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创造想象分为哪三个方面
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
1.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造性需要
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存在着大量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不断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需要人们在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就不断产生着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当这种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激励人从事各种创造活动,形成创造性想象的动力.例如,以前人们用纸糊窗户,人们为了提高窗户的亮度和防人浸湿破坏,产生了对玻璃的想象.它推动了制造玻璃的创造活动,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制造出玻璃.但在玻璃的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不能透过紫外线和不够坚固,于是又想象能有一种透过紫外线和像钢一样坚硬的新型玻璃.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这样,已实现的想象引起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产生新的想象,新的想象又推动新的创造活动.
2.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
想象中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是以头脑中旧有表象为基础的,没有旧有记忆表象作为原材料,新的表象是不可能被加工出来的,创造性想象也就根本谈不上.另外,人的知识经验范围决定着表象的丰富程度.知识愈广博,已有表象就愈丰富,组成的新形象也愈深刻、愈生动,创造性想象活动也就频繁.科学家发明创造需要全面掌握有关的丰富资料,文学家创造需要深入生活、广泛调查研究等,都是创造性活动必要的储备工作.
3.思维的积极活动
创造性想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在头脑中建立新形象来进行的,它不是感性材料的胡乱堆砌,而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和支配.只有通过积极、严密的思维才能保证创造想象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它的产物才会符合现实的要求,才会具有社会价值.
4.原型启发
原型就是与所要创造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从类似事物中能发现所要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构成部件,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等.它是从其他事物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例如,鲁班因为茅草割破手而发明了锯子,牛顿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地球引力,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都是原型启发的典型例证.前苏联心理学家b.a.克鲁捷茨基在《心理学》一书中,对人类在手的启发下改善劳动工具的创造活动进行了形象的对照,充分说明原型启发的重要作用.
5.灵感
创造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常常带有突然性,被称为灵感.它是人以全部精力去解决所思考的问题或完成创造活动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就像有的诗人在构思时,虽然长期酝酿仍然理不出头绪,但偶然受到某一事物启发就豁然开朗,诗句唾手可得,一挥而就.灵感是人们长期艰苦劳动的结果,人长期思索某个问题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许多神经联系,一旦受到某种事物的刺激,这种神经联系系统就可立即接通产生灵感.所以,灵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它是长期劳动的产物.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过:“灵感是这样的客人,他从来也不爱拜访懒惰的人.”著名画家列宾也说:“灵感是艰苦劳动的奖赏.”灵感的产生带有突发性,灵感常出现在一些偶然的情况下,如散步、洗澡、睡梦中等.古希腊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时,当他进入浴盆导致水溢出时,突然灵感出现,他激动地在街上狂叫:“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即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灵感状态常和人最清晰的意识、最活跃的思维活动相联系.灵感状态表现为注意力的敏锐状态,思想活动极为活跃,工作效率极高.相反,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想象贫乏,思维刻板,则无灵感可言.
㈡ 创造行为的分类包括哪些
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和变
通性是典型的创造性思维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一、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分类
(一)相对创造性思维
(二)绝对创造性思维
(三)相对创造性思维与绝对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1.绝对创造性思维包含于相对创造性思维之中
2.相对创造性思维和绝对创造性思维的判别方法不同相对创造性思维的判定可由思维者自己完成。
3.相对创造性思维对绝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作用
4.相对创造性思维和绝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敏感性 S(sensitivity)
创造性思维的敏感性是指敏锐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性质。
(二)独特性 O(originality)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按照不同寻常的思路展开思维,达到标新立异效果的性质。
(三)流畅性 F(fluency)
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能够迅速产生大量设想或思维速度较快的性质。
(四)灵活性 F(flexibility)
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产生多种设想、通过多种途径展开想象的性质。
(五)精确性 E(elaboration)
创造性思维的精确性是指能周密思考、满足详尽要求的性质。
(六)变通性 R(redefinition)
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是指运用不同于常规的方式对已有事物重新定义或理解的性质。
综上所述,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和变通性是典型的创造性思维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其中尤以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为主。然而,并非所有的创造性思维都具有上述全部特征,而是各有侧重,因人因事而异。因此,我们在评价创造性思维时应该全面衡量,不能苛求完美无缺。
网络上能搜到的,希望你以后自己能做的事不要提问,也是浪费你的时间这也不是什么好的习惯!
