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佛和宇宙是什么关系呢
谁创造了谁?
佛教认为宇宙为‘无始’,而不设定宇宙起源之论说,故既不主张宇宙创造说。
谁的历史更久远?
“无始”何来“历史”???!!!
第一位佛是谁?
“无始”何来“第一”???!!!
宇,指四方上下;宙,指古往今来。宇宙,含有空间与时间无限连续之意;亦即指质能世界之总体而言。宇宙论,即探讨宇宙整体之过去、现在、未来之论说;亦即就宇宙之起源、发生、构造、变化等情形,加以研究分析,而归纳出一套完整有系统之学说。关于宇宙之起源论,有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等;宇宙之发生论,则有创造说、流出说(即开展说)。
印度哲学之宇宙论,通常有转变说(开展说,梵Parin!a^mava^da )与积集说(梵A^rambha -va^da )两种。所谓转变说,即指由一生多之意,此为正统婆罗门之思想,后经僧佉学派之改革,而立二元论之说。所谓积集说,即指宇宙本由多数之原子结合而成,此说初为耆那教之主张,后由胜论学派加以整理组织。
至于佛教,原即认为宇宙为‘无始’,而不设定宇宙起源之论说,故既不主张宇宙创造说,亦未认可所谓转变说与积集说等。然于同时,由于佛学包容广阔,教义浅深不同,故对宇宙之思想见解亦不免错综互异,有就现象事物之因果连续,说明万有由多元生起之学派;有主张物质现象为精神原素所开展的唯心一元论之学派;有肯定超越现象的实在本体论之学派;亦有不辨本体与现象,以现象归于本体活动,提倡现象即本体之学派。然若从全部佛教义理观之,则将宇宙从本体与现象的两方面去解释,最后自可到达现象即本体之归结。但仅从现象的一面去考察,说明现象生起之因由及次第者,称为缘起论;仅从本体的一面去考察,说明本体究竟如何者,称为实相论。然两方面之分别考察,仅系为到达现象即本体的理想之阶段,故两方面之理论实乃互相包容、彼此含摄,故知缘起论与实相论有着互为表里之关系。所谓‘诸法即实相’、‘事事无碍’、‘介尔一念,圆具法界三千之法’、‘三世十方国土,普现一微尘中而不迫迮’,此乃万法一如之妙相,一乘究竟之极理。
又若将宇宙论之内容加以分类,并以之配合佛教之各种深浅教义,则可概述如下: (一)宇宙综合论(世间论),即观察宇宙的系统形状之论说,如须弥山说、三千大千世界说、成住坏空四劫说、三界说、十界说等。(二)宇宙分析论(万法论),即分析宇宙的成立要素之论说,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五位百法、五位七十五法等。(三) 宇宙转动论(因果论),即说明宇宙的因果法则之论说,如四缘说、六因说、五果说等。(四)宇宙现象论(缘起论),即考察宇宙各种差别现象从何处生起、如何显现等问题之论说,如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五)宇宙本体论(实相论),即探讨宇宙之实相与体性之论说,如法有论、法空论、有空中道论、无相皆空论、诸法实相论。大抵而言,实相论之发展,系启端于小乘之有空论,转而为大乘之有空中道论,最后到达‘本体即现象,万有皆一如’之诸法实相论,此亦为佛教宇宙论之极峰。
『贰』 佛再厉害,他也不能创造宇宙,所以上帝最厉害,我说得有道理吗
你直接问我不就得了,真无聊。 一个人出生最想解答的问题是:宇宙是如何生成的?宇宙是如何运作、如何发展的? 拿一些宗教的说法:那就是神,上帝创造了一切。佛不同,佛家一出场就揭开了宇宙的真相,公开宣称宇宙是无限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终了...
