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发明电灯之前,人们是用什么东西照亮的
原始社会钻木取火,难闻、多烟、可食用的动物脂蜡,两头烧的灯芯草蜡烛,昂贵却芬芳的蜂蜡蜡烛,油灯,瓦斯灯
Ⅱ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
B 【解析】 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每一次实验都是整个实践过程的一部分,正是经历了这些失败的部分,才取得最后的成功, B 正确; ACD 错误。
Ⅲ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前,人类靠什么照明
自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以来,照明经历了从火、油到电的发展历程。照明工具经历过无数的变革,出现过火把、动物油灯、植物油灯、蜡烛、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发展到现在琳琅满目的装饰灯、节能灯等,可以说一部照明的历史正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
人类使用油灯照明的历史特别长。在这期间,油灯经过了多次改进。油灯用油从动物油改为植物油,最后又被煤油取代。灯芯也经历了草、棉线、多股棉线的变化过程。为了防止风把火吹灭,人们给油灯加上了罩。早期的罩是用纸糊的,很不安全,后来改用玻璃罩。这样的油灯不怕风吹,在户外也照样使用,而且燃烧充分,不冒黑烟。
可是人类并没有满足,在使用油灯照明的同时,仍然在寻找其他的照明方法。公元前3世纪左右,有人用蜂蜡作成了蜡烛。到了18世纪,出现了用石蜡制作的蜡烛 ,并且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
1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煤气灯,使人类的照明方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初,这种灯很不安全,在室内用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只当做路灯用。后来经过改进,它才走进千家万户。
火把、蜡烛、油灯、煤油灯、煤气灯这些照明工具,都没有离开火,都是靠物质燃烧发出的光来照明的。那么有没有不用火也能照明的方法呢•有人曾经捉来大批的萤火虫,利用萤火虫发出的萤光来照明。这种方法虽然不实用,不过在人类的照明史上也算是最奇特的一种方法了。
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从此改写了人类照明的历史,人类走向了用电照明的时代。
Ⅳ 在发明电灯之前电用来做什么
公元前
624-546
希腊 哲学家达尔斯(Thales),发现摩擦琥珀会吸引细线,有如磁石吸引铁块。
1603 英国 吉伯特(William Gilbert,1603-1640)指出地球为一大磁铁。并以希腊语定义「electron」(电子)一词。
1660 德国 朱利克( Ott von Guerick,1602-1686)制造摩擦起电机。
1703 荷兰商人从塞伦岛将加热后能产生电的石头带到日本。
1729 英国 格雷(Gray,-1736)认为物质可分导体与绝缘体。
1732 美国 富兰克林主张电为一流体说。
1733 法国 迪非(Deffe, 1698-1739)发现正负电并提出电为二流体说。
1744 荷兰 莫欣普克(Pieter von Musschenbroek)发明来顿瓶。
1752 美国 富兰克林(Franklin,1706-1790)用风筝实验,证明雷和摩擦电性质相同,因而发明避雷针。
1753 英国 约翰(John Canton,1718-1772)发现静感应装置,向皇家协会报告静电感应。
1772 意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提出带电体间的平方反比定律、介电常数概念。
1775 意大利 伏特设计起电盘。
1779 法国 库仑提出摩擦定律。
1780 意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发现两种不同金属相碰会产生,并称为动物电。
1785 法国 库仑(Columb,1736-1806)发现带电体相互间之静电平方反比定律及磁极间之磁力,是为所谓之库仑定律。
1799 意大利 伏特(Volta,1745-1827)发明电堆及电池。
1800 意大利 伏特在英国皇家协会发表关於伏打电池的论文。
1805 德国 古鲁特(Teodol Grotous,1785-1822)发表电分解理论。
1820 法国 安培(Andre Marrie Ampere,1775-1836)发现电流与所生磁场强度定律,并提出右手螺旋定则。
1820 德国 苏维加(John Shuwaiga,1779-1857)发明检流计。
1820 奥斯特发表(关於电流对磁针作用的实验)。
1820 比奥、萨瓦尔发表关於电磁作用的比奥-萨伐尔定律。
1821 美国 戴维(Davy,1778-1829)发明电弧灯。
