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ic卡谁发明的

ic卡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9-07 07:12:46

『壹』 手机SIM卡是谁发明

用户确认模块即SIM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le Card)是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手机(移动台)中的重要部份。SIM卡是一种符合ISO标准的微型智能卡(Smart Card,俗称IC卡),IC卡内部装有微机集成电路,能够实现计算和安全存储信息,是1974年由Roland Moreno发明的。

『贰』 谁发明ic卡与哪次科技革命相关

通常所谈的IC卡是指将集成电路芯片固封在塑料基片中的卡片,是一种功能多样、用途广泛的电子卡片。它的外形和尺寸同普通名片差不多,一般厚度为0.76─1.2毫米,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使用简捷。卡的基片是由聚氯乙烯硬质塑料制成的,内装集成电路芯片。因集成电路的英文缩写为IC,所以称为IC卡。它可与多种终端设备连接使用,具有多种功能。

IC卡的最初设想是由日本人提出来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国孝先生提出一种制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并于1970年获专利。那时叫ID卡(IdentificationCard)。1974年,法国的罗兰德─穆瑞拉发明了带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这就是早期的IC卡,并取得了专利权,但一时尚未实用化。1983年,这一发明受到法国政府的重视,由政府出面推动IC卡的实用化。

IC卡根据卡中所用嵌粘的集成电路的功能不同,可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两大类。接触式IC卡,具有标准形状的铜皮触点,通过和卡座的触点相连后实现与外部调和设备的信息交换。它又分为以下四小类:一是存储卡──具有存储记忆功能,不带加密逻辑,这类卡适用于其内部信息不用加密的应用系统,例如健康卡;二是加密存储卡──卡中具有若干个密码口令,只有在密码输入正确后,才能对相应区域的信息内容进行读出或写入。若密码输入出错一定次数后,该卡将自动封锁,成为死卡。此类卡适用于需加密的应用系统,如食堂就餐卡;三是智能卡(SMARTCARD)──卡中还带有信息处理器(CPU),该类卡是一个带有操作系统的单片机系统,严格防范非法用户访问卡中的信息。发现数次非法访问后也可锁住某个信息区域,但可以用高级命令解锁,使卡中的信息保证绝对安全,系统高度可靠。此类卡应用于绝密系统中,如银行金融卡;四是超级智能卡(SUPERCARD)───在智能卡的基础上装有键盘、液晶显示器和电源。此类卡也同样应用于绝密系统中,如银行金融卡或战时密令卡等。

非接触式IC卡,为封闭式包装,通过射频和外部设备传送信息。它利用外部发射的高频电磁波能源和信号源,进行擦写存储。

在实际使用中,以接触式IC卡应用最多。法国首先使用的银行卡,至1992年法国已有2100万张这样的银行卡。商店中的读卡器在卡与银行之间建立联系,持卡者输入个人识别编码来证明自己有权使用这张卡。如果个人识别编码与存在卡上的编码不一致,读卡器就通知店员收缴这张卡,此后不久读卡器能用电信号使冒用的卡无效。非接触式IC卡一般用于外接触场合,如日本的建设省正在研制用于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的IC卡。只要司机兜里装着这种IC卡,高速驶过收费站不需停车,就可以把卡上的费用自动划拔到收费站的帐上。原理是用光波和电波通过微电脑自动结算。

IC卡较之以往的识别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静电、防机械损坏和防化学破坏等能力,信息保存期在100年以上,读写次数在10万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储容量大;四是读写器易实现;五是类型多。IC卡作为一种新型的识别卡,自然需要其专用的设备来支持。IC卡系统由计算机、卡座、读写器、应用系统和IC卡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卡座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对卡的机械支持和电器接触;读写器的基本功能是对卡的读出和写入操作,有的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加密;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应有卡的读写控制、结果显示、数据处理、系统加密和系统通信等。软件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

从全球范围看,现在IC卡的应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早期的通信领域,而广泛地应用于金融财务、社会保险、交通旅游、医疗卫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闲娱乐、学校管理及其它领域。在信息社会,IC卡的前途是无量的,从IC卡的技术上看,总的发展趋势是向高功能,大容量方向迈进。

『叁』 手机卡是谁发明的

用户确认模块即SIM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le Card)是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手机(移动台)中的重专要部份。SIM卡是一种符属合ISO标准的微型智能卡(Smart Card,俗称IC卡),IC卡内部装有微机集成电路,能够实现计算和安全存储信息,是1974年由Roland Moreno发明的。

『肆』 .智能卡即IC卡最早是在哪个国家问世的.