『叁』 为什么佛祖大日如来说宇宙不是上帝耶和华创造的
道教认为,宇宙:是道产生出来的。佛教认为,宇宙:是因缘演变出来的。
『肆』 佛说宇宙是怎么产生的
经里面最重要的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一般大乘经上也有说到,但是不详细。大乘经里面说的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用这个方法来讲,讲得没错,一点都不错。一念不觉这叫无始无明,所以无始无明,让我们初学的人产生很严重的误会。我们初学的时候也是一样,以为无始大概是很久了,找不到开始,才叫它做无始。其实我们把它意思全讲错了,不是这个意思,无始很简单,没有开始,可这个意思深,怎么没有开始?真没有开始。我们看到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你怎么能找到它开始?它是有开始,但是你想到开始它已经没有了。这是个什么现象?生灭同时,所以说无始。无始,这个真实意义是生灭同时、不生不灭,都是说这个现象。如果没有这个现象说不生不灭,那就毫无意义,有生灭,生灭就是不生灭,所以生灭跟不生灭不二,这就玄了,玄门。
宇宙源起是这样的,现在量子力学也告诉我们,宇宙怎么形成的?实际上就是一刹那之间。这一念不觉,这一念没有理由,为什么会有这一念?如果这一念有理由,它真的有一念。一念没有理由,妄念,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追究它就错了,你在这里面起心动念不就更错了吗?不用起心动念,事实真相就摆在你面前,真相大白。为什么迷了?你要找它的原因就迷了,愈迷愈深。所以这个道理讲得微妙、微细,不准你思考,一起心一动念,迷了;你要再去分别它,那你迷得更深;如果还有执着念头,那更深了。所以佛跟我们讲这世界假的,不是真的,《般若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的法这是有为法。你看看宇宙之间哪一法不是有为法,动物有生老病死,这有为法,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星球有成住坏空,所以大自然里面的现象没有一样不是有为法。既然是有为法,它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在我们知道,这现象怎么来的?量子科学家告诉我们,是意识,就是念头,念头累积连续的现象就变成物质现象。一个念头,你没有办法,你不能够觉察它,所以叫无始无明。但是无始无明累积,你就能看得见,能发现它,它就变成物质现象,所有一切现象全是它变的。为什么变得这么多?它波动的频率不一样,频率慢的就变成固体、变成石头,变成物质,频率稍微快一点变成植物,再快一点变成动物,频率不相同。除了这个意念累积之外没有东西,意念本身也不存在,所以说万法皆空,说明这个道理。现在的科学逐渐逐渐跟佛教接近了,佛教里面讲一念不觉这是无明,因为不觉出现了一个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就是一念不觉,从真心变现出一个妄心,然后真心迷了,妄心当家做主了。宇宙从哪里来的?万法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从妄心变现出来。但是妄心它能变,这一切法是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那是真心现的,真心能现,能生能现不会变,一真法界不变,就是讲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那是无始无明变现的,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我们的意念指什么?意念是指分别执着,所以分别执着称之为意念,意念决定了一切。意念清净,净土现前;意念染污,秽土现前。意念要是善,三善道现前;意念要是恶,三恶道现前,就这么回事情。没有意念就没有六道轮回,也没有十法界。所以古大德,像《永嘉证道歌》上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不但六道是梦境,十法界也是梦境。真正醒悟过来,觉悟了,只有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那叫一真法界。这里面境界永远没有变化,真的是不生不灭。可是它是不是真的?也还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也不例外。实报土到什么时候没有了?到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干净就没有了。只要有一点点习气它就存在,一点习气都没有了,它就不见了,到哪里去?回归常寂光。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五集)
『伍』 为什么会有宇宙,人类,地球上的万物,为什么了,可能是佛创造的
宇宙的创生
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回。答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当中包含着数以万计的银河系,而地球是位于广袤的银河系之中里适宜生命居住的一个行星。地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唯一星球。
『陆』 佛教的宇宙观是什么
佛教的宇宙观: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其内容包含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空间上的四维上下;蕴涵有情世间与器世间的无穷无际。