1821 塞贝克发现塞贝克效应。
1821 英国 法拉第应用水银与磁石发现电磁旋转。
1823 法国 安培发表有关电流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
1824 法国 阿雷葛(Arago,1786-1853)制作涡流回转圆盘。
1825 英国 史达约翰(William Star John,1783-1850)研制成功电磁铁。
1827 德国 欧姆(Geory Simon Ohm, 1787-1854)发现欧姆定律。
1830 美国 亨利(Joseph Henry,1797-1878)发现电磁感应及自感等现象。
1831 英国 法拉第(Farady,1791-1867)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2 法国 必柯锡(Picosi,1808-1835)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
1834 德国 楞次(Hiinli lenz,1804-1865)发现有关电磁感应之楞次定律。
1834 德国 赫里蒙(Helimon,1801-1874)制成马达。
1836 英国 丹尼尔(Daniel,1790-1845)发明丹尼尔电池。
1837 美国 摩斯(Morse,1791-1872)发明有线电信机,并编摩斯电讯码。
1837 美国 惠斯通、柯克在休士顿与卡姆登之间做有线通讯。
1838 德国 卡凤(Card Phone,1801-1870)发现地面是良导体,并应用於电讯方面。
1840 英国 焦耳(Joule,1818-1889)发现焦耳之热定律。
1842 克卜勒提出克卜勒效应。
1843 欧姆发现2倍振荡音、3倍振荡音。
1844 冷次提出金属电阻随温度上升按比例增加。
1855 法国 雷昂(Leon,1819-1869)发现涡电流。
1858 德国 布鲁加(Bluca,1801-1868)发明阴极射线。
1860 法国 普兰第(Wass Tolu Plande,1834-1889)发明铅蓄电池。
1861 德国 李斯(John Lies, 1834-1874)制造电话机。
1863 赫兹著(音响感觉的理论)。
1864 德国 麦斯威尔(Maxwell,1831-1879)发表电波理论。
1866 德国 吉米斯(Weiluna Fone Gemeis,1816-1892)发明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1868 法国 洛鲁阑氏(Geroluge Luglulanse,1839-1882)发明以锌与碳为电极之锰乾电池。
1874 克鲁斯将放电效应定为"第四状态"。
1874 威廉西蒙斯制成应用电阻的温度计。
1876 戈阑茨坦将真空放电时从负极发出的放射线命名"阴极线"。
1876 美国 贝尔(Bell,1847-1922)发明磁铁式电话。
1877 美国 爱迪生(Tomas Edison,1847-1931)发明机械式留声机。
1877 英国 休斯(Lebedo Huse,1831-1900)制成碳式麦克风。
Ⅳ 电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照明
油灯光 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Ⅵ 在电灯发明之前,人类用电做什么用了
人类对电的认识简史王宗田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第一位认真研究电现象的是英国的医生、物理学家吉尔伯特。1600年,他发现金刚石、水晶、硫磺、火漆和玻璃等物质,用呢绒、毛皮和丝绸摩擦后,也能吸引轻小物体,有琥珀之力,他认为这可能是蕴藏在一切物质中的一种看不见的液体在起作用,并把这种液体称之为琥珀性物质。后来根据希腊文琥珀一词的词根,拟定了一个新名词──电。但吉尔伯特的工作仅停留在定性阶段。到了1733年法国物理学家杜菲发现,把两根跟毛皮摩擦后的琥珀棒或两根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起来,当两根同种棒彼此靠近时,它们相互排斥,但琥珀棒与玻璃棒则会互相吸引;如果使其接触,二者都失去电性。于是杜菲认识到电有两种:琥珀电和玻璃电;同种电相斥,异种电相吸。 美国学者富兰克林干脆把这两种电叫正电和负电,他认为,电是一种流质;摩擦琥珀时,电从琥珀流出使它带负电;摩擦玻璃时,电流入玻璃,使它带正电;两者接触时,电从正流向负,直到中性平衡为止。富兰克林还揭露了雷电的秘密。他冒着生命危险,把天电吸引到莱顿瓶中,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电与地电完全相同。接着他发明了避雷针,这是人类用已有的电学知识征服自然所迈出的第一步。用电的科学取代了对上帝的部分迷信,也推动了人们对电的研究和探索。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他发明的扭秤,通过实验研究,确立了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库仑定律。从此,人们对电现象的研究从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但要深入探讨电的本质,则须有大的电源。