祝你好运!
㈢ 按照创造的内容将创造分为那几种
创造的内容将创造分为生产式的创造、战争式的创造、工作式的创造、言语式的创造。他们的意思分别如下。
1、生产式创造是指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如:中华民族不仅早在八千年之前就创造了辉煌的水运历史,而且远在八千年频繁而漫长的航运中,把最早的人类文明、古代文化和科学技术带到美洲和世界各地。
2、战争式的创造:例如巴比伦的神话描述在高处神与神战争,马尔杜在将女神帝哈玛打死后,把她的尸体分成两半,撑起一半来变成天,另一半则是地,以后方是星辰和人类的创造。
3、工作式的创造是指制造或建造。例如:中国人在船舶设计上,创造了‘世界最多的船舶图样。
4、言语式的创造是指通过文学创作,口口相传下来的创作。例如:在中东各民族的神话里,很早就有以言语创造的传说。
(3)创造分为扩展阅读
创造的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
1、变通性
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
2、流畅性
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3、独特性
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创造
㈣ 创造思维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
最低应该是四个方面:1:独立性和批判性 2:目标性 3:概括性 4:逻辑性!
㈤ 创造行为的分类包括哪些
希望对您有用。
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和变
通性是典型的创造性思维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一、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分类
(一)相对创造性思维
(二)绝对创造性思维
(三)相对创造性思维与绝对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1.绝对创造性思维包含于相对创造性思维之中
2.相对创造性思维和绝对创造性思维的判别方法不同相对创造性思维的判定可由思维者自己完成。
3.相对创造性思维对绝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作用
4.相对创造性思维和绝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敏感性 S(sensitivity)
创造性思维的敏感性是指敏锐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性质。
(二)独特性 O(originality)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按照不同寻常的思路展开思维,达到标新立异效果的性质。
(三)流畅性 F(fluency)
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能够迅速产生大量设想或思维速度较快的性质。
(四)灵活性 F(flexibility)
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产生多种设想、通过多种途径展开想象的性质。
(五)精确性 E(elaboration)
创造性思维的精确性是指能周密思考、满足详尽要求的性质。
(六)变通性 R(redefinition)
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是指运用不同于常规的方式对已有事物重新定义或理解的性质。
综上所述,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和变通性是典型的创造性思维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其中尤以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为主。然而,并非所有的创造性思维都具有上述全部特征,而是各有侧重,因人因事而异。因此,我们在评价创造性思维时应该全面衡量,不能苛求完美无缺。
㈥ 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把创造思维分为哪几个阶段
华莱士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理论
1.准备阶段
这是提出课题、搜集各种版材料、进行思考的权过程,也就是有意识地努力的时期。
2。 酝酿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经有意识的努力而得到的东西大都是勉勉强强、比常识稍胜一筹的东西,不能有大作用。
3.启发阶段
这一阶段又称顿悟期或灵感期。这种“顿悟”,并不是本人有意识地努力得来的。它的出现,大都是在疲倦极了、一度休息之后,或者是正当转而注意别的事情、完全忘神的时候。
4.检验阶段
并非所有的问题解决都会以这种突然的强烈的经验而告终,这种经验也可能是和问题的错误解决伴随产生。所以,这种灵感的成果还必须经历一个仔细琢磨、具体加工和验证的过程。
㈦ 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什么和什么
根据创造程度的不同, 随意想象又可再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专。
再造想象是指属人们根据现成的语言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 程。如阅读文学作品时,头脑中出现作品所描绘的画面,看到交通标示时头脑中出现前面路 况,这属于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如作家塑造一个典型的人 物形象,画家构思一幅图画,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新的服装款式等等,这都属于创造形象。
㈧ 发明创造的方法分哪两大类
偶然和必然
㈨ 中国画的创造可分为哪四个步骤
山水
欣赏中国山水画,先要了解国画制作者的胸襟意象。画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储于心,再形于手,所以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画家的的意景。不必斤斤计较透视比例等显示的问题。
动物
动物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狮、虎、猫、犬可称为走兽,各种鱼类可称为游鱼,蝉、蝶、蜻蜓称为草虫,各种雀鸟称为翎毛。动物可以归到花鸟画。
人物
可分为古今两类:古装人物,或者是历代英雄名士为一类;现代服装,或者模特儿写生为一类。由于人物要有动作、表情,所以人物画是比较深奥的制作。 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工笔
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
写意
心灵感受、笔随意走 ,视为意笔,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与工笔的精细背道而驰。生动往往胜于前者。
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传统
中国画画龄以千年计,形成了一套笔法、构图法 、皴法等固定的模式,所以具有此种风格的国画称为传统绘画。