十七世纪左右,伽利略开启天文探索的科学之路,人们才慢慢发现,地球仅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而由无数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所组成的银河系,不计其数地分散在整个宇宙之中。宇宙规模的庞大、结构的复杂,非常人所能想像,令人叹为观止。早在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对于广大的时间与空间已经有精深的见解,佛经中处处可见佛陀叙说宇宙世界的组成。
大千世界的组成 :
佛教的“世界”一词含有“天地万物”、“宇宙”之意,《楞严经》卷四云:“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由此可知,佛教的“世界”,包含时间和空间。
佛教主张宇宙是由无数个小“世界”所构成,《起世经》中记载:首先由众生业缘的风刮起,在虚空中形成盘状的大气层,称为“风轮”。接着在大气层上空中心,由风所集,逐渐成云,凝聚成雨,下降形成水层;此水由于业力的缘故,不往外溢,周围并有风轮为墙,维持住水层,此称“水轮”。由于众生的业风,水轮之内逐渐形成硬石,称为“金轮”;金轮的表面是山、海洋、大洲等,即所谓的大地。“须弥山”是大地的中心,周围有九山、八海环绕,其四方有四大部洲,即毘提诃(东胜神洲)、拘罗洲(北拘罗洲)、阎浮提(南赡部洲)、瞿陀尼(西牛贺洲)。阎浮提就是我们生长的地球。此一小世界被称为“须弥世界”,相当于一个太阳系。
根据《起世经.阎浮洲品》描述:一千个世界集合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合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合为一个“大千世界”;因此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一佛的化境,约当为一个银河系。在宇宙中存在着数不尽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经称为“十方恒沙世界”、“十方微尘世界”,可见宇宙的浩瀚广大。
由上可知,佛经的宇宙观与现代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而现代科学家甚至还未能到达佛经宇宙观的无尽境界。科学家说银河系之上是星云团,这个星云团有一百万亿银河系,无怪乎佛教讲到世界都是说无量无边;讲到众生,就是无数无尽、不可说、不可说。
有情世间:
宇宙世界在佛教可大分为专指山河大地的“器世间”和有情生命所构成的“有情世间”。
以须弥世界而言,有情众生所存在的处所,有所谓“三界”之说,即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的众生具有婬欲、情欲、色欲、食欲等,其众生种类又可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等六类,称为“六道”。一般而言,地狱居于须弥世界的底层,然后渐次提升,住着饿鬼、畜生、人、阿修罗等;从须弥山的山腰处开始,住着四大天王,山顶是“忉利天”(三十三天);依序上升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等欲界二十八天所在之处。
欲界的上面是色界,此处的众生已远离婬欲和食欲,由化生而有,一切色身、宫殿、用具皆庄严曼妙。色界众生因习“定”而生,依序分为四禅天、梵天、五那含天、无想天。
再往上是无色界,因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已无身体、宫殿、国土,是纯粹的精神世界,共有四天,即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三界为六道众生所居,其众生特色与居处虽有优劣,却免不了生死的轮回,故属迷界;《法华经.譬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佛教圣者的境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则超出三界之外。六道众生因善恶业缘而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如果能趋向圣道,则可往生佛国净土,不受生死之苦,乃至成佛做祖,与宇宙实相相融不二。
世界的成住坏空 :
佛教讲无常,是因为洞悉宇宙万物乃至有情生命不断经过成、住、坏、空四劫,无时无刻都在变异之中,生灭循环不已。
每一个世界从成立到毁灭,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劫”,四劫之中各有二十中劫,总合为八十中劫,称为一大劫。
成劫:为器世间(山河、大地、草木等)与众生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成立的时期。即由有情的业增上力,于空间生起微细的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慢慢又形成山河、大地、生物。
住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的时期。此一时期,每一中劫含括增劫和减劫;人寿由八万四千岁,每经百年减少一岁,渐次递减至人寿十岁,称为“减劫”;人寿由十岁,每百年增加一岁,渐次递增至人寿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合一增劫减劫约当一千六百万年,二十中劫合计为三亿二千万年。每逢减劫时,便有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种灾害产生。
