,“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就成了从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始发,横贯亚洲腹地,直达地中海沿岸,进而联接欧洲和非洲陆路通道的总称。这一条道路,遂成为中国陆路和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等地各国人民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正式大道。

『玖』 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归纳)

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100多年前一个德国人的“发明”,他的名字叫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

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9)发明丝绸之路扩展阅读:

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

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

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

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拾』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张骞B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B)。
A.张骞B.李希霍芬C.汉武帝D.隋炀帝
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常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China, Ergebnisse eigener Reisen)。

阅读全文

与发明丝绸之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