国画分类依据
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国画分类概况
古代国画分科之说法 画分十门。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鸟兽、花木、墨竹、果蔬等。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元代有“画家十三科”,但内容相当庞杂,作为分类标准不适宜。 当代国画分类之说法 当代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
国画(7张)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代表种类
人物画
(1)人物画的历史进程: 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在我国绘画是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唐代闫立本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斡等等。都为人物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就更多了,历代都有。 隋强人物画'信念'
中国的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在现代,更强调“师法化”,还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发展。
(2)人物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要画好人物画,除了继承传统外,还必须了解和研究人体的基本形体、比例、解剖结构,以及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方能准确的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 画人物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
山水画
(1)山水画的历史进程: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形成南北宗两大派系,达到高峰。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使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脉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2)山水画的组成: 山水画的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3)山水画主要代表: ◆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元代汤垕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南宋有二赵(伯驹、伯骕),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 ◆ 浅绛山水 蔡彦才浅绛山水画
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 金碧山水 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但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另持一说:“盖金碧者:石青石绿也,即青绿山水之谓也。后人不察,加以泥金谓之金笔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笔之名可笑也!”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工笔画
在唐代已盛行起来。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万伟民工笔画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漫画
水墨漫画,即构思上具有漫画的特点,题材广泛,或讽刺或赞美,但表现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兼具其雅致。较之一般的漫画,水墨漫画更具有观赏价值。它的出现 扩展了漫画的表现、观赏领域与品种。中国的水墨漫画也涌现了很多优秀作者,如丰子恺、华君武、黄永玉、韩羽、方成、王成喜、朱宣咸、梅湘涵、毕克官、徐鹏飞、蒋文兵、何韦、常铁钧、徐进、白善诚、等人,同时也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
花鸟画
(1)花鸟画的历史进程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花鸟作为中国艺术的表现对象,一直是以图案纹饰的方式出现在陶器、铜器之上。那时候的花草、禽鸟和一些动物具有神秘的意义,有着复杂的社会意蕴。人们图绘它并不是在艺术范围内的表现,而是通过它们传达社会的信仰和君主的意志,艺术的形式只是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人类早期对花鸟的关注,是孕育花鸟画的温床。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其中有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史道硕的《鹅图》、陆探微的《半鹅图》、顾景秀的《蝉雀图》、袁倩的《苍梧图》、丁光的《蝉雀图》、萧绎的《鹿图》,如此等等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虽然现在看不到这些原作,但是通过其他人物画的背景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飞鸟等。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较多的是画一些禽鸟和动物,因为它们往往和神话有一定的联系,有的甚至是神话中的主角。如为王母捣药的玉兔,太阳中的金乌,月宫中的蟾蜍,以及代表四个方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一般说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属于花鸟范畴的鞍马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现在所能见到的韩干的《照夜白》、韩滉的《五牛图》以及传为戴嵩的《半牛图》等,都表明了这一题材所具有的较高的艺术水准。 而记载中曹霸、陈闳的鞍马,冯绍正的画鹰,薛稷的画鹤,韦偃的画龙,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的花鸟,孙位的画松竹,不仅表现了强大的阵容,而且各自都有杰作。如薛稷画鹤,杜甫有诗赞曰:“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长人。” 潘天寿国画
(2)花鸟画的画法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 新文人画 新文人画,即“中国新文人画”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艺术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