选D法国,是日本人提出,法国制造第一枚IC卡。
IC卡的最初设想是由日本人提出来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国孝(KuNItakaArimura)提出一种制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并于1970年获得专利,那时叫ID卡(IdentificationCard)。1974年,法国的罗兰·莫雷诺(RolandMoreno)发明了带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并取得了专利权,这就是早期的IC卡。1976年法国布尔(Bull)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枚IC卡。1984年,法国的PTT(Posts,Telegraphs andTelephones)将IC卡用于电话卡,由于IC卡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随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的联合技术委员会为之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规范,极大地推动了IC卡的研究和发展。
IC卡较之以往的识别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靠性高──IC卡具有防磁、防静电、防机械损坏和防化学破坏等能力,信息可保存100年以上,读写次数在10万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二是安全性好;三是存储容量大;四是类型多。从全球范围看,现在IC卡的应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早期的通信领域,而广泛地应用于金融财务、社会保险、交通旅游、医疗卫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闲娱乐、学校管理及其它领域。
目前在中国,随着金卡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IC卡已在众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0年,全国IC卡发行量约为2.3亿张,其中电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公用电话IC卡1.2亿多张,移动电话SIM卡超过4200万张,其它各类IC卡约6000万张。2001年IC卡总出货量约3.8亿张,较上年增长26%;发行量约3.2亿张,较上年增长40%。从应用领域来看,公用电话IC卡发行超过1.7亿张,SIM卡发行5500万张,公交IC卡为320万张,社保领域发卡为1400万张,其它发卡为8000万张。
尽管IC卡的发行量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市场销售额在IT市场中的比重还很小。据CCID统计,2001年中国计算机市场销售额约2502亿元,而IC卡市场销售额不到21亿元。IC卡市场还构不成中国IT业的亮点,对IT市场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这一方面制约IT企业对IC卡技术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IC卡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随着政府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技术研发水平的提升,IC卡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于高端芯片、核心模块、金融POS机、生产设备等被国外企业所掌握,造成国外品牌对一些细分市场的相对垄断。随着政府智能卡项目的启动,移动通信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企业技术实力和工艺流程的优化,使得国外品牌市场份额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国内品牌将会有快速的发展。一些从电信市场成长起来的国内IC卡企业,依托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将在身份证、金融、社保、交通等领域继续拓展业务,直接参与国际化竞争。
2002年乃至今后5年,是中国IC卡应用向纵深发展的时期。中国IC卡市场格局必将由无序走向有序,市场竞争必将由有限走向无限,IC卡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进入微利时代。在这种形势下,单纯的发卡量和新产品的数量并不能衡量IC卡产业与市场的发展水平,市场发展的程度最终取决于IC卡的应用水平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加强行业规范,推动IC卡企业由产品和技术型转向应用和服务型,将成为中国IC卡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1970年,法国人罗兰德·莫瑞诺(Roland Moreno)第一次将可进行编程设置的IC(IntegratedCircuit)芯片放于卡片中,使卡片具有更多的功能。当时,他对这项技术的描述是:镶嵌有可进行自我保护存储器的卡片。这样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IC卡。