18世纪后期,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电池。伏打把银片、锌片和用盐水浸泡过的硬纸板按一定顺序叠起来,组成一根柱体,称为伏打电堆。当用导线连接电堆两端的导体时,导线中产生持续的电流。此后,各种化学电源相继出现。在使用伏打电池过程中,还发现了新的现象,如英国人尼科尔松发现,用锌板和铜板制成的伏打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锌板上出现氧气,铜板上出现氢气。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解定律。在这以前,法拉第还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途径。1862年,韦伯首次以带电粒子的移动解释电流现象,使静电与动电的本质统一起来了。1871年为了解释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韦伯又提出带正电的粒子围绕负电中心旋转,这使认识电的物质基础的范围已缩小到原子内部。化学电源出现之后,人们可能获得比较稳定而持续的电流,并且可以控制电压的高低、电流的强弱。这为进一步研究电流本身的规律,以及电流与其他各种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就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不久,不同类型的检流计相继研制出来了,为欧姆发现电流定律做好了物质准备。在1826年,欧姆受傅立叶的热传导理论的启发,在实验的基础上,确立了电流定律。到1848年基尔霍夫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澄清了电位差、电动势、电场强度等概念,把欧姆的理论与静电的一些概念协调起来,在此基础上基尔霍夫解决了分支电路问题,建立了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同一年里,安培发现了载流平行导线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还发现了电流使磁针方向偏转的规律──安培定则。电与磁间的联系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不久,楞次独立地宣布了自己的发现,他明确地指出了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规律,后来把这一规律称为楞次定律。但对电的本质的进一步认识,还是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现象中得到的。19世纪初,人们在封入稀薄空气的玻璃管两端,加上几百伏以上的电压,观察到放电现象。但由于高真空技术不成熟,研究工作进展不大,直到1855年德国玻璃工人盖斯勒发明了水银空气泵,才创制出真空度较高的盖斯勒发光管。1859年德国学者普留卡用盖斯勒管做实验时,发现在阳极方面的玻璃上出现了荧光,当时他猜想可能有一种神奇的东西从阳极发出来,打在管壁上。这种东西受磁场作用,路径会发生弯曲。后来,他的学生希特洛夫在两个电极中间放个小物体,发现盖斯勒管放电时,在阳极方面的玻璃上呈现出这个物体的阴影。1876年科学界确认了这项发现,称阴极发出的东西为阴极射线。英国物理学家约翰·汤姆生经过大量实验后,确认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并测量出射线中粒子的荷质比。实验表明,不论射线管中充以何种气体,电极用哪种金属材料制成,所得射线中粒子的荷质比都相同。由此汤姆生认为阴极射线中带负电的粒子存在于任何元素之中,是一切物质中共有的粒子,并把这种粒子称为电子 。1909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电子的电荷值为1.6×10-19库仑,证实了汤姆生关于电子性质的预言。电的应用现在遍及各个方面,并在蓬勃发展着,但对电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现在人们又在寻找比电子电荷更小的分数电荷,为电的发展历史谱写新的篇章。
Ⅶ 发明电灯之前,人类依靠什么照明
在发明电灯之前,人类靠篝火、火把、蜡烛、油灯或煤气灯来为黑夜照明。18世纪末,内科学家发明了最容早的伏打电池,但产生的电量很小,只能用于实验室中。1845年,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通发明了采用磁铁的发电机。此后,德国电气工程师西门子等人对此进行了改进,设计制造出依靠蒸汽机或水轮机推动的高效率发电机,能够大量廉价地发电。
Ⅷ 在电灯发明以前,过去西方是用什么东西在照明的
在电灯发明以前,过去西方是用煤油灯照明的,再前面就是用蜡烛了。
Ⅸ 在电灯发明之前 电有什么用途
当出现发电机,欧洲开始了工业大革命,起初电都用于工业中,也就是用电汽机作业,随后出现了电报机,电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