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劳动节的手抄报画什么画
劳动节手抄报应该画一些劳动节由来的介绍、劳动的场景、收获的画面等。
可以画一些人物劳动的场景,比如:
手抄报的编排设计,总的要求是:主题明确,版面新颖美观。
版面划分:
先把版面划分成两块,每块中还可以再分成片。划分文章块面时,要有横有竖,有大有小,有变化和有对称的美,也可绘画图案进行划分。报头要放在显著位置,最好是在左上或右上位置。
块面编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划分,就要将版面块面安排作必要的调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转版的形式等,并用字号、颜色、花边与邻近的文章块面相区别。
装饰设计:
除报头按内容设计、绘制外,每篇文章的标题也要作总体考虑,按文章主次确定每篇文章标题的字体、字号、颜色及横、竖排位置。文章内容以横排为主,行距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适应用些题花、插图、花边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装饰、活泼片面的作用。
❷ 关于劳动的手抄报画
劳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人类创造了劳动,劳动发展了人类。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世界,推动了社会发展,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勤劳、勇敢、智慧,皆是对劳动者的由衷赞叹;而懒散、怠惰、懦弱,则是对不劳而获者的无情贬咒。在人们的心目中,劳与不劳之间分明就割裂出光荣与可耻的界限。人们敬重劳动,实际上就是敬重劳动者,就是敬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我们看到了企业家的奋斗、科学家的心血、教育家的敬业、艺术家的探索,以及无数普通劳动者的热血。于是,劳动这个普通的字眼,终因壮丽的事业而显得伟大、神圣。是啊,在高贵、高尚的天平上,劳动者没有贵贱高低之分,不论什么岗位,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投入了,尽力了,大家的贡献份额都是等值的,这便是劳动的公正与公平。
我们敬重劳动,是因为劳动发现了真善美,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曾记否,当长夜难明时,是电灯映亮了星空;道路正迢遥,是发动机拨动了车轮;人多地少,遗传育种培植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科技,总是在最需要它的地方出现,而且似乎无所不能。或许,有人会说,科技只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改变世界,但不一定能改变人们的心灵。是的,从本质上讲,科技本身并没有价值判断的功用,然而,当劳动也相应创造了人类道德、法律和人文精神之时,我们的这个世界又何愁不变得更美好?
我们敬重每一个劳动者,但我们更敬重劳模。劳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时传祥、杨怀中、钟南山等人的名字是那样的让人如雷贯耳,由人及事,我们怎能不想起他们那平凡却伟大的劳动,他们留给我们的深深思考?
真正的劳动,真正的劳动者,往往处于一种“偏执”的状态———他们不仅意识“偏执”,而且行为“偏执”,劳动之于他们自是一种必需,须臾不可缺少。马克·吐温说得好:“偏执”者与神离得最近。“偏执”者,他们不再需要外来的肯定,也没有统一的价值尺度,更不是金钱的标准所能衡量,而是自我实践、自我理解和自我确认的。假如每一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获致一种“偏执”感,那么,其劳动精神就会获得无穷的内在资源。
❸ 有关劳动的名画(画名)
《尼维尔内的田间劳动》(法国 罗莎.博纳尔)
《第二次收获》朱利安•杜普荷 [法国,1851―1910年] 画布油画
《拾麦穗的女人》朱尔·布雷东 法国 创作年代:1863年
《伏尔加河上纤夫》——列宾
《播种者》米勒 法国
❹ 以劳动为题画一幅画显示图片
我发几张人民币图案,上面都是以劳动为主题的
❺ 关于劳动的手工作品
先准备一张黄色的卡纸艳愁。
2.
在上面画上形状。
3.
用直欧怕尺和刀把它剪下来。
4.
然后用马克笔把侧忌塑蓝色的卡纸上面画上底部。
5.
然后用剪刀修剪。
6.
把它们粘在一起。
7.
接着把准备好的小灯笼粘上面。
❻ 关于劳动的绘画作品(追加50)
《伏尔加河的纤夫》
大约绘制于1870~1873年。全画采用横向的长构图,把11个纤夫分成三簇,分别描绘出这些不同年龄、经历和个性的形象。他们承受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和贫困的折磨,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拖着沉重而疲惫的步伐,拉着船缆,艰难地牵引着身后的大船,在伏尔加河岸边踏着沙子吃力地往前走,整个画面表现了劳动者沉重的劳动和纤夫们不甘心忍受剥削和压迫的愤懑情绪,寄托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剥削者的强烈抗议。
《第二次收获》
[作者:朱利安•杜普荷 [法国,1851―1910年] 画布油画,100×127.50厘米 创作年代:1879
绘画;油画;画布油画;100×127.50 厘米
朱利安•杜普荷则在19世纪末全身心地投入了描绘农村传统题材的创作中。
他的学画生涯分别是在比尔斯、吕容和亨利•莱曼三个画室完成的。成为画家后,1876至1889年间,他定期在巴黎的画廊参加画展,并于1892年荣获法国“荣誉勋位团勋章”。
在描绘农民生活和四季农活的过程中,杜普荷获得了创作的灵感,画了一幅幅田园诗般的图画,以怀念一种行将消失的生活方式。《第二次收获》是19世纪末描写田园风光绘画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也是杜普荷作品中的精品
《拾麦穗的女人》
[作者:朱尔·布雷东;绘画;油画;画布油画;101.6×78.7厘米;创作年代:1863年。
朱尔•布雷东原籍库里埃,由于巴黎生活的压力和多病的身体,布雷东的一生都在这个小镇和巴黎的艺术氛围之间渡过。和米勒一样,布雷东也把周围农民的生活理想化了,这种乌托邦式的视角在他的画后题记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他说农民过的是“艺术家的生活”,而他本人不过是个“画家农民”。在他的作品里,农村里的人永远是快乐的、热情洋溢的。
在这幅《拾麦穗的女人》中,画家布雷东用画笔制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光鲜的人物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图画。象征着对法国农业传统的尊重 劳动虽然艰辛,然而在劳动中也会找到应有的欢乐。
❼ 以劳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有哪些
需要工具材料:画笔、画纸
1、首先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草图后,并用黑色彩笔在白纸上画出女孩的头部和身体图形,如下图所示。
❽ 关于劳动的美术图画
捣练图
❾ 五一劳动节的绘画作品
五一劳动节来临了,可是我家还是很脏。
5月2日,妈妈向和爸爸一起大扫除。那一天正好我不用上数奥,所以就帮助妈妈在家里干活。妈妈去洗衣服了,我在房间里整理起来。
刚开始干活的时候,我还在那里唠叨:“今天完了,我肯定得累死了,要干这么多的活呀!但愿有人来快点叫妈妈去逛街,那样我就不用干活了,可以去找伙伴们去玩了。”但是没有人来叫妈妈,我只好乖乖地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