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的发展,IC卡种类更加丰富,技术也更趋成熟,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IC卡进行详细分类和简单分析。一、 根据镶嵌的芯片的不同划分为:
1. 存储卡:卡内芯片为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以及地址译码电路和指令译码电路。为了能把它封装在0.76mm的塑料卡基中,特制成0.3mm的薄型结构。存储卡属于被动型卡,通常采用同步通信方式。这种卡片存储方便、使用简单、价格便宜,在很多场合可以替代磁卡。但该类IC卡不具备保密功能,因而一般用于存放不需要保密的信息。例如医疗上用的急救卡、餐饮业用的客户菜单卡。常见的存储卡有ATMEL公司的AT24C16、AT24C64等。
2.逻辑加密卡:该类卡片除了具有存储卡的EEPROM外,还带有加密逻辑,每次读/写卡之前要先进行密码验证。如果连续几次密码验证错误,卡片将会自锁,成为死卡。从数据管理、密码校验和识别方面来说,逻辑加密卡也是一种被动型卡,采用同步方式进行通信。该类卡片存储量相对较小,价格相对便宜,适用于有一定保密要求的场合,如食堂就餐卡、电话卡、公共事业收费卡。常见的逻辑加密卡有SIEMENS公司的SLE4442、SLE4428,ATMEL公司的AT88SC1608等。
3.CPU卡:该类芯片内部包含微处理器单元(CPU)、存储单元(RAM、ROM和EEPROM)、和输入/输出接口单元。其中,RAM用于存放运算过程中的中间数据,ROM中固化有片内操作系统COS(Chip OperatingSystem),而EEPROM用于存放持卡人的个人信息以及发行单位的有关信息。CPU管理信息的加/解密和传输,严格防范非法访问卡内信息,发现数次非法访问,将锁死相应的信息区(也可用高一级命令解锁)。CPU卡的容量有大有小,价格比逻辑加密卡要高。但CPU卡的良好的处理能力和上佳的保密性能,使其成为IC卡发展的主要方向。CPU卡适用于保密性要求特别高的场合,如金融卡、军事密令传递卡等。国际上比较著名的CPU卡提供商有Gemplus、G&D、Schlumberger等。
4.超级智能卡:在CPU卡的基础上增加键盘、液晶显示器、电源,即成为一超级智能卡,有的卡上还具有指纹识别装置。VISA国际信用卡组织试验的一种超级卡即带有20个健,可显示16个字符,除有计时、计算机汇率换算功能外,还存储有个人信息、医疗、旅行用数据和电话号码等。
二、 根据卡与外界数据交换的界面不同划分为:
1. 接触式IC卡:该类卡是通过IC卡读写设备的触点与IC卡的触点接触后进行数据的读写。国际标准ISO7816对此类卡的机械特性、电器特性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2.非接触式IC卡:该类卡与IC卡设备无电路接触,而是通过非接触式的读写技术进行读写(如光或无线技术)。其内嵌芯片除了CPU、逻辑单元、存储单元外,增加了射频收发电路。国际标准ISO10536系列阐述了对非接触式IC卡的规定。该类卡一般用在使用频繁、信息量相对较少、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3. 双界面卡:将接触式IC卡与非接触式IC卡组合到一张卡片中,操作独立,但可以共用CPU和存储空间。
三、 根据卡与外界进行交换时的数据传输方式不同划分为:
1. 串行IC卡:IC卡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时,数据流按照串行方式输入输出,电极触点较少,一般为6个或者8个。由于串行IC卡接口简单、使用方便,目前使用量最大。国际标准ISO7816所定义的IC卡就是此种卡。
2. 并行IC卡:IC卡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时以并行方式进行,有较多的电极触点,一般在28到68之间。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数据交换速度提高,二是现有条件下存储容量可以显著增加。
各式各样的智能卡和SIM卡
四、 根据卡的应用领域不同可划分为:
1. 金融卡:也称为银行卡,又可以分为信用卡和现金卡两种。前者用于消费支付时,可按预先设定额度透支资金;后者可作为电子钱包或者电子存折,但不能透支。
2. 非金融卡:也称为非银行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实际包含金融卡之外的所有领域,诸如电信、旅游、教育和公交等等。
(3) 交通卡: 应用广泛
(4) 政府应用卡:现在应用较广泛,比如最近大力推广的社保卡。
智能卡(Smart card或IC Card),又称智慧卡、聪明卡、集成电路卡及IC卡,是指粘贴或嵌有集成电路芯片的一种便携式卡片塑料。卡片包含了微处理器、I/O接口及存储器,提供了数据的计算、访问控制及存储功能,卡片的大小、接点定义目前是由ISO规范统一,主要规范在ISO7810中。常见的有电话IC卡、身份IC卡,以及一些交通票证和存储卡。
满意请采纳