坏劫:此一时期的世界经由火、水、风三灾而毁坏。首先是有情生命的灭绝,称为趣坏、有情坏;其 后,世界出现七个日轮,起大火灾,把初禅天以下的器世间烧坏;次起水灾,水淹至二禅天;最后是风灾,坏灭三禅天,称为界坏、外器坏。唯四禅天不为三大灾所坏,就是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经过八万大劫,仍归坏灭。
空劫:世界已坏灭,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的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的空虚中。
待世界又成,又是一个成住坏空的大劫。宇宙就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覆生灭,每一周期大约要十二亿八千万年。要之,佛教对世界的成、住、坏、空有详尽的说明,实非目前科技所能证知的。
十方佛土
吾人所在的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佛土,三恶五趣杂居,众生于其中堪能忍受,故娑婆有堪忍的意思。佛陀曾显现与娑婆秽土迥异,清净光明的内证境界,也不断提到他方佛土的清净庄严,鼓励人们发愿往生他方世界。凡此,皆证明佛教对宇宙时空的了知超越现代科学的研究。《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彼国黄金铺地,七宝楼阁,无三恶道,皆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大家耳熟能详的《药师经》说,东方药师如来的琉璃世界,民生物质丰富,一切随心所欲,人民善良敦厚,充分说明他方世界的存在。
佛教介绍清净安乐的佛国净土,目的是希望让娑婆世界苦难的众生发坚固愿,或施善修行往生,或生信心勇于度众。因为国土世间乃有情众生业缘所招感的依报,唯有身口意的清净行善,才能改善器世间的环境。因此,佛教的宗旨是在令有情发心立愿,建构即心即佛的“唯心净土”,转娑婆秽土而成人间净土。
综而观之,佛教讲说的佛国净土,在时间上是“竖穷三际”,在空间上则“横遍十方”,非科学所能测度。
色空不二的宇宙观
佛教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如同圆环,没有起点与终点,因此无所谓宇宙的起源与创造之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宇宙的真理——缘起,即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万事万物莫不是在因缘和合之下产生、消长乃至灭亡,而宇宙运转的法则,佛教提出六因、四缘、五果的因果论以为阐述。
至于宇宙的缘起,佛教小乘诸宗派主张“业感缘起”,说明有情众生所行善恶事将招感现世或来世相应的果报,其中又有正报和依报之分。正报是指众生本身的美丑、智愚,依报则是外在环境的差别。因此,宇宙世间的形成与转变,有情与无情有相当密切的相互关系。
法相宗的唯识说,进一步提出“赖耶缘起”,主张万法皆由业感受报的主体阿赖耶识所变现。由于阿赖耶识含藏各种种子,遇缘起现行,现行又回薰种子,受薰的种子遇缘又起现行,如此周而复始。因此,宇宙万象不过是阿赖耶识所变现。
主张“真如缘起”者,则依据《楞伽经》、《密严经》所载,叙说有情如来藏中的自性清净心,才是万法生起的根源,由于真心被杂染蒙蔽,产生阿赖耶识,而使众生生生世世轮回不已。由是,佛教对宇宙的诠释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说,每一个有情众生,依着自己迷悟的深浅,而能显现出不同的世界。
华严宗主张宇宙中的任何一法可成一切法,另一方面以一切法而起一法,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种万事万物互为缘起而成一体的论说,即法界缘起。法界缘起的宇宙观强调唯心所起的法界互为缘起,乃依据华藏世界从整个宇宙的成立状况来叙说万事万物的形成原理。
以上各种宇宙缘起之说都离不开有情心识的造作,只要觉悟此心即佛,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会和我们一起成佛,造就出清净的佛国净土。
从缘起论,我们对宇宙的现象有了全盘的概念,然而宇宙的森罗万象,其本体究竟如何?关于这个问题,佛弟子曾作过深入的研究,从早期的“三世实有,法体恒存”到大乘初期的“缘起性空”产生空有之争,而渐渐汇归两家成“真空妙有”,发展至“即空、即假、即中”的色空相融说,亦即现象不离本体,本体即是现象。因此,吾人不必向心外去探讨世界,要向心内追求,把宇宙纳于胸中,对宇宙万物便可以了然,因为法界只在当下一念。一念证悟本体,宇宙万象无不豁朗分明。
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地探讨宇宙的奥秘。在科学不发达的上古时代,人们不知道来自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地水火风等各种变化究竟是从何而来,以为冥冥之中必有主宰的力量。世界各民族都发展出他们的真神信仰,如印度的梵我、中亚的阿拉、欧洲的上帝,多神教更赋予自然界神格,如日神、月神、水神、风神等。佛教认为宇宙乃缘起,一切事物皆在因缘和合下产生。因缘际会时,一切现象的生起,是那么真实确切;因缘变化时,昔日情景随之灰飞烟灭。宇宙世间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没有恒常不变的存在,所以佛教说“无我”、“空”、“真如”、“妙有”,不论说空说有,不外希望人类能从缘起中道的真理,印证宇宙实相。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心能生万法,因此,唯有从修心出发,才能证知宇宙的奥秘。
