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竹林七贤与格律的关系
玄学强调超越自然和宇宙本体之上的“道”、“无”的精神追求和哲学境界。玄学的兴起与汉末社会危机的加深、汉王朝的解体和经学的衰败有重要的联系,因受正始玄学的影响,嵇康等名士的荒诞异行实为释私显公的表现,自我意识、精神的觉醒和提升。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展现“竹林玄学”的狷狂名士风流自得的精神世界,从七贤的诗作文论中可一窥魏晋名士的玄远气度和名师风采,对后世影响深远。
Ⅱ 《诗词格律与创作》一书有吗
《诗词格律与创作》一书,兼取诸家,时出己见,在叙述诗词格律之外,就近体诗的题材与主题、技巧与方法、修辞与炼字、阅读与创作等方面,依类释解,条分缕析,小大不拘,点面俱到,可谓鸳鸯在绣,金针度人。不仅如此,书中除诗律与词律外,还附有“训蒙骈句”、“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平水韵韵部常用字”、“词林正韵韵部常用字”、“诗韵新编韵部常用字”、“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等,对初学旧体诗词创作的爱好者来说,一册在握,如百宝在箱,任我取用,诚为乐事。
书名
诗词格律与创作
作者
夏方进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Ⅲ 怎么理解改变“格律”就是创新
你可以理解为,因为只有创新的时候才会发现出更多有趣的东西,才会发现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Ⅳ 创作一首律诗和一首绝句,并自行赏析
一笔韶华过,
岁月岂蹉跎。
最是问心人,
息止魂不渡。
——五言绝句,表示自己都觉得不怎么样。另本人懒得写【赏析】自己意会吧,就是谢了给人看看而已,看得上就给个赞吧……==
Ⅳ 现在创作诗词还有必要讲格律平仄和韵脚吗为什么
在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当中,古代诗歌变得越来越精辟,格式也越来越严格,也很讲究格律平仄和韵脚,但是以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很多人对作诗依旧保持格律平仄和韵脚这个点有不同的看法,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创作诗词还有必要讲格律平仄和韵脚吗?为什么?其实在我看来,现在人做事不一定非要讲究格律,平仄和韵脚,因为每个时代的发展不一样,每个时代都应该有每个时代的特色。
而且在今天,国家还讲究创新,所以我们不应该将创新放在国家的科技上面,国家还强调了创新,也包括文化创新,所以人们在创造诗歌的时候,自然可以创新自己的特色,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以前的格律平仄和韵脚当中,所以说,文化既然要创新,那人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就没有必要一定要讲究品质和韵脚了。
Ⅵ 为什么在写诗、填词、作对联,严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包括对联的写作,是中国文化区别与其他国家文化最为耀眼的特点之一。在短短几十个字内即可以写景描情,又可以将故事来龙去脉的整幅画面淋漓尽致的表现在读者面前。中国的诗文化分为古体诗,格律诗和其他以游戏文字为主要目的的诗体,词在宋朝的时候格外流行,将词作为曲进行唱喝,由此词牌名后来也演变为了很多的曲牌名。对联更是如此,对联的上下联要求句式格律,包括用词的选择,词性都有十分严谨的要求,所以在写诗填词对联这三种文学体裁中对于音韵的要求都是格外严格的。所以在诗词和对联这样比较严格的要求下,三平尾和三仄尾,不但不符合他们的格律要求,反而会破坏朗读时的美感。成为写诗填词作对联中的大忌。在写诗,填词作对联的过程中,平仄的美感往往是通过相互交替或者是对称分布来实现的,比如律诗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从二三从四这样的说法,而假设全部都是平声或全都是仄声,就会减少抑扬顿挫的美感。
Ⅶ 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称为“古体诗”吗
不是的,唐朝的格律诗不属于古体诗范围,属于近体诗。
古体诗 ,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绝 唐朝前的诗一般称为古体诗,可是现在很少有人去写。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其实有一些特殊性,初学者可以不管。句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Ⅷ 《江城子》的格律和创作方法
《江城子》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Ⅸ 格律是谁创造的
南齐永明年间,“声复律说制”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Ⅹ 创造节奏与韵律的方法有哪些
创造节奏与韵律的必要条件是条理性和重复性。节奏与韵律能让空间变得流动而富有生机,在室内设计中创造节奏与韵律的基本方法有重复、渐变、过渡、交错、对比等。
重复就是重复使用形状、材质、颜色或者图案。在室内设计中应用重复最容易获得节奏与韵律感,但过多的重复,又会使空间没有变化,显得单调和无趣。所以,在运用重复手法时要避免重复平庸和普通的事物,不要重复得太多,也不要重复得太少,注意重复那些加强了基本特性的形状和颜色。
渐变是规律有序的变化。相比简单的重复,渐变更具有活力。室内设计中的空间、形状、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
过渡是重复的一种,是使节奏更加微妙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引导人们的目光缓慢地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曲线最能产生过渡作用,设计一条具有韵律感的曲线能使视觉跨过空间的设计要素脱颖而出。
交错是指两个或多个设计元素的顺序呈有规律的变化,视觉上形成很有节奏感的韵律。在室内设计中,任何设计元素都可以形成交错,比如不同形状的交错,不同材质的交错或是不同颜色的交错,交错产生的节奏与韵律使空间变得生动灵活。
对比是有意识地使形状或者颜色形成强烈反差,是很突然的变化,却形成富含情趣、反复出现的韵律,比如把红色放在绿色边上、朴素的背景衬托华丽的物件、新旧物体的搭配等,都可形成独特韵律。对比是一种令人振奋且富有挑战性的设计理念,但是设计师在运用对比手法时应该掌握一定的度,才不至于破坏整体的设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