『伍』 为什么要叫IC卡全称是什么

IC卡又称集成电路卡(Integated Circuit Cad),其外形与原来最早使用的信用卡一样,不同的是信用卡是一种磁卡,是在塑料基片上贴上一条磁条而成;而比卡是电子卡,是在塑料基片上嵌粘上一块特殊封装的集成电路而成。与磁卡相比,比卡具有存储容量大、数据保密性好、抗干扰(包括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存储可靠、读卡设备简单、操作速度快、脱机工作能力强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所以比卡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IC卡,又称“集成电路卡”、智能卡,英文名称“Integrated Circuit Card"或“Smart card",是法国人Roland morono 于1974年发明的,将具有存储、加密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模块封装于和信用卡尺寸一样大小的塑料基中,便构成了IC卡。

IC卡具有防磁、防静电、抗破坏性和耐用性强、防伪性好、存储数据安全性高(可加密)、数据存储容量大、应用设备及系统网络环境成本低、品种型号齐全、技术规范成熟等特点。正是由于IC卡具备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在金融、税务、公安、交通、邮电、通讯、服务、医疗、保险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IC卡作为一种新的高科技产品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关键在于卡的应用,它标志着又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手段的问世。未来多功能的卡的普及与应用将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全面迈向电子化时代的钥匙。

●IC卡国际标准尺寸ISO9002标准:
ISO7816定义了IC卡芯片中点到卡左边沿距离为:15.06mm,到上边沿的距离为:23.89mm(8-pin),22.62mm(6-pin),宽度:85.72-85.74mm,高度:54.03-53.92mm,厚度:0.83mm.

●IC卡的分类
按存储容量分:IC卡的存储量小的几十个Bit,大到几十个K BYTE
按安全级别分:(1)非加密存储卡 (2)逻辑加密存储卡 (3)CPU卡
接连接方式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按IC芯片厂家:德国Siemens、法国Gemplus、美国Atmel、荷兰Philips等

●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卡片靠近读写器表面时即可完成卡中的数据的读写操作,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与接触式IC卡相比较,非接触式IC卡具有以下优点:

1.可靠性高

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例如:由于粗暴插卡,非卡外物插入,灰尘或油污导致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故障。此外,非接触式IC卡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须担心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既便于卡片的印刷,又提高了卡片使用的可能性。

2.操作方便、快捷

由于使用射频通讯技术,读写器在10cm范围内就可以对卡片进行读写,没有插拔卡的动作。非接触式IC卡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卡片可以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读写时间不大于0.1秒,大大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

3.安全防冲突

非接触式IC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更改。世界上没有任何两张卡的序列号会相同。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卡的合法性,同时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非接触式IC卡在操作前要与读写器进行三次相互认证,而且在通讯过程中所有数据被加密。卡中各个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 另外, 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从而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

· 非接触式卡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需担心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

· 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卡可以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避免了接触式读写中由于座口铗小而难以把卡插入的困难。

· 采用双向验证机制,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验证读写器合法性,而多数普通有接触式IC卡均为单向验证。

每张卡均有唯一的序列号。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该序列号具有唯一性。

常用的型号:

MF1 ICL10、MF1 ICS50、SLE44R35S,同时我公司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未层压卡(Inlet)供客户叠合,生产成品白卡,以及各式非接触式、接触式IC卡读写器。

●射频卡生产流程:
卡片中料冲孔→芯片摆放定位→天线绕制→碰焊连接芯片与线圈→检验测试→印刷卡片面料→层压→叠合→检验测试→冲卡→检验→成品出厂.

●MI系统参数
MI非接触式IC卡符合MIFARE1国际标准,数据保存期为10年,可擦写次数无限。MI卡内嵌专用芯片,环型天线,加密控制逻辑电路和通讯逻辑电路,卡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采用标准DES和RES交叉算法,具有极高的智能和保密性能。

●工作原理
读写器向MI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MI卡内的LC串联谐振电路受激励产生共振,将电荷送至另一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即可为卡片供电,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写器传来的数据。

●应用范围
由于非接触式IC卡具有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子钱包,通道收费控制,公交自动售票,停车自动收费,食堂售饭,考勤和门禁等多种场合。

『陆』 IC卡的最初设想是由哪国人提出

IC卡,又称“集成电路卡”、智能卡,英文名称“Integrated Circuit Card"或“Smart card",是法国人Roland morono 于1974年发明的,将具有存储、加密及数据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芯片模块封装于和信用卡尺寸一样大小的塑料基中,便构成了IC卡。

IC卡具有防磁、防静电、抗破坏性和耐用性强、防伪性好、存储数据安全性高(可加密)、数据存储容量大、应用设备及系统网络环境成本低、品种型号齐全、技术规范成熟等特点。正是由于IC卡具备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在金融、税务、公安、交通、邮电、通讯、服务、医疗、保险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IC卡作为一种新的高科技产品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关键在于卡的应用,它标志着又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手段的问世。未来多功能的卡的普及与应用将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全面迈向电子化时代的钥匙。

●IC卡国际标准尺寸ISO9002标准:

ISO7816定义了IC卡芯片中点到卡左边沿距离为:15.06mm,到上边沿的距离为:23.89mm(8-pin),22.62mm(6-pin),宽度:85.72-85.74mm,高度:54.03-53.92mm,厚度:0.83mm.