『柒』 佛教认为宇宙是怎么诞生的是不是有个比佛更伟大的造物者来创造宇宙佛也是人,他不可能创造物质啊!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佛陀说的《起世经》,讲了宇宙成住坏空的过程,这个宇宙没有谁创造谁,而是众生因缘和合而形成的
『捌』 宇宙不是佛祖创造的,那是谁创造的
嘿嘿
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的终极问题,如果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了,也就可以创造世界了。
你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说说供你参考。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就是说,道(也就是终极的真理)如果用语言说出来,就不是那个道了。所以,我的理解一定是管中窥豹。
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说,佛陀成佛,实际上是通过修炼提升了灵性,使佛陀的意识进入了4维以上的高维空间,那里,没有了时间的概念,佛陀“看”到了宇宙的真相。注意,佛陀只是看到了宇宙的真相。所以,宇宙不是佛陀创造的。
佛陀看到的宇宙,是由无数的“意念”聚合而成,宇宙的生成与演变,也是这些“意念”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意念,是若干有情、无情、有形、无形、……、包括你我在内的不可数的“存在”产生的。之所以叫它们为“存在”,因为是我们无法给它们命名,它们有的在我们看来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它们却有意念,等等。
佛陀看到了宇宙的真相,也看到了人类的各种未来,佛陀看到宇宙的终极目标是慈悲与大爱,所以,佛陀成佛以后,没有离去,而是留下来给世人说法,希望人类都向美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佛陀是老师,是指路人。但不是创世人。
那么,谁创造了这个世界?前面说了,是不可数的意念,包括你我在内的心里的意念,共同创造了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创世人!这就是佛陀说的世界“由心所化”
另外,如果想用现代科学的成果,来理解这个问题,请了解一下量子物理的最新成果。量子物理正在慢慢验证了佛陀说的很多事情。
『玖』 佛菩萨可以创造宇宙吗
不可以,这个宇宙是因为你在这个宇宙才在的你不见了这个宇宙也就消失。宇宙是依靠你才存在的。宇宙怎么来的是意识变化出来的,你的身体就是一个宇宙。
『拾』 佛教如何解释宇宙万物一切的起源
佛教不研究世间万物起源的问题,佛祖告诉的弟子的只是“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这个“世间”是指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世界。
宇宙万物一切的起源,佛教既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怀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因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质不灭,后者是精神不灭。所谓永恒,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如此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实际情况。
佛教相信: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那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
业力是指有情众生(动物)使每一桩或善或恶的行为,像各种的颜色一样,继续不断地薰染到生命的主体——识田中去,再从识田之中,等待外缘的诱导而萌芽生长,正像播种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气、水的诱导而萌芽生长,这在佛教称为业力的现行。
业的造作是业力现行的因,业力的现行,是业所造作的果,所谓 “善恶到头终有报”,就是这个意思的说明。至于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现,佛教相信是由变化而来,下至单细胞的生物,上至人类,都是一样。
地球形成之后最初的人类,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是飞空而来的,那是由于他们的堕落,贪爱了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了之后,身体粗重不能飞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世记经、大楼炭经、起世经等)。
实际上,那也是出于他们的业报所致,天福享尽之时,必须要来地上随业受报。正像以后所有的众生一样,既然先由共同的业力,感成了一个地球,岂能不来接受地球生活的果报?一旦在地球世界的业报受完,又将往生应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10)佛创造宇宙扩展阅读: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