●IC卡的分类

按存储容量分:IC卡的存储量小的几十个Bit,大到几十个K BYTE

按安全级别分:(1)非加密存储卡 (2)逻辑加密存储卡 (3)CPU卡

接连接方式分: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按IC芯片厂家:德国Siemens、法国Gemplus、美国Atmel、荷兰Philips等

●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卡片靠近读写器表面时即可完成卡中的数据的读写操作,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与接触式IC卡相比较,非接触式IC卡具有以下优点:

1.可靠性高

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例如:由于粗暴插卡,非卡外物插入,灰尘或油污导致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故障。此外,非接触式IC卡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须担心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既便于卡片的印刷,又提高了卡片使用的可能性。

2.操作方便、快捷

由于使用射频通讯技术,读写器在10cm范围内就可以对卡片进行读写,没有插拔卡的动作。非接触式IC卡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卡片可以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读写时间不大于0.1秒,大大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

3.安全防冲突

非接触式IC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更改。世界上没有任何两张卡的序列号会相同。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卡的合法性,同时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非接触式IC卡在操作前要与读写器进行三次相互认证,而且在通讯过程中所有数据被加密。卡中各个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 另外, 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从而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

· 非接触式卡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需担心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

· 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卡可以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避免了接触式读写中由于座口铗小而难以把卡插入的困难。

· 采用双向验证机制,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验证读写器合法性,而多数普通有接触式IC卡均为单向验证。

每张卡均有唯一的序列号。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该序列号具有唯一性。

常用的型号:

MF1 ICL10、MF1 ICS50、SLE44R35S,同时我公司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未层压卡(Inlet)供客户叠合,生产成品白卡,以及各式非接触式、接触式IC卡读写器。

●射频卡生产流程:

卡片中料冲孔→芯片摆放定位→天线绕制→碰焊连接芯片与线圈→检验测试→印刷卡片面料→层压→叠合→检验测试→冲卡→检验→成品出厂.

●MI系统参数

MI非接触式IC卡符合MIFARE1国际标准,数据保存期为10年,可擦写次数无限。MI卡内嵌专用芯片,环型天线,加密控制逻辑电路和通讯逻辑电路,卡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采用标准DES和RES交叉算法,具有极高的智能和保密性能。

●工作原理

读写器向MI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MI卡内的LC串联谐振电路受激励产生共振,将电荷送至另一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即可为卡片供电,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写器传来的数据。

●应用范围

由于非接触式IC卡具有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子钱包,通道收费控制,公交自动售票,停车自动收费,食堂售饭,考勤和门禁等多种场合。

『柒』 IC卡的最初设想是由哪国人提出

1974年,法国的罗兰德—穆瑞拉发明了带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这就是早期的IC卡,并取得了专利权,但一时尚未实用化。1983年,这一发明受到法国政府的重视,由政府出面推动IC卡的实用化。

『捌』 银行卡是谁发明的

银行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

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

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这种无须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仍属于商业信用卡。

中国银行卡产业2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至90年代初期,为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90年代初期至1996年初,为各行大中城市分行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阶段。这一阶段,金卡工程启动。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2001年底,为我国银行卡逐步实现联网通用阶段。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为我国银行卡联网通用深入发展阶段。

『玖』 IC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IC卡的最初设想是由日本人提出来的。1969年12月,日本的有村国孝先生提出一种制造安全可靠的信用卡方法,并于1970年获专利。那时叫ID卡(Identification Card)。1974年,法国的罗兰德─穆瑞拉发明了带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这就是早期的IC卡,并取得了专利权,但一时尚未实用化。1983年,这一发明受到法国政府的重视,由政府出面推动IC卡的实用化。

阅读全文

